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2年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2年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2年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2年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2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语文2022.01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参考样题共11页,共五部分,24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一、基础·运用(共13分)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喜欢天文的小天同学参加了“仰望星空”主题周活动,请你跟随小天一起参与吧!“仰望星空”主题周活动安排表周一(12.6)周二(12.7)周三(12.8)周四(12.9)周五(12.10)涉及科目历史与科学文学与书法美术与设计天文与物理道德与法治活动内容飞天之旅神话故事会神奇太空服太空课堂致敬航天人周一飞天之旅1.活动开始,历史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国航天从梦想到现实的发展历程。小天据此绘制了我国从古到今探索太空的历程图。绘制过程中,小天有一个生字不会写,请你根据注音提示,用正楷字写在田字格内;他还有一个多音字不会读,请你将正确读音写在四线格内。(1)雕lòu(2)载人航天飞船2.科学老师说:“古人创造了风筝、火箭等许多飞行器具。这些飞行器具不仅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形,还为现代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发展带来了有益启示。”这番话激发了小天和同学们的探究兴趣。下面是他们的部分探究记录,请你阅读后完成好,后面小题。在11世纪左右,我国就有了一种靠自身喷气推进的原始火箭。实际上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621年的《武备志》中记载了一种叫“火龙出水”的初始两级火箭,其原理与我国“长征三号”串联式运载火箭相似。(1)这段探究记录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雏形”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未定型前的形式;②依照原物缩小的模型。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雏形”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周二神话故事会3.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各自阅读的神话故事,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请结合以下内容完成相关任务。“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神话,神话是人类对无穷天宇的最初想象①”老师总结说②神话,让诗词歌赋意蕴深长。了解神话,才能欣赏‘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音乐之美;了解神话,才能体会‘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的舞蹈之美③了解神话,才能理解‘夸父但追红日走,陈抟偏占白云眠’的色彩之美……”(1)在上文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2)同学们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内,做成“神话故事墙”供大家观赏。请你从甲、乙两幅作品中选择一幅,说说该作品是如何将神话故事与书法巧妙结合的。我选(),这幅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还了解到中国航天器的命名与远古神话息息相关。小天为此编写了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羲和追日,①指路,神舟②;嫦娥探月,③传书,天问赴星河。A.①北斗②游宇宙③鸿雁B.①北斗②宇宙游③鸿雁C.①鸿雁②游太空③北斗D.①鸿雁②太空游③北斗周五致敬航天人4.了解了我国航天人的光荣事迹,同学们纷纷对自己心目中的航天英雄表达敬意。小天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祖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是披荆斩棘的先行人。”其实,我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开创者。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所著的《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们学过的《周亚夫军细柳》就选自这部作品。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一)(共6分)5.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2)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阵营的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5)“夕阳”往往引动诗人的情思,请写出与“夕阳”有关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二)(共7分)阅读《饮酒(其五)》和《山中问答》,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注: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6.这两首诗都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相融相契的美妙,语言简淡,情味隽永。其中,《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一词和《山中问答》中的“__________”字都直接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7.“山”是许多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比如《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下列诗句中的“山”也有此含义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8.《饮酒(其五)》中“飞鸟相与还”和《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窅然去”都富于动态美,请从这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三)(共8分)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焉知非福心不在焉B.贫贱不能移愚公移山移花接木斗转星移C.得志,与民由之军中不得驱驰得道多助成败得失D.以顺为正者以人为本四海为家画地为牢10.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理解:孟子认为,妾妇对丈夫顺从,才是符合“礼”的表现,并以此类比,阐明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顺应君王的意愿,帮助君王建立霸业。【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译: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理解:孟子认为,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是“大丈夫”最基本的标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不符合这一标准,因此不能被称作“大丈夫”。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材料一中“古之人”的表现符合《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哪个标准?这一标准在材料二中杜畿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①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节选自《孟子·尽心上》)材料二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②之,以孝闻。举孝廉,除③汉中府丞。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渐课④民畜牸⑤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⑥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注:①善:修养。②苦:苛刻。③除:任命、授职。④课:督促、劝勉。⑤牸:zì,雌性动物。⑥化:教化三、名著阅读(共6分)12.有人说:“《昆虫记》这本书具有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特点。”下面三段文字中最符合这一特点的语段是【甲】豌豆象,为鞘翅目,豆象科。长椭圆形,黑色,触角基部4节,前、中足胫节、跗节为褐色或浅褐色;头具刻点,背淡褐色毛;前胸背板较宽,刻点密,被有黑色与灰白色毛。危害豌豆、扁豆等。【乙】豌豆象在最近的那颗豆粒上安顿下来。我用放大镜观察它,同时观察它的豌豆地球。它在豌豆球面上垂直地挖出一个井坑。我曾看见过一些幼虫半个身子下到井坑中去,后半身则在井坑外边蹬踢加力。一会儿,幼虫不见了,钻进了自个儿的家中。【丙】豌豆象小小的一团,趴着直打呵欠:“今天的太阳也太毒了,都没办法让人工作啦。得啦!不用工作了,先睡一觉吧。等太阳下山后,我们再起来干活。”豌豆象一边这么嘟囔着,一边就钻进叶子底下睡大觉啦!13.阅读科普作品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理解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内外积累的知识加强理解,深化认识;对自己感兴趣或较熟悉的内容,还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你阅读《昆虫记》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是如何阅读的。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作为丝绸大国,中国为织机的发明和改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织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照其演变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原始腰机、踏板织机、提花织机等。②目前所知最早的原始腰机部件出土于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原始腰机结构简单,由几根木棍组成。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以身体作机架,两脚蹬着前面的横木,腰上绑着后面的横木充当卷布轴。用手提的方式将经纱分为上下两层,再投梭打纬穿引纬纱,织制织物。原始腰机结构简单,能织出简单的织物,还能织出有山形纹、菱形纹、回形纹等简单几何花纹的织物。它为后世各种织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③春秋战国时期,在原始腰机的基础上,我国出现了踏板织机。踏板织机采用杠杆原理,用脚踏板来控制综片的升降,使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三角形开口,织工就能腾出手来专门投梭打纬。这种织机多用于平纹素织物的织制。踏板织机与原始腰机相比,生产效率和织造质量大大提高。④在汉代,我国又出现了提花织机。所谓提花,是指在整个织造过程中,只需要一次制作花纹程序,反复利用,循环织出同一图案的技术。提花织机就是将提花规律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综线上,由此循环织造程序,从而有规律地织造复杂花纹。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部织机模型就属于提花织机中的多综提花机。它是以多个综框来实现提花织造的。但受织造工艺的限制,综框数量不能无限增加,纬向花纹循环无法扩大,因此多综提花机主要适合于织造纵向花纹较短、横向花纹不受限制的提花织物,而对于循环大、组织复杂的大花纹(如花卉纹、动物纹等)织造起来仍相当困难。⑤经过长期摸索实践,人们在原有织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束综提花机。该织机上部高耸出一个控制提花机经线起落的织机部件——“花楼”,因此也称“花楼机”。这种提花机由两人配合操作,一人坐在花楼之上专门负责提花,另一人脚踏地综,投梭打纬。束综提花机能够使纹样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得到循环,花样也可扩至很大,且更为丰富多彩。这种织机可以织造花纹循环极大的织物,每处循环可达十余米;也可以用来织造单体花样巨大或者较繁复的织物。明清时期最精美的妆花织物多是由此类织机织造的。⑥提花机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重要的发明,代表着中国古代织机的最高成就,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它的出现对世界近代科技发展也有影响。中国创造的提花原理启发了法国人贾卡,使他制成了用打孔的纸版和钢针来控制提花的纹版提花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而打孔的纸版又对19世纪早期计算机的程序控制与存储技术的发明有所启发。14.本文介绍了中国织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和___________。15.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原始腰机的结构较简单,依靠人力,生产效率也相对低下。B.踏板织机生产效率较高,能够大批量织造花纹复杂的织物。C.提花织机结构较复杂,能够大量织造花样丰富多彩的织物。D.提花织机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世界也有所影响。16.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这幅云锦是使用哪一种织机织成的,并说明理由。

云锦《万寿中华》是郭俊、周双喜两位大师在2009年用传统织机创作的献礼建国60周年的巨幅云锦作品,也是人民大会堂第70号藏品。该云锦长3米,宽1.5米,体量巨大,布满了传统的吉祥图案:一艘巨型龙船迎着红日昂首奋进在滚滚波涛之上,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的丹顶鹤围绕着龙船四周翩翩起舞,大海、远山、彩霞交相辉映,岸边有千年松柏等珍奇花木。判断:织造云锦作品《万寿中华》所使用的传统织机是__________。A.原始腰机B.脚踏织机C.多综提花机D.束综提花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2008年11月2日,贾平凹获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秦腔》。授奖词中说:“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②我得知《秦腔》获奖的消息是在一个中午,就打电话给贾平凹,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知道了吗?”他也没头没尾地答了一句:“刚知道。”我说:“我去你家里?”他说:“好。”我们两个人坐了很长时间,东拉西扯,雅俚并雕,却是谁也不提获奖的事。告辞的时候我问他听到获奖消息的心情,他想了一会儿,说:“就是天空晴朗,没啥。”③《秦腔》全书40万字,2003年春天开始动笔,到2004年9月写出初稿。初稿35万字,第二稿又增加了5万字,已接近了现在成书的规模,之后又经过了三稿和四稿的修改。二、三稿全部重写过,第四稿又做了细处修订。细算来,这部40万字的书,他共计手写了115万字。贾平凹手拙,不会用电脑,他是彻头彻尾的手艺人,这些字是他一个一个写出来的。这部书他写得苦,构思过程苦,写作过程也苦。整整一年零九个月,除了一次因感冒住院,他没有连续地休息过三天,而且住院的那三天,也是医院强迫着不让回家的。我读的是这部书的第三稿,2004年11月29日,他给我书稿的同时还附了一封信,结尾的一段是这样写的:“此书稿耗尽了我的精力,写得这么久,改得这么多,从来没有。我对农村十分痛苦,为我的父老乡亲悲凉。书中故事,差不多是我的长辈和同族人的事。我相信此书稿是好的,我对得起我亡去的父亲和伯父。”④我去过他老家两次,一次是给他老父亲迁坟,另一次是他的伯父病逝,陪他回乡奔丧。他的父亲做了一辈子的山区教师,后来中年早逝,贾平凹曾写过一篇散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七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⑤父亲的去世,给贾平凹的打击很大,至少有几个月的时间他没有从悲痛中脱身出来,他悲哀的是父亲劳碌了一生,受的苦太多,享的福太少。⑥贾平凹在家族大排行中是老八,他是孝子,对待伯父母如对待自己的父母。接到伯父去世的电话,他甚至顾不上回家换衣服,直接从单位叫了车就走。西安到棣花,一路秦岭,不足400里的路程,我们却走了近6个小时。进到伯父家,他一头便跪到灵前,泣不成声。⑦贾平凹的写作,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观测目标。他瞄准的是中国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一系列根本变化。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比如《浮躁》(1986年出版)、《高老庄》(1998年出版)、《秦腔》(2005年出版)等,构成了乡土中国之变,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农村问题的观察者和思考者。⑧1982年至1985年,贾平凹曾专注于散文写作,此间其标志性散文作品就是《商州三录》。他从西安回到老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商洛地区的七个县用脚丈量了一遍,创作出《商州初录》《商州再录》和《商州三录》三部关注当下现实的长篇写实散文,笔触深入商洛地区的现实生活。这三部作品在当年引来了一片喝彩,也奠定了他在国内散文界的地位。他的这三部作品发表后,家乡商洛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后来商洛地区由地改市,名称也便叫了“商州”。他是爱家乡的,家乡的人也以他为荣。有一年正月十五,我看过一台来自他家乡的“社火”。这种民俗表演一般是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人物为主的,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举着塑像,闹然过市。在这支队伍的最中间,我突然见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扮成他的样子,穿着风衣,戴着鸭舌帽,站在一根几米高的铁芯子上,孩子身后背着厚厚的一本模型书,书上写着三个大字——贾平凹。一位朋友用照相机把这个场景拍了下来,当把照片送给贾平凹的时候,他立即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低声说了一句:“我还没给家乡做过什么呢!”⑨1978年,年仅26岁的贾平凹创作出以热爱农业科研的乡村姑娘为主人公、反映时代新风貌的小说《满月儿》,该作品斩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那时算起,到2008年获茅盾文学奖,30年间里获奖近百次,他脚踏实地且步伐矫健地一路走了过来。⑩始终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这便是质朴而深情的贾平凹30多年文学创作一直“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吧。(取材于穆涛《先前的风气》)17.本文由贾平凹获茅盾文学奖写起,追溯了贾平凹的创作经历。请从其主要作品与乡村关系的角度,按时间顺序整理本文提到的贾平凹立足中国乡土的创作经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982年至1985年,取材商洛现实创作《商州三录》等散文作品,使家乡商洛知名度迅速提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本文结尾称贾平凹“质朴而深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贾平凹的“质朴”和“深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19.请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作为本文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A孝子贾平凹B.贾平凹与《秦腔》C.乡土的贾平凹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作(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20.按要求作文语文与生活相连。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使我们记起生活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初中语文课本里的哪一处内容曾引发你的回忆,激发你的联想,触发你的情思?请以“放下语文课本,我不禁想起……”为开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1.按要求作文历史的讲述,离不开那些青史留名的伟大人物;历史的创造,也离不开一个个堙灭在时光里的普通人。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普通船工,是建造苏州园林的一位普通工匠,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上的一位无名英雄……你的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展开联想,发挥想象,以“我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3分)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喜欢天文的小天同学参加了“仰望星空”主题周活动,请你跟随小天一起参与吧!“仰望星空”主题周活动安排表周一(12.6)周二(12.7)周三(12.8)周四(12.9)周五(12.10)涉及科目历史与科学文学与书法美术与设计天文与物理道德与法治活动内容飞天之旅神话故事会神奇太空服太空课堂致敬航天人周一飞天之旅1.活动开始,历史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国航天从梦想到现实的发展历程。小天据此绘制了我国从古到今探索太空的历程图。绘制过程中,小天有一个生字不会写,请你根据注音提示,用正楷字写在田字格内;他还有一个多音字不会读,请你将正确读音写在四线格内。(1)雕lòu(2)载人航天飞船2.科学老师说:“古人创造了风筝、火箭等许多飞行器具。这些飞行器具不仅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形,还为现代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发展带来了有益启示。”这番话激发了小天和同学们的探究兴趣。下面是他们的部分探究记录,请你阅读后完成好,后面小题。在11世纪左右,我国就有了一种靠自身喷气推进的原始火箭。实际上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621年的《武备志》中记载了一种叫“火龙出水”的初始两级火箭,其原理与我国“长征三号”串联式运载火箭相似。(1)这段探究记录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雏形”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未定型前的形式;②依照原物缩小的模型。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雏形”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周二神话故事会3.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各自阅读的神话故事,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请结合以下内容完成相关任务。“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神话,神话是人类对无穷天宇的最初想象①”老师总结说②神话,让诗词歌赋意蕴深长。了解神话,才能欣赏‘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音乐之美;了解神话,才能体会‘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的舞蹈之美③了解神话,才能理解‘夸父但追红日走,陈抟偏占白云眠’的色彩之美……”(1)在上文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2)同学们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内,做成“神话故事墙”供大家观赏。请你从甲、乙两幅作品中选择一幅,说说该作品是如何将神话故事与书法巧妙结合的。我选(),这幅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还了解到中国航天器的命名与远古神话息息相关。小天为此编写了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羲和追日,①指路,神舟②;嫦娥探月,③传书,天问赴星河。A.①北斗②游宇宙③鸿雁B.①北斗②宇宙游③鸿雁C.①鸿雁②游太空③北斗D.①鸿雁②太空游③北斗周五致敬航天人4.了解了我国航天人的光荣事迹,同学们纷纷对自己心目中的航天英雄表达敬意。小天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祖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是披荆斩棘的先行人。”其实,我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开创者。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所著的《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们学过的《周亚夫军细柳》就选自这部作品。【1~4题答案】【答案】1.镂;zài2.①.示例:这种原始火箭,实际上是现代火箭的雏形。②.①3.①.C②.示例一:甲是篆书,因形立意、古朴典雅,适合表现盘古开天地这则创世神话的神秘、朴拙之美。③.乙;是行书,运笔自如,行云流水,如夸父奔跑的姿态,体现出夸父锲而不舍的精神。④.A4.①.司马迁②.《史记》【解析】【分析】【1题详解】(1)雕镂(diāolòu):雕刻,刻镂。(2)载人(zàirén):承载着人。【2题详解】(1)结合画横线句子“实际上是现代火箭的雏形”及其前面的句号可知,该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可改成:这种原始火箭,实际上是现代火箭的雏形。(2)结合语段“在11世纪左右,我国就有了一种靠自身喷气推进的原始火箭”可知,“雏形”在这里的意思是11世纪左右我国的原始火箭是现代火箭未定型前的形式,应填序号①。【3题详解】(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第一空,由“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神话,神话是人类对无穷天宇的最初想象”与“老师总结说”可知,总述“神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意思完整,①处应填句号。第二空,由“老师总结说”与句末的下引号可知,②处应有上引号,并且“老师总结说”在引语中间,且前后的引语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话,故“说”后面应用逗号,所以②处逗号和上引号。

第三空,由“了解神话,才能欣赏‘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音乐之美”“了解神话,才能体会‘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的舞蹈之美”“了解神话,才能理解‘夸父但追红日走,陈抟偏占白云眠’的色彩之美”可知,这三个分句为并列关系,且分句内部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应为分号,故③处应填分号。故选C。(2)本题考查书法的鉴赏与文学常识的积累。【甲】“盘古开天地”使用篆书字体,字形庄严端正,富有宏大气象,体现出“开天地”这一古今无双事业的伟大意义。【乙】“夸父逐日”使用行书字体,字形潇洒流畅,富有动感,更能体现“逐日”的内涵。(3)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点。要求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北斗”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指路”意思就是利用北斗七星找到指示方向。找到北斗七星勺口前两颗星连线向勺口开口方向,然后延长两颗星五倍的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确定四个方向;“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再结合下联“天问赴星河”中“赴星河”可知,是“动词+名词”结构,故②处与之照应;故选A。【4题详解】由“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们学过的《周亚夫军细柳》就选自这部作品”可知,是《史记》,它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一)(共6分)5.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2)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阵营的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5)“夕阳”往往引动诗人的情思,请写出与“夕阳”有关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5题答案】【答案】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烽火连三月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甲光向日金鳞开⑤.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解析】【详解】(1)-(4)小题中的“萋萋、鹦鹉洲、烽、鳞”等字词容易写错;第(5)小题写出与夕阳有关的诗句都可(本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例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共7分)阅读《饮酒(其五)》和《山中问答》,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注: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6.这两首诗都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相融相契的美妙,语言简淡,情味隽永。其中,《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一词和《山中问答》中的“__________”字都直接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7.“山”是许多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比如《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下列诗句中的“山”也有此含义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8.《饮酒(其五)》中的“飞鸟相与还”和《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窅然去”都富于动态美,请从这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6~8题答案】【答案】6.①.悠然②.闲7.B8.示例一:“飞鸟相与还”这句诗写出鸟儿相伴着飞回巢穴的画面,“相与还”写出了鸟儿结伴归巢的温馨美好,富有动态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沉醉。示例二:“桃花流水窅然去”这句诗写出花随流水,窅然远逝的画面,“去”字写出桃花流水的自然流动之美,富有动态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和沉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抓住重点“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即可。“悠然见南山”意为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故第一空填“悠然”;“笑而不答心自闲”意为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故第二空填“闲”。【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都是诗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A.客路青山外: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与例句不符;B.空山新雨后: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写出了诗人居住之地的秋景,与例句相符;C.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诗人此时身处巴蜀之地,思念北方的亲人,与例句不符;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写的是木兰奔赴战场途中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与例句不符;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注意题目要求“富于动态美”,任选一句分析即可。赏析诗句的动态美,可先翻译句子,再结合动词分析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作者感情。示例一: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描绘出一幅日落时分,众鸟成群结队从远处飞回的画面。其中“相与还”一词别有意味,“相与”,一起,鸟儿们一起归巢让这幅画面显得格外温馨美好。诗人通过写自己在晚霞的辉映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的所见之景,表现了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示例二:桃花流水窅然去: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描绘出一幅微风拂过,桃花飘落水中又随着流水流向远方的画面。“去”,离开,这个词让桃花流水极富流动美、动态美。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三)(共8分)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焉知非福心不在焉B.贫贱不能移愚公移山移花接木斗转星移C.得志,与民由之军中不得驱驰得道多助成败得失D.以顺为正者以人为本四海为家画地为牢10.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理解:孟子认为,妾妇对丈夫顺从,才是符合“礼”的表现,并以此类比,阐明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顺应君王的意愿,帮助君王建立霸业。【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译: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理解:孟子认为,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是“大丈夫”最基本的标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不符合这一标准,因此不能被称作“大丈夫”。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材料一中“古之人”的表现符合《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哪个标准?这一标准在材料二中杜畿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①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节选自《孟子·尽心上》)材料二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②之,以孝闻。举孝廉,除③汉中府丞。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渐课④民畜牸⑤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⑥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注:①善:修养。②苦:苛刻。③除:任命、授职。④课:督促、劝勉。⑤牸:zì,雌性动物。⑥化:教化【9~11题答案】【答案】9.D10.甲11.示例:材料一中“古之人”的表现符合大丈夫“贫贱不能移”这一标准。材料二,在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情势下,杜畿励精图治,鼓励农耕,教化民众,治下物阜民丰,百姓和乐,这一变化,是杜畿“贫贱不能移”的具体体现。【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焉:怎么/哪里/怎么/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B.移:使……改变/搬运/移动/移动;C.得:实现/允许/实行/得到;D.为:都可译为“作为”的意思;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与内容理解。【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理解:由“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丈夫,充满讽刺意味。故该选项理解有误;故选甲。【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根据材料一中的“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可知,材料一中“古之人”的表现符合《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贫贱不能移”这一标准。根据材料二中的“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等语句可知,在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情势下,杜畿励精图治,鼓励农耕,教化民众,治下物阜民丰,百姓和乐,“残破”到“定”再到“化之”的变化,是杜畿“贫贱不能移”的具体体现。【点睛】参考译文:《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材料一: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义,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材料二: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县人。幼年时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继母虐待他,(他却)凭借孝顺(继母)出了名。(后来,他)被推举为孝廉,担任汉中府丞。这时候全国的郡县都残破不全,河东郡是最先平定的,而且损失也少。杜畿治理这个郡,推崇宽松优惠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渐渐地开始督促百姓畜养牛和马,包括养鸡、狗、猪,都有具体的章程制度。百姓勤劳地耕作,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于是杜畿说:“百姓富足了,不可不进行教化。”便在冬月休整军队,讲授武功,又开学校,(杜畿)自讲授经典,郡中风气也因而开化。三、名著阅读(共6分)12.有人说:“《昆虫记》这本书具有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特点。”下面三段文字中最符合这一特点的语段是【甲】豌豆象,为鞘翅目,豆象科。长椭圆形,黑色,触角基部4节,前、中足胫节、跗节为褐色或浅褐色;头具刻点,背淡褐色毛;前胸背板较宽,刻点密,被有黑色与灰白色毛。危害豌豆、扁豆等。【乙】豌豆象在最近的那颗豆粒上安顿下来。我用放大镜观察它,同时观察它的豌豆地球。它在豌豆球面上垂直地挖出一个井坑。我曾看见过一些幼虫半个身子下到井坑中去,后半身则在井坑外边蹬踢加力。一会儿,幼虫不见了,钻进了自个儿的家中。【丙】豌豆象小小的一团,趴着直打呵欠:“今天的太阳也太毒了,都没办法让人工作啦。得啦!不用工作了,先睡一觉吧。等太阳下山后,我们再起来干活。”豌豆象一边这么嘟囔着,一边就钻进叶子底下睡大觉啦!【12题答案】【答案】乙【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写作手法分析。《昆虫记》一书,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甲】结合“为鞘翅目,豆象科”“触角基部4节,前、中足胫节、跗节为褐色或浅褐色”“危害豌豆、扁豆等”等内容可看出,这段文字简易平实,是一段说明性文字,科学严谨,文学色彩不足,不符合《昆虫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特点;【乙】结合“豌豆象在最近的那颗豆粒上安顿下来”“同时观察它的豌豆地球”“它在豌豆球面上垂直地挖出一个井坑”“后半身则在井坑外边蹬踢加力”“钻进了自个儿的家中”等内容可看出,这段文字既介绍了豌豆象的习性,而且具有文学色彩,语言生动形象,符合《昆虫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特点;【丙】结合“趴着直打呵欠”“得啦!不用工作了,先睡一觉吧”“豌豆象一边这么嘟囔着,一边就钻进叶子底下睡大觉啦”等内容可看出,这段文字用拟人手法写豌豆象,生动有趣,但科学性不足,不符合《昆虫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特点;故选乙。13.阅读科普作品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理解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内外积累的知识加强理解,深化认识;对自己感兴趣或较熟悉的内容,还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你阅读《昆虫记》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是如何阅读的。【13题答案】【答案】答案示例一:《昆虫记》中“螳螂”一节提到螳螂是直翅目食草昆虫中的一个例外,专门吃活食。我对“直翅目”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我就去查了《昆虫图鉴》等工具书,得知现今的“直翅总目”包括直翅目、等翅目、螳螂目、蜚蠊目等。原来螳螂目曾经是直翅目中的一个亚目,后来被科学家分出,专门作为一个螳螂目了。通过查阅资料,我更好地理解了名著中专业性的知识。答案示例二:《昆虫记》中提到法布尔最初猜测大孔雀蝶可能通过光线、声音和气味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吸引异性,然后他做了很多次实验排除了前两个原因,认为雄性大孔雀蝶是通过气味找到异性的。我曾从课外了解到,1959年,德国科学家阿道夫布特南特揭示了,雌性大孔雀蝶能散发蚕蛾性诱醇引诱雄性。法布尔的实验和阿道夫布特南特的研究相印证,强化了我的认识。答案示例三:我阅读《昆虫记》时,发现法布尔在书中还写了蜘蛛。可是根据我学到的有关生物学知识,昆虫有六条腿,一般有翅膀,有触角;而蜘蛛有八条腿,无翅膀,无触角,属于蛛形纲。于是,我产生了疑惑:为什么法布尔会把蜘蛛也列为昆虫呢?我猜测在法布尔的时代,昆虫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昆虫学的研究范围可能还包括其他节肢动物。这种质疑猜测,延伸了我的思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案不唯一,依据阅读过程中的体会而谈。题目中提示的阅读方法有“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内外的知识”“质疑问难、拓展延伸”等。介绍方法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结合书中的内容,引发了你的思考或者影响了你原来的认知、引起了你的质疑等;其次,你去查阅资料、结合已有的课外知识等,最后,解决了你的疑问加深了理解,从而得到了收益、启示。例如:《昆虫记》中“圣甲虫”一节提到圣甲虫,金龟子科。生活在草原、高山、沙漠以及丛林,只要有动物粪便的地方,就会有他们勤劳的身影。我一直以为金龟子和圣甲虫是同一种昆虫,于是我去查找了相关资料,得知圣甲虫和金龟子同属于金龟子科,却不是同一种昆虫。圣甲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通常以粪便或腐殖质为食,在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屎壳郎。通过查找资料我更准确的理解了名著中的专业知识。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作为丝绸大国,中国为织机的发明和改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织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照其演变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原始腰机、踏板织机、提花织机等。②目前所知最早的原始腰机部件出土于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原始腰机结构简单,由几根木棍组成。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以身体作机架,两脚蹬着前面的横木,腰上绑着后面的横木充当卷布轴。用手提的方式将经纱分为上下两层,再投梭打纬穿引纬纱,织制织物。原始腰机结构简单,能织出简单的织物,还能织出有山形纹、菱形纹、回形纹等简单几何花纹的织物。它为后世各种织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③春秋战国时期,在原始腰机的基础上,我国出现了踏板织机。踏板织机采用杠杆原理,用脚踏板来控制综片的升降,使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三角形开口,织工就能腾出手来专门投梭打纬。这种织机多用于平纹素织物的织制。踏板织机与原始腰机相比,生产效率和织造质量大大提高。④在汉代,我国又出现了提花织机。所谓提花,是指在整个织造过程中,只需要一次制作花纹程序,反复利用,循环织出同一图案的技术。提花织机就是将提花规律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综线上,由此循环织造程序,从而有规律地织造复杂花纹。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部织机模型就属于提花织机中的多综提花机。它是以多个综框来实现提花织造的。但受织造工艺的限制,综框数量不能无限增加,纬向花纹循环无法扩大,因此多综提花机主要适合于织造纵向花纹较短、横向花纹不受限制的提花织物,而对于循环大、组织复杂的大花纹(如花卉纹、动物纹等)织造起来仍相当困难。⑤经过长期摸索实践,人们在原有织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束综提花机。该织机上部高耸出一个控制提花机经线起落的织机部件——“花楼”,因此也称“花楼机”。这种提花机由两人配合操作,一人坐在花楼之上专门负责提花,另一人脚踏地综,投梭打纬。束综提花机能够使纹样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得到循环,花样也可扩至很大,且更为丰富多彩。这种织机可以织造花纹循环极大的织物,每处循环可达十余米;也可以用来织造单体花样巨大或者较繁复的织物。明清时期最精美的妆花织物多是由此类织机织造的。⑥提花机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重要的发明,代表着中国古代织机的最高成就,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它的出现对世界近代科技发展也有影响。中国创造的提花原理启发了法国人贾卡,使他制成了用打孔的纸版和钢针来控制提花的纹版提花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而打孔的纸版又对19世纪早期计算机的程序控制与存储技术的发明有所启发。14.本文介绍了中国织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和___________。15.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原始腰机结构较简单,依靠人力,生产效率也相对低下。B.踏板织机生产效率较高,能够大批量织造花纹复杂的织物。C.提花织机结构较复杂,能够大量织造花样丰富多彩的织物。D.提花织机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世界也有所影响。16.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这幅云锦是使用哪一种织机织成的,并说明理由。

云锦《万寿中华》是郭俊、周双喜两位大师在2009年用传统织机创作的献礼建国60周年的巨幅云锦作品,也是人民大会堂第70号藏品。该云锦长3米,宽1.5米,体量巨大,布满了传统的吉祥图案:一艘巨型龙船迎着红日昂首奋进在滚滚波涛之上,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的丹顶鹤围绕着龙船四周翩翩起舞,大海、远山、彩霞交相辉映,岸边有千年松柏等珍奇花木。判断:织造云锦作品《万寿中华》所使用传统织机是__________。A.原始腰机B.脚踏织机C.多综提花机D.束综提花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6题答案】【答案】14.①.历史(或“演变”“发展”等)②.种类(或“结构”“效率”“优劣势”等)③.影响15.B16.①.D②.理由示例:束综提花机可以织造单体花样很大、丰富多彩的织物(或答“束综提花机可以织造单体花样巨大或者较繁复的织物”)。云锦《万寿中华》长3米,宽1.5米,体量巨大,上面有单体花纹巨大的巨型龙船,还有奇花珍兽、大海、远山、彩霞等复杂图案,符合束综提花机织造的织物特点。【解析】【14题详解】考查梳理文章结构。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提取概括。结合第①段中“中国的织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照其演变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原始腰机、踏板织机、提花织机等”的内容可知,介绍了中国织机的历史和种类;结合第⑥段中“提花机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重要的发明,代表着中国古代织机的最高成就,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它的出现对世界近代科技发展也有影响。中国创造的提花原理启发了法国人贾卡,使他制成了用打孔的纸版和钢针来控制提花的纹版提花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而打孔的纸版又对19世纪早期计算机的程序控制与存储技术的发明有所启发”的内容可知,本文介绍了中国织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15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踏板织机生产效率较高,能够大批量织造花纹复杂的织物”表述有误,由文章第③段“踏板织机与原始腰机相比,生产效率和织造质量大大提高”的内容可知,此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故选B。【16题详解】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和材料内容,根据对织机种类及特点的理解进行分析判断。结合第⑤段中“束综提花机能够使纹样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得到循环,花样也可扩至很大,且更为丰富多彩。这种织机可以织造花纹循环极大的织物,每处循环可达十余米;也可以用来织造单体花样巨大或者较繁复的织物”和“云锦《万寿中华》是郭俊、周双喜两位大师在2009年用传统织机创作的献礼建国60周年的巨幅云锦作品,也是人民大会堂第70号藏品。该云锦长3米,宽1.5米,体量巨大,布满了传统的吉祥图案”的内容可知,束综提花机可以织造单体花样巨大或者较繁复的织物,云锦《万寿中华》长3米,宽1.5米,体量巨大,上面有单体花纹巨大的巨型龙船,符合束综提花机织造的织物特点,所以这幅云锦是使用束综提花机织成的;故选D。(二)(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2008年11月2日,贾平凹获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秦腔》。授奖词中说:“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②我得知《秦腔》获奖的消息是在一个中午,就打电话给贾平凹,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知道了吗?”他也没头没尾地答了一句:“刚知道。”我说:“我去你家里?”他说:“好。”我们两个人坐了很长时间,东拉西扯,雅俚并雕,却是谁也不提获奖的事。告辞的时候我问他听到获奖消息的心情,他想了一会儿,说:“就是天空晴朗,没啥。”③《秦腔》全书40万字,2003年春天开始动笔,到2004年9月写出初稿。初稿35万字,第二稿又增加了5万字,已接近了现在成书的规模,之后又经过了三稿和四稿的修改。二、三稿全部重写过,第四稿又做了细处修订。细算来,这部40万字的书,他共计手写了115万字。贾平凹手拙,不会用电脑,他是彻头彻尾的手艺人,这些字是他一个一个写出来的。这部书他写得苦,构思过程苦,写作过程也苦。整整一年零九个月,除了一次因感冒住院,他没有连续地休息过三天,而且住院的那三天,也是医院强迫着不让回家的。我读的是这部书的第三稿,2004年11月29日,他给我书稿的同时还附了一封信,结尾的一段是这样写的:“此书稿耗尽了我的精力,写得这么久,改得这么多,从来没有。我对农村十分痛苦,为我的父老乡亲悲凉。书中故事,差不多是我的长辈和同族人的事。我相信此书稿是好的,我对得起我亡去的父亲和伯父。”④我去过他老家两次,一次是给他老父亲迁坟,另一次是他的伯父病逝,陪他回乡奔丧。他的父亲做了一辈子的山区教师,后来中年早逝,贾平凹曾写过一篇散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七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⑤父亲的去世,给贾平凹的打击很大,至少有几个月的时间他没有从悲痛中脱身出来,他悲哀的是父亲劳碌了一生,受的苦太多,享的福太少。⑥贾平凹在家族大排行中是老八,他是孝子,对待伯父母如对待自己的父母。接到伯父去世的电话,他甚至顾不上回家换衣服,直接从单位叫了车就走。西安到棣花,一路秦岭,不足400里的路程,我们却走了近6个小时。进到伯父家,他一头便跪到灵前,泣不成声。⑦贾平凹的写作,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观测目标。他瞄准的是中国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一系列根本变化。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比如《浮躁》(1986年出版)、《高老庄》(1998年出版)、《秦腔》(2005年出版)等,构成了乡土中国之变,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农村问题的观察者和思考者。⑧1982年至1985年,贾平凹曾专注于散文写作,此间其标志性散文作品就是《商州三录》。他从西安回到老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商洛地区的七个县用脚丈量了一遍,创作出《商州初录》《商州再录》和《商州三录》三部关注当下现实的长篇写实散文,笔触深入商洛地区的现实生活。这三部作品在当年引来了一片喝彩,也奠定了他在国内散文界的地位。他的这三部作品发表后,家乡商洛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后来商洛地区由地改市,名称也便叫了“商州”。他是爱家乡的,家乡的人也以他为荣。有一年正月十五,我看过一台来自他家乡的“社火”。这种民俗表演一般是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人物为主的,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举着塑像,闹然过市。在这支队伍的最中间,我突然见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扮成他的样子,穿着风衣,戴着鸭舌帽,站在一根几米高的铁芯子上,孩子身后背着厚厚的一本模型书,书上写着三个大字——贾平凹。一位朋友用照相机把这个场景拍了下来,当把照片送给贾平凹的时候,他立即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低声说了一句:“我还没给家乡做过什么呢!”⑨1978年,年仅26岁的贾平凹创作出以热爱农业科研的乡村姑娘为主人公、反映时代新风貌的小说《满月儿》,该作品斩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那时算起,到2008年获茅盾文学奖,30年间里获奖近百次,他脚踏实地且步伐矫健地一路走了过来。⑩始终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这便是质朴而深情的贾平凹30多年文学创作一直“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吧。(取材于穆涛《先前的风气》)17.本文由贾平凹获茅盾文学奖写起,追溯了贾平凹的创作经历。请从其主要作品与乡村关系的角度,按时间顺序整理本文提到的贾平凹立足中国乡土的创作经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982年至1985年,取材商洛现实创作《商州三录》等散文作品,使家乡商洛知名度迅速提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本文结尾称贾平凹“质朴而深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贾平凹的“质朴”和“深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19.请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作为本文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A孝子贾平凹B.贾平凹与《秦腔》C.乡土的贾平凹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17~19题答案】【答案】17.①.1978年,以热爱农业科研的乡村姑娘为主人公创作小说《满月儿》,反映出时代新风貌。②.1986-2005年,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观测目标(或“瞄准中国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变化”),创作系列小说,构成乡土中国之变。18.示例:贾平凹得知自己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对作者说“就是天空晴朗,没啥”,写《秦腔》数易其稿且全部手写,文学创作始终以土地和农民为观测目标,为写散文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了解商洛地区的七个县……这些都表现出贾平凹的质朴;他完成书稿后说自己对得起父亲和伯父,父亲去世后贾平凹几个月没从悲痛中脱身,为伯父奔丧一头跪到灵前泣不成声,都表现出贾平凹的深情;而听说家乡有孩子在社火上扮演自己哽咽良久才低声说了一句“我还没给家乡做过什么呢”,既表现出其质朴又表现出其深情。19.①.C②.理由示例:这篇文章追溯了贾平凹的立足中国乡土创作经历,文中,贾平凹的创作以中国乡土为内容,反应着中国乡土的变化;贾平凹对父辈、对家乡、对农村饱含着深情,这种深情也体现着贾平凹质朴的乡土性格;文章结尾处,作者将贾平凹文学创作“长盛不衰”的原因归结为“始终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这也是本文主旨所在。因此“乡土的贾平凹”作为本文题目更合适。【解析】【17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从其主要作品与乡村关系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①处,结合第⑨段中“1978年,年仅26岁的贾平凹创作出以热爱农业科研的乡村姑娘为主人公、反映时代新风貌的小说《满月儿》,该作品斩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内容,概括为:1978年,贾平凹创作反映时代新风貌的小说《满月儿》,斩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③处,结合第⑦段中“贾平凹的写作,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观测目标。他瞄准的是中国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一系列根本变化。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比如《浮躁》(1986年出版)、《高老庄》(1998年出版)、《秦腔》(2005年出版)等,构成了乡土中国之变,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农村问题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的内容,可概括为:1986-2005年,贾平凹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观测目标,创作了一系列构成了乡土中国之变的作品。18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围绕“质朴”“纯情”,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质朴”,结合第①段中“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分析,可概括为: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仿写了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结合第③段中“此书稿耗尽了我的精力,写得这么久,改得这么多,从来没有”,可概括为:耗尽精力进行文学创作;结合第⑧段中“1982年至1985年,贾平凹曾专注于散文写作,此间其标志性散文作品就是《商州三录》。他从西安回到老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商洛地区的七个县用脚丈量了一遍,创作出《商州初录》《商州再录》和《商州三录》三部关注当下现实的长篇写实散文,笔触深入商洛地区的现实生活。这三部作品在当年引来了一片喝彩,也奠定了他在国内散文界的地位”,可概括为:丈量商洛,创作三部长篇写实散文。“深情”,结合第①段中“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分析,可概括为:作品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结合第③段中“我对农村十分痛苦,为我的父老乡亲悲凉。书中故事,差不多是我的长辈和同族人的事。我相信此书稿是好的,我对得起我亡去的父亲和伯父”,可概括为:对农村、对父老乡亲充满痛苦和悲凉;结合第⑤段中“父亲的去世,给贾平凹的打击很大,至少有几个月的时间他没有从悲痛中脱身出来,他悲哀的是父亲劳碌了一生,受的苦太多,享的福太少”和第⑥段中“贾平凹在家族大排行中是老八,他是孝子,对待伯父母如对待自己的父母”,可概括为:孝顺长辈;结合第⑧段中“当把照片送给贾平凹的时候,他立即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低声说了一句:‘我还没给家乡做过什么呢’”,可概括为:因自己为家乡做的事情太少而难过、愧疚。【19题详解】考查文章标题拟定。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联系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本文由贾平凹获茅盾文学奖写起,追溯了贾平凹的创作经历。结合第①段中“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和第⑦段中“贾平凹的写作,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观测目标。他瞄准的是中国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一系列根本变化。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比如《浮躁》(1986年出版)、《高老庄》(1998年出版)、《秦腔》(2005年出版)等,构成了乡土中国之变,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农村问题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以及第⑩段中“始终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这便是质朴而深情的贾平凹30多年文学创作一直‘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吧”的内容可知贾平凹的创作立足中国乡土,表现了他对农村和农民的一片深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由此可知,“乡土的贾平凹”作为本文题目更合适;

故选C。五、写作(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20.按要求作文语文与生活相连。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使我们记起生活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初中语文课本里的哪一处内容曾引发你的回忆,激发你的联想,触发你的情思?请以“放下语文课本,我不禁想起……”为开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