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doc_第1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doc_第2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doc_第3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doc_第4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述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描写;体会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教学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掌握借事论理技巧。【教学难点】掌握文章借事论理,以小见大,以实寓虚,详略得当的记叙技巧。【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引:(板书课题、作者)1945年1月,英格兰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德军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这并不困难。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知道这位英勇的飞行员是谁吗?(莫顿亨特)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我们从中也能获得启发。二、学海拾贝:(课件展示)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心理学家。作品痛击、心理学的故事。三、检查预习:(课件展示)四、整体把握:(课件展示)1、按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四部分,在课文中标出。2、概括每部分大意并用简短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1) 起因(1-3) 游戏玩厌,去爬悬崖经过(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结果(16-22) 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启示(23) 走一步,再走一步(2)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3、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看见了。”我说。父亲说:“下来吧,晚饭做好了!”五、复述指导:(课件展示)(1) 不能改变原意,要抓住重点。(2) 恰当运用课文的语言和组织自己的语言。(3) 用普通话复述课文。第1课时本课目标: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2讨论文章主旨。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指名朗读课前“导语”,问:文中的“我”幼时陷入了什么样的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呢?这次历险对我们大家有什么样的启示呢?2课前热身默读课文。分组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好又快。指名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前准备:抢答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57年前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爬悬崖一共几个孩子?其中有名字的是哪两位?(6 内德、杰利)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大约只有20米高、大约7米高)把故事分成“冒险”和“脱险”两个部分,请两名同学复述。3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写“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四边互动:互动1: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闷热”?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凉爽作铺垫。互动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面对困难,克服了一个再去克服第二个,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互动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小困难是不难克服的,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大困难。互动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因为想着距离,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就没有战胜它的信心了。互动5:你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4学习小结内容小结: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终生的一笔财富。这就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善于从平凡、普通的现象中悟出道理,这样人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生活也才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方法归纳A朗读时要全神贯注,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B复述故事时要全面而简明,说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悬崖上走一步再走一步安全到达地面(经历)人生中走一步再走一步轻松克服困难(感悟)第2课时本课目标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给我们的多方面的启迪。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2课前热身指名复述故事,简要概括文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描述文中所写的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3合作探究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不仅要把握它的主旨,还要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才能更深更透的挖掘出文章所包含的启示,我们也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悟。本文我们不妨可以从父亲、杰利、四个孩子等多个侧面进行探究。四边互动互动1: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鼓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互动2: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抱他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互动3:父亲不来,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尽量从不同侧面肯定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朝着机智、勇敢的方向努力)互动4: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利?他怂恿“我”爬崖,才有了后来的遇险;在“我”惊恐万分不敢下崖时,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互动5:如果你是杰利会怎么做?能想出法子帮助“我”的答案都给予表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患难与共的爱心。互动6:你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还不懂事,能同玩乐,却不能共患难。4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文中的父亲能抓住“我”遇险的时机对我进行引导教育,教给我化整为零、不断战胜困难的方法,并以此增强我勇往直前的自信心。文章还启示我们真正的友谊应该经得住任何考验。方法归纳:多角度地理解文章,我们会捕获更多难得的教益;多侧面地理解生活,我们会猎取更多成功的机会。板书设计“我”遇险时杰利:心里牵挂、无可奈何四位男孩:幸灾乐祸、逃之夭夭父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我”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第3课时一、课文研读: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2、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第一部分: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方面: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另一方面:但在玩厌了弹子游戏想找新花样来玩的心绪中,禁不住伙伴们的鼓动,终于也跟着大家去爬悬崖,结果被困在了悬崖上。第二部分、集体朗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我听见有人啜泣,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第三部分、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最初:我下不来 毫无信心 继而:走一步 信心萌发随后: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悬崖 产生巨大成就感、心情的变化:恐慌恐惧绝望惊奇而自豪六、归纳总结:思想内容:本文讲述了“我”童年的一次爬山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并脱险的经历。说明了一个人生哲理: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将它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