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轮历史综合测试(5).doc_第1页
高三第三轮历史综合测试(5).doc_第2页
高三第三轮历史综合测试(5).doc_第3页
高三第三轮历史综合测试(5).doc_第4页
高三第三轮历史综合测试(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第三轮历史综合测试(5)YCY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第卷(选择题 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文化现象是一定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现象的表现。回答1题。1秦始皇所修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从根本上说是( )A给后人留下了文化艺术遗产 B宣扬了皇权的威严C反映秦朝的墓葬制度 D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塑艺术2宋朝张择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最根本的是因为( )A当时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3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 )A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B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C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 D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技的科学巨著419、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哀悼基督和最后的晚餐作为人文主义的名画是因为( )A反映了多彩的世界 B倡导宗教改革C提倡崇拜基督 D抨击了教会的贪婪我国古代编制历法的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堪称世界一流。回答5题。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叙述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我国天文学家已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C战国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D北宋科学家沈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6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上是( )A发现了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B因设备简陋造成的观测误差C发现了地球自转的周期D更精确地测算出地球公转的周期7我国古代重视历法的编订,说明了( )A对天文学研究的重视 B对文化发展的重视C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D是封建迷信的产物8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之先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业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回答915题。9秦始皇“焚书坑儒”,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C统治阶级观念变化D人民群众态度变化10以下对宋、明两代的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实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B王阳明“心外无善”“心外无理”的观点实为反抗封建统治的压迫C明朝的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D明清两代的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11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1)君权神授 (2)“大一统” (3)“民贵君轻” (4)“讲信修睦”A(1)(2)B(2)(3) C(1)(3) D(3)(4)121862年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根据。这从侧面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C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 D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 13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 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14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B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C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D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1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中的主要是( )A“和为贵”与“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法治逐渐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到来的重要标志。回答1618题。16最早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力分属议会和君主的是( )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孟德斯鸠17下面关于人权宣言的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家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ABCD18苏联1936年宪法和中国1954年宪法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经济基础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ABCD文艺复兴以后,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开始传入中国。回答1920题。19文艺复兴时,伽利略被称为“天上的哥伦布”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B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C通过望远镜发现许多新星体 D在物理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2016世纪出现的西学东渐局面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落后于中国传统科技 B罗马教皇和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C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相互勾结威胁中国安全D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回答2124题。21下列各项与美国工业革命相关的是( )A最早普及改良蒸气机 B19世纪中期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C最早采用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 D农业化学最先发达起来2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了推动作用的科技成就是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拉瓦锡的质量守衡定律C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D伦琴发现“X射线”23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车投入使用 B电动机车的运转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2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C政府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D新兴工业区按人才、交通、环境等建设第卷(非选择题 共78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4分,共计3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姓名生卒年著作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63年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年游记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材料二: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名生卒年著作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15481600年提出宇宙无限论培根15611626年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15641642年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并奠定近代动力学基础开普勒15711630年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材料三: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一方面是由于天主教士正受到迫害,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人民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美)阿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史学界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科技在汉朝和宋朝属于黄金时期,明清时期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有四:曰压制工商,曰儒家思想,曰奴才教育,曰自满保守。请回答:据材料概括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4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出现了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多桅多帆、装载量大,吃水较深,较易操作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经出现。罗盘针已在海船上普遍使用。而且,由于海船上装上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强,使海洋探险家信心倍增。航海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使欧洲人在航海和军事上开始领先于世界。 选自人教社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20世纪初年,内燃机有了很大改进。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把他们自制的引擎装到飞机上。驱动螺旋桨,飞行成功了。这是航空科学技术迈出的第一步。 王荣堂 姜德昌 新编世界近代史下册材料三: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饶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材料四:2004年1月5日,美国“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随后,它的孪生兄弟“机遇”号也在火星另一侧成功登陆,这次火星探测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之外的另一颗行星上进行地质勘察。 2005年1月14日又将成为人类宇宙开发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联合开发的“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科学家经过研究后推测,土卫六的环境很可能就像40亿年前的地球。回答:根据材料指出从16世纪至今,人类在拓展自己活动范围上先后进行了哪些探索?简要分析人类取得这些突破的原因。(12分)你认为对宇宙的开发对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将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就可得分)(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共计48分问答题:27“以民为本”、“政在得民”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理念。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也曾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二者都是重民意,保民利。回答下列问题:(1)联系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说明这一理念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2)中国历史上“顺民意而王,逆民意而亡”的事例很多,结合有关史实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3)举例说明明清时期在生产关系方面所作的调整体现了这一理念。(2分)(4)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心对国共内战的结局起了重要的作用。试举例说明。6分)28概括指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毛泽东的核心思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实践结果。(15分)29欧洲启蒙运动时的启蒙思想家宣扬的一些思想原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社会学说?其中后来运用最广泛的是什么?(5分)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9分)高三历史综合测试参考答案(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BCAABACABBAABDA161718192021222324BCCCDCCC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4分,共计30分。25从内容看,中国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欧洲是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宇宙空间的探索。从特点看,中国具有总结性和实用性,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欧洲具有开创性和延续性,科技研究着重于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探索,在成果上是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从作用看,中国科技成果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欧洲科技成果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神学挑战的有力武器。(6分)根本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完成,欧洲的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中国由于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6分)主要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统治者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官方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盛行,不利于近代科技产生。科举考试的八股取士。长期以天朝大国自居,骄傲自大,不重视对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4分)26(1)16世纪开始,欧亚非美洲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和交通的发展。20世纪初人类活动进入天空(即大气层)。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内燃机的发明(2)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进入外层空间活动(即太空)。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航天技术的发展。(12分)(2)学生可自由发挥(略)(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共计48分27(1)社会根源:社会生产力发展;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大国争霸,战争不断。一些思想家认识到人民力量不可轻视。(4分)(2)正面的:唐太宗励精图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反面的:秦始皇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导致二世而亡。(隋炀帝严刑酷法,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旋即灭于农民战争。)(4分)(3)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帝实行“更名田”,后来又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或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2分)(4)国民党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贪官横行,搜括人民,失去了民心,败往台湾;共产党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土地改革,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国共双方各举2例,即可得6分)28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来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4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主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运用这一思想武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