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食品文化.doc_第1页
宁波食品文化.doc_第2页
宁波食品文化.doc_第3页
宁波食品文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摘要: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章分析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现状,论述了宁波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对如何进行宁波饮食文化资源开发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宁波 饮食文化资源 开发与保护一、 饮食文化的含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1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 2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说,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宁波饮食文化,有利于促进宁波饮食文化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宁波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推动宁波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和谐宁波”的构建做出贡献。二、宁波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宁波菜又名“甬帮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浙菜的一个重要支脉,其源远流长。宁波还是最早的海鲜饮食文化的发源地。宁波海鲜饮食历史悠久,是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河姆渡文化遗址推断宁波地区先民们最迟7000多年以前就已吃上了海鲜。3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余姚著名易学家虞翻的后代早在1000多年前就写出食珍录一书。宋代诗人苏东坡更有对宁波梭子蟹制作的诗赞:“半壳含黄宜点酒,两鳌斫雪劝加餐”之句。至明清代宁波菜已声名大振,袁枚、朱彝尊等先辈的著作中就有了“淡白鳌”,“雪菜大黄鱼”等宁波海鲜类佳肴的记述和描绘。4宁波特色小吃也历史悠久。传统小吃可分为点心、糕饼、菜肴三类。点心类有以猪油汤团为首的十大名点品种。糕饼类有宁式蛋糕、月饼、桃酥、酥饼、绿豆糕、白糖细糕、桂花软糖、冰片糕、苔生片等。5在近代的宁波饮食业发展史上,还有“六帮三馆”之说。六帮,指的是菜帮,即甬帮、徽帮、杭帮、绍帮、沪帮、津帮。三馆为素食馆、野味馆、回族馆。当年的宁波三江口是全省海陆货物的集散地,商行、钱庄林立,官绅商贾云集,成为饮食业的风水宝地,东门口菜馆众多,竞争激烈,东有晋江楼,南有南华楼,西有状元楼,北有中央楼,都各有特色和绝招,各自拥有一批顾客。6三、宁波饮食文化的开发现状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其丰富的海产品资源是其地方菜系的一大特色。以甜品为主的地方小吃和点心,也是宁波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鲜产品、宁波菜和宁波式糕点,构成了一个宁波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良好的基础。 宁波地方菜品种繁多,其中以宁波十大名菜为代表:冰糖甲鱼、锅烧河鳗、腐皮包黄鱼、苔菜小方烤、火臆金鸡、荷叶粉蒸肉、彩熘全黄鱼、网油包鹅肝、黄鱼鱼肚、苔菜拖黄鱼。而诸如宁式鳝丝、雪菜大黄鱼、清沁汤等一些家常菜,也极具宁波地方特色风味。随着近代宁波的开放,全国各地的菜种乃至西菜,纷纷涌入宁波。宁波餐饮界在品种的创新方面,也不断吸收外来菜种的长处,开发出既适合外地人口味, 又保有本地原料特点的菜肴。比如对许多海鲜的红烧、煎炸以及对辣的运用,都是传统手法中所不多见的。像汉通饭店的海鲜食单中,近60%采用广式、潮式乃至广东顺德的烹饪方法,30%采用甬帮做法,10%采用日式与西式的做法。食客可体味多种流派的海味,这样既满足各地宾客的口味,又能让本地食客尝到外帮的海味。7 近年来,宁波餐饮发展迅速,一派蓬勃繁荣的景象,每年餐饮经济收入速都在30%左右,即使在遭受SARS重创的2003年,增速仍达18%,餐饮业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中最快的行业之一。但与此同时,由于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内在原因以及城区改建等外部原因,宁波餐饮的老字号正逐渐衰落。行业整体存在体制的不完善和发展的盲目性等问题,尤其是与旅游开发的结合还有巨大的空间。目前,宁波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主要有:(一)经营理念传统,缺乏创新特色8(二)文化开发和参与性不强,与旅游业结合的空间还很大9(三)行业体制不完善,发展呈盲目状态(四)传统餐饮老字号逐渐衰落四、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1.把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原则 宁波传统文化的饮食特点:1.历史悠久,积淀丰厚。2.选料较广,海洋文化特色鲜明。3.烹饪技法独特,地方特色风味浓郁。4.名菜名点种类繁多。5.姿态开放,兼容并包。10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宁波饮食文化为原则“饮食观念”是饮食文化的核心因素。11所以要提升宁波饮食文化的品味,首先要在甬城全民中倡导合理的饮食观念。根据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要义、以“以人为本”为宗旨的科学发展观精神,合理的饮食观念应该提倡“以人为本、美善合一”。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核心观念是“美善合一”,即多表现出以善为其内核、以美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特征。12这些价值理念,对当代饮食文明而言,是其所要承继的根本。饮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它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导向。在感性层面,饮食需要美与审美的指导,使之为满足人的精神情感需求服务;在理性层面,饮食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使之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融。饮食的最佳状态是“美善合一”、神形兼备。如若两者不能统一,则必须先善后美,做到:一不可因求味而暴饮暴食伤身败性;二不可因求味而丢却生态意识,将某些濒危物种列为餐桌之享;三不可为求饮食之乐而背德伤性。1、讲究品牌,挖掘典故,重振传统名菜名店,传承宁波菜的饮食文化。2、博采众长,注重不同调味品的运用,对宁波菜的传统口味进行改。3. 以处理好本土与国际,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努力打造宁波餐饮品牌为原则1) 发挥优势,努力推广,拓展宁波菜的外埠市场2) 兼收并蓄,不断引进新原料,丰富宁波菜的品种3) 巧妙搭配,结合粗菜细做,吸取旁系烹调方法,创特色宁波菜4) 吸取精华,挖掘民间“土菜”,为宁波菜的发展增添新内容4.以促进饮食、旅游和经济三者协调发展,在宣传、推荐、挖掘、开发及打造方面形成合力为原则。 1)应该增强旅游饮食消费的参与性。 2)我们完全可以建成一个以宁波海鲜为主的饮食中心,将扩大宁波饮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为宁波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契机。五、宁波饮食文化的发展策略1. 以“赛、展、书”为抓手,推进宁波菜创新。比如可以参加和举办美食节,美食节即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竞技的平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食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不仅可以显示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是将本地区美食推广、创新的一个时机。2. 积极实施“三名”战略。为了创立宁波餐饮名牌,积极实施 “名师出名菜,名菜扬名店”的“三名”战略。(1)倡导校店联手培育宁波烹饪名师。(2)参加全国大赛,打响宁波名店品牌。(3)评选宁波名菜,提升餐饮品位。3. 努力推进宁波餐饮向“六化”发展。(1)推进多元化餐饮。(2)推进大众化餐饮。(3)推行特色化餐饮。(4)推行品牌化餐饮。(5)推行连锁化餐饮。(6)推行标准化餐饮。 但是,不仅在它的发展方向改变,我们更应立足长远,树立品牌意识,挖掘品牌内涵.在餐饮中融入文化因素,使餐饮的发展更有前瞻性.综合化.其一,我们可以借鉴文化,丰富餐饮品牌内涵。比如可以在努力创造时尚的同时深挖历史和民族;其二,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推动餐饮文化营销。企业利用各种节日融合民俗文化,举办各种活动展现时代风尚,诸如中外美食文化节、厨师节、联谊会、重阳节敬老日活动、中秋节月饼品尝、圣诞节、情人节、文艺表演、礼仪迎宾表演、餐饮技能大赛等等,可谓异彩纷呈。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跟风,要有新的创意,展示自身的特色和风采。比如随着季节的变换,推出时令特色宴会。如“六月清凉水果特选”、“冬至火锅温情宴席”,使顾客一年四季都流连忘返于餐厅之中。还有可以开展专题性宴会推销。通过专题性宴会向宾客显示宁波多姿多彩的文化。 当然,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见到:(1)对外进行餐饮产品外卖,扩大营业收入。 (2)广结良缘,重视新闻宣传。参考文献:1胡自山,中国饮食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6(1) 2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宁波饮食文化郭小菲,周军,商立威,张云飞,姜英.J东南商报.2004-7.274胡一旻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北方经济社.2009年第10期5 陈鸿,历史上的徽商与宁波(上)J2010-07-116郭荣生,江南名菜名点图谱宁波菜M伤害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7杨宏烈.饮食文化旅游杂谈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2)8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王文渊,浅议宁波餐饮文化J宁波通讯,2007(3)10 季鸿昆. .饮食文化研究J.2005年,第1期:P8P1411 王远坤.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当代饮食文化的意义.饮食文化研究J.2O04年,第4期:P16P1912张少飞.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