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美塘小学 语文 学科 第七册 电子教案 教 学 设 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19 观潮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重点难点1、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2、理解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 设 计复 备第 一 课 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第 二 课 时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作业设计:1、形近字组词。(考察对生字的掌握)2、理解课文内容填空。(考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观潮一课按照( )、( )、( )的顺序,从声音、( )、和( )几方面,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 )。3、理解课文回答问题。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板书设计19、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江面平静 出现白线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看)浩浩荡荡(听)山崩地裂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深深震撼回味、赞叹“天下奇观!”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20 听泉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聆听、万籁俱寂、雄浑、流连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复 备第 一 课 时一、揭题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3、写题4、齐读课题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三、讲读第二节(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二)教师小结: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四、讲读第四节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5、学生谈体会。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7、读好这些词。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11、指读。12、分角色读。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五、总结。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六、作业。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1自读第二节。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 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指导朗读。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说说听到的声音。指导朗读。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练读、指名读、齐读)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指名读。这句花虽然没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说说体会。(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的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齐读。过度: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泉水的滋润)(三)教学第四节过度: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2交流句子。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泉声?同学们能把这几句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吗?用上:那是()的声音,多象()一样()呀!师:果然不同,此时不仅能辨识出是什么地方的泉声,还能品味出音乐般的美妙。想听一听吗?(师放不同泉声的录音)边放边讲解各种泉声。听,这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这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请大家练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这里采用点评、鼓励、个人竞赛、教师范读、音乐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层次,大范围的朗读训练)过度: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指名读,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美,变化很多)师相机板书:泉声美妙3配乐齐读第四节。(四)教学第五节过度:鼎湖山的清泉只是给人美妙的享受吗?它还有什么作用呢?1学生回答问题。(滋润树木)2师小结:是呀。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3齐读第五节。师相机板书:泉水润物(五)总结课文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擦去课题下的问题)2师:同学们,大家爱泉吗?作者也是如此。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作业设计:1、听写。(考察对生字的掌握)2、按课文内容填空。(考察对第4自然段的背诵情况)3、找出文中描写泉水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写下来。(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20 听泉泉声美妙泉水润物 松鼠 竟然 仍旧 还是 想不到 竟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21三潭印月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 设 计复 备第 一 课 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1、前几天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聆听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游玩呢?(板书“三潭印月”)2、读课题,注意“潭”的发音。3、为什么是“三潭印月”而不是“三潭映月”?4、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二、学习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同位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形多读几遍。3、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三、解疑、朗读。“三潭印月”在哪里?指名回答,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你的体会。再指多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出示图画感受它的美。第 二 课 时一、回忆并朗读上节课的内容。二、继续学习,解疑,朗读。1、“三潭印月”是怎样的景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种结构。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指名说说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文中有4个问句,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朗读时也要区别。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再指名读,男女生分读。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1、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15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夜景图,教师根据图画内容相机解说。3、指导朗读。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四、拓展延伸,指导运用。1、美丽的西子湖不仅有“三潭印月”这一景观,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2、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3、仿照第2、4段的格式介绍自己的资料。5、 学生书写生字。作业设计:1、 看拼音写词语。(考察对生字的掌握)2、 读课文,回答问题。说说“三潭印月”的来历。(考察对课文内容掌握)3、把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的词句工整、美观地抄写下来。6、 (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21 三潭印月远望小岛 别致 小岛来历 三个石塔 石塔外形 标志 人间仙境名字由来 十六个月亮中秋夜景 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中描写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复 备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2、 默写古诗(考察对古诗的积累)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迷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语文乐园(七)课时4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会区别近义词,让学生在练习中了解它们的差异。2、通过边读边体会,让学生在趣味中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3、读名言,激发学生积累格言的兴趣。4、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之美,并能尝试着描写自己见到的景色。5、引导学生通过读、比、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6、通过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怎样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组织语言,将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近义词之间的差异。2、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学会如何把习作写具体、写美。教学准备课件、收集的名言、成语教 学 过 程 设 计复 备第 一 课 时一、读一读,想一想1、指名读词语。2、想一想,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后全班集体交流。4、教师小结:每组词中都有一对近义词,他们意思相近,但还是有差别的,因此不能互换。请你们记住他们的好朋友,千万别弄错了。5、出示近义词,让学生找出与之正确搭配的词语粘贴在黑板上。6、想一想:你能照样子说一组这种关系的词语吗?二、读一读。1、出示“山水、天地、思想、谈论”4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2、变魔术,在这4个词语的两个字前后,插入另外两个字,组成成语。3、指名读成语,要求读出成语包含的感情,也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成语的意思。4、让学生只看前两个字,说出含有这两个字的成语。三、写一写,背一背1、读古代格言。2、大概的说说读后的感受。(通过读这些古代的格言,你明白了什么?)3、背诵并积累:这些简短的格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警示,让我们牢牢的记住他们。第 二 课 时一、读一读1、自由朗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2、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你觉得火烧云美吗?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大家评一评。4、课件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在音乐背景下朗读短文。二、探究与发现读一读,想一想。1、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2、自由讨论后全班交流。3、出示例句:比一比哪一句好,好在哪里?4、第2句用了排比句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且具有节奏感。5、小结:要把习作写具体、写美,可以用以上几种表达方法,那样效果会好一些。三、口语交际1、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中国地大物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题经典及解析
-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金海实验小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 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试题(附答案)完整
- 2025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
- 天棚吊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2025年材料员考试题库及答案江苏
- 2025年医院病案首页填写规范测试题附答案
- 2025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技术培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婚纱影楼管理咨询方案
- 管理咨询企业管理方案
- 禁止攀爬安全课件
- 渝22TS02 市政排水管道附属设施标准图集 DJBT50-159
- 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2025-非法代理维权的识别标准与溯源治理505mb
- 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汽车结构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T/CHC 1005-2023破壁灵芝孢子粉
- 图像几何变换讲解
- 高一上学期《国庆假期安全教育+时间规划》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铁路货装值班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单招数学函数的性质专项复习试题和答案
- 星级酒店的各类客房类型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