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培训试题.docx_第1页
院感培训试题.docx_第2页
院感培训试题.docx_第3页
院感培训试题.docx_第4页
院感培训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第1季度医院感染内网培训考核试卷1.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祛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手消毒效果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5cfu/cm2 6.手卫生设施包括哪些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应配备清洁剂。(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污染。 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洗手方法包括哪些 湿手取液揉搓及其方法(6步洗手法或7步)冲洗干燥护肤8.洗手指征包括哪些 直接接触每个前后,从一个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顾客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顾客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接触顾客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9.监测采样方法(自述应了解,提问)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10、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中,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规范洗手及手消毒方法,加强手部卫生的监管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及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1.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2.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2.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2.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2.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3.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3.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4、手卫生的监督管理。4.1.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规范洗手和手消毒。4.2.使用规范的洗手和手消毒方法,并保证足够的洗手时间。4.3.确保消毒剂的有效使用浓度。4.4. 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4.5. 定期与不定期监控各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医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用洗手液洗手,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11、何为风险评估 是将不确定的威胁或损失进行量化的工作。 12、风险评估的作用 认识风险及其对目标的潜在影响 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 增进对风险的理解、以利于风险应对策略的正确选择 识别哪些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系统和组织的薄弱环节 沟通风险和不确定性 有助于建立优先顺序 帮助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选择风险的应对不同方式 满足监管要求 13、风险评估包括哪些 风险识别:发现、猎君和描述风险要素 风险分析:增进对风险要素的理解 风险评价:行动决策14、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不重视手部卫生 手术、侵袭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 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 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 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临床操作不规范 血液来源不安全 医疗用水不安全 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病人自身因素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生物媒介引起的传染病 消毒隔离重视不够 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差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重点区域布局不合理 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执行力差 培训不到位 15、多重耐药菌的来源有哪些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16、多重耐药菌的概念(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17、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18、常见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措施有哪些 落实手卫生 落实接触隔离 标注MRSA定植患者 患者单间或同种同源病人可住同室 做好宣教、尽量减少病室出入 实施操作戴口罩、必要穿隔离衣、戴手套 物表消毒擦拭 病人出院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医废均按传染性医废处理(包括生活垃圾) 病床有醒目隔离标识19、监测主要包括哪些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抗菌药物及耐药菌、环境卫生学、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污水及医疗用水及其他等。 20、新标准环境分类及卫生标准类别范围空气cfu/皿物体表面cfu/cm2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4(30min) 5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1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 4(15min) 5儿科病房、2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4(5min) 103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注射、换药等);输血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4(5min) 1021、空气净化方法(消毒方法)包括哪些 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紫外线消毒、洁净屏消毒、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化学消毒法。 22、空气、物表、手监测方法及正常值(自述应了解,提问) 卫生手消毒10CFU/cm2,外科手消毒5CFU/cm2 空气 物表 监测方法 沉降法或浮游菌法 100cm2使用规格板 类环境 4CFU/30min9cm平皿 5CFU/cm2 类环境 4CFU/30min9cm平皿 5CFU/cm2 类环境 4CFU/30min9cm平皿 10CFU/cm2 23、含氯消毒液如何配置(500mg/L、1000 mg/L、2000 mg/L) 500mg/L=1000ML水+1片消毒剂(含氯片500mg) 1000mg/L=1000ML水+2片消毒剂(含氯片500mg) 2000mg/L=1000ML水+4片消毒剂(含氯片500mg) 24、使用中消毒液如何监测及正常值(自述应了解,提问) 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采样后4h内检测 。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25、举例:高、中、低危险物品包括哪些,各应达到什么标准 高度危险物品:注射针、穿刺针、针灸针、外科手术器械、植入物、输血器材、输液器材、血液和血制品、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气管插管、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移植器官、心脏导管、非一次性的阴道窥器等。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中度危险物品: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结肠镜、麻醉机管道、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口温肛温计)、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低度危险物品: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止血带、腋表、痰盂(杯)、便器、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固定电话等。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26、何为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7、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 (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28、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29、医院感染部位分哪几类 A. 呼吸系统 B. 心血管系统C. 血液系统 D. 腹部和消化系统 E. 中枢神经系统 F. 泌尿系统 G. 手术部位H. 皮肤和软组织 I. 骨、关节J. 生殖道K. 口 腔L. 其它部位 30、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一定要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31、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 病原学诊断:包括培养和血清免疫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测 32、手术切口感染主要诊断依据 浅表手术感染 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引流或穿刺有脓液。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 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33、手术切口感染(SSI)诊断标准(包括浅、深,器官/腔隙感染诊断) 切口浅部感染 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 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红热 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 (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 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SSI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染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深部感染 术后30天内 (如有人工植入物 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 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 之一者: 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 38;局部疼痛或压痛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 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引流或穿刺有脓液。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34、手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 病人因素 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吸烟、免疫低下、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定植、低氧血症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 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 对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预防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 (3h)、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 积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 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 3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类污染切口手术 (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 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 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术)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 疫低下,高龄) 手术前已发生污染的手术(如开放性创伤) 36、预防用药时机及方法赶在污染发生之前, “严阵以待” 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头孢菌素应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开始给药 (万古霉素、 克林霉素为2h),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提前给药 结直肠手术前用抗菌药物准备肠道,应在手术前1天给,不宜连用3天 方法: 应静脉给药,头孢菌素应在30 min滴完 要确保整个手术期间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 常用-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为12 h,若手术超过h,应给第个剂量,必要时还 可用第次;使用半衰期长的抗生素 (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手术中出血超过1500ml,也须追加剂量 37、预防用药的使用时限择期手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生素,如使用也不应超过24h 手术后连续用药数次或数天并不能进一步提高 预防效果 Kager 比较了结、直肠手术预防应用1次和3次 左氧、头孢结果,证实并无差异;用 3 次者,肠 道假单胞菌和真菌有增殖过多的趋势 若病人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用到24h,特殊情况到48h 器官移植病人,术后需用药数天 (35d) 严重污染或已有感染或脏器穿孔者 (类切口),手术后应继续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也不受预防用药的时间限制手术前已发生污染者 (如开放性创伤),术后24h用药数次可能有益,但也无需连续用药数日 38、预防用药品种怎样选择 应选择相对广谱、有效(杀菌剂)、安全、价廉的药物 头孢菌素列为首选 头孢菌素分为4代,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并非一代更比一代强 39、何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