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的资料.doc_第1页
吴均的资料.doc_第2页
吴均的资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隋书经籍志录有吴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吴朝请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书信,述说的是行旅的见闻感受。本文仅是其中的部分节录,原文已散佚不可见。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他一生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时,私撰齐春秋,书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这使他心灰意冷,加之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他萌生了隐居的志趣。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齐整,以四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细细品读,韵味十足。吴均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萧伟为建安郡王驻扬州(今南京)时,任命吴均为王府记室,负责文翰书札。萧伟迁督江州后,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请。 吴均想撰写齐史,向梁武帝求借齐帝的及群臣行状。武帝说:“齐民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吴均就开始撰写,他不顾忌讳,记载齐、梁间历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书不实”为由,派人责问,下令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见吴均,命他撰写上起三皇,下迄南朝齐代这一段通史。吴均撰成其中“本纪”、“世家”,还剩“列传”未写,因病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逝世。 吴均善吟,有诗名,诗文有清拔之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如赠王桂阳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复明月。 这首诗表现了贫寒之士的雄心和骨气,在构思上与左思的“郁郁漳底松”和陶渊明的“清松在东园”相近。又如胡无文行写道: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银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点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诗中表现出凌厉直前的高昂气概,具有当时诗人少有的一种风云之气。在吴朝请集中,这类作品还不少。 吴均的用世之志,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露,如其撰写的宝剑篇,在描写了宝剑材质的精良之后说:“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很显然,这一精良的宝剑,就是作者对于自己才能的寄托,寄寓着一个怀抱美质,因出身寒微而难于显达的深沉之感。这种矢志不遇之概,也常随处触发。如说:“明哲遂无赏,文华空见沉古来非一日,无事更劳心”发湘州赠亲故别三首,在这种不平情绪的抒发中,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的黑暗。 吴均还工于写景,如一首常为人们传诵的写景小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_山中杂诗三首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吴均长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如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分别把安吉青山和石门山(皆属昆铜乡)景物描绘得如诗似画,惟妙惟肖,艺术成就很高,为六朝骈文的著名篇章。 吴均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梁书本传载:“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吴均著作颇多,除上述外,还有注后汉书90卷、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