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设计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龙站镇中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 李向东时间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内容28、“0”的突破教学重点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同上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可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自学情况:1) 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逐段朗读课文1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答)请6位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请仔细听清楚他们的朗读有没有错误。(师生评议,纠正错误的朗读)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生字。看谁记得最快。都记住了吗?谁认为哪个字最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学生要明白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开始,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 。第二部分:写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第三部分:主要讲许海峰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的历史意义,这块金牌不但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而且预示着中国将会在奥运会上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1、找出课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天”?四、巩固练习1、 读篮球赛了卡片,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2、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找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着的花篮上。3、五、拓展活动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组织奥运知多少图片小展览。朗读关于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体会许海峰当时的心情和在奥运会上觉着冷静应战、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结合课后的学习链接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让学生自己充分发表意见。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组织奥运知多少图片小展览,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教程教师的活动及教法学生的活动及学法设计意图1、 补充资料:庄严:庄重而严肃。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夺魁:争夺第一;夺取冠军。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胜券:指胜利的把握。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刘翔:横穿出世、生命的签证。这两篇课文都揭示多动脑筋,勇于创新的道理,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2.8“0”的突破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写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主要讲许海峰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教学后记29、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浓厚。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量。(三)指导认字和写字(1)屏显本课的生字。(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二)深入研读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3)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汇报,理解重点:(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三)总结课文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四)作业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课题:30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2、朗读和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则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凡事都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能寄希望于意外的收获。预习导学1、 读课文,标出课文的生字词。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2、 把课文读通顺。3、 联系课文和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掩耳盗铃:守株待兔:4、 填一填,读一读。( )地响声 ( )的野兔 ( )的树林( )的跑来 ( )地走着 ( )地等待5、 造句。只要就忽然第一课时学习掩耳盗铃1、 启发导入,整体阅读。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2、 学习重点,深入体会。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明明知道“什么意思?他明明知道什么?他是怎么做的?默读第三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他头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明知道有这样的结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3、 表演明理。4、 总结延伸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自己欺骗自己的人。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寓意。1、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给大家听。2、 学习第三自然段。1) 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理解寓意。2) 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3)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4) 教师总结寓意。5)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3、 指导朗读。4、 总结全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联系身边的事来说一说。延伸拓展1、 比一比,组词语。掩( )铃( )偷( )蹿( )撞( )桩( )株( )淹( )岭 ( )愉( )窜( )瞳( )脏( )殊( )2、 填空。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 故事,告诉大家不要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讲的是 告诉大家 30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智慧学导案智慧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2、会认“蹿”字,会写“株”“桩”“滋”;掌握“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等词语。3、通过学习,我能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点燃智慧准备学1、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揭示课题,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开启智慧自主学1、自由朗读课文,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2、自学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会认(给生字注音)株( )桩( )滋( )我会写(正确、工整地书写)株( )桩( )滋( ) 我会用(理解生字意思,组词)株( )桩( )滋( )发挥智慧合作学1、默读课文,思考: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先自己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个人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上横线,找出描写这个人动作的词语,画上波浪线,再和伙伴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2、学习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故事或表演故事等)。激发智慧拓展学如果你们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劝他,他又会怎么回答?先演一演。再续编故事:听了同学们的劝告,种田人以后会怎么做后来,种田人 _ _ _ _ _ 教师智慧导学案学生智慧导学案31 快乐王子(剧本)学习目标: 1、我会认“雕、柄、迁、寞、铅、乞、丐、尼”这八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快乐王子救助穷人的动人故事,感受快乐王子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受苦受难的穷人的伟大精神。3、我能复述这个故事。独立学习我能行1、 我来介绍作者王尔德。2、 我会读雕塑 剑柄 南迁 寂寞 铅笔 乞丐 尼罗河合作探究我快乐一、小组讨论:1、课文中有哪些人物?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快乐王子吗?快乐王子快乐吗?3、快乐王子在小燕子的协助下救助了哪些人?为什么要救助他们?是怎样救助的?4、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5、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读一读。二、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1、课文中的人物有: 、 、 、 、 、 。 2快乐王子生前 ,但是在他死后,他 , 因为 。3快乐王子帮助了 、 、 、 ,把自己的 、 、 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4、我觉得快乐王子是一个 的人。5、你喜欢小燕子吗?为什么?6、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记住人物说的话。 智勇冲关我必胜1、看拼音,写词语。 j m q gi ci fng bao jin ( ) ( ) ( ) ( ) ying jn zi mng i j hu hu( ) ( ) ( )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悲痛( )( ) 无( )无( ) ( )( )为笑忍( )挨( ) 轰然( )( ) 载( )载( )实践创新我能行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听。2、把这个童话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32、牛郎织女学习目标:1、我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独立学习我能行1、我会读牛郎 嫂子 彩锦 装饰 衰老 尸骨 下嫁 发誓 惩罚 贤惠 绚丽 霎时间 隔河相望 心急如焚 暴跳如雷2、我预习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合作探究我快乐1、 牛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时怎样度过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