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1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2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3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操作方便,很实用,同时也抓住了教学的重点,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订正补充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体会欧亨利的小说喜剧形式与悲剧内涵的巧妙结合。二、学习重难点:( 1 )把握“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的独特构思;( 2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认识:坚强信念,珍爱生命。三、学习流程模块一、情境引读1、文学常识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积累关键信息。作者简介: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创作背景:最后的常春藤叶写于19世纪末,世纪末的思想充斥于西方文坛。再加上美国资本主义在此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托拉斯形成,贫富差距拉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而一小撮富翁们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欧亨利始终是一位命运多舛、穷困潦倒的作家。2、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划出重点字词,并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锡镴( ) 昵称( ) 苔藓( )( )气吁吁( ) 殡仪馆( ) 砖砌( ) 唠叨( )窗槛( ) 咆哮( )( )借助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明目张胆: 一筹莫展: 不以为然: 错综复杂: 模块二、整体感知阅读小说,首先要把握住它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理清思路,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完成下表: 时间线索人物、情节十一月 琼珊病倒一天早晨 琼珊病重这天夜里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 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下午 琼珊病情好转,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 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模块三、重点研讨:1、情节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尽管有不少现代小说家在极力倡导情节的淡化,但是迄今为止,情节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还是无法撼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小说最撼动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并说说自己的看法。情节: 小说的结局部分 参考观点: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秘。即:老贝尔曼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最后的常春藤叶”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也恰恰是这幅杰作给予了琼珊活着的勇气、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在小说中,看似很普通的一个事物上往往凝聚着作者的匠心。本文中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关系: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 原因:1、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果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2、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她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3、阅读语段,概括主人公贝尔曼这一形象特征。读课文第30节:初见贝尔曼概括:形象一(正面描写)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读课文第31-35节:再见贝尔曼概括:形象二(正面描写)当得知琼珊的病情后语言描写: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愿意为你效劳”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读课文第52节:重见贝尔曼概括:形象三(侧面描写)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人格升华后,我们重新审视贝尔曼,归纳总结贝尔曼的典型形象: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 “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酗酒,暴躁,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4、可以说,贝尔曼所画的那片常春藤叶属于他一生的杰作,请问为什么这么说?答案:之所以说“最后的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这不仅因为叶子画的逼真,更因为这片叶子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5、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一环节在文中属于略写,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案: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欧亨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