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记忆与理解关系的调查研究.pdf_第1页
数学教学中记忆与理解关系的调查研究.pdf_第2页
数学教学中记忆与理解关系的调查研究.pdf_第3页
数学教学中记忆与理解关系的调查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9期 2 0 0 7年 9月 No 9 Se p 2 0 07 中国教育学刊 J o u rnal o f t h e Ch i n es e So c iet y o f Ed u ca t i o n 数学教学中记忆与理解关系的调查研究 巩子坤 张奠宙 1 枣庄学院 山东 枣庄2 7 7 1 6 0 2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2 0 0 0 6 2 摘要 有些数学知识相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具有超验性 合情性和难以理解性 对于这些知识 学生要在初步理解的基 础上先记忆下来并进行一定的训练 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加深理解 相应地 课程标准和教材要基于学生的理解水平 制定适切的目标 不可过高地强调理解 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而不是一味地反对记忆 关键词 记忆 理解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4 8 0 8 2 0 0 7 0 9 0 0 7 1 0 4 学习数学重在理解 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 原则和标 指出 最近几十年 数学教育研究 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认识到 概念 生的理解 事实 性的知识和操作机制是达到熟练的重要因素 1 1 我国 全日 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对数与代数学习的评价 应主要考察学 生对概念 法则及运算的理解与运用水平 不应 单纯地考察对知识的记忆 对于运算的评价不能 过分要求技能 圆 然而 一些数学知识由于具 有超验性 合情性和难以理解性 网 因而学生初 学起来并不能获得较好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我们选取小数乘法和有理数乘法为案例 采 取问卷调查 访谈等方法 获得第一手数据 通 过对数据的分析 阐述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并对 数学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一 小数乘法的意义不容易被理解 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测试题目 选取山东省 枣庄市两所教学水平较好的城市小学的 1 4 7名学 生 这两所小学在当地同类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 估中排在第 2 3位 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他们 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情况 题 目是 1 8 2 X 1 0的意 义 是什 么 2 0 6 X 0 1 5的意义是什么 结果如下 5 3 1 的学生给出了正确解释 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够用语言叙述小数乘法的意 义 在所有错误 中 最典型的是把 0 6 X 0 1 5 的意义 说 成是 0 6个 0 1 5的和或者 0 6的 0 1 5倍 学生 S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对她进行 了访谈 这里学生用 S 表示 访谈者用 I 表示 I 0 6 0 1 5的意义是什么 S 1 0 6 个 0 1 5相加的和或者 0 6的0 1 5 倍 I 可以说 0 6的 0 1 5 倍吗 S 1 可 以 I 能说一说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吗 S 1 不会 I 能说一说 0 2 0 4表示什么 S 1 0 4个 0 2的和 I 怎样表示呢 S 1 表示成 0 2 0 2 I 0 4个 0 2还不够 1个 0 2呢 S 1 不好解释了 I 能说说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吗 S 1 我只理解 从来不去记 I 你从来不记小数乘法的意义 你记小数 乘法的法则吗 S 1 不记 I 为什么 S 1 妈妈不让记 都是让我理解 收稿 E t 期 2 0 0 7 0 3 0 7 f 乍 者简介 巩子坤 1 9 6 6 一 男 山东枣庄人 枣庄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教授 教育学博士 主要从事数学课程 改革研究 张奠宙 1 9 3 3 一 男 浙江宁波人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维普资讯 7 2 中 教 育 学 I 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S l 妈妈是教师 妈妈只让我理解 I 既然妈妈只让你理解 那你能谈谈你所 理解的小数乘法的意义吗 S 1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主要是怎样做 才 对 在考试的时候知道填空题怎样填才是对的 I 我明 白了 你的意思是理解小数乘法 的 意义就是能够正确地做这方面的题 目 你能试着 说一说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吗 S l 我举个例子 好吗 比如 O 2 5 0 4 先按照 2 5 4来做 因为 O 2 5有 2位小数 O 4 有 1位小数 共有 3位小数 所以 再点上小 数点 就得到结果 结果是 O 1 学生习惯 了整数乘法意义 的表述方式 如 5 X 3表示 5个 3的和或者 5的 3 倍 因而很 自 然地将以上乘法算式解释为 几个几的和 这 显示了整数乘法的负迁移作用 也表明学生没有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这个学生一再强调她从来不记忆 特别是 对于小数乘法的意义这些内容 而主要是理解 她还强调 妈妈反对记忆 事实 上 她也的确没 有 记 不记忆不要紧 问题是 她理解了小数乘法 的意义没有 退一步说 小数乘法的意义好理解 吗 事实上 小数乘法的意义很不好理解 小数 乘法的意义 依赖于分数和分数乘法的意义 如 果学生对分数 分数乘法 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 解 特别是对分数 分数乘法的直观表征缺乏深 刻的理解 那么对小数乘法运算就可能只是记住 或者会使用法则 而对法则背后的东西如运算的 意义知之甚少 对于小学生而言 纯粹抽象的 事物是难以理解的 所谓理解基本 上等同于建 直观形象 既如此 直观地理解小数乘法 的意义 包括运算 必须在学习分数乘法之后 才能实现 但在现行的教材中 分数乘法是在后 续 的学习中才介绍的 从理解的角度讲 这就把 马车放到了马的前 面 既没有对分数 的充分理 解 又没有分数运算 的知识作基础 学生就难以 理解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乘法意义的一 次扩展 原有的知识并不能像整数乘法运算为小 数乘法运算那样给小数乘法的意义提供合适 的同 着点 这就需要对 原有认 知结构进行调整 重 组 以容纳新知识 因此 近一半的学生不理解 小数乘法的意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 负负得正 需要先记忆 然后再慢 慢理解其 背后 的道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过 我最喜欢外 语 地理 化学 最不喜欢数学 囚为在学正负 数的时候 我搞不清为什么负负相乘得正 就去 问老师 老师说 你记得就是 我慢慢得出 结论 数学是不讲道理的 原作者注 其实是那 个老师未讲清道理 并非数学不讲道理 学习 时 有些较难的知识应先作为平台接受下来 以 后再慢慢理解也未尝不可 要说明什么是 负负得正 非常容易 但要 解释为什么 负负得正 就不那么容易 甚而有 些困难 为了解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算理 关键是 为什么 负负得正 的理解情况 我们设计了 以下题 目 对I J J 东省枣庄市两所中学的 1 3 8 名学 生进行了测试 这两所 中学在当地同类学校教学 质量综合评估中排在第 2 4 位 题目是 计算 一5 X 一 3 是多少 然 后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如文宁解释 画直观图 算式表示等来说明 白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即说明 为什么 负负得正 说明得越详细越好 学生 的回答情况见表 1 表 1学生对 一3 X 一5 的理解情况 理解类型 样本量 最小值 最 大值 平均分 正确率 程序理锯 l 3 8 0 2 1 9 4 9 7 0 直观理解 l 3 8 0 2 0 1 3 6 5 抽象理解 1 3 8 0 2 0 1 0 5 0 形式理解 l 3 8 0 0 0 0 0 0 0 说 明 程 序理 解 即利 用 法则 给 出正 确 的计 算 结果 直观 理 解 即通过直观的模 型说明结果 的合理性 抽象理解 即通过 抽 象的模型说明结果 的 合理性 形 式理解 即通过形式化的方 式说明结果的 理性 从表 1 可以看出 9 7 0 的学生给出了正确 的计算结果 也就是说 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什么 是负负得正 然而 只有 1 1 5 的学生对为什么 负负得正 给出了合理解释 换言之 学生很 少理解为什么 负负得正 很少理解有理数乘 法的算理 正因为不理解为什 么 负负得正 维普资讯 第 9 期 巩子坤等 关于记忆 与理解关系的调查研究 7 3 很多学生对 负负得正 提出了质疑 以下是对 部分学生的访谈 1 为什么 负负得正 S 2 我认为我们班没几个同学能够说 明为什 么 负负得正 真要说为什么的话 就是两个 负数相乘 就相互抵消了 我感到这个法 则很别扭 数学家创造这个知识的时候 为什么 负负得正就不得负 I 你在学习时怎么办 S 2 还能怎么办 不这样办 又能怎样呢 学生质疑数学家为什么创造了 负负得正 很不情愿地接受下来 从个人的情感上不愿意接 受 但在实际中又不能不接受 2 我错在哪里 S 3 在学有理数乘法的时候 老师讲的和我 的想法不一样 但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对 的 后 来 老师出了一些运算题 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了 结果是我错了而老师对 了 但我一直发现不 了我到底错在哪里 3 负负得正 可能被推翻 S 4 负负得正虽然是一个规定 但某一天可 能会被推翻 因为这个东西不很合理 I 2 3等于几 S 4 5 I 这个结论可能被推翻吗 S 4 这不可能 2 3等于 5都 已经用 了这 么长 时间 了 再说 2个手指 头加上 3个 手指 头 不就是 5个吗 I 你 的意思是没有 一5个手指头 没有 一3 个手指头 你上面不是说 一5个苹果乘一3个 苹果就是 l 5个苹果吗 注 这是该生为说 明 一5 一3 1 5时所使用的解释 S 4 我觉得我说得也不合理 由上可以发现 让学生接受 负负得正 很 容易 但要让学生心悦诚服 理解性地接受 负 负得正 却非常困难 原因在于这类知识具有超 验性 合情性等特征 首先 负数具有超验性 一个苹果的 l 半 个苹果的 0 5 这些数字虽然也是一种抽象的存 在 但它们都有明确的表征物 且这些表征物与 我们的 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相联 同时 这些数字 都与测量密切相关 而 负数则不是测量出来 的 如果说亏损 2 0 元 那个 2 0 仍旧是个正数 因此人们不觉得非要接受负数不可 人们常常 用 得到的钱数是正数 失去的钱数是负数 来 表征正数和负数 但是 拒绝接受负数的人总是 认为 失去的钱数 在实体对应的原则下仍然是 一 个正数值 这时 负号 仅仅是 失去 一词 的代用物而已 14 12 不能够实际测量 正是一些 数学家不愿意承认负数的理由 负数是 由具体 数学向形式数学的第一次转折 要完全掌握这种 转折中出现的问题 需要有高度的抽象能力 昀 如果你知道从一流数学诞生开始 数学家花了 1 0 0 0年 的时间才得到负数的概念 又花了另外 1 0 0 0年的时间才接受了负数概念 那 么 你就 可以肯定 学生在学习负数时将有多困难 因此 我们必须为这样的困难做准备 并帮助他们克服 这样的困难 7 负 数超越了 日常经验 不能够与 物体的个数建立起联系 如果学生仍然习惯于用 物体的个数 测量的结果来表征数字 而不能够 运用推理的方法来理解负数 就会产生这样的质 问 现实生活中负数在哪里 其次 负负得正 具有合情性 理论上 讲 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严格的演绎证明 数学知识 的基础 即确定数学命题真理性的依 据 是 由演绎证 明所组成的 I 8 l 但在 中小学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 许多结论是通过举例 和不完全归纳而得到的 数学知识表现出 合情 性 特点 负负得正 就是这样的知识 在整 数环的公理系统中可以严格地证明负负得正这个 法则 但在 中小学 则无法做到演绎证 明 况 且 从知识发生的角度看 负数的产生也不是演 绎证明的结果 证明 负负得正 是 1 9 世纪数 学家建立了形式化公理系统后才做到的 既然不 能够证明 教师就只能通过一些模型来说明 解 释 负负得正 的合理性 在中小学通过严格 的证明是做不到的 要追求 一种和谐的模式直 观 比如可以直观地认为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在负数范围内依旧成立 在此基础上 我们能够 对为什么负负得正作直观的理解 19J 由于负数具有以上两个特点 因而学生在学 习负数时往下找不到经验这块实实在在的地 往 维普资讯 7 4 中 国 教 育 学 刊 2 0 0 7年 上够不到演绎推理这个天 处于两难处境 既难 以找到直观的基础 又未建立逻辑的基础 因而 很难理解 负负得正 这时 只能忍耐一些 先接受下来 再慢慢理解 三两点建议 一 课程标准 确定合理的理解层次 以上调查表明 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有 理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是有限的 因此 课程标 准应对有关运算的理解提出适切的目标 不可人 为拔高 目标要具体 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 不 可泛泛而谈 比如 有 的教科 书的 教师用书 提 出 对有理数及其运算的评价 要关注学生对有理 数的意义 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水平 对 运算 的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仅仅提 出以上要求而不进行明确 的界说 我们 不禁要问 什么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 的理解 理解有几 个水平 什 么是有理数乘法 的算理 如何说 明 理解 了算理 事实上 正如上面调 查所表 明的 只有很少 的学生能够说 明为什么 负负得正 课程标准的制订也好 教材的编写也罢 不 可以把 目标界定得如此模糊 强调理解 要明白 什么是理解 知道理解有几个层次 水平 清 楚有多少学生可以达到哪个层次的理解 否则 就是一句空话 强调理解而又不明确理解应达到 的层次 可能导致教学效率降低 消减学生数学 学习的兴趣 小数乘法的意义亦然 二 教师教学 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一 方面 数学学习应该注重理解 因为获得 较好理解 的知识能够被牢 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 用 具有很好的迁移性 另一方面 对于像有理 数乘法 小数乘法的意义这样具有超验性 合情 性 难 以理解性的知识 则应要求学生在不太理 解 或者说初步理解的 的情况下先记下来 能 够做一些基本的题 目 然后再慢慢理解 否则 基本的东西都没有记忆 做题时全凭感觉 一开 始就错 了 将来就不好改正 正确的做法是 记 住一些基本的东西 先学会正确地做 以后再来 说明道理 因为记忆是通向理解的 这也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 平 台理论 把前人创造 的知 识作为发展的平 台 不断前行 站在巨人 的肩 上 登高望远 总之 不可一概地强调理解 一 味地反对记忆 要因情制宜 参 考 文 献 1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 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 准 M 蔡金法 等译 北京 人 民教 育出版社 2 0 0 0 2l 一 3 2 2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育部 全 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 实验稿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 89 3 巩子坤 数学知识的特征与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 J 中国教育学刊 2 0 0 5 1 1 4 5 4 9 4 张奠宙 张广祥 中学代数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 0 0 6 5 罗增儒 案例创作 一 3 一 4 数轴 表示 的挑战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 0 0 4 1 2 3 7 6 克莱 因 高观 点下 的初等 数学 第一册 M 舒湘 芹 译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 9 8 9 2 2 7 K L I N E M A p r o p o s a l f o r h i g h s c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