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安全知识.doc_第1页
储运安全知识.doc_第2页
储运安全知识.doc_第3页
储运安全知识.doc_第4页
储运安全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知识一、静电1、静电的产生:静电是由相同或相异物质体接触,迅速分离而产生的,例如:液体在流动搅拌、调和、过滤、喷洒、飞溅等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电荷。2、 静电引燃条件(1)、必须有静电荷的产生。(2)、必须有足以产生火花的静电电荷积聚。必须有合适的 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形式放电。(3)、在火花间隙中必须有可然液体的 蒸汽空气的混合物。3、为了减少发油中产生静电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爆炸性危险场所,不准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安全规定的防静电的工具。(2)、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穿化纤衣服,不准梳头。(3)、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穿带金属钉子鞋。4 、静电接地的目的接地是防静电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主要的目的是将设备或管道等金属导体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的电位接近大地的电位,以防静电事故发生。 严禁用压缩空气对甲乙类易燃易爆管线吹扫。二、防火石油化工生产中,从原料到产品无一不是易燃、易爆的油品,防止火灾的发生在安全工作中占有着要的地位。一、着火原因及预防措施燃烧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氧(空气);三是要有火源(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物质本身具有燃烧性质是其内因,火源及空气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才能发生着火。有时发生火灾事故,都是因为可燃性气体(或油品)从设备及管线中渗漏出来,或大量的跑、冒与空气接触,碰上火源而引起的。在正常生产中引起火灾的火源有如下几种:(1)、检修用火:正常生产中装置的内检修用火应严加控制。必须用火时要严格执行用火手续,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用火期间装置内严禁排放油气。(2)、电火花:装置内的电容设备、电源线路的绝缘不好,接地线接触不良,或其某些电器系统发生故障,都可能引起电火花。所以平时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的防护与检查。(3)、机械故障:设备发生机械故障,可能引起局部高温,或机件碰撞产生火花。所以,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设备有毛病应及时联系检修。不能“带病”坚持工作。(4)、碰撞与摩擦发火:铁器之间碰撞与敲打,铁器与水泥构件(石头)碰撞敲打都能产生火花。在正常生产中从防火的角度出发,严禁穿带钉子的鞋,设备严禁用铁器敲打,不准从高空向地面扔铁器之类的东西,也不准用铁器在地面上拖拉,碰撞。(5)、硫化铁自燃:在正常生产中,某些设备打开检修或检查时,清除出去的硫化铁不能乱堆乱放,应把它运到指定地点用土埋起来。因为硫化铁风吹日晒会自燃。杜绝上述火源是防火的一项重要措施。消除设备及管线跑、冒、滴、漏又是防止火灾事故的前提。有火源没有可燃物到空气中,或在空气中有可燃之物而没火源,火灾事故都不会发生。三、灭火器的使用1、 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分为ABC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BC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1)使用方法:干粉灭火器使用前,应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拔出保险销,在离火场有效距离内,手握胶管,用喷嘴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推进喷射,注意死角,以免复燃。若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火灾时,应使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尽量使干粉灭火剂均匀的喷洒在燃烧物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因干粉的冷却作用甚微,灭火后一定要防止复燃。灭火时保证器头朝上使用,倾斜角度不要太大,切勿放平或倒置使用。(2)应用范围:碳酸氢钠干粉(俗称BC)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和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磷酸铵盐干粉(俗称ABC)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救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但干粉灭火器都不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2、二氧化碳灭火器。(1)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险销,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再压下压把。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要小心被瓶内液体冻伤。如果电压超过600伏,应先断电后灭火。(2)适用范围: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低压电器设备、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品、陈列品等的初起火灾的扑救。扑救棉麻、纺织品火灾时要注意防止复燃,不可用于轻金属火灾的扑救。由于二氧化碳灭火时不污损物件,灭火后不留痕迹,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更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的初起火灾。3、水成膜泡沫灭火器(1)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油品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及苯、甲苯等的初起火灾。也可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泡沫灭火器不适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以及气体火灾。(2)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险销,距火3米处对准火焰根部,再压下压把喷射覆盖火源。4、推车式灭火器(本油库分推车式水成膜泡沫灭火器和推车式ABC干粉灭火器)推车式水成膜泡沫灭火器:(1)使用方法:拔出瓶头阀保险销,提起手柄,舒开灭火器喷管。伸展喷管至火源约5米。双手紧握喷枪,旋开喷枪开关,对准火焰根部喷射,覆盖火源。(最好二人配合操作)(1)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油品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及苯、甲苯等的初起火灾。也可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泡沫灭火器不适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以及气体火灾。推车式ABC干粉灭火器:(1)使用方法:拔出瓶头阀保险销,提起手柄,舒开灭火器喷管。伸展喷管至火源约米,双手紧握喷枪,压开喷枪枪喷枪开关,对准火焰根部扫射,步进。(最好二人人操作)(2)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和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可救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但ABC干粉灭火器都不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所有灭火器的使用都一定要站在上风向四、火灾危险性分类列表:甲A:150C时的蒸汽压力0.1MPa的烃类液体或其它类似液体。甲B:甲A类以外闪点280C。乙A:闪点大于等于280C小于等于450C。乙B:闪点大于等于450C小于600C丙A:闪点大于等于600C小于等于1200C。丙B:闪点大于1200C。五、防爆爆炸事故的破坏性大家都知道的,它不但影响生产,而且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只要我们了解了发生爆炸的原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加强防爆检查,爆炸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1、爆炸的原因一般讲爆炸的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超温、超压或可燃气体与空气构造爆炸混合物遇到火源而引起的。油品车间引起爆炸,通常有两种可能:(1)、可燃性气体构成爆炸混合物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接触(如设备内混有空气或可燃性油气泄漏到空气中),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这个浓度必须在爆炸范围之内,遇到火源才能爆炸。如果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以及在爆炸范围内而没有火源,都不会爆炸,当可燃性气体浓度高于爆炸上限遇火源后,只能着火不能爆炸。低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即不着火也不爆炸。(2)、设备因强度不够或超压如设计上的错误或选择材质不适当;设备数年失修,腐蚀减薄不能承受正常的温度及压力;在生产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受压设备安全阀失灵,使设备温度、压力骤然升高,超过设备的允许强度,都会引起爆炸。2、防爆措施爆炸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发生爆炸的原因,找出预防爆炸的办法。(1)、生产中严格控制易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使其不超过爆炸下限。严禁在大气中随意排放易燃易爆油气。加强设备堵漏保证设备的严密性。室内作业要加强通风;设备停用检修用火要认真处理。一旦发生跑、冒事故除紧急处理外,并要杜绝一切火源。(2)、高温高压设备必须定期进行鉴定和检修。生产中严禁设备在超温、超压下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在有压力下修理设备时,须遵守安全规程,禁止重力打击高压设备。所安装的设备需经过质量检查,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3)、生产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懂得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六、防毒石油气、硫化氢以及成品油蒸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操作人员经常与这些气体接触,如果不引起注意就可能发生中毒。加工含硫原料油产生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硫化氢(24%)。硫化氢的毒性要比石油气大的多。由于设备的泄漏,长时间工作在有毒区域,以及发生大量的跑冒事故等情况下都容易引起中毒。有毒性物质侵入人体的数量和时间的不同对人的毒性作用也不同,而每个人由于年龄、体质、习惯的差异对毒物的反应也不完全一样。为了预防人身中毒,除了设备保证安全操作外,应对广大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使之对毒物有正确的了解,一旦发生中毒也应掌握急救方法 。1、石油气体及硫化氢的毒害作用(1)、石油气及成品油蒸汽石油气及成品油蒸汽都是有机化合物,这些气体一般都比空气重,容易集聚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低洼的地面、地沟以及下水井内。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汽对人体的器官是有害的。如果空气中碳氢化合物气体或汽油蒸汽的含量不超过0.31%毫克/升,对人体不会有什么危险性,但在较高的浓度下就可能中毒。这类物质毒性的大小。它是属于麻醉性毒物,人体对于这些气体呼吸多了经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能迅速作用于神经系统。轻度中毒者,多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悸和全身乏力等。有这种感觉时,一般在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很快就可好转,无后遗症。中毒严重者,即短时间吸入大量此种气体,能立即引起意识突然丧失而晕到,直到停止呼吸,如不及时抢救,也能引起死亡。(2)、硫化氢是一种无色的有臭蛋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0.01毫克/升。一般石油气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硫化氢气体。特别是脱硫系统。生产中会碰到浓度更高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中毒要比石油气中毒来的快。硫化氢为刺激性毒物,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使血红蛋白转变为硫化蛋白,引起组织缺氧,中枢神经首先受损。空气中的硫化氢在0.02毫克/升以上时,可刺激眼粘膜发生硫化氢眼炎。表现为结晶膜充血、流泪、视力模糊、异物感觉痛疼。一般在脱离接触后1-3天即可恢复。当浓度在0.7毫克/升时经1030分钟中毒者即可出现昏迷,如立即将中毒者救出。一般经15天即可好转。浓度超过1毫克/升时,很快可表现头晕、心悸、痉挛,意识模糊、昏迷,最后因停止呼吸或心脏麻痹而死亡。硫化氢侵入人体后并无积蓄作用,一部分随呼吸道排出,大部分在体内氧化生成硫酸盐或硫化物经肾脏排出,但部分急性中毒者也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出现。2、预防及急救方法(1)、在生产与检修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多数是因对有毒气体不了解,或因思想上的麻痹所造成。(2)、为防止人身中毒,以保证人身安全使生产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在生产中应不断的改革工艺,改善劳动条件,管好设备,加强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十分必要的。(3)、对于有毒气体,不准任意排放,如生产中必须排放,或者因设备发生泄漏时,在操作与处理过程中必须加强个人防护,要站在上风向进行操作,或戴好防毒面具。(4)、进行下水道、下水井清扫或修理工作或容器与设备内进入检修时,预先必须认真处理,通见排气,测爆合格后方可能进入工作。必须有专人监护。(5)、从事有毒气体的生产操作人员,要加强防毒安全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患有禁忌症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操作。(6)、一旦发生中毒者,应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即可好转。严重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七、现场急救处理1、 急救处理原则: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 (1)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 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 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4)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 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5)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6)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7)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8)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 2、 急救方法:(a) 烧伤烫伤急救:1、发生烧烫伤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是最切实、最可行的方法。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即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2、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块、冰棍儿甚至冰箱里保存的冻猪肉冷敷。如采取的冷疗措施得当,可显著减轻局部渗出、挽救未完全毁损的组织细胞,若在到达医院之后才采取这一措施,在多数情况下已丧失了冷疗的最佳时机。3、对于酸、碱造成的化学性烧伤,早期处理也是以清水冲洗,且应以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而不必一定要找到这种化学物质的中和剂。过早应用中和剂,会因为酸碱中和产热而加重局部组织损伤。4、电烧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弧引起的烧伤,处理方法与处理一般烧烫伤的方法相同;另一类是人体与电流接触引起的烧伤,也是真正的电烧伤,这类损伤通常较严重,在脱离电源后则应立即就医。(b)触电急救:1、脱离电源,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2、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电及伤员,因为有触电危险。 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l3、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4、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5、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抢救。(C)高空坠落急救:1、人员自保:若作业人员从高空坠落的紧急时刻,应立即将头前倾,下颌贤贴胸骨,这一姿势应保持到身体被悬托为止。下坠时,应尽可能地去抓住附近可能被抓住的物体,当被抓的某一物体松脱时,应迅速抓住另一物体,以减缓下坠速度。凡有可能撞到构筑物和坠地时,坠落者应紧急弯脚曲腿以缓和撞击。2、抢救伤员: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3、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4、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5、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6、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7、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8、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d)一氧化碳中毒急救:1、将中毒者安全地从中毒环境内抢救出来,迅速转移到清新空气中。2、若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高浓度吸氧,氧浓度愈高,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越快。吸氧应维持到中毒者神志清醒为止。3、如果中毒者昏迷程度较深,可将地塞米松10毫克放在20的葡萄糖液20毫升中缓慢静脉注射,并用冰袋放在头颅周围降温,以防止或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同时转送医院。最好是有高压氧舱的医院,以便对脑水肿进行全面的有效治疗。4、如有肌肉痉挛,可肌肉或静脉注射安定10毫克以控制之,并减少肌体耗氧量。5、在现场抢救及送医院过程中,都要给中毒者充分吸氧,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e)高温中暑急救:1、应立即将病员从高温或日晒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2、用冷水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病人口服盐水。严重者送医院治疗。(f) 人工呼吸法:1、病人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如衣服等),使其头尽量后仰。2、挽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3、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g)心脏挤压方法:1、挤压部位为胸部骨中心下半段,即心窝稍高,两乳头略低,胸骨下三分之一处;2、救护人两臂关节伸直,将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挤压部分,另一只手压在该手背上,五指翘起,以免损伤肋骨,采用冲击式向脊椎方向压迫,使胸部下陷三至四厘米,成人5分钟做6080次挤压后,随即放松;3、二人操作对心脏每挤压4次,进行一次口对口人工呼吸;一人操作时,则比例为十五比二,当观察到伤者颈动脉开始搏动,就要停止挤压,但应继续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施救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和观察伤者的呼吸与颈动脉搏动情况。一旦伤者心脏复苏,立即转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g)烧伤、烫伤急救一、人员自保1、伤员应迅速脱离现场,及时消除致伤原因。2、处在浓烟中,应采用弯腰或匍匐爬行姿势。有条件的要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鼻子行走。3、楼下着火时,可通过附近的管道或固定物上拴绳子下滑;或关严门,往门上泼水。4、若身上着火应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如来不及脱着火衣服时,应迅速卧倒,慢慢就地滚动以压灭火苗;如邻近有凉水,应立即将受伤部位浸入水中,以降低局部温度。但切勿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火焰,以免助长燃烧和引起头面部、呼吸道和双手烧伤。二、现场救护1、烧伤急救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尽量缩短烧伤时间。2、对已灭火而未脱衣服的伤员必须仔细检查,检查全身状况和有无并合损伤,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送医院。3、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吸道损伤。4、烧毁的、打湿的、或污染的衣服除去后,应立即用三角巾、干净的衣物被单覆盖包裹,冬天用干净单子包裹伤面后,再盖棉被。5、强酸或碱等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为防止酸、碱残留在伤口内,冲洗时一般不少于10min。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同时检查有无化学中毒。6、对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