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联考卷答案.doc_第1页
七校联考卷答案.doc_第2页
七校联考卷答案.doc_第3页
七校联考卷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高三七校联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345678910BCCBDBCCCB11121314151617181920ACBAABCBAC21222324252627282930ACDBCCBDCC二、非选择题(共90分)以下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因此,对学生答题的评分,只要意思与本答案要点相符即可,不要求文字表述与本答案相同。31(10分)(1)特点:以全体公民直接参与为核心或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权(2分)(2)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推动了雅典哲学、史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希腊文明成为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之一。(答出前三句即可,4分)(3)直接民主制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不利国家管理,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分)(4)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2分)32. (10分)(1)特点: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增大,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增长。(3分)(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新交通工具的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4分)(3)影响: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欧美列强的发展不平衡性增强,美日成为欧洲列强的强劲竞争对手;引发战争危机。(3分)33. (8分)(1)目标:培养实用人才。(2分)(2)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内容: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3分)(3)尽管洋务运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问题,但其成绩也不容抹杀: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学校,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培养了第一批服务于国际交往和国内新式事业的外交人才、科技教育人才、军事技术人才;传统封建教育制度终于开始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变革趋势。(回答出两点即可得分)(3分)34.(12分)(1)清政府(1分);法国先后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获得了大量侵略权益。强租广州湾,把两广云南,划作势力范围。(3分)(2)辛亥革命;(1分)目的是扶植新的统治工具,加以控制,维护其侵略权益;(2分)使袁世凯掌握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1分)(3)“以华治华”:即利用中国反动政府作为侵略中国工具。(4)帝国主义始终是中国革命的最大敌人,反封建必须和反帝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2分)35.(12分)判断:第三组正确:异曲同工、殊途同归。(2分) “异曲”: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1分)革命派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1分)“同工”:都主张学西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殊途”:维新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2分)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2分)“同归”: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36. (10分)(1)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最终实现了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的。(2分)(2)18941895年发动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朝鲜脱离中国保护;1904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控制中国东北南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征服全中国;1941年发动“珍珠港事件”,挑起太平洋战争,企图征服世界(5分)。(3)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既打断了被侵略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使自身的现代化陷入歧途(3分)。37. (28分)波兰战争(德波战争、德苏瓜分波兰)。(1分)1939年。(1分)爆发的直接起因:是波兰对德挑衅还是德国蓄谋已久故意制造事端?(3分)除了德军的因素外,关于波兰灭亡的原因:是由于苏德联手还是因为英法坐视?(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没有运用材料,直接作出判断。(0-2分)分:回答内容与问题无联系。分:对一个方面作出描述,无结论。分:对二个的方面作出描述,有直接判断,无结论。如德国挑起了战争。第二层次:能利用单一材料,得出简单的结论。(3-6分)可能出现的情况 3-6分:仅从每项材料中得出单一的结论,缺少归纳与比较。如能回答到下列四条中的任何一项给3分、两项给4分、三项给5分、四项给6分。根据材料一,得出德国报道波兰挑起战争的结论。根据材料二,得希特勒声明回击波兰的结论。根据材料三,得出德国早就预谋进攻波兰的结论。根据材料四,得出法国坐视波兰灭亡的结论。根据材料五,得出德苏瓜分波兰的结论。根据材料六,得出波兰军队无力和英法坐视的结论。可能出现的情况 3-6分:能从一项材料中得出一个以上的结论,但没有使用全部的材料,缺少归纳与比较。按每个合理结论、每项对应材料均给1分计,最高给6分。第三层次:能利用多个材料,归纳得出结论。(7-11分)能根据材料中的共同(历史)信息,归纳出结论,但缺少对“矛盾”的分析。7-8分:只分析“直接起因”和“灭亡的原因”其中一个。9-11分:对“直接起因”和“灭亡的原因”均进行分析。第四层次:能发现论述的矛盾之处并进行分析。(12-18分)12-14分:只分析“直接起因”和“灭亡的原因”其中一个。能发现他们的矛盾,仅注意到记载者的立场。15-18分:对“直接起因”和“灭亡的原因”均进行分析。能发现他们的矛盾,并通过内部文件与公开声明关系以及记载者的立场和研究者事后掌握新材料等因素进行解释。第五层次:超越材料本身而进入抽象、提升的层次。(19-20分)在第四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历史真相本身的探讨,如历史能做到完全客观么?历史记载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如何?历史的真相与我们所占有材料之间的关系,记录者的立场与历史材料选择的关系等。或能进一步指出对历史真相的探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能认识到对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不能仅强调单一因素,历史现象常常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有现有的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观点也会有所改变,等等。可引用材料,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