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探.doc_第1页
陈仓区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探.doc_第2页
陈仓区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探.doc_第3页
陈仓区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仓区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探赵秀萍 王录科 赵雅兰 宝鸡市陈仓区农技中心 721300摘要: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曾在我区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损失,个别田块颗粒无收,经过6年连续有效防治才得到基本控制。由于该虫具有隔年或多年羽化的习性,加之近年来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及小麦品种的变化,据测小麦吸浆虫在我区今年又进入了新一轮爆发危害周期。为了有效抑制该虫危害,我们从去冬到今春对全区分不同区域进行定点淘土调查,观察其发生特点,摸索出最佳防治措施。关键词: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防治措施1、我区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全区今年播种小麦24400hm2,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就达17866.7 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3.2%。达标面积733.3 hm2,平均每小方虫量1.8头,亩均12万头,最高达40万头。一旦控制不好,将会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达到70%以上。为了控制该虫危害,我们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防治适期,快速有效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确保全区小麦生产安全。5月1920日,对我区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效果进行抽检。随即抽取5村10块麦田共500穗,经剥穗检查,有虫穗率为0.6%,百穗虫量0.8头,取得了显著防效。2、分布与发生规律2.1、分布该虫在全区的川道、塬区、丘陵山区小麦生产区均有分布,尤以塬区的周原镇、贾村镇,丘陵浅山的县功镇发生较重。全区平均每小方虫量1.8头,在较重的塬区每小方虫量达到5头。全区平均虫田率为74.4%。2.2、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在我区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越夏。但与不良环境幼虫有多年休眠习性。在我区,小麦拔节时,越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孕穗时上升到土表的幼虫化蛹。小麦抽穗时,蛹羽化为成虫。我区常见的是麦红吸浆虫,该虫幼虫孵化后,随即转入颖壳,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取汁液危害。3、发生特点3.1、与海拔、经度、纬度的关系不同区域小麦吸浆虫普查结果乡镇村采样田块吸浆虫数量(头)海拔经度纬度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贾村镇贾村村11100825.8m107012.61434026.638桥镇村51001877.4m107008.88834028.641县功镇焦峪沟村01000710.5m107004.86634031.138翟家坡村00010664m107005.16634030.033阳平镇宁王村00100496m107031.71534020.005联合村20001487m107030.74234020.063东关街道办南阳村00040512m107028.77434020.671五一村01000524.5m107026.38534021.229周原镇后董村00221802m101025.38734024.287亚子村00010615.4m107021.62834023.475备注:表中所列乡镇,是代表川、塬、丘陵浅山不同区域。采样田块是同一块地,采取5点取样。 从我们对不同区域小麦吸浆虫淘土结果看,此虫发生程度与海拔,经度、纬度没有关系。3.2、与土壤类型的关系不同土壤类型吸浆虫普查表采样田块吸浆虫数量(头)土壤类型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23011塿土0001000000黄绵土2111100000潮土00010从表中普查结果看到,在我区,塿土很适宜小麦吸浆虫在土壤中生存,黄绵土,潮土吸浆虫也可以生存,但不是很好的生存处所。3.3、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同一区域、同一时间、不同土壤湿度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平均含水量(%)20.014.915.712.4吸浆虫数量(头)4110备注:表中数据是2012年3月31日在周原镇油坊村对020cm土壤含水量,小麦吸浆虫普查结果。从表中数据得到,吸浆虫发生程度与土壤湿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湿度大,吸浆虫在土壤中存活数量多,反之就少。3.4、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关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耕作次数相对减少,加之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播种方式,为小麦吸浆虫生存、虫口密度的增加及田间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4、防治措施4.1、防控策略坚持“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防治原则,推行“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防”的防控技术路线,达到有效防控,减灾保粮目的。4.2、防治方法4.2.1农业防治4.2.1.1选择抗虫品种。选用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内外颖结合紧密或子粒表皮组织较厚的品种,具有明显的抗虫性。如西农979、陕麦139等。4.2.1.2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茬,深翻暴晒,减少虫口基数。4.2.1.3控制土壤湿度。小麦吸浆虫是一种耐湿不耐旱的害虫。4月下旬,当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15%,成虫很少羽化。所以要控制春后灌水。4.2.2化学防治实施种植抗虫品种、翻耕土壤、轮作倒茬、控制土壤湿度等农艺措施对压低虫源基数,控制危害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作务习惯等方面考虑,化学防治仍首当其冲。4.2.2.1播前土壤处理。秋播整地时,对当年吸浆虫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块结合防治地下害虫,亩用10%辛拌磷颗粒剂2kg或50%辛硫磷乳油250ml加水2kg与1520kg细砂土配成毒土,结合整地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4.2.2.2防治适期。按照吸浆虫发生历期推算,我区小麦吸浆虫羽化盛期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5日,此时即为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卵期仅有5天左右,孵化后的幼虫随即可进入颖壳危害)。4.2.2.2.1蛹期防治。小麦孕穗期(月中旬)小麦抽穗前2-3天,吸浆虫的幼虫破茧出土在地表3-5cm土层大量化蛹,此时为吸浆虫防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或80的敌敌畏乳油0.5kg兑水2kg配成母液、或1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1kg拌细土2030kg均匀撒施地面,以杀死刚羽化成虫、幼虫和蛹。施药后如无降雨,应适当浇水,效果更佳。4.2.2.2.2穗期分级化学防治。吸浆虫发育物候特征明显,小麦抽穗期喷施农药是防治吸浆虫成虫的最佳时期,穗期用药1-2次完全可达到杀灭成虫,减少产卵,降低虫口,减轻损失的目的。根据虫口基数普查结果,按照虫口密度的大小,分级分类治理,决定施药时间和用药次数。对于亩虫量30万头以下的田块,一般可于小麦抽穗10%-30%时,结合发生期预报,普遍用药防治1次。亩用40%毒死蜱或7.5%氯氟吡虫啉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4.5%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吸浆虫成虫,同时兼治麦蚜。对于亩虫量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