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杰同志逝世 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捐献给南医大2012-07-24 08:33:57来源:新华报业网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秦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20日23时07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按照秦杰同志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给南京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不举行任何治丧活动,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写生平简历,不收花圈等祭品。秦杰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秦杰同志的逝世表示悼念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秦杰同志患病期间和逝世后,前往医院探望或以各种方式吊唁、致哀和向家属表示慰问的有:省领导罗志军、张连珍、石泰峰、李小敏、林祥国、李全林、张卫国、徐安、孙文德,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梁国庆,老同志沈达人、曹克明、曹鸿鸣、张耀华、凌启鸿、吴锡军、俞兴德、李明朝、胡福明、沙人麟、朱泽等。秦杰同志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卓越的功绩,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王晓映沈纯中)“请接受我女儿最后的礼物吧” 花季少女为感恩医护人员捐献遗体来自山西晋城的璇璇是位17岁的美丽少女。一年多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对女孩呵护备至,但病魔仍无情地带走了她年轻的生命。近日,璇璇的父母完成了女儿最后的心愿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不善言辞的双亲说:“我们无以回报医生护士,请接受女儿最后的礼物吧”她用坚强笑容感动医生璇璇有双闪亮的眼睛,她成绩特别优秀,早早入了团,当上团支书。人生美丽的画卷即将展开,大祸却从天而降:去年1月,璇璇被确诊患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父母带着女儿,变卖了山西老家的房子,赶往上海求医。最终,华山医院血液科“层流室”成了璇璇生命中的另一个家。在无菌的“层流室”里,病人与家属几乎隔绝,一切生活护理全由护士完成。点点滴滴的治疗护理,为璇璇平添许多“家人”:主治医生李佩教授、血液科护士长魏莉青少年罹患白血病,李佩教授看得并不少,但璇璇却给她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她一直笑眯眯的,从不怨天尤人。”经过几轮化疗,璇璇稍有好转,还幸运地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本以为就此松下一口气,谁想今年春天,噩耗再次传来:白血病复发!那个清晨,璇璇拿着检验报告,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流一滴泪,往日甜甜的笑,依然坚强地呈现在脸上。璇璇对李佩教授细声说:“谢谢您,我感觉没以前那么难过了。”这份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懂事,令医护人员不禁动容。悉心呵护埋下报恩种子“层流室”完全与世隔绝。这里,护士年纪比璇璇大不了多少,魏莉说:“许多护士将璇璇视为自己的小妹妹。”喂饭、洗碗、大小便、擦身一切都由“姐姐们”亲手照料。看着“妹妹”患了重病,她们总会在上下班间隙时间,抽空来到她床边,说几个笑话、安慰两三句,让女孩心理舒坦些。同龄女孩子都爱美,要过节了,一位“姐姐”把自己的项链掏出来送给璇璇;看着那精致小巧的设计,璇璇不舍放下,时刻摩挲着“宝贝”,似有万分不舍即便再精心护理,白血病还是不受控制地恶化:璇璇血小板出奇地低,月经出血不止,“姐姐”们日夜不休照料,没有半点怨言。就在此时,璇璇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于是写下了之后令众人震撼的遗嘱日记。眼看女儿即将走完人生,父母痛不欲生,却作出坚强的决定,“这一年多来,医生护士对她这么照顾,我们无以回报。如果可以,请接受女儿的角膜吧,或许还能帮到其他人。”李佩教授得知后,感动之情难以言表。她随即帮忙联系市红十字会眼库,十天后登记表如期而至。登记表上明确写着:白血病病人所捐献的角膜,无法应用于临床移植,只能用作医学研究。璇璇的父母仍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同意”二字。美丽天使留下捐赠遗愿死神的脚步越来越近,璇璇姑息治疗的欠款不断增加。华山医院红十字会用全体华山人捐赠的善款,按最高额度,资助了这个知恩图报的家庭,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医生们回忆,这个贫穷朴素的家庭从未对医院有过非分要求,他们总在想着用怎样的方式来回报;但没人想到,他们会献出女儿的角膜。这种回报,无声却伟大。7月11日上午,璇璇平静地闭上了美丽的大眼睛。父母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女儿写下的遗嘱日记。“5月13日。我即将离开人世,人生的最后关头,我比其他任何人得到了更多呵护,爸爸妈妈,其实我很幸运。总想谢谢李医生与护士姐姐们,可我没有别的东西,只愿身后捐出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今天是母亲节,我写下这一心愿并无遗憾,唯一担心的是妈妈。我不想亲口告诉她,怕她伤心。”为完成女儿遗愿,璇璇的父母重新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次日上午,李佩教授拿着璇璇生前亲手为她制作的贺年卡,护士姐姐们将璇璇生前最爱的项链放在遗体旁,素不相识的医护、病友相聚他们含着泪,为年轻的生命而惋惜,更为伟大的举动而动容。缓缓地,一辆车送走了他们心中的美丽天使璇璇,留下一段动人的医患故事。记者手记璇璇走了,平静却令人唏嘘。这淳朴的一家人,对医护、对治疗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今时今日,一些地方出现医患关系紧张,且不说病人感恩致谢,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似乎都难找寻:打医生、骂医生,极少数甚至动刀杀医生桩桩件件,让医生的心凉了半截。相形之下,璇璇的家人质朴得不善言辞,却用伟大行动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至高尊敬。所谓“医者父母心”,顾名思义,是希望医生像对待亲人般对待病人。然而,我们可曾反思,病人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回报医生?消费时代,医患关系被消费意识简单化:我付钱、你治病,理所应当。治得好是分内事,治不好就该受罚。医患关系被扭曲,何谈融洽相处?用心治病人,用心回报医生,璇璇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解医生的职业性质、珍惜医生的劳动付出,才是送给医生最大最好的“礼物”。还原全国首例捐赠遗体服刑人员的心路历程“服刑人员心亦可向善”12年07月24日 08:04来源:法制日报 两名20多岁的重症眼角膜病患者,终于可以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而这一切,与一位叫陈明亮的服刑人员的心愿离不开。 陈明亮,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村人,他的生命定格在48岁。作为全国首例主动捐赠遗体的服刑人员,他向这个世界宣告:“服刑人员,心亦可向善。” 曾两次服刑的陈明亮,为什么会想到捐赠遗体?连日来,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他的家人、帮教民警、红十字会、监狱长,还原了他的心路历程。 “我对不起家人对不起社会” 陈明亮,1964年出生于四川,1989年他拖家带口来到武汉,落户江夏区。 2004年,陈明亮带着15名农民工在工地做工。工地方拖欠8000元工钱不给,这让陈明亮产生了“偷点东西来付工钱”的念头。同年,因盗窃工地的变压器被抓,他被江夏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 这次犯事,抓捕陈明亮的不是别人,正是日后被他称为“兄弟”的梁涛武汉市公安局江夏区分局纸坊街派出所宁港社区警务室民警。8年前,梁涛在江夏公安分局从事刑侦工作。 出狱后,陈明亮又重操旧业,伙同他人盗窃变压器内铜芯变卖。2008年5月,因犯破坏电力设备罪,陈明亮获刑13年,进入湖北沙洋荷花垸监狱服刑。3年后,转入沙洋长林监狱。就在服刑期间,陈明亮被查出左肺患上鳞状细胞癌。 “他在服刑期间,改造表现是比较好的。”沙洋长林监狱监狱长李光回忆说,在查出病症之后,陈明亮深刻反省人生,曾表示要想办法对社会做点贡献。 2011年年底,陈明亮获准保外就医。已经离婚11年的前妻杨朝秀,回到江夏照看陈明亮。 “他从监狱回来后,吃饭的时候经常吃着吃着就哭起来,我就问他哭啥,他说觉得对不起我和孩子们、对不起这个家,一辈子都在做对不起社会的事。”杨朝秀眼里含着泪说,这也许是他产生捐赠遗体念头的初始。 “希望获捐赠的人活得幸福” 穿着蓝色协警制服的陈方年,眼睛与父亲陈明亮很像。生于1987年的陈方年说,自己还是尊重父亲最后的心愿,在捐献协议上签了字。 “他回江夏后,我问他以后怎么打算,他只是说不再做任何违法的事。”梁涛说,两人的第一次谈话有点“公事公办”。 后来,梁涛得知,陈方年还没有工作,到处打零工。 经多方努力,梁涛在辖区为陈方年找了份工作,厂长还亲自把聘书送到了陈家。后来,陈方年又成为江夏公安分局协警队的一员,与梁涛一起工作。 这期间,梁涛还破格为陈明亮办理了二代身份证,申请了农村合作医疗,为他减轻了经济负担。 今年5月初,陈明亮的病情加重,已不能下地走动。一天晚上,梁涛接到了陈明亮打来的电话,说自己死后想把遗体捐给国家。 江夏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刘爱华来到陈明亮家里,问他是想捐器官、组织还是捐遗体。陈明亮回答:“哪里有用,你们都可以拿去。” 在陈明亮生前写下的申请书上,有这样一句话:“我看病的日子里,民警梁涛每周都买水果来看我,还给我儿子找了份工作我虽是无名之辈,但也想为社会做点贡献!” 7月12日7时55分,陈明亮的心脏停止跳动。当天上午11点55分,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陈明亮的遗体运走。 “他离世前说,希望获捐赠的人能活得幸福。”杨朝秀哽咽着说。中国遗体捐献之困2008-04-04 11:10:00来源: 新华网(北京)调查显示,想捐献者与不想捐献者的比例相当;近五成被调查者赞同“让捐献者亲属获得一定补偿”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谢昕发自北京“老头子,学生们来看你了。”清明节前夕,在北京长青园骨灰林,一位老人看着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老伴的名字,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在她的身后,几百名北京医学院的学生,向纪念碑上736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鞠躬致敬。据统计,全中国登记的自愿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只有5万多人,实际捐献者更是少之又少。自1998年上海市人大将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列入地方性立法计划,如今10年过去,中国遗体捐献情况如何?民众观念又有何变化?截止4月2日12时,共有1704名网友参加了国际先驱导报联合新浪网展开的网上调查。体制不规范是最大障碍面对“你是否考虑过遗体捐献”的问题,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考虑过,并准备自愿捐献”。重庆的教师周先生说:“我的家人很支持我,他们都很开通。”近三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考虑过,但并不准备捐献”。浙江温州一位姓黄的医生说:“中国器官移植体制并不规范。”近两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从不考虑”。成都的胡先生担心医院将遗体当作商品出售。谈到“自愿捐献遗体的最大顾虑”,大多数被调查者“担心遗体器官被滥用甚至买卖”和“缺乏配套法规,实施程序不明了”。长沙一位姓田的大学生说:“曾经看到报道,美国加州一个医院将捐献遗体丢弃于荒郊野外,有点害怕。”“物质补偿”受到关注面对“你认为何种措施可以鼓励自愿捐献遗体”这个问题,七成多的被调查者呼吁“尽快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和保护”。兰州的陈老师说:“我不知道法律对于捐献过程有什么保护。”近五成的被调查者赞同“让捐献者亲属获得一定补偿”。成都的胡先生说:“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应当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两成多的人支持“给予捐献者更多的物质实惠”。杭州的黄先生说:“完全免费提供遗体,遗体会被不当回事。如果遗体有了一定成本,医疗机构会更重视。”从“纪念碑”到“纪念月”据国际先驱导报了解,社会各界对遗体捐献者的精神鼓励措施在增加。上海福寿园是全国第一座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所在地。经理王斓告诉记者,该公共墓园几乎每年都会有新方案推动遗体捐献。从2002年建成捐献者纪念碑到2003年设立全国第一座遗体捐献纪念馆,再到2006年遗体捐献者纪念网站的开通。今年,他们提出了将3月作为遗体捐献“纪念月”的活动。王斓说,“每年3月人们就会自发来这里进行祭拜,这已经成为大众自发行为”,福寿园有许多墓地,但捐献者纪念碑前的菊花总是最多。“物质补偿”有违法嫌疑专家表示,有偿买卖遗体是中国政策不允许的,世界各国在遗体捐献上也都秉承自愿无偿原则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杨洋发自北京带着相关调查数据,国际先驱导报邀请关注遗体捐献的专业人士予以解读。遗体并无商业价值七成多被调查者担心捐献的遗体会被买卖滥用,北京大学医学部遗体捐赠站的负责人金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种顾虑不必存在。”他指出,遗体捐献不像器官移植,人死后,遗体中的主要组织不能再次活体利用,因此不存在商业交易的可能。所谓“黑市”买卖的器官通常是活体器官或尚能医用的器官。对于遗体用途,捐献者家属是否有充分知情权?金铎表示,医疗机构会非常明确地告诉捐献者及家属,遗体将用于局部解剖和系统标本制作两方面,最终保留不会十分完整,火化后骨灰不再交付家属。一旦捐献者和家属同意,医疗机构就与捐献者及家属签订协议,并提供免费的法律公证,授予捐赠者荣誉证书。捐献者去世后,由签字家属即执行人电话通知医疗机构。法律介入尚存难点北京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工作负责人陈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使器官移植有了法律依据。但是,器官移植只是遗体捐献诸多作用的一方面,遗体捐献的更大作用体现在医学研究方面,而与这方面有关的全国性法规并未出台。金铎分析,捐献遗体一般只用于临床教学,本身不是全社会的需求,想要立法就需要各大医疗机构院校联合提案。但在现今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中,临床解剖课程尚未受到很好重视,短时间内立法出台可能性不大。另外,遗体捐赠的立法通常是为防止捐献方亲属毁约。但金铎认为,在中国这样的传统社会中,以法律形式强制保障捐献执行,对悲痛的家属提起诉讼,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补偿有违无偿原则调查中,有一半以上调查者希望给予遗体捐献者家属一定补偿,但据北京红十字会的陈波表示,有偿买卖遗体或器官是国家政策法规不允许的,而补偿就有“有偿”的嫌疑,世界各国在遗体捐献上都秉承自愿无偿的原则。金铎则认为,真正“补偿”亲属的方法应该是良好的善后措施。据介绍,台湾和大陆在对待死者的传统观念上基本一致,但台湾对所捐遗体的保护、尊重和善后工作做得更好。在台湾,被捐赠的遗体不仅受到普通安葬者所有的仪式,还受到医学院校和社会的更高待遇,遗体的迎接与发丧都由医学院负责人亲自出马,还有相当规模的车队护送,这令捐赠者及亲属获得很高的道德满足感。在台湾遗体善后工作中,亲属甚至在遗体使用完毕后仍有权视察。这种知情权的保障,为亲属解除了遗体滥用方面的担忧。金铎承认,与台湾相比,大陆所捐遗体使用频率高,通常不能保障其最后完整性,加之资金不足,难以提供高规格善后待遇。这为大陆遗体捐献工作带来一定难处。志愿者:我已准备好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谢昕发自北京整个3月,上海福寿园内2米高的纪念碑前,祭扫者络绎不绝,这座纪念碑上刻着3000多位上海市已经实现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姓名。祭奠者中包括已注册准备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上海钢铁公司街道办的尹女士就是其中之一。日前,她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电话采访。尹女士2002年与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献表,2005年签订角膜捐献表。谈到捐献原因,尹女士说一次座谈会对她影响很大:“一位老妈妈说了这样的话不与活人争块地,可为医学做贡献。”她说:“我当过10年赤脚医生,知道遗体对于医学研究的重要。丈夫不反对也不支持,女儿和其他家人支持。”尹女士还曾对女儿打趣说:“你以后不用去纪念碑给我扫墓,怪麻烦的。直接在网上发个祝福,送朵花就好了。”在尹女士身边还有不少志愿者。尹女士加入的遗体捐献联谊会,有200多名成员,包括残疾人、医生、护士和教师等。她说,这个组织就像大家庭一样,当有人履行捐献后,组织中其他人都要去捐献者家里探望。尹女士说,组织内流行一句话:“活着就开开心心,走时也快快乐乐”。而她这样评价自愿捐献行为:一份普通的表格,谁都能领取、填写;这是一份特殊的声明,它承载着生者对于身后的承诺。日本小女子一人救七命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吾夏琳发自北京“妈妈你不需要我了吧?听说你要捐献遗体”这是去年在日本上映的电影眉山中的台词。癌症晚期的母亲在没有跟家人商量的情况下决定捐献遗体,女儿在不解中发出以上感慨。电影中的女儿不能理解,但是电影外,大批日本人已加入遗体捐献者行列。东京87所大学加盟的“笃志解剖联合会”于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已注册志愿捐献遗体的人数接近22万人,这个数字是20年前的两倍。俞女士现在东京大学就读医学博士。“我在国内做解剖实验那会儿,一个手术台要站10个人。死一个人,附近县城的医学院都来抢遗体。”俞女士回忆说。“与中国教学用遗体紧缺情况相比,日本的情况好得多。”她以亲身感受向国际先驱导报分析原因时说,社会认同是日本遗体捐献事业的重要动力,财团和民间团体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日本成立了脏器移植中心,该中心是财团法人。为方便人们进行遗体捐献登记,该中心在许多公共场合安放了脏器提供意愿卡。人们在医院、保健所、政府机关,甚至商店都能看到。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最近的病例中,一个年轻女子的遗体移植出的活体器官救活了7个人的生命。事实上,她的母亲并不知道女儿在脏器提供意愿卡上签了名:“我只知道大女儿填卡愿意捐献遗体,想不到二女儿也填了卡。”日本法律对遗体捐赠的原则与欧洲有所不同。英国国会1952年通过的器官移植法规定,只要死者或家属事前不反对,医生就可以提取器官;法国1947年通过相似法律。而日本立法则以限制为主:首先,政府对遗体捐献者并没有物质奖励,否则会被其他人群认为不公正;另外,法律限制儿童注册捐献遗体。日本法律规定,15周岁以上公民才允许登记捐献。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对捐献者与受赠者的个人信息都加以保护。在执行过程中,许多国家的病人只要付钱,就可以优先享受器官移植手术,而日本医院严格按照先后次序来决定谁优先获得器官移植.天津遗体捐献调查:多数申请最终未能如愿完成2012-06-12 16:05内容提要:“遗体捐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很多人也凭着一份爱心和信念,选择在身后将遗体捐献,选择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他们捐献的遗体对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深深地感动了身边的所有人。但记者也发现,相比提出遗体捐献申请的人数而言,真正实现捐献遗体的人数很少。这样的反差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编辑动机“遗体捐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很多人也凭着一份爱心和信念,选择在身后将遗体捐献,选择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他们捐献的遗体对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深深地感动了身边的所有人。但记者也发现,相比提出遗体捐献申请的人数而言,真正实现捐献遗体的人数很少。这样的反差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现状 报名的多成功捐赠的少在蓟县元宝山陵园,有着这样一个纪念园,园中的“奉献碑”上镌刻着397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其中有天津遗体捐献第一人、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朱献彝教授,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一份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一个名字背后都牵动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心。在这些捐献者用一份顽强的信念,选择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有人说这是一种超越生与死的大爱,有人说这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这些遗体捐献者用自己的一纸公证书,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也是最无私的决定之一遗体捐献。对社会而言,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着极大的贡献,其主要用途是用于医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率先开展了遗体捐赠工作,随后,广州、北京、天津等城市也陆续跟进,近年来,遗体捐献在中国许多城市逐渐被接受。虽然这397位勇士敢于打破习俗捐献遗体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市医学教育和研究中人体解剖学标本过于紧张的状况,但遗体捐献数量缺口仍很大,相较于提出遗体捐献申请的人数而言,最终真正实现遗体捐赠的人数,只是微乎其微。故事 几经波折捐献终未如愿身患癌症晚期的老张已经放弃了治疗,55岁正值壮年的他,1.8米的大高个儿被突如其来的病魔折磨得瘦成了一把骨头。颤巍巍的手在遗体捐献申请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手一松,笔就掉到了地上,老张的嘴角却浮上一丝心满意足的笑容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听到了老张的故事。十多年前妻子离婚后走了,老张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长大,好不容易攒钱买个小房子,看着儿子成家娶了媳妇。好日子还没过上2年,去年春天,老张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发现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了。那段日子,老张都是一个人去医院治疗,他不想让儿子看见心疼,也不愿意看到亲朋好友怜悯的眼泪,老张说,自己的病自己最清楚,好在还能动,吃喝拉撒就都是自己来,走到最后了他只希望坚强地走完最后每一步,维持住生命最后的尊严。停止了全部的治疗之后,只在疼痛得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他才到医院去开些止疼药,粥、止疼片、安眠药,基本上是他的日常必需品了。与癌症斗争了整整10个月,老张经过了两次放化疗,无奈治疗总是赶不上癌细胞扩散的速度,“那滋味真不好受,好像有成千上万的蚂蚁在你的骨头缝隙里啃食。”老张说,治疗的日子他一点不愿回想,当初只是为了儿子打算搏一搏,多陪伴他一段时光,可很快家里的存款都被散尽,最终他还是决定放弃治疗了。一个人拉扯孩子,又买了房,老张手里实在没有什么存款,治疗的10个月里,医药费加起来也花了将近15万,这里面除了自己的存款,都是亲戚、朋友和同学为他凑的,攥着大家硬塞在手里的捐款,老张总想着怎么才能还回这份情!“别人的帮助我可能没有机会报答,我是否还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老张说,这个念头从去年起就一直在他脑海中盘旋,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医院里听到护士们谈起遗体捐献,他想着虽然自己身体有病不能捐献器官移植,但是总有医学解剖、研究的价值吧,今年春节前,他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到医科大学领取了表格,拖着疲惫的身子进行了公正直到郑重地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实战模拟题
- 傣语教学字母课件下载
- 2025年电子信息技术中级模拟考试及答案详解
- 甲状腺癌超声课件
-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 田田台球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田径训练力量课件
- 新解读《GB-T 36804-2018液体硅橡胶 分类与系统命名法》
- 北师大优化 教学课件
- kdj指标教学课件
- 2025-2030加工芒果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智能制造导论 课件 全套1-7 第1章 绪 论 - -第7章 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展望
- 大型标准化体育场馆弱电智能系统设计方案和对策
- 2025年广东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班级卫生打扫课件
- 《书谱》临摹字帖
- 《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专题培训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氨酯传送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课件
- 乡村振兴大讲堂课程设计
- 医患沟通和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