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剃头匠导学案作者: 加入日期:12-03-15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剃头匠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学习本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浏览、默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及作者;2、小组合作探讨,完成表格;3、结合具体语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预习案】一、知识链接:作者简介:陈震(1948 ),曾用笔名周粟、莫名、吴米等,福建福州人。当代作家,四次获作家协会创作奖,连续三届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百花文艺奖”。二、预习自测:1、注音:烹( )调 疮疥( ) 忙不迭( ) 揩净( ) 臁( )疮 睡酣( ) 蹊跷( ) 装 潢( ) 怅然( )2、释义:不厌其烦: 钟鸣鼎食: 词不达意: 将错就错: 并无二致: 如释重负: 小心翼翼 : 明访暗察: 3、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并以剃头匠、理发师为轴复述课文内容。4、我的困惑(请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理解对比自读课文,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认识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剃头匠理发师对待顾客理发技艺收费其他方面作者(顾客)感受二、深入探究,理解主旨。作者把过去的剃头匠与现在的理发师作了多方面的对比,除了追忆当年的剃头匠,还有什么目的?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怅然”之情?三、交流体会,品味语言。(分组合作交流,可结合具体语言分析。)1、我想,假如现在还保留砍头的刑罚,一定不叫“斩首”而称“理头”罢。2、而今这家铺子早换了主人,因此也换了格局。它叫做“美利坚”,或是“爱迷你”,也可称作“艾米丽”发廊罢。3、付钱出门,我刷着肩膀上的乱发对自己说,老兄,你真够机敏,总算省了刷发屑的钱!四、走进生活,聚焦新闻:读下面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材料一:打工妹理发后被发廊索要5600元天价 本想剪个68元的头,没想到一结账成了5000多元。这让每月只挣一千多块钱的打工妹难以接受。店老板说她的消费不算高,在他们店里还有剪头发花一两万元的。 费用清算:洗剪吹750元;资生堂酸性1860元;资生堂柔顺980元;洗护200元;资生堂洗护1880元。(经本报核实,实际共计5670元) 材料二:两名女学生在“保罗国际”店里剪发后,被要价1.2万元3月29日下午,小玉和小利在二七路附近逛街,看到二七路正弘大厦一楼的保罗国际美容美发河南有限公司门口写有“剪发20元,洗剪38元”,两人就进去剪发。“剪发签字时,上面就写洗10元,剪发20元,但后来一结账,单子上就变成6000元。”小玉说,两人剪发一共花费1.2万元,而她们两人身上只带了100多元,“从下午2:30到晚上10:25,我们不拿钱,他们就不让走。”没办法,这两名女学生只好向学校同学打电话借钱,一共交给保罗国际9800元,办了张该店的卡,才得以脱身。看完材料后思考,从材料中你能看到什么社会现象?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做?五、 课后反思:学完这一课,你一定有很多感想,或者有许多收获,也许还有疑问。请你随时记下你的心得体会。认真做好每件事,每天都会有进步。剃头匠教案1作者:qqqq1130 加入日期:08-05-14剃头匠【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生词,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作用。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作者】陈震,生于1948年曾用笔名周粟、莫名、吴米等,福建福州人。当代作家,发表的散文、小说、译文、评论等曾被新华文摘青年文摘中外书摘等刊物转载,并收入各种选本。四次获作家协会创作奖,连续三届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百花文艺奖”。著有长篇小说知更鸟罗兵。【讲解】1.文章开头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对现实生活的调侃,从而为下文对剃头匠的回忆做铺垫。2.作者一开始不喜欢剃头,但为何后来又喜欢上了?剃头匠的服务周到、细致,有情有意,态度温和、谦卑。技艺精湛;剃头铺里天南地北地闲聊。3.文章为什么要多处提到梁实秋先生以及他的关于理发的文章?梁实秋对于理发师描写的文章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方面可以唤起读者美好的回忆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用梁实秋的文章来印证或纠正自己的感受或者读者已有的印象从而建立起对剃头匠真实客观的评价。4.本文中的“我”,为什么“心底怅然,不由追怀起当年的剃头匠”?新老理发师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差别太大;当年充满人情味的和谐人际、良好风尚令人怀念,如此风尚有所缺失令人怅然。5.当年的剃头匠有着怎样的形象?现在的理发师呢?剃头匠:善良、憨直、热心、重情义、敬业。现在的理发师:麻木、势利、冷漠、敷衍塞责。6.本文词语运用的特色。生动形象传神、风趣幽默。剃头匠教学设计2作者: 加入日期:09-02-26剃头匠教学设计兰化二中 徐迎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说出什么是文眼.2,情感目标: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以前剃头匠浓浓人情味的怀念,对商品社会人情味丧失的一种惆怅之情.3,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教学重难点:运用抓文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讲歇后语,优化导入二,检查预习1,检查认读生字,正音.2,解决预习时不懂的问题.三,读课文 抓文眼 悟主旨1,讲解:什么是文眼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引导他们找出本文的文眼.3,提问:你认为怅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是谁让他怅然,又是谁让他追怀 (明确:理发师让他怅然,剃头匠让他追怀.) 从全文来看,作者在写他们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的手法)4,请同学们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做了对比,并制作一个对比图.(出示学习方法及要求:研读课文中有关描写剃头匠和理发师的段落.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制作一个对比图.)5,学生汇报学习情况.6,教师小结.四,拓展延伸.五,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六,分层作业.1,必选作业请家长听写本课的生字词.2,小组作业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写几个新文化浸润的词语.查阅有关理发的民俗文化.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剃头匠表格式教案3作者:和寨中学 加入日期:09-04-22和寨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科目 语文 编写时间 年月日 第二轮修改时间 年 月 日课题剃头匠授课班级教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说出什么是文眼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情感目标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以前剃头匠浓浓人情味的怀念,对商品社会人情味丧失的一种惆怅之情。教学重点运用抓文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以前剃头匠浓浓人情味的怀念,对商品社会人情味丧失的一种惆怅之情。计划课时二课时课型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一轮教学设计补充与修改第一课时一,讲歇后语,优化导入二,检查预习1,检查认读生字,正音.2,解决预习时不懂的问题.三,读课文 抓文眼 悟主旨1,讲解:什么是文眼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引导他们找出本文的文眼.3,提问:你认为怅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是谁让他怅然,又是谁让他追怀 (明确:理发师让他怅然,剃头匠让他追怀.) 从全文来看,作者在写他们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的手法)4,请同学们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做了对比,并制作一个对比图.(出示学习方法及要求:研读课文中有关描写剃头匠和理发师的段落.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制作一个对比图.)5,学生汇报学习情况.6,教师小结.四,拓展延伸.五,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六,分层作业.1,必选作业请家长听写本课的生字词.2,小组作业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写几个新文化浸润的词语.查阅有关理发的民俗文化.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装潢( ) 怅然( ) 高跷( ) 脚臁( )谦卑( ) 疮疖( ) 揩净( ) 殷勤(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无二zh_ 小心yy_ _ 花团jn_簇 不yn_其烦词不d_意 如sh_重负 yu_默有趣 百治不y_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好像你来自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他并不似梁实秋先生描写的那么鲁莽,那么轻率。鲁莽:我喜欢像摘帽子一样便当。便当:4.文学常识填空。剃头匠选自_,作者_,当代作家。5.读完全文,作者笔下过去的剃头匠和今天的理发师有什么不同?点击思维1.注意“揩”和“楷”读音的区别;“跷”“殷”是多音字,此处分别应怎么读?2.注意“并无二致”不要误写为“并无二至”,“小心翼翼”不要写成了“小心奕奕”。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钟鸣鼎食”这里是指“贵族大户生活奢侈豪华。4.陈震,1948年出生,当代作家。5.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提炼概括过去的剃头匠和今天的理发师的区别。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小时候:不喜欢剃头 最堪信赖过去的剃头匠:热情周到 工作认真 富有爱心如今的理发师:冷漠无情 工作敷衍 唯钱是尊2.语言特色: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通俗易懂而又饱含深情,再加生动贴切的描述,可谓情文并茂。例如:“往日的剃头师傅都快成了你的一门亲戚了。”对剃头师傅的赞许,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深情,全都浓缩在“亲戚”二字里了。又如:“他们的剃刀决不会落在你咽喉管道上,而是准确无误的掠过你的脸皮,就跟风吹过水面一样。”刀锋“掠过”的惊险,却化作“风吹水面”般的舒服,比喻奇巧而确当,给文章添色不少。3.把握重点:全面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课重点。小时候,作者不喜欢剃头,因为讨厌被剃成和尚头。后来剃得次数多了,才知道剃头师傅最堪信赖人到中年,总喜欢在剃头铺逗留,因为剃头师傅殷勤的侍候,谦卑的态度,使顾客觉得自己十分尊贵,所以他们的人缘极好,使剃头铺成了新闻中心。作者对此作了详细的描述,还觉得不够具体,就把他熟悉的剃头匠“叶天士”介绍给大家,让读者充分领略剃头匠的热情周到,心地善良。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写而今的理发师的冷漠无情,服务不周,还为捞取钱财而巧立名目,与过去的剃头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过去剃头匠的追怀,正是对那种亲情般的服务的呼唤。4.攻克难点: 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本课的难点。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文章的时间跨度较大,从小时候写到现在,但又无不是围绕着剃头、剃头匠来写的。通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有作者对剃头匠感情上的变化对比,有剃头铺的今昔对比,最重要的是过去的剃头匠和而今的理发师的对比。通过对比,表达作者对拜金主义的批判,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呼唤。5.质询疑点:作者为什么感到心底怅然?一方面是因为理发师的服务态度与以前迥然不同。过去:亲切、殷勤、周到、仔细,而今冷漠、敷衍了事。所以作者心里很不痛快。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世风的担忧。一是人际关系的愈来愈冷漠,二是拜金主义的抬头,金钱代替了人情。作者追怀当年的剃头匠,可以说是对那种互相关心,互相信赖,充满人情味的人际关系的呼唤。主干知识1.hung chng qio lin bi ji ki yn2.致 翼翼 锦 厌 达 释 幽 愈3.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贵族大户生活奢侈豪华。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便当:方便,顺手,简单容易。4.散文百家 陈震5.过去的剃头匠:热情、谦卑、富有爱心、工作认真。今天的理发师:冷漠、工作敷衍,为取钱财,巧立名目。剃头匠学案及答案作者: 加入日期:11-03-08三春中学初二语文组集体备课 执笔人:赵修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说出什么是“文眼”。2,情感目标: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以前剃头匠浓浓人情味的怀念,对商品社会人情味丧失的一种惆怅之情。3,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学习重难点:运用“抓文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时:一课时。导课:有一副对联“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大家知道对联中的“技艺”是指什么吗?那么做这种工作的人是【作者简介】陈震,生于1948年曾用笔名周粟、莫名、吴米等,福建福州人。当代作家,发表的散文、小说、译文、评论等曾被新华文摘青年文摘中外书摘等刊物转载,并收入各种选本。四次获作家协会创作奖,连续三届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百花文艺奖”。著有长篇小说知更鸟罗兵。检查预习:1,检查认读生字,正音。详见课课练1、2、3小题。2,解决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学习新课:一、互动学习:读课文 抓文眼 悟主旨。1、讲解:什么是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引导他们找出本文的文眼.3、文章开头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作者一开始不喜欢剃头,但为何后来又喜欢上了?5、文章为什么要多处提到梁实秋先生以及他的关于理发的文章?6、本文中的“我”,为什么“心底怅然,不由追怀起当年的剃头匠”?7、当年的剃头匠有着怎样的形象?现在的理发师呢?8、本文词语运用的特色。二、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三、分层作业.1、必选作业: 选写本课的生字词。2、小组作业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写几个新文化浸润的词语. 查阅有关理发的民俗文化。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四、课课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装潢( ) 怅然( ) 高跷( ) 脚臁( )谦卑( ) 疮疖( ) 揩净( ) 殷勤(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无二zh_ 小心yy_ _ 花团jn_簇 不yn_其烦词不d_意 如sh_重负 yu_默有趣 百治不y_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好像你来自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他并不似梁实秋先生描写的那么鲁莽,那么轻率。鲁莽:我喜欢像摘帽子一样便当。便当:4.文学常识填空。剃头匠选自_,作者_,当代作家。5.读完全文,作者笔下过去的剃头匠和今天的理发师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小时候:不喜欢剃头 最堪信赖过去的剃头匠:热情周到 工作认真 富有爱心如今的理发师:冷漠无情 工作敷衍 唯钱是尊课后反思:学完这一课,你一定有很多感想,或者有许多收获,也许还有疑问。请你随时记下你的心得体会。认真做好每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参考答案:互动答案:1、略 2、略 3、对现实生活的调侃,从而为下文对剃头匠的回忆做铺垫。4、剃头匠的服务周到、细致,有情有意,态度温和、谦卑。技艺精湛;剃头铺里天南地北地闲聊。5、梁实秋对于理发师描写的文章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方面可以唤起读者美好的回忆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用梁实秋的文章来印证或纠正自己的感受或者读者已有的印象从而建立起对剃头匠真实客观的评价。6、新老理发师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差别太大;当年充满人情味的和谐人际、良好风尚令人怀念,如此风尚有所缺失令人怅然。7、剃头匠:善良、憨直、热心、重情义、敬业。现在的理发师:麻木、势利、冷漠、敷衍塞责。8、生动形象传神、风趣幽默。课课练答案:1.hung chng qio lin bi ji ki yn2.致 翼翼 锦 厌 达 释 幽 愈3.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贵族大户生活奢侈豪华。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便当:方便,顺手,简单容易。4.散文百家 陈震5.过去的剃头匠:热情、谦卑、富有爱心、工作认真。今天的理发师:冷漠、工作敷衍,为取钱财,巧立名目。剃头匠教案3作者: 加入日期:12-03-15拓展阅读 剃头匠一、教学重点:品味文章幽默而轻松的语言。二、教学时数:1课时。三、教学步骤与过程:1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生精读课文7、8和18、19这四个自然段。3思考,分组讨论作者“心底怅然“的原因。4品味文中幽默而轻松的语言。有关资料这篇文章要和前面那篇保修联系起来,才能感受到比较深刻的意味。保修强调了高新科技给需要理发的人带来了苦恼和尴尬。无微不至的售后服务,表面上是为顾客服务,实际上却只是产品推销的圈套,没有一点人情味。而这一篇,异曲同工,强调的是旧式理发,手工技艺,在完成对头发的整理过程中,表现了敬业和自尊,其手艺之精致,待人之诚恳,洋溢着人情味,充满了诗意。但是,文章又并不是一篇抒情散文,并没有用诗一样的优美的语言来表现,甚至恰恰相反。如文章的标题,不叫做“理发师”,而叫“剃头匠”,显然不是求雅,而是突出其俗。由此引发出作者对于“剃头”这样的词语为什么要被“理发”所代替发生追问。又联想到“烹调”和“料理”、“做生意”和“理财”、“惩办”和“处理”(三者和“理发”一样有一个“理”字)之间的关系,类推出“斩首”为什么没有变成“理头”的疑问。行文的思路和王蒙的东施效颦话词语有共同之处。王蒙着眼于原本的语义和后来的意义之间的矛盾,这篇文章也一样(从理发想到理财、从理财想到理头),从司空见惯的词语中揭露出不和谐的、有点荒诞的语义。所用是随笔常用的方法,信笔写来,涉笔成趣。这种趣味,不是通常的情趣,因为有点怪异,不合常规,因而属于恢谐的趣味。但是,这种以议论为主的方法,只是在文章开头第两段。到了第三段,就改用叙事的方法。当然,换了一种方法,在追求谐趣方面是一以贯之的。这种谐趣的特点,就是不把事情写得很有诗意,不把自己的心情写得很美好,而是相反,不美好,有点狼狈,有点“丑”。如果可以把抒情算成是诗化、美化的话,那么这种自我贬低,把自己写得尴尬,写得俗气,可以说是“丑化”。这种自我贬低,自我“丑化”,并不是真正的“丑化”,而是心照不宣的“假定”。所写的丑事,不加掩饰,坦然暴露,表现出某种天真。如把妈妈给他理发的钱省下来,随便处理自己的头发,弄巧成拙,表现了儿童的单纯,不善于掩饰自己的弱点。越是“丑化”,越是可爱。这是一种幽默的诙谐趣味,所以“丑化”二字,是要加上引号的。文章用相当细致的笔墨写剃头匠的工作程序,很有谐趣。其中有一系列的内在的矛盾。一方面是“挨刀子”、头上的“疖疮”等等杀风景的情境,一方面又是用温吞水、大毛巾和花花绿绿的色彩等温馨的服务。理发师傅“聪明”到可以看出孩子头脑“里头的聪明”。虽然有一系列美丽的词语,透露着孩子气的夸张,不协调,但正是不协调中,有调侃的意味。接下来的这一段相当精彩,强调理发师傅“功夫不在刀上,而在情意上。他殷勤地侍候你,教你觉得自己十分尊贵。”对于这一点,作者相当细致地展开了描写:每当我路过剃头铺,总喜欢在那里逗留片刻,在那木转椅上旋转一周,和师傅闲聊几句。剃头铺子简直就是当地的新闻中心、舆论阵地,谁家的兴衰荣辱,是非曲直都可以从那里明访暗察;若说有能够反映民意的机构,我以为剃头铺便是。这一段写得相当有感情,明明不是为了剃头,却乐意在那里逗留。有趣味,是因为剃头铺子的重要不在剃头,而在传播新闻和消息。这种趣味由于用语相当夸张,如“新闻中心”、“舆论阵地”、“兴衰荣辱”、“明察暗访”、“民意机构”等,都是很庄重的古典和政治性质的书面语词汇,这些词语又直截了当地和相当“俗气”的“剃头铺”联系在一起,趣味就带上了诙谐的性质。但是,本文的谐趣和一般的调侃似乎又有些不同,主要是它并非一味调侃,同时对理发师傅也有一点美化。理发过程的描写充满欣赏的感情。细节显然有意繁琐,但在繁琐中显示情致。让你坐上高位,在脖子上绕上白纸,撒些白粉,轻轻地系上白围裙,所强调的就是体贴、认真、敬业:“手总是很柔软的,态度总是很温和的。”特别是:落刀之前总要先在自己的手上试试刀锋。他们的剃刀准确无误地掠过你的脸皮,就跟风吹过水面一样。简直给人一种诗意的美化的感觉。诗意感觉,来自对理发师傅的美好感情。如果不是这样,写出来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这里隐藏着作者的风格追求。要真正体悟文章的三昧,有一句话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他(理发师)并不似梁实秋先生描写的那么鲁莽。”因此我们有必要来看看梁实秋先生笔下的理发师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理发匠并没有令人应该不敬重的地方,和刽子手屠户同样的是一种为人群服务的职业,而且理发匠特别显得高尚,那一身西装便可以说是高等华人的标帜。如果你交一个刽子手朋友,他一见到你就会相度你的脖颈,何处下刀相宜,这是他的职业使然。理发匠俟你坐定之后,便伸胳膊挽袖相度你那一脑袋的毛发,对于毛发所依附的人并无兴趣。一块白绸布往你身上一罩,不见得是新洗的,往往是斑斑点点的如虎皮宣。随后是一根布条在咽喉处一勒。当然不会致命,不过箍得也就够紧,如果是自己的颈子大概舍不得用那样大的力。头发是以剪为原则,但是附带着生薅硬拔的却也不免,最适当的抗议是对着那面镜子狞眉皱眼的做个鬼脸,而且希望他能看见。人的头生在颈上,本来是可以相当的旋转自如的,但是也有几个角度是不大方便的,理发匠似乎不大顾虑到这一点,他总觉得你的脑袋的姿势不对,把你的头扳过来扭过去,以求适合他的刀剪。梁实秋先生对理发师傅显然是调侃的,把理发师和刽子手屠户相提并论,这种类比是不伦不类的。但是,比喻的精致,产生抒情的趣味;而比喻的不伦,则构成幽默的趣味。陈震先生则是把理发师的剃刀比喻为“跟风吹过水面一样”,就有点诗意了。梁先生强调的是杀风景,陈先生突出的是体贴入微。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出于职业习惯,只对头发有兴趣,对人却没有兴趣(“伸胳膊挽袖相度你那一脑袋的毛发,对于毛发所依附的人并无兴趣。”)动作是机械的,对人是不尊重的;而另一个则恰恰相反,对人温文尔雅的,关怀备至,稍有失误便十分“抱歉”,甚至用极其夸张的语言:“他想像你是赶去做新郎或是出席一个盛宴”。更加精彩的是强调了效果,不仅是理发师单方面的文雅,而且也感染了顾客:假如有一根发丝没有抖掉,使你不舒服,你就有理由发脾气;而你如果不发脾气,你就是一个既尊贵又客气的好人。这一笔,很有深度,但不着痕迹,没有形容,信笔为之,风流蕴籍,情趣盈然,但又不是一般的抒情,其中仍然蕴含着可以觉察的诙谐。行文中,时而把理发师和刽子手相联系,如“他们的剃刀决不会落在你的咽喉管道上,而是准确无误地掠过你的脸皮”,“他俯首奏刀,好比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这里都微微隐藏着比喻的夸张和不伦,让你感到作者的含笑的眼光。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的是一般意义上旧式理发师,没有具体所指。文章的第二个部分,则是对一个童年时代理发师的怀念,语气既是赞美又是调侃。传统意义上的理性师,已经逝去了,活着的也是越来越少了。作者在转向这样的人物时,满怀感喟:“他们即使还活着,又能做什么?年纪大,手脚笨,眼睛花,他们觉得自己是不行了。”但是,光是感喟,就不免伤感,作者要追求的风格是要有一点幽默的:这是动刀子的职业,先生!如果他们拿的是屠刀而不是剃刀,也许还会神气点儿。可是他们并没有后悔说自己早年选错了刀,正在来不及啦!这里有调侃,但是,调侃的是世道(杀人比为人服务更神气),而不是理发师,对于理发师更多的是同情和赞美其“卑谦”,实际上就是本分。但是,本分的理发师,却有某种本分以外的美德。他好下棋,在下得入迷的时候,来了顾客,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以认输结束棋局;但客人却尊重他的爱好,宣称自己不是来理发的,而是来观棋的,于是“他便递过一支烟来”。这种传统的民间人情,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贵在能于轻描淡写之间流露出情怀。这个理发师还有一定的医术,提供偏方,免费为人治疗疑难杂症,因而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所有这一切,既有情趣,又有谐趣,构成诗意与幽默的结合。接下来的一段,主旨是与现代理发师的对比。科学技术发达了,商业性招徕服务增多了,本来对顾客来说,应该有更高的享受,但在作者笔下,恰恰相反,现代科技异化为获取利润的手段,理发师与顾客的关系就变得缺乏人情味了。作者的笔墨很精炼:当我坐在皮革旋转高跷椅上时,理发师也高坐着看杂志,和我并列。从镜子里望去,见他手指上夹着香烟,好像等待理发的不是我,而是他。淡淡几笔,没有太多的形容,具有某种白描的效果。这就不仅仅是幽默,讽刺的色彩溢于言表,而且越到后来越是明显:对方一次一次地推销理发的种种附加名堂,用语类似“审问”,作者一次次地“聪明地拒绝”,而且越来越发火。这就和前面的理发师在两个方面形成对比:第一是理发师的姿态,第二是顾客的心情。特别精致的是第二个方面。因为前面有过伏笔,可以发脾气而不发脾气,就是“尊贵”的客人,这就是说,理发师对顾客的尊重,提高了顾客的品位;而现在是,理发师对顾客的不尊重,不但破坏了顾客的心情,而且引发了顾客的抗拒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荡然无存。这一切,都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作者唯恐读者不明白,特地在后面加上一段:现代化的装修,“茶色玻璃”、“彩灯”、“明星照”、“电帽子”、“喷雾枪”、“发胶滴注枪”,不但没有引起他的称赞,相反,字里行间,充满了反语讽刺。这就回归到开头的题意上去,逗起了他对老剃头铺子的怀恋:那亲切朴素的老剃头铺子早已没有了任何影子,仿佛根本就不存在过。写到这里,作者点明了自己“心底怅然”。这样的文字,很经得起玩味,原因是这里的意味不再简单地是讽刺,而且渗透着抒情的成份。本文在幽默情趣方面,显然受到梁实秋理发的影响,但是,本文的怀旧感,对于旧式理发师的欣赏和抒情,是梁实秋的散文中所没有的。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本文就可能沦为模仿之作,缺乏个性的创造了。写作训练本单元课文的话题都比较新潮,很有意思,从选择的题材及切入角度看,显得很机智,把本来很可能是枯燥的事情写得趣味盎然。这种趣味不是一般抒情的趣味,而是和作者的机智联系在一起。建议让学生写一篇演讲稿。提示: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江西中烟工业公司笔试试题及答案
- 川菜考试题及答案
- 取样考试题及答案
- 办公考试题及答案
-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知到智慧树答案
- 基础护理学习题及答案
- 高血压试题及答案4
- 2025年二手车转让与售后服务保障协议
- 2025年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范本与案例分析
- 2025年度养老地产项目委托销售代理协议
- 电影院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规定制度
- 废气处理合同协议
- 镁铝合金行业前景
- 2025-2030中国余热回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无人机物流配送服务手册
- 见证取样送检计划方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理解每日一练(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功率器件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基层管理培训课程
- 宇宙飞船的发射与回收技术分析
- 2024考研 政治 思维导图(马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