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1页
114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2页
114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3页
114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4页
114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文县金竹林煤矿114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 制:xxx 审 核:xxx 总 工:xxx 矿 长:xxx 二0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作业规程审意见表措施名称作业规程评审意见编制者xxx编制日期2014年5月25日审 查 情 况部门或职务会审意见审查人员签名审查日期审 核总 工矿 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 机电副总工 防突副总工 安监科 通风科长采煤队长 学习签字表学习时间: 主持人: 传达人:序号姓 名签 字考核成绩序号姓 名签 字考核成绩1202213224235246257268279281029113012311332143315341635173618371938目 录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6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6第二节 工作面基本参数表 7第三节 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 8第四节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8第五节 储量及可采期 10第二章 工作面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10第一节 工作面布置概况 10第二节 主要生产系统 10第三章 采煤方法、工艺及顶板管理 16第一节 采煤方法、工艺 16第二节 顶板管理 18第三节 工作面缺口爆破说明书 24第四章 生产管理 25第一节 工程质量标准 25第二节 文明生产 30第三节 煤质管理 31第四节 设备管理 31第五节 DW1200-400/100单体液压支柱的使用管理 38第六节 采面多工序平行作业时的安全管理 39第五章 作业方式和劳动组合 41第六章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3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44第一节 防止煤尘、瓦斯、火灾和水灾事故措施 44第二节 防止机电事故措施 49第三节 防止运输事故措施 55第四节 防止顶板事故措施 57第五节 量巷回料的安全技术措施 65第六节 防止爆破事故措施 71第七节 避灾路线 755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概况煤层名称B4水平名称+818m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 称1141地面标高(m)+1268.1工作面标高(m)+818m-+848m地面位置工作面地面位于银方山一带,银方山为一高山峰,为工作面地表最高处,标高+1268.1m,地表最低标高为+820m,相对高差为448.1m。地表没有重要及高大建筑物。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工作面位于+818m水平一采区以西。西以一采区保安煤柱与大旗煤矿为界,东为采空区;上为原和平煤矿采空区;下均为一采区本矿未采煤层。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评估工作面开采范围井上下垂深达到420m,工作面开采煤层厚度平均为0.9m,采深比达到466.7,因此,矿井井下开采对地表设施没有直接影响。走向长(m)435495倾斜长(m)8395斜面积(m2)3810346589第二节 工作面基本参数表表1-2 主要开采技术条件表序 号项 目单 位内 容1矿井瓦斯等级突出2工作面瓦斯涌出量m3/min0.393开采煤层编号B44煤层牌号无烟煤5煤层厚度m0.936煤层倾角 187煤层硬度f1.58顶板类别9煤尘爆炸指数%3310煤层自燃发火不易自燃11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无12采煤方法走向长壁法13采煤方式普通机械化14通风方式全风压“U”型15煤尘性质无爆炸危险性第三节 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B4煤层:俗称“上联炭”,位于龙潭组顶部,下距B3煤层一般间距3m左右,煤层厚度为0.880.97m,平均厚度0.93m左右,结构较复杂,含12层约0.020.06m厚的夹矸,该煤层由于部分灰份或厚度变化大、深度煤层增厚,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具条带状结构,顶部常含结核状黄铁矿。表1-3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倾角()比重(m3/t)煤层间距(m)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B4煤层8201.67砂质泥岩或粉砂岩粘土岩或炭质泥岩B3煤层8201.56粘土岩或炭质泥岩粘土岩或砂质泥岩第四节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1、矿井充水条件(1) 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矿区水系不发育,地表水较为贫乏,无常年河溪,仅有季节性水流和冲沟构成树枝状水系网。大气降雨多沿斜坡冲沟汇于沟内,经漏斗、落水洞转入地下,以暗河形式流出区外,地表水迳流途径短,排泄快,少量通过风化裂隙渗入地下,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2) 含水层a、二叠系下统阳新灰岩(P1m+q)以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组成,为岩溶裂隙强含水层,其中茅口组出露厚312m,上距矿山开采的B3煤层大于100m,且有龙潭组中、下部隔水层阻隔,该组灰岩岩溶管道涌水对矿坑无影响。b、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一至三段(P2c+T1f1-3)裂隙、溶隙弱中等含水层,主要以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总厚321m,分布公路沿线西南一带,地形切割大,排泄条件好,为不纯的碳酸盐与碎屑岩互层产出的单斜承压多层裂隙、溶隙含水层,其中P2c是可采煤层B4的直接顶板,故该含水层是B4、B3煤层矿井充水的主要含水层。c、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强含水层,由于距离B4、B3煤层较远,加以飞仙关组上、中部隔水层的阻隔,故该强含水层对矿井开采无影响。(3) 隔水层:a、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一段(P2l1):相对隔水层由高岭石粒土岩,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组成,B3煤层下距硫铁矿层平均厚109.92m,为相对隔水层,成为B3煤层与芧口灰岩(间距大于100m)之间良好的隔水层。b、三叠系飞仙关组第四加五段(T1f4+5)相对隔水层,由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含水微弱,仅浅部风化裂隙含水,为相对隔水层。(4) 老窑空区积水矿区范围内采煤历史悠久,浅部有较多的老窑和采空区,东西两侧有邻矿,存在老窑和老采空积水问题。矿山在今后开采中须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突水事故。2、矿井涌水量根据储量核实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4m3/h,最大涌水量为57.8m3/h。综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五、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1、矿井瓦斯根据宜宾市经济委员会宜市经2008446号文“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金竹林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3.0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39.33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894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1.45m3/t。2、煤层自然发火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4年6月、2008年1月的检测报告,B3、B4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类,属不易自燃煤层,但周边矿井开采同类煤层时已发生煤层自然发火,故按容易自燃煤层设计。3、煤尘爆炸性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4年6月、2008年1月的检测报告,B3、B4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六、地温及冲击地压矿井无冲击地压现象,属地温正常区。第五节 储量及可采期一、储量工作面平面积:38130m2 煤层厚度:0.93 m 煤层容重:1.57t/ m3地质储量35461t 工作面回采率:97%工作面可采储量:34397t二、工作面可采期H=Q可/Q月=34397/11388=3.02式中:H可采期,月Q可可采煤量,tQ月平均月产量,t/月第二章 工作面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第一节 工作面布置概况114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方式,沿+848m该煤层布置工作面回风巷,沿+818m该煤层布置工作面运输巷,通过工作面开切眼联通形成系统。普通机械化采煤。单滚筒爬底板式采煤机落煤,采用DW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工作面煤炭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第二节 主要生产系统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及运输、通风、防尘、瓦斯监测系统图(详见附图)。一、运输系统采煤工作面采用SGD-620/40T型刮板输送机转运至运输巷SGD-620/40T型运输机转入煤仓,然后装入矿车,再由机车运至+818m车场,经采区轨道上山绞车提升至地面+931m车场,由运输机车运输运至地面煤场。二、运料系统1、地面+818m车场+818m运输大巷+818m采面回车场+818m运输石门1141材倾斜巷1141工作面回风巷1141采煤工作面。2、地面+818m车场+818m运输大巷+818m采面回车场+818m运输石门1141材倾巷1141采煤工作面。三、通风系统(一)通风方式1141采煤工作面采用全风压“U”型抽出式通风。(二)工作面风量计算: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100q采kc式中:q采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39m3/min;kc采煤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衡的备用风量系数,取kc1.8。Q采=1000.391.870(m3/min)b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采60V采S采Ki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m/s,回采工作面进风流温度年均20左右,对应风速取1.5m3/s;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3.6m2;Ki回采工作面长度系数,取1。Q采601.08.81528(m3/min)c按工作面最多人数计算Q采4nc式中:nc回采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设计单工作面最多人数nc15人,则:Q采41560 (m3/min)d按按炸药使用量计算Q采25Ac式中:Ac采煤工作面一次使用最大炸药量,取Ac =2kg;Q采25250(m3/min)e按风速进行验算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按式:0.25Q采/S采4.0进行验算。式中:Q采根据以上计算取最大值,Q采630m3/min;S采回采工作面有效断面,S采3.9m2。经验算,采煤工作面配风量Q采630m3/min,符合风速验算要求。(三)、通风路线:工作面通风路线:提升斜井(行人副井)+818m运输大巷+818m西顶抽巷+818m行人、通风石门-1141工作面运输巷1141工作面1141工作面回风巷+848m回风巷回风斜井由风井主扇抽出地面。四、防尘、消防系统工作面回风巷和运输巷各铺设一趟50mm无缝防尘水管,每隔50m安装一个三通阀门,每隔100m安装一个消防栓;采面输送机及中巷各转载点设置喷雾洒水装置;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50m范围内分别安设一组常开的封闭巷道全断面的进风风流净化水幕,回风巷至回风石门范围和安设一组常开的封闭全巷道断面的回风风流净化水幕,通风队随时跟踪工作面进度,移动净化水幕,保证水幕使用正常。五、瓦斯监测系统1、在工作面内距上出口3m5m范围设置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其设置位置距采面顶板不得超过0.3m,距离砂带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0.2m,由总工负责指导、电工、瓦检员负责设置,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报警瓦斯浓度1.0%,超过报警浓度时,撤除人员,停止一切作业,进行处理。2、在采面回风巷中距离工作面10m范围内设置甲烷传感器T1,T1安设在巷道的中央,垂直悬挂,距顶板距离不得大于0.3m。3、采面回风巷中距离回风口10m15m范围内设置甲烷传感器T2,T2安设在巷道的中央,垂直悬挂,距顶板距离不得大于0.3m。4、采面回风巷中距离回风口10m15m范围内设置高浓度甲烷传感器T3,T3安设在巷道的中央,垂直悬挂,距顶板距离不得大于0.3m。5、采面进风巷中距离进风口10m15m范围内设置甲烷传感器T4,T4安设在巷道的中央,垂直悬挂,距顶板距离不得大于0.3m。 其中:T1甲烷传感器报警瓦斯浓度1.0%,断电瓦斯浓度1.5%,断电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2甲烷传感器报警、断电瓦斯浓度均1.5%,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平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1、T2复电瓦斯浓度均G,故上、下缺口支护密度均符合要求;根据开采实践,上、下缺口所有支柱掺打成丛柱来加强支护.三、两巷支护1、回风巷和运输巷超前煤壁不小于20m范围内必须用11#工字钢架设支架超前支护,支架沿走向间距1.2m,超前支架必须背帮接顶, 且铰接稳固,煤炭位于巷道上部时,在底板下500mm内背帮,位于中部时顶板上、下500mm内分别背帮,位于下部时,在顶板上500mm处背帮,当巷道高于2.5m时,背帮位置不少于两处,背帮所用的材料严禁用板块石等塑性差的材料,只能采用木背板或枕木背帮。2、超前煤壁前不小于20m内在梁担中部掺单排DW25-400/100型点柱,点柱必须用铅丝紧栓于支架梁担上。工作面推进后上巷工字钢支架必须及时回撤。3、巷修人员要不定期检查运输巷尾巷的支架、顶板,如有支架歪斜必须及时整改,顶板有垮落必须刁放浮岩,收净流砂,加强支护,以保证巷道的安全和畅通。4、运输巷采后必须进行维护,保证支护齐全,轨道平整,且巷道高度不低于1.6m。四、采空区处理 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侧单排密集支柱配木垛切顶。密集支柱必须带帽,但遇软底必须“穿鞋”。回柱、移垛步距为工作面一个循环进度0.8m。 第三节 工作面缺口爆破说明书 采用钻爆法、正向装药结构、爆破施工工作面缺口,上、下缺口的宽度均为1.6m,上缺口倾向长度不小于5m,下缺口倾向长度不小于3m。(炮眼布置及有关爆破参数:见图十四缺口炮炮眼布置图及表3-3爆破图表)。缺口放炮的警戒安设距离,巷道警戒位置离缺口100m,工作面警戒位置离缺口50m,放炮时必须一次装药一次起爆;若需分组装药分次起爆时,必须将上一手炮放下的煤攉通保证通风断面并搞好支护后,才能进行下一手炮表3-3 爆破图表序号炮眼名称个数深度角度装 药 量炮 泥电管段别联线方式方式起爆顺序起爆次数水平垂直条/眼Kg/眼小 计号数水袋/眼炮泥12掏槽眼11.360759030.61.4RM-型乳化炸药2将炮眼填满1按电管段别依次串联按电管段别依次起爆111.840.8234辅助眼21.780909040.81.62231.758单排眼41.785909040.83.2245小计813.3316.2161/2/单排眼21.785909040.81.621按电管段别依次串联按电管段别依次起爆13/4/单排眼21.785909040.81.625小计46.8163.28第五章 生产管理第四章 生产管理第一节 工程质量标准一、凡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按以下有关规定进行操作1、煤矿安全规程、1141工作面作业规程、煤矿职工技术操作规程。2、严格执行兴文县金竹林煤矿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相关标准和矿的各项规章制度。3、跟班矿长、安全员、瓦检员、班组长严格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验收。4、严格执行手上交接班制度,矿队周检制度、月末检查制度,优良品率达100以上,消除不合格品。5、现场严格按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标准执行。二、其它工程质量标准1、顶板管理(1)工作面顶板不得出现台阶下沉。工作面支护顶梁接顶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无浮石。(2)特殊支护按作业规程要求架设及时。2、工作面支护(1)支柱编号管理,构件齐全,无缺损,备用支柱不少于10%,支护材料与采高相符。(2)采面支柱必须掺设成一条直线,成排成行;工作面支柱成直线偏差不超过80mm(变化区可加柱),柱距偏差不大于+80mm,排距偏差不超过80mm;密集支柱柱距为0.5m,允许+40mm的偏差;砂带尺寸偏差不超过200mm;缺口尺寸偏差不大于200mm;严禁出现连续两根支柱失效或缺柱。(3)工作面支柱迎山角为23,必须掺在实底上,成排成行,迎山有劲,打紧打牢,底板松软支柱要穿鞋。4、回柱放顶(1)工作面控顶距最大4.8m(4排),最小3.6m(3排),偏差不超过200mm。(2)切顶密集支柱数量齐全,无空载和失效支柱,严禁出现连续两根支柱失效或缺柱。(3)采空区局部悬顶和冒落不充分,用丛柱和架木垛加强特殊支护。(4)特殊支护(木垛)间距为68m。采面回柱后,如果采空区悬顶沿倾向长度小于15m、且沿走向长度小于8m时,材料道架设木垛的间距为8m;如果采空区悬顶沿倾向长度大于15m、且沿走向长度大于8m时,材料道架设木垛的间距为6m。5、煤壁机道煤壁平直,与顶底板垂直。偏差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1m,最大突出部分,薄煤层150mm,中厚煤层200mm;伞檐长度1m,最大突出部分,薄煤层200mm,中厚煤层250mm。5、两巷管理(1)支架间距900mm,偏差不超过+100mm。(2)采煤工作面备用支护材料分类、分层整齐堆码于巷口20m以外非行人侧的较宽巷道处,距轨道宽不小于0.6m),不得影响行人、通风和运输且挂牌计数准确。巷道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7m,巷道水沟保持畅通,无杂物。(3)支架完整,无断梁折柱,无空帮空顶,牢固,每架支架上帮面至少有一处背帮,横梁至少一处接顶。,对于架料后巷道净高不足1.6m,而顶板完整的局部点,可以采取不架料而使用点柱支护。(4)管线吊挂整齐(高度不低于1.3m,挂钩间距1.5m,管、线的距离不低于300mm,且必须平行),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7m。(5)使用好防尘设施,割煤机及转载点用好防尘,及时冲尘,巷道内严禁有煤尘堆积(连续长度不超过5m、厚度不超过2cm)。(6)两巷不得有浮渣、杂物、淤泥、积水(长度不超过2m、深度不超过0.1m),巷道的浮矸、浮煤不超过轨枕上平面。6、煤炭回收(1)回收率达到97%。(2)不丢顶、底煤,浮煤收净(工作面在2m2内浮煤平均厚度不超过30mm)。(3)不任意留煤柱。7、机电设备(1)工作面输送机头与顺槽输送机搭接最小高度不小于300mm,底链不拉回头煤,设备齐全完好率达到95%以上,挡煤板、刮板、螺栓齐全紧固。(2)通信信号装置齐全畅通完好。该工作面倾角较小,输送机机头、机尾处无需有压戗柱。(3)开关要上架且有管理牌板,设备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m外的安全地点,电器设备应在没有淋水和防尘设施处。(4)各类绞车完好,闸、信号灵敏可靠,固定牢固,排绳整齐、正常,采煤机完好、不漏油、不缺截齿。(5)刮板运输机安装平、稳、直,搭接合理,底链不拉回头煤,煤层倾角大于15度,必须设置防滑装置。8、轨道质量(1)采面两巷轨道不得有杂板道,运输巷轨道质量必须达合格品。(2)轨道道夹板及螺栓应齐全、紧固,轨道接头处应有枕木。(3)轨距误差:不大于10mm,不小于5mm;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10mm,内错差不大于5mm;轨道平,两轨道高低差不大于20mm;轨枕距不大于1000mm,道钉齐全,无浮钉、浮道。(4)轨道必须有正规的扳道器,扳道器稳固、灵活,各种构件齐全。8、采煤工作面“一通三防”管理(1)瓦斯管理1)采煤工作面和其他地点无瓦斯超限和瓦斯积聚。2)每班检查点和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并填写牌板,填写清楚齐全,无空班漏检、假检。3)上、下缺口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放炮都是一次全部起爆;放炮距离、警戒、放炮母线敷设符合规程规定。(2)安全监控1)探头应垂直悬挂,距顶板小于0.3m,距巷道侧壁大于0.2m,在采面回风巷中距离下护巷砂带小于10m范围内设置甲烷传感器T1,采面回风巷中距离回风口10m15m范围内设置甲烷传感器T2。2)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3)值班队干、班组长、放炮员、割煤司机等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检仪。(3)粉尘防治1)工作面风巷和中巷输送机转载点均要设置防尘管路,风巷每隔100m、运输机巷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2)上、下巷所有运煤转载点必须有完善的喷雾装置,进、回风巷必须安装有净化水幕,水幕应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灵敏可靠。3)定期冲洗粉尘,工作面50m范围内每班冲洗,其他点每周冲洗一次,一次巷道不得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堆积。4)隔爆设施安装的地点、数量、水量、安装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5)割煤机正常割煤时,必须使用防尘水,否则,不准割煤。9、安全管理(1)工作面和顺槽输送机机头、机尾有压柱,行人跨越输送机的地点有过桥。(2)支柱高度与采高相符,不得超高使用。(3)支柱迎山有劲,不出现3根以上支柱迎山角过大。(4)下出口处必须配备供人员上、下用的人行梯,方便人员进出工作面。第二节 文明生产一、巷道整洁 1、无浮渣、杂物、淤泥、积水。2、巷道的浮煤、浮矸不超过轨枕上平面。3、巷道内不得有超过2mm厚连续长度为5m及以上的煤尘堆积。二、设备材料堆码1、分类、分层堆码整齐规范、挂牌管理。2、安全间隙符合规定。三、管缆线的悬挂1、管、缆线分别悬挂,风、水管完好不漏风、漏水。2、管、缆线上粉尘厚度不超过2mm,长度不超过5m。四、图牌板1、作业图牌板。2、机电设备布置图。3、瓦斯监测系统图。 第三节 煤质管理一、严格执行“三选,四不上”制度。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垮塌,割煤时尽量少伤害顶板和底板。攉煤工、输送机司机必须加强选矸工作,禁止将大于250mm的矸石进入溜槽内。二、及时把机头、机尾超前缺口和构造冒落矸石甩向采空区,坚持放炮后选矸、攉煤选矸,停溜选矸,防止矸石装入煤仓。三、遇软底垫机割煤,过破碎带开采矸石,分装分运。四、严格执行矿煤质管理方面制度。第四节 设备管理一、割煤机日常管理1、割煤机的使用前的检查(1)所有操作手把动作灵活可靠。(2)滚筒旋转轻快,切断电源后应有若干周惯性运转。(3)管制器、按钮都保持清洁。(4)刮板链运转正常,无卡链现象。(5)喷雾情况良好。(6)割煤时先开防尘水,再开动截割部,装煤部,都运转正常后再开动牵引部采煤。2、割煤机日常维护(1)必须保证机道的过机高度,对于起伏较大,割煤机无法正常通过的地点必须放炮处理,严禁强行过机。(2、使用好防尘水(3)机器的润滑,未加油的采煤机应禁止工作,润滑油应保持清洁定期检查加油(4)机器的检修,机器应每周检查一次,现场维修保养,检查机器的磨损情况,紧紧连接螺栓,调整刮板链的松紧程度等,每三月至半年进行一次拆检并根据情况更换易损件,调整配合间隙,亦能保证一个检修周期。3、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准开机:(1)瓦斯超限;(2)无喷雾水或水量不足;(3)机壳带电或电缆漏电;(4)操作机构失灵;(5)漏油严重或油位严重不足;(6)切齿失效超过10%;(7)刮板机开不动;(8)防滑稳车滚筒不转。4、遇到下列情况必须紧急停机:(1)负荷过大,电机闷车;(2)机器附近严重片帮、冒顶;(3)机器内部发生异常声响,零件损坏;(4)电缆、锚链、水管等被卡住;(5)机器操作机构或控制系统失灵;(6)有人身安全危险或其它重大事故;(7)电动机温度超过85。C;(8)机道宽度不够,机组要抵掉溜子边支柱。二、刮板机日常管理1、刮板机的铺设(1)刮板机铺设前,要将机道上的积煤、矸石等杂物清除,使新机道内底板尽量平整,工作面尽量保持直线。(2)刮板输送机铺设要平直,有利于其正常运转,有利于减少磨损和功率消耗。(3)相邻溜槽的接合处要平整无台阶,在刮板输送机推移过程中,要有适当的弯曲长度,避免出现急弯。(4)割煤司机控制好顶板和底板,以防出现台阶底板,避免刮板输送机超负荷工作。2、刮板机的维护(1)及时调整刮板链的松紧程度,保证链条的预紧力符合要求。(2)刮板间距负荷要求(0.7m),及时补齐缺少的刮板。(3)刮板机运行过程中,要严禁过载,要防止装煤过多,及时清除大块煤和大的杂物。(4)要使刮板链链道畅通,及时清理积煤、矸石、异物等,防止卡链。(5)避免倒拉煤现象,杜绝野蛮操作和频繁启动,避免满载和超载启动。(6)刮板机完好不缺件(不缺油,运行温度小于50,使用合格的保险销、上齐对轮木螺丝、对轮护板齐全、坚固)。3、遇到下列情况必须紧急停机:(1)刮板链出槽;(2)保险销断裂;(3)减速器发出不正常声音;(4)跳链;(5)脱链;(6)机尾轴套筒与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