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非加氢技术生产低硫清洁汽油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评述谷涛1 慕旭宏2 田松柏2 1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 266043)2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摘要 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对汽油的含硫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为了满足汽油新质量标准的要求,特别是为了降低脱硫过程的操作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各大石油公司相继开发了新的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如吸附脱硫、抽提/氧化抽提脱硫、反应转化脱硫和生物脱硫等,并部分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本文对这些新脱硫技术和工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述和展望,希望为我国炼油企业的技术改进和科研开发提供一些参考。主题词 低硫汽油生产非加氢技术 脱硫 应用进展 评析1 前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对汽油的质量(特别是含硫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早在1990年美国就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CAAA),要求生产环境友好的新配方汽油(RFG),欧盟和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ACEA/JAMA)等也随后分别制定了EN288标准和世界燃油规范(WWWF),对汽油的硫含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1。WWWF要求类汽油的硫含量低于200 g/g,类低于30g/g,类低于510 g/g。欧盟要求其汽油硫含量从2000年的150 g/g降至2005年的50 g/g,而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在RFG的基础上提出了2006年全国汽油含硫量达到30 g/g的要求。加利福尼亚州制定的CARB-标准甚至把汽油硫含量降到了15g/g。此外,拉丁美洲国家将汽油硫含量由2000年的1 500 g/g降为2005年400 g/g。总之,低硫化将成为汽油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我国的情况看,现行的GB179301999标准要求车用汽油的硫含量不大于800 g/g。这一指标显然远远高于WWWF-规范(200 g/g)和Euro2000标准(150 g/g)。据悉,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的环保要求,我国汽油硫含量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大幅度降低,因此,要完全实现汽油的低硫化,我国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2 FCC汽油中硫的种类与脱除途径FCC汽油中硫约占整个车用汽油总硫的90%98%。这些硫主要以活性的硫醇和非活性的二硫化物、硫醚、噻吩与苯并噻吩(BT)及其衍生物(主要是二苯并噻吩DBT)的形式存在。研究证明,硫醇主要存在于汽油的轻馏分(LCN,IBP60)中,硫醚、噻吩及烷基衍生物存在于中间馏分(MCN,60199)中,重馏分(HCN,199FBP)则以BT和DBT为主,且在199以上随着沸点的升高,汽油中总硫含量急剧增加2 。石油大学对由胜利原油生产的FCC汽油的硫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发现汽油中除了少量硫醚、二硫化物和部分硫醇外,主要是各种烷基取代的噻吩,且噻吩硫约占汽油总硫的69.5%35。另外,汽油中的硫主要集中在较重馏分中,80100馏分的硫含量就约是6080馏分的2倍;由此可见,要彻底降低FCC汽油的硫含量,关键是除去其中的噻吩及其衍生物类含硫化合物。活性硫一般可以通过简便的碱洗过程进行脱除,而噻吩硫的脱除要困难的多。目前,基于不同的作用原理,已经开发了许多汽油脱噻吩硫方法,主要有催化裂化装置进料预处理脱硫6、催化脱硫和汽油后选择性脱硫等几种。由于操作条件相当苛刻(6.920.7 MPa,370425),且需要大量的H2,原料预处理技术仅在美国、欧盟等少数几个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7。催化脱硫主要依靠脱硫性能优越的添加剂或催化剂。该技术也有了工业应用的报道,如Akzo Nobel Catalyst的Resolve技术8和Grace Davison的GSR、SuRCATM、GSRS-BraneTM技术911等。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是汽油后选择脱硫技术。根据脱硫过程的不同,该技术主要有选择加氢脱硫(SHDS)和非加氢脱硫(NHDS)两种。相比较而言,目前最新开发的几种SHDS工艺(如ExxonMobil的SCANfining系列工艺12、IFP的Prime-G+工艺13,14)的操作条件比较苛刻,装置投资昂贵,脱硫成本也较高,而NHDS则缓和经济的多,因此,后者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3 非加氢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3.1 吸附脱硫(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吸附脱硫(ADS)主要依靠固体吸附剂与含硫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来选择脱除汽油中的硫。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吸附脱硫和反应吸附脱硫两种。前者主要依靠范德华力将含硫化合物吸附在吸附剂的表面或内部,吸附剂可通过脱附剂清洗或吹扫进行再生。后者则通过吸附剂与有机硫之间的化学反应,把硫转化为硫化物,达到脱硫目的。这种吸附剂的再生一般需要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来实现,将硫化物转变为H2S、S或SOx。a) 物理吸附脱硫(physical ADS)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具有不同孔结构和孔径的分子筛就被用来选择性地吸附脱除烃中的硫醇和二硫化物15。A.H.Salem等的研究发现,当汽油硫含量较低时13X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硫吸附能力,而在高硫浓度区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则是13X分子筛的3倍16。在此基础上,张晓静等考察了操作条件对13X分子筛脱硫效果的影响17。结果发现,低温和高剂油比有利于分子筛对含硫化合物的吸附,低空速虽然也能促进脱硫,但吸附空速过低时,汽油易发生轻度裂解和缩合,加速分子筛的结焦失活。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13X分子筛可把汽油的硫含量从1 220 g/g降到500 g/g以下。据悉,UOP开发了一系列经过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交换处理过的X型和Y型专利分子筛,对芳香性杂环含硫化合物具有理想的吸附性,可使FCC汽油的硫含量降到50 g/L以下18。Black& V.Pritchard和Alcoa Industrial Chemicals开发了一种依据极性物理吸附进行汽油脱硫的IRVAD新工艺。该工艺采用一种经过无机促进剂改性的固态铝基选择性吸附剂(Alcoa SAS-1或Alcoa SAS-2)19,20,进行移动床式连续操作。在多级吸附塔中,吸附剂与汽油逆向接触,利用杂原子化合物的极性作用,吸附脱除其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容硫吸附剂可在错流活化器中进行再生,然后再循环到吸附塔继续使用。该工艺在240、油剂比1.4的常压条件下进行吸附脱硫。由于吸附过程中不引入H2,从而不存在烯烃加氢饱和的问题,确保了汽油的辛烷值不受损失。中试试验表明,IRVAD工艺的脱硫率可达到94%,能够把汽油的硫含量由1 300 g/g降至7080 g/g,同时几乎脱除所有的含氮化合物20。该工艺的最大缺点是吸附剂的容硫量较低,需要频繁再生,其使用寿命较短21。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LPEC)最近也提出了专利的非临氢吸附脱硫(LADS)工艺及配套的LADS-A脱硫吸附剂和LADS-D再生脱附剂技术22,23。该工艺能在较低的吸附温度(7090)和常压下,通过苛刻操作条件把汽油的硫含量从1 290 g/g降至800400 g/g,乃至200 g/g。失活的吸附剂通过LADS-D脱附剂进行再生,恢复吸附活性。该工艺流程简单,装置投资较小且不损失汽油辛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LADS工艺正处于工业化应用准备阶段。b) 反应吸附脱硫(reactive ADS) 反应吸附脱硫(RADS)采用与加氢脱硫(HDS)完全不同的反应途径(图1)24。(加氢脱硫)(反应吸附脱硫)图1 加氢脱硫(HDS)与反应吸附脱硫(RADS)过程的反应途径对于HDS过程,噻吩化合物中的C-S键在H2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断裂,其中的硫再与H2反应生成H2S,而RADS则是吸附剂吸附噻吩后,再利用少量的补充H2饱和噻吩上的化学键,弱化其C-S键的结合,最后依靠吸附剂对硫的强吸附作用,脱除噻吩上的硫而释放出剩余的烃类部分。目前,采用RADS进行汽油脱硫的新工艺主要有ConocoPhillips的S-Zorb工艺和RTI公司的TReND工艺。S-Zorb工艺采用专利的负载镍、锌等金属氧化物的吸附剂2527。对于这种NiO/ZnO吸附剂独特的脱硫反应,I.V.Babich等26认为该吸附脱硫过程可能按如下(图2)反应机理进行:图2 NiO/ZnO 吸附剂的反应吸附脱硫机理首先,NiO/ZnO吸附剂上的活性组分NiO在H2的作用下转变成还原态Ni,Ni再夺取含硫化合物中的硫,反应生成硫化态镍,然后NiS再进一步将其中的硫转移到对硫具有更强容硫能力的ZnO上,形成ZnS,使活性Ni得以再生,继而再转入下一次吸附脱硫反应。S-Zorb工艺在0.72.1 MPa、343413和临氢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其流程与传统的HDS工艺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采用了流化床反应器和吸附剂连续再生系统(图3) 29。待生吸附剂可以由反应器连续地进入再生器,氧化燃烧脱除其吸附的硫化物,进行吸附剂的再生。由于该工艺利用流化床反应器进行操作,吸附剂可以在反应器和再生器之间循环,因此具有更加稳定的脱硫活性和使用寿命。ConocoPhillips估计此类装置可连续操作45年。此外,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并不生成加氢工艺所特有的H2S,从而能够阻止烯烃重新生成硫醇,彻底降低了汽油的硫含量。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全馏分的FCC汽油(1 100 g/g硫)经S-Zorb工艺处理后,硫含量可降为25 g/g,而抗爆指数损失约0. 3个单位30。首套采用Z-Sorb工艺的工业化装置建在ConocoPhillips的Borger炼油厂。到目前为止,已运转了近35个月31。该装置可以将硫含量为5001 400 g/g的汽油脱硫90%99%,生产含硫小于30 g/g的低硫汽油(LSG),而抗爆指数仅损失00.8个单位。此外,两套规模分别为80104/a和140104/a 的同类装置也将在该公司的Ferndale和Sweeny两个炼油厂开工建设,用于生产硫含量低于10 g/g的超低硫汽油(ULSG)32。RTI公司的TReND工艺也采用活性金属氧化物作吸附剂,在 426535、临氢或无氢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吸附脱硫反应33。该工艺的独特之处是借鉴了连续催化再生(CCR)技术中的概念,采用了专利的传送式提升管反应器(Transport reactor)和流化再生器(图4) 34。c) 选择吸附脱硫(selective ADS)不同的离子交换处理对分子筛的脱硫能力有很大的影响。A.Takahashi发现,CuY、AgY分子筛上的金属阳离子能够分别和噻吩、苯形成-络合物,脱除汽油中的噻吩硫,且不同分子筛对噻吩类化合物在低压下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CuY、AgYNa-ZSM-5NaYH-USY、Al2O335。虽然从理论上讲CuY、AgY等与噻吩的成键能力大于其与苯的结合,但无法解决当芳烃的浓度远远高于噻吩类化合物时(如FCC汽油),芳烃的竞争吸附而引起的汽油辛烷值和液收降低的问题。A.J. Hernandez-Maldonado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竞争吸附作用的存在,芳烃浓度的增加会大大削弱这些分子筛的脱硫能力36-37。为了解决上述含硫芳烃和非含硫芳烃的竞争吸附问题,美国宾州大学开发了一系列改性Y分子筛专利脱硫剂,用于其开发的选择性吸附脱硫(SADS)工艺(PSU-SARS)38,39。X.L.Ma和L.Sun等40注意到,在噻吩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存在的八种噻吩与金属的结合形式41中只有1S与S-3两种成键形式在硫和金属之间形成,分析进而发现,噻吩、BT和DBT的最高配位分子轨道(HOMO)比烷基苯等非硫芳烃更倾向于硫原子。因此,利用特定金属的最低非配位分子轨道(LUMO)与硫HOMO的相互作用就可以选择脱除噻吩硫。根据如上选择吸附的原理,S.Velu等进而对经过不同程度铈离子交换处理后制备的CeY型分子筛的吸附脱硫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42。研究发现,该型分子筛几乎能够脱除所有的噻吩硫,并具有高达20mg/g的容硫能力(相当于其它改性分子筛和氧化铝吸附剂43容硫能力的510倍)。此外,S.Velu、X.L.Ma与C.S.Song等还开发了A1和A5系列脱硫吸附剂,甚至可以在150、常压的条件下把汽油中的硫由210380 g/g脱至1 g/g,用于燃料电池39,44。在SARS 工艺的基础上,PSU又开发了SARS/ HDSCS(富硫馏分加氢脱硫)联合工艺45,46,工艺流程见图5。图5 SARS/HDSCS联合脱硫工艺流程该工艺以间歇切换方式进行操作,流程比较简单:汽油进入流化床吸附塔后,其中的含硫化合物与吸附剂上的金属活性组分发生成键作用,被吸附在吸附剂的表面,脱硫汽油(约总进料量的99%)直接进入调合系统。当吸附剂达到额定容硫量后,吸附塔切换,利用溶剂清洗进行脱硫再生。再生分离后的少量富硫馏分再通过HDS反应器进行加氢脱硫,得到可直接调合的低硫汽油。由于SARS工艺采用与ConocoPhillips的S-Zorb工艺和RTI Co.的TReND工艺不同的脱硫反应机理,因此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在常温、常压和无氢的条件下对汽油、柴油或煤油进行脱硫操作,装置的投资、能耗和操作成本大为降低。该工艺的HDSCS系统仅用于处理少量的富硫馏分,能耗及操作成本也相当低。由于吸附剂只选择吸附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而不吸附高辛烷值的烯烃和芳烃,汽油的辛烷值几乎没有损失。通过苛刻吸附操作条件(如增大剂油比等)可以得到硫含量为15 g/g的超低硫汽油。目前,SARS/ HDSCS工艺尚处于实验室深化开发阶段,PSU表示将于近期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47。3.2 抽提与氧化抽提脱硫(extraction/oxidation extraction desulfurization,EDS/OEDS)抽提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含硫化合物与烃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其主要流程是:汽油和溶剂混合后静置一定时间,使大部分含硫化合物溶于溶剂之中,然后再根据密度的差异将汽油和含硫溶剂进行分离,抽提出无硫汽油,含硫溶剂则经过蒸馏后分成含硫化合物和脱硫溶剂两部分。脱硫溶剂再返回混合器进行循环利用。该技术要求溶剂既要有高溶硫性,又要和含硫化合物有较大的沸点差异且价格便宜。研究发现,丙酮、乙醇、聚乙二醇、二甘醇、四甘醇、环丁砜和某些含氮有机物48对含硫有机物都有很高的溶解度。这些溶剂依据循环量的不同可脱除汽油中50%90%的硫。目前,GTC采用抽提脱硫技术成功开发了GT-DeSulfSM工艺(图6),并进行了中试49。该工艺把FCC汽油中大于MCN的馏分通过采用抽提蒸馏(ED)技术操作的溶剂抽提装置,选择性地溶解其中的全部含硫化合物和芳烃。剩余的无硫无芳馏分则直接用作车用汽油的调合组分。高硫和高芳的抽提馏分则送入专利的HDS反应器,脱除其中的硫并回收芳烃。由于烯烃与其他非芳组分一起排出,该工艺也不存在烯烃饱和而造成辛烷值损失的问题。中试结果显示该工艺可以在不损失辛烷值的情况下,把汽油的硫含量降到10 g/g以下,脱硫率可达到99.8%50。图6 GTC的GT-DeSulfTM 汽油脱硫工艺 受硫在溶剂中溶解度的限制,纯粹采用抽提技术的脱硫工艺一般需要很大的溶剂循环量,操作成本也较高。为了提高降低脱硫成本,国外又开发了氧化抽提脱硫新工艺(OEDS)。OEDS的主要特点是在液相状态利用氧化剂使含硫化合物中的硫发生氧化反应,然后再结合抽提分离过程来脱除汽油中的硫。S.Otsuki等研究发现,在3070、常压条件下,次氯酸叔丁酯(t-BuOCl)能在负载金属的-Al2O3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脱除汽油中约90%的DBT51。Sulphco公司也首次成功开发了OEDS工艺,用于生产超低硫汽油或柴油,并在ITALY的Iplom炼油厂实现了1.4104/a规模的工业化应用52。该工艺利用超声波处理专利氧化剂/催化剂与汽油的混合物,通过产生自由基和被激发的氧分子,使原料中的硫发生氧化反应,然后再用溶剂进行产物的抽提分离。此外,Lyondell Chemical也在2003年推出了可用于油品中噻吩类含硫化合物深度氧化脱硫的Lyondell新工艺53。该工艺用有机过氧化氢叔丁基(TBHP)作硫氧化剂。TBHP和油品混合通过装填专利催化剂的固定床,在约165、10MPa的条件下,把噻吩类硫化物氧化转变成嗍砜类(Sulfone)硫化物。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氧化反应过程如图7所示。图7 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氧化反应过程该类硫化物具有较强的极性,可以通过溶剂抽提或吸附过程实现其与无硫油品的分离。此外,由于TBHP能够降低油品的稳定性,Lyondell工艺还设置了未反应TBHP分解塔。与油品完全互溶的特点使该工艺采用的过氧化氢叔丁基(TBHP)氧化剂比H2O2更能有效地接触油性的含硫化合物,因此,具有更好的脱硫效果。目前,该工艺已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中试,并连续运转了3 000 h,可以把柴油的硫含量从350500 g/g降至10 g/g左右。据悉,Lyondell Chemical Co.将对该工艺的氧化反应系统和催化剂设计进一步进行优化,用于超低硫汽油的生产。光化学氧化抽提脱硫(EPCODS)技术54,55的基本流程是:汽油进入光化学反应器与极性脱硫溶剂(如乙腈)混合后,借助于紫外线或可见光及光敏剂(如DCA)的作用,促使其中的硫发生氧化反应,转变为极性硫化物。这些极性硫化物被富集到溶剂之中,与无硫汽油分为两层。含硫溶剂随后通过分馏过程分离出硫化物和溶剂。由于极性的芳烃也能溶于溶剂之中,因此,还需要利用液-液抽提设施回收溶剂中的芳烃,以确保汽油辛烷值和收率不受损失。研究证明,采用轻质烷烃就能够从这种极性脱硫溶剂完全回收芳烃56。EPCODS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脱硫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汽油、柴油和减压瓦斯油(VGO)脱硫。试验结果显示,该技术可把汽油的硫降到50 g/g以下,甚至使VGO的硫脱除率达到99%55。目前,尚无该技术工业应用的报道,限制其工业化的关键问题是更好脱硫性溶剂的选择和光敏剂的损耗与回收及光化学反应器的标准化设计。3.3 反应转化脱硫(reaction conversion desulfurization,RCDS)采用该方法的典型代表技术是BP开发的烯烃噻吩烷基化脱硫(OATS)工艺57,58。OATS工艺利用负载BF3、AlCl3、ZnCl2或SbCl5等酸性活性组分的催化剂使噻吩类硫化物与汽油中的烯烃进行反应,形成高沸点的烷基噻吩。明显的沸点差异(如3-己基噻吩、2-辛基噻吩的沸点分别比噻吩高136和174)使烷基噻吩很容易通过分馏过程实现其与低硫汽油产品的分离。分离后的这些重质含硫化合物可以调合到柴油馏分中去,再经传统的HDS脱除所有的硫。该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器、OATS反应器、分馏塔三大部分。为了提高汽油的收率,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分馏塔后设置传统的加氢处理器。与其它传统非加氢精制过程联合使用,OATS工艺可能够把汽油中的硫从2 330 g/g脱至20 g/g以下,脱硫率高达99.5%,而辛烷值损失约为02个单位。目前,BP已经在GERMANY的Bayern炼油厂进行了该工艺258 kt/a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用于生产低硫汽油59。烯烃的芳烃烷基化反应以及齐聚反应的竞争会对OATS工艺的脱硫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继续优化该工艺的操作条件。此外,脱硫过程生成的烷基噻吩需要更加苛刻的后续HDS条件才能全部脱除其中的硫。3.4 生物脱硫(biodesulfurization,BDS)生物脱硫(BDS)是最经济环保的油品脱硫新技术。随着“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y)”和“零污染(Zero-pollution)”概念的提出,该技术已逐渐成为各国重点研究和开发的对象。BDS通过细菌等微生物的生物酶来高效催化含硫化合物(特别是传统HDS过程难以脱除的稠环硫化物),使其中的硫原子得以释放脱除。对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直到1989年J.J.Kilbane60发现了能够选择性断裂C-S键的微生物之后,该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多用于脱除较重燃料油的脱硫研究和应用。对于生物脱硫的研究近几年越来越深入。J.R.Gallagher61、K.A.Gray62和J.J.Kilbane63等人分别对其具体的反应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深刻的研究。D.J.Boron等也于1999年对该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和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生物脱硫技术的新工艺可望在46年实现工业化应用,用于生产硫含量小于50 g/g的低硫汽油,应用前景广阔64。目前,Energy Biosystems提出了一种汽柴油或馏分油生物脱硫新工艺61:油品和含有细菌、苛性碱和细菌培养液的水溶液混合后,细菌中的酶首先氧化含硫化合物中的硫原子并断裂其中的C-S键,使硫转化为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的羟苯基苯磺酸酯。EBC公司也开发出一系列生物酶脱硫剂用于汽、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脱除。EBC与Kellogg Brown&Root合作在1999年设计了第一套采用生物脱硫技术的工艺装置,并于2001年第三季度以BKO-53型菌株或其改进菌种作脱硫剂,在PetroStar的Valdez炼油厂进行了工业应用,据悉,该装置可把柴油的含硫量降至50 g/g以下65。3.5 络合脱硫 络合脱硫也是最新开发脱硫技术,发展虽然缓慢,但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L.N.Baner根据“有机硫化物与金属氯化物之间电子对相互作用,可以生成水溶性络合物”的原理,开发了用CdCl2、CoCl2、NiCl2等金属氯化物的DMF溶液来处理汽油的新方案66。CNRS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利用络合技术进行油品预处理的新脱硫工艺,以减少后续HDS过程的氢耗,降低脱硫操作费用。在该工艺中,先用专利的电子接受体化合物(Piacceptor)在常温常压下与汽油或柴油混合,利用络合剂和油品中最难脱除的烷基二苯并噻吩(alkyDBT)等反应,将其转变为不溶性络合物,再通过过滤除去。剩余的硫可借助于比较缓和的HDS过程进一步脱除。目前,CNRS、Elf和IFP等已经对该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分析,准备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67。4 结语 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对油品质量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各国陆续制定了新的汽油质量标准,对烯烃、芳烃,特别是硫的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要求限期生产和使用低硫和超低硫汽油。为了满足新质量标准的要求,降低脱硫操作成本,各大石油公司相继开发了新型的非加氢脱硫技术,如吸附脱硫、氧化抽提脱硫和生物脱硫等,并部分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汽油的无硫化要求对我国炼油企业提出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国内虽然能够满足现行汽油质量标准,但与国外通用的WWFC-和Euro2000等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炼油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脱硫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经济实用地生产合乎国际质量标准的汽油产品。国内的科研单位也应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汽油脱硫新技术先进的研究成果和设计思想,尽快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并努力实现工业化应用,以提高我国汽油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参考文献1 钱伯章.工业催化.2003,11(3):122 Golden S W, Hanson D W , Fulton S A , Hydrocarbon Processing. 2002 ,81: 673 山红红,李春义,赵博艺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6):78794 Yin C L ,Zhu G Q , Xia D H ,Petol.Chem.Div.Prepr,2002,47(4):3913955 Yin C L , Zhu G Q , Xia D H ,Petol.Chem.Div.Prepr,2002,47(4):3984016 Shorey S W , Lomas D A , Keesom W H ,Hydrocarbon Processing.1999,78:437 Song C S ,Catal.Today,2003,86:2208 Kuehler C W , Humphries A ,AM-03-57,San Antonio,TX,20039 Purnell S K , Hunt D A , Leach D ,AM-02-37,San Antonio,TX,200210 Zhao X , Cheng W C, Rudesill J A,AM-02-53,San Antonio,TX,200211 Krishnaiah G, Balko J,AM-03-121,San Antonio,TX,200312 Kaufmann T G, Kaldor A , Stuntz G F ,Catal.Today,2000,62:7713 Nocca J L, Cosyns J , Debuisschert Q ,AM-00-61,San Antonio,TX.200014 IFP,Hydrocarbon Processing.2000,79(12):11415 单国彬,刘会洲,邢建民等.现代化工.2003,23(6):1816 Salem A H, Chem. Eng. Technol.,1997,20(5):34217 张晓静,秦如意,刘金龙等.炼油设计.2001,31(6):444718 UOP LLC.USP5,843,300(1998)19 Irvine R L,USP 5,730,860 (1998)20 Irvine R L, Benson B A , Frye R A ,AM-99-42, San Antonio,TX, 199921 X Ma H.H.Schobert,J.Mol,Catal.Chem.,2000,106:40922 秦如意,张晓静,刘金龙.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34(3):242723 张晓静,秦如意,刘金龙.天然气与石油.2003,21(1):3942.24C Tucker,E.Sughrue,J.Vanderlaan.AM-03-48. San Antonio, TX.200325 ConocoPhillips,USP6,656,877B226 ConocoPhillips,WO03,086,62127 ConocoPhillips,USP6,683,02428 Babich I V, Moulijn J A,Fuel,2003,82:60729 Gislason J,Oil Gas J.2002,99:7430 Johnson B G,Slater P K,Kidd D,AM-01-14,New Orleans,LA.200131 Hydrocarbon Processing,2003.82(8):1032 Tucker C, Sughrue E, Vanderlaan J.AM-03-48.San Antonio,TX.2003.33 Turk B S, Gupta R P, Arena B A.AM-02-10.San Antonio,TX.2002.34 Hydrocarbon Processing.1999,78(5):3935 Takahashi A , Yang F H, Yang R T , Ind. Eng. Chem. Res. 41 (2002) 248736 Hernandez-Maldonado A J, Yang R T, Ind. Eng. Chem. Res. 42 (2003) 12337 Hernandez-Maldonado A J , Yang R T , Ind. Eng. Chem. Res.42 (2003) 3103311038 Velu S, Watanabe S.,X.Ma etal.Petrol.Chem.Div.Prepr.,2003,48(2):565739 Velu S, Ma X ,L Sun etal.Petrol.Chem.Div.Prepr.,2003,48(2):585940 Ma X L, Sun L, Song C S.,Catal. Today,2002, 77:10911041 Sanchez-Delgado R A, J Mol Catal. 86 (1994) 28742 Velu S , Watanabe S,X.Ma etal.Petrol.Chem.Div.Prepr.,2003,48(2):585943 Rehms D L,Am.Chem.Soc.,Div.Fuel Chem.Prepr.,2002,47(2):45445544 Song C S, Ma X L, Applied catalysis(B).2003,42:20723845 Velu S, Wat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幻星际战争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科研成果翻译与分享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车辆速度控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生态修复与节水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直播内容版权监测与维权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革新与成本效益对比报告
- 2025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资金申请项目申报流程与政策支持分析报告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市政)考试市政工程设计专项训练试卷 提高市政工程设计能力
- 2025年高考物理电学基础专项训练试题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篇章结构分析试卷 深度理解
- 高三职业生涯规划课件
- 铅锌行业规范条件 (一)
- 《礼仪规范教程》中职生礼仪教学全套教学课件
- 高一2024岳阳期末数学试卷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3《民族》
-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施工项目会议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 教学勇气课件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