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地面灌溉技术参数组合提高水肥利用率(摘要).doc_第1页
优化地面灌溉技术参数组合提高水肥利用率(摘要).doc_第2页
优化地面灌溉技术参数组合提高水肥利用率(摘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地面灌溉技术参数组合提高水肥利用率(摘要)李久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1、 问题的提出地面灌溉是世界上运用最为广泛的灌溉方式,也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体。据统计,目前我国地面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7%以上,并且在未来30年内仍将在我国农田灌溉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地面灌溉灌水量的可控性较差,灌水技术参数选择不合理时,不仅会造成水量损失,而且会引起硝态氮的淋失,增大地表水体和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危险。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山东、河北的调查,采自菜田的11个井水样中8个硝酸盐(NO3-)含量超标。刘宏斌(2002)对北京市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情况下菜田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调查结果指出,地下水埋深3-6m的样点硝态氮含量100%超过饮用水标准(10mg/L),地下水埋深20m的样点61%超标,地下水埋深70-100m的样点36%超标。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固然与菜田施肥过量有关,但灌水技术参数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合理的施肥与灌溉制度是减轻面源污染的关键,而地面灌溉技术参数对土壤氮素时空分布及淋失影响的研究是制订合理的施肥灌溉制度的基础。随着面源污染的加重,对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机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开展地面灌溉技术参数对土壤氮素运移分布规律及其淋失影响的研究,对于提高广泛运用的地面灌溉的水肥利用率,减轻面源污染,形成水肥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同时,地面灌溉应用的普遍性告诉我们,预期研究结果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地面灌溉的尺度较大,因此地面灌溉条件下土壤水氮时空分布与运移规律的研究都会涉及到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参数及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优先流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无论在试验上还是在模拟上都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拟在田间尺度上研究灌水技术参数对土壤水氮运移分布和淋失的影响,预期结果将为较大尺度条件下水肥调控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1灌溉施肥条件下水氮运移的数学模拟由于地面灌溉的研究尺度较大,田间试验需要人力、物力和经费投入多,因此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模型无论是确定性模型还是非确定性模型,在模拟精度和初始、边界条件的概化以及数值算法上都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空间;对水平畦田灌溉来说,为了提高模拟精度,需要开发二维水氮运移模型。众所周知,土壤水力参数和溶质运移参数在田间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如何将这些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在模型中加以考虑,无疑需要进一步研究。2.2 地面灌水技术参数和施肥方式对水氮运移分布的影响地面灌溉施肥在我国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应用,普遍采用的施肥方法是撒施(沟施),施肥方式和地面灌溉技术参数对水氮运移分布和利用率的影响尚需要深入研究。2.3 地面灌溉技术参数对土壤残留氮淋失的影响北方地区,尤其是小麦生长期间,灌溉或降水量较小且分布不集中,当季施肥除了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残留在40-60cm土层。土壤残留氮素的淋失无疑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地面灌水技术参数对土壤残留氮素淋失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2.4 地面灌溉施肥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面灌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地面灌溉施肥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刚刚开始,选择哪些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指标与地面灌水技术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简历】李久生,男,1962年12月22日生,1983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田水利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日本爱媛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10月2003年1月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6199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72001年在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第3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自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喷、滴灌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熟悉国内外喷、滴灌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在喷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喷灌水力学问题、滴灌水氮运移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ASCE、Irrigation Science、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以及我国的水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水科学进展等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85篇,其中14篇被SCI收录,12篇被EI收录,被国内外引用50余次;出版专著2部。1992年主持完成的“喷洒水滴分布规律及喷头雾化状况的研究”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主持完成的“喷头水力性能及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的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喷灌均匀系数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59779025)”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获200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二等奖;2003年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滴灌施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