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放电避雷针原理及应用-张大明.doc_第1页
预放电避雷针原理及应用-张大明.doc_第2页
预放电避雷针原理及应用-张大明.doc_第3页
预放电避雷针原理及应用-张大明.doc_第4页
预放电避雷针原理及应用-张大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预放电避雷针的原理与应用作者:张大明 (北京工程有限公司三亚半山半岛项目部)摘 要:本文从预放电避雷针自身结构和相关测试等方面介绍该避雷针的防护原理和性能特点。关键词:预放电避雷针 保护范围 原理 特性 应用 一、前言众所周知,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中接闪器的作用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被保护物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利用有效的接闪器,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雷闪放电捕获到,导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 1990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国际雷电研究和试验中心主任Rakov教授提出:接闪器如能产生一个较长的上行迎面先导,那么其吸引效应就会被加强;上行迎面先导越长,加强作用越大。预放电避雷针相比普通避雷针在同一处同一安装高度时,提前发射出与正在下行的梯级先导相连的上行迎面先导。这个提前发射的上行迎面先导可以推进更长的距离。可以更加有效地捕获雷电流,从而避免建筑物其它部位遭受雷击。二、预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预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是产生一个比普通避雷针更快的上行先导。图一 预放电避雷针工作原理图如图一所示,d间隙位于预放电电子触发装置(无源的电子触发回路)内部。d间隙由针体上部电极与预放电电子触发装置外壳组成的。上部电极在上行先导放电时,用于向上产生火花。 无雷电云时,大气中的电场强度E约为300V/m。有雷电云时,雷云与地之间的电场强度E为10kV/m20kV/m时,通过底部电极吸收空间电场的能量并将电荷储存在预放电电子触发装置内部。电荷充电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其上部电极(d间隙击穿)放电,针体上部和尖端周围形成强烈的电晕放电(离子层),提前产生一个向上发射的迎面先导,使下行先导放电通道畸变。上行迎面先导迅速向下行先导方向传播并捕获雷电,形成主放电通道,雷电流伴随着闪电和雷鸣由主放电通道泄放入地,从而避免预放电避雷针周围的被保护物遭受雷击。三、预放电避雷针的工作特性1、能量自给的预放电电子触发装置,无需外接电源触发; 2、相同高度下,预放电避雷针比普通避雷针保护范围更大;3、落雷准确度高,减少了雷击于被保护物的概率; 4、免维护,无源、无需供电、无损耗元件; 5、安全可靠,无放射性元素、不锈钢材料、耐腐蚀能力强; 6、重量轻,荷载小,安装简便; 四、预放电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保护半径Rp由实际测量的T、被保护物的防雷等级或雷击危险评估计算出的保护等级和预放电避雷针针尖至被保护物的垂直距离h的三个因素决定。 法国国家防雷标准NFC17-102标准规定:有效高度h为预放电避雷针针尖至被保护物的垂直距离,Rp为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图二 预放电避雷针保护范围示意图Rp=式中:T-预放电时间 L-预放电的抢先距离LVTR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V - 平均先导传播速度(取V=1m/s), B - 闪电中心D - 滚球半径(击距):GB50057-94规定第类建筑物:30m、第类建筑物:45m、第类建筑物:60m五、工程实例中铁十六局集团机关办公楼为二级防雷建筑物,设计选用了法国杜尔-梅森卫星+ESE5000、安装高度为5米的预放电避雷针,其预放电时间为50微秒(查表1),其保护半径可直接对照选型表查得。表1“satelit+”产品型号及预放电时间序号型号预放电时间T1ESE250025微秒2ESE400040微秒3ESE500050微秒4ESE600060微秒表2 不同型号不同安装高度的“satelit+”对二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半径(Rp)针尖高度h=高于被保护物的高度(m)24571015204560ESE25002345575961636570-ESE40003060757677808185-ESE50003569868788909295-ESE60004078979899101102105-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总安装高度为5米的预放电避雷针高于主、辅楼屋面最高处的高度分别为2.1米和7.1米。查表2得出主楼的保护半径为:35米;查表2得出辅楼的保护半径为:87米。因中铁十六局集团机关办公楼主楼的长度为70米,大楼的总长度为118米,高度为5米的避雷针满足保护主楼及辅楼不受雷电侵害的要求。六、结论预放电避雷针已有10多年的运行经验,作为特殊设计的这种接闪器可以在其附近产生更强的电离,用一特殊的无源电子触发装置和在梯级下行先导临近时产生的高电场中提供一小气隙击穿的电极对,在接闪器上附加一个高电压来产生电离。预放电避雷针发出的向上迎面先导要比普通避雷针早T。这个向上的迎面先导在于与闪击产生的向下梯级放电先导会合。这个提前发射出的先导是在较普通避雷针发射先导所需更小的电场时产生的,把这个T转换为一长度L 的增加值,即L=T,其保护范围比普通避雷针大得多,一支预放电避雷针可以代替多支普通避雷针。 七、参考文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