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运用甘草之相恶相反及研究概述.doc_第1页
古今运用甘草之相恶相反及研究概述.doc_第2页
古今运用甘草之相恶相反及研究概述.doc_第3页
古今运用甘草之相恶相反及研究概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今运用甘草之相恶相反及研究概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杨继源 黄惠玲【摘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经实施了,在中医临床中的选方用药时,会涉及到药物的配伍禁忌的问题。本文列举以甘草的相恶、相反同用的几首古方,并综合各家评述,以资同道临床应用时,参考借鉴,并在谴方选药时应引起注意。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剂量、用量比例、煎煮方法、服药后的变化等,乃不为害。【关键词】相恶/配伍;相反/配伍;甘草【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26-02成书于东汉末期,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指出:“甘草,术、干漆、苦参为使;恶远志;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1”而甘草的相恶、相反同用,在古方中时有出现。古人博览群书,妙达精微,在方中灵活运用相恶、相反,使其相得益彰。故陶弘景言古方亦有相恶相反者,乃不为害。非妙达精微者,不知此理2。兹就罗列几首古方予以综合评述。1古方举例1.1相恶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人参养荣汤,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劳积虚损,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等。严用和济生方的远志丸,主治因事有所大惊,梦寐不宁,登高涉险,神不守舍,心志恐怯,及心肾不足,梦遗滑精。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等证。从明代一直沿用至今,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及妇女月经超期,量多色淡,或淋沥不止等的归脾汤。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的归脾汤原方中增加了当归、远志。薛已外科发挥的内补黄芪汤,补益气血,养阴生肌。治疗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怠懒言,胃疲寐少,自汗口干,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苔薄者。王肯堂证治准绳的养心汤,主治惊痫日久,发作无常,惊悸不寐,脉象无力等心虚血少证;以及王肯堂证治准绳的镇惊丸,镇惊安神。主治惊痫。还有,朝鲜许浚东医宝鉴的定魄丸。安神定魄。组成:人参、琥珀、茯神、远志、朱砂、天麻、石菖蒲、天门冬、酸枣仁、甘草各等分,右为末, 蜜丸皂子大,朱砂为衣,每丸灯芯,薄荷煎汤化下2。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的定痫丸,熄风定痫。主治肝风内动, 心神被蒙的风痫证。1.2相反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用十枣汤治疗悬饮,胁下有水气及水肿腹胀,属于实证者。而胡洽居士治水肿支饮及澼饮,用十枣汤加甘草、大黄,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如法服。一方:加芒硝一两(胡洽百病方)2。乃是痰在膈上,欲令通泄,以拔去病根也2。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同用。“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此为治疗心下留饮坚满脉伏,其人欲自利反快。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顿服取利3。以上两方,主要体现甘遂,以及芫花、大戟的泻水逐饮之功效。金代李东垣治项下结核, 消肿溃坚汤加海藻1;清代吴谦等医宗金鉴用海藻玉壶汤治瘿瘤5。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用内消瘰疠丸治疗瘰疠。均合用甘草和海藻。主要体现海藻能消痰软坚以散结。元代朱丹溪治劳瘵,莲心饮用芫花2。甘草与芫花同用。主要体现芫花祛痰止咳的作用。2相恶相反的形成在漫长的医学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疾病的复杂性,单味药难以胜任,出现了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的合用,吕氏春秋即有“夫草有莘有荔,独食之则杀人,合食之则益寿”6,随着药物合用的增多,发现某些药物合用后会产生一些奇妙的变化,有些是作用强度增加,有的是副作用减轻、或产生新的作用、或对原来单味药物不能发挥治疗作用的部位及病证能起作用等等6。因此,则形成神农本草经序录指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也,不尔勿合用也6”。3相恶合用3.1 方中用远志综观上述几首古方,远志主要体现其宁心安神的功效。在归脾汤中意在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而在内补黄芪汤中的另一作用是:“长肌肉治一切痈疽。2”体外试验对革兰氏染色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8。3.2方中用甘草甘草主要起使药的作用。而其补脾益气的功效,只能在归脾汤和内补黄芪汤的四君子汤中体现。3.3 相恶合用在远志丸的组方中,远志(甘草汤泡去骨),而起炮制作用。甘草与远志对痈疽疮毒均有治疗作用,在内补黄芪汤中,则增强其原有疗效,按理应为相须为用。按照相恶的定义,甘草恶远志,两者合用时,远志能削弱甘草的功效。伤寒论已将甘草的功用归纳为:养心复脉、扶正泄痞、补中温阳、协调阴阳、柔肝调脾、缓急和胃、益气健中、健脾利水、泻火解毒、利咽清热、调和营卫、通达表里、祛痰止咳等十几种9。远志削弱甘草的何功用?尚待临床研究。笔者认为主要是甘草的补脾益气之功效。4相反合用甘草所反之药可分为消痰软坚散结的海藻和攻逐水饮的甘遂、芫花、大戟两类。4.1单味药的功效及其研究4.1.1甘草甘草,含甘草甜素(甜味成分),为甘草酸的钙、钾盐。甘草酸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其有效成分甘草次酸,能使水、钠潴留、血压增高、钾排出增加,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8。可能是由于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的降低而直接抑制黄体酮和去氧皮质醇的代谢酶,直接或间接抑制了肾上腺皮质醇在体内的破坏而发挥作用7。甘草甜素的常见副反应是低血钾和高血压等假醛固醇增多症,故长期用药者需定期测定血钾和血压,如出现改变及时纠正7。因此,19151990年中药不良反应概况9,中药共460种,单味药239种,其中有甘草,而其相恶的远志、相反的甘遂、芫花、大戟、海藻未列其中。1991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资料汇编中9,甘草长期口服致低血钾并诱发肝昏迷,表现为血压升高,双下肢浮肿,头痛,乏力,血钾1.69mmol/L,并呈肝昏迷9;甘草合剂内服致急性中毒1例(甘肃医药 1991;(4):2459;以及复方甘草片内服致中毒1例,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绀,昏迷,瞳孔缩小,呼吸表浅9。另有甘草锌胶囊长期服用致低血钾性瘫痪1例,表现为四肢肌张力降低,膝腱反射明显减弱,血钾降低,ECK示低血钾改变9;以及内服致过敏1例,表现为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伴剧痒9。4.1.2 海藻海藻,消痰软坚,利水,且有降压作用8。4.1.3甘遂、芫花、大戟以甘遂为对照,泻水逐饮的强弱与毒性大小,依次为:甘遂芫花大戟,均需醋制,可减少甘遂的毒性刺激作用。宜用煨甘遂,因煨过后可减少其呕吐等副作用。生甘遂毒性和泻下作用均较强,不宜应用8。甘遂、大戟尚有消肿散结之功效;芫花还可祛痰止咳,外用可杀虫疗疮。芫花,1991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资料汇编中,芫花置宫内引产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表现为引产后阴道出血不止,鼻衄,上腹部饨痛,频繁呕吐,经检查发现肝肾功能损害9。4.2 甘草配海藻甘草配海藻,前人认为有相反作用,但古方也有甘草配海藻治病,如医宗金鉴之海藻玉壶汤,即以海藻与甘草合用。现代实践在治疗甲状腺肿时,海藻甘草同用,也未见不良反应8。朱氏治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其用基本方合抗癌6号粉,服药7天后,无不良反应时,开始加海藻30g,未见不良反应报道11。王钢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从痰论治,王师用二陈汤加味,常用半夏、陈皮、茯苓、枳实、橘络、昆布、牡蛎、海藻以及活血之品12。倪孝儒等,用柴胡疏肝散与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肝热痰湿型亚急性甲状腺炎13。林思慈等用自拟养阴散结汤(生地黄、麦冬、玄参柴胡、黄芩、薄荷、桔梗、牡丹皮、赤芍、浙贝母、鳖甲、海藻、昆布、甘草)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13。均未见不良反应报道。4.3甘草配甘遂、芫花、大戟甘遂、芫花、大戟与甘草相反,但是现代的初步实验结果还很不一致。有些报道指出,据家兔试验,甘遂、芫花、大戟配甘草,服后呼吸、心跳、体温、瞳孔反应、胃肠功能并没有产生特别变化8,但另一些实验则证明了甘遂与甘草配伍,随用量比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8。甘遂与甘草合用,其毒性大小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若甘草等于或小于甘遂用量,无相反作用,有时还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但甘草大于甘遂用量,则有相反作用8。另一实验结果表明,甘草与甘遂配伍应用后豚鼠有严重反应(胃部膨胀、气胀)或死亡8。芫花、大戟与甘草合用时,其利尿和泻下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并有使芫花毒性增强的倾向。甘草用量比例越大,其相反作用越强,反之可无相反作用8。在对甘遂半夏汤的阐析中,陈元犀曰:“甘遂与甘草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金匮方歌括)认为正是取其甘遂、甘草二药相反,同用之以激荡久留深伏的饮邪,使之下降外出4。高学山:“甘遂性急,甘草性缓,相反者,言其缓急之性也。俗解谓二药自相攻击,谬甚。”(高注金匮要略)认为甘遂、甘草相反者,是缓急之性相反,并非增其毒性4。4.4 相反合用的权衡4.4.1使用攻逐水阴类药物丹溪心法水肿所言:“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对水肿病人应慎用逐水峻药,特别是老年体弱患者14。林宗广指出:治疗肝硬化腹水,建国后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天津、北京、上海等地试用攻法,药用甘遂、大戟、巴豆等逐水药以消退腹水,约有50%病人有效。但逐水药不良反应较大,常有纳差、恶心、呕吐、腹痛等,甚至诱发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不易被患者接受,亦难推广,现基本弃用15。现在的临床医生都尽量避免使用。4.4.2当用相反合用的方剂时,应该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剂量、用量比例、煎煮方法、服药后的变化正如清代徐灵胎对仲景方的评价“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6。如甘遂半夏汤,甘遂配甘草是仲景在药对配伍中“七情合和”理论应用达到前所未及的境界6。可用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痰饮咳喘等证见呼气困难、胸部痞满者,或留饮胃痛、痰湿内停的“腹壁脂肪增多症”。因本方攻坚逐水之力峻猛,服药后可见大便水泻,粘腻如鱼冻样物。可自闻胸腔有下行之水鸣音,不必惊异,此乃药中病所之象。若水饮停积,根深蒂固,须与补脾药及肾气丸交替使用,以免伤及正气4。5乃不为害综合以上各家的评述,临床应用较广的甘草之相恶合用,以及甘草配海藻相反合用治病,均未见不良反应的报道。至于甘草配甘遂、芫花、大戟相反合用,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剂量、用量比例、煎煮方法、服药后的变化等,乃不为害。6 结语由于药物本身有两重性,而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也很复杂,单味药可产生,合用后也可产生。因此,每味中药成分的特性之和并不等于药物整体之特性,由多味中药组成复方的作用特性也不等于各单味药作用特性的简单综合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经实施了,这时,把这些问题重新摆到桌面上来,同道在谴方选药时应引起注意。并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对有药物配伍禁忌的方剂,及其适应症、剂量、用量比例、煎煮方法等,进行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且将其规范化。以作为临床参考指南。参考文献1何请湖主编.传世藏书子库医部M.海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18532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692,12163江育仁主编.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5 4李克光主编.金匮要略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8-340 5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918-1921 6王阶,衷敬柏,王永炎.方剂配伍理论历史发展与研究思考J.中医杂志,2001;42(8):497,497,499,498,498 7王晓萍,梁乐主编.医经六书(白话全译)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1565 8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编写组.中药临床应用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339,341,54,54,54,3419王朝霞,宋丽君,杨贵贞.甘草甜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0):796 10潘贤主编.新编药物实用全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