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浅绛彩琮瓶与两个文学名篇(图).doc_第1页
海林浅绛彩琮瓶与两个文学名篇(图).doc_第2页
海林浅绛彩琮瓶与两个文学名篇(图).doc_第3页
海林浅绛彩琮瓶与两个文学名篇(图).doc_第4页
海林浅绛彩琮瓶与两个文学名篇(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林浅绛彩琮瓶与两个文学名篇图1图2 一这件海林款的浅绛彩琮瓶上,一面画着林木丰茂、琼花照眼、茅舍俨然的江南春景,题为“春江花月夜”(图1) ;一面画着高耸危峰、瑟瑟寒树,其间一读书人枯坐窗前,若有所思,题为“山馆秋声”(图2)。晚清民国浅绛彩瓷器上,以文学史上著名文章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并不少见,但在一件瓷器上表现两个文学名篇、画出两个时代两种意境的并不多,尤以著名唐诗春江花月夜为题的作品更为少见。二熟悉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在人才辈出的初唐诗坛上,有人仅凭一首诗作便雄踞文坛之顶层,他就是张若虚。张若虚生平留下的资料非常少,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但是,他仅存的两首诗作中的一首,却在千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春江花月夜会有如此地位?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把春、江、花、月、夜五大要素进行了气势磅礴又细致入微的描述,在丰盈的情感和幽深的思绪中,一幅江上生明月的生动画面如在眼前。在写景之后,作者思接千载,昂首问天。问天是中国文人放飞思绪的传统,那江边第一个见到月光的是谁?那月亮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来到江畔照在一个孤单的背影上的?用这没有答案的疑问,表现了人生短暂而岁月永恒之间的矛盾。张若虚除了说出这个宇宙最本质的矛盾外,还流露出一种纤弱的柔情,一种隐约的相思。最后写的是游子思妇。无论写游子还是写思妇,诗人都是把情感寄托在月光上,以期明月千里寄相思。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柔美而悠远的意境。有人评价春江花月夜还有南朝的影子,但这正是初唐诗歌的特点。为盛唐诗人的个性勃发铺设了一道有力的台阶,是张若虚对唐诗的最大贡献。一千多年后,他的同乡清末扬州画家海林用画笔在瓷上画出了岸势曲折、江流多清的春江山水,呈现出一片烟花三月、洲渚掩映的气象(见图1),显示出画家对家乡那片山水的挚爱之情。那“何处春江无明月”、“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邗江美景,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前呼后应。三在琮瓶的另一面“山馆秋声”(见图2)中,海林以披麻作皴,浅绛敷彩,画出一派萧索悲凉的秋之山景,似有一种穿透肌肤的肃杀之气。那从容的落笔、简远的意境,分明是元四家那种追求沉静清远、崇尚萧疏幽深、贴近自然、讲究笔墨的山水画面貌。因为有了“山馆秋声”的题跋,海林想表现的是欧阳修的秋声赋。古代文人写秋声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他们大多从“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这个传统意识出发,或者因为物候的变化,产生了离愁别恨之情;或者由于季节的更迭,产生年华易逝之感。欧阳修的秋声赋却一反前人的常情,他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立意:人们大可不必叹秋、悲秋,而应自悲、自恨,应反躬自省,自我反省。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秋声赋是欧阳修代表作之一,也是散文中的杰作。这篇文章写于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这年欧阳修已53岁。尽管这一时期他渐入顺境,受到朝廷重用,在写秋声赋的前一年结束了长达九年之久的贬官生活,回到京城加龙图阁大学士,权任开封府。由于他看透了世事,淡于名利,所以在秋声赋中告诫人们不要“思其力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不要追名逐利自我摧残,这反映了他内心不平与清醒。在海林的笔下,我们能看到他对欧阳修秋声赋中一种超然情怀的诠释,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淡泊的心境。四海林的底气来自哪里?他又如何敢挑战这么高难的的创作?对于海林,2007年前,人们除了对他的作品有一些认知外,其余是一片模糊。经过河北陈树群先生的几年时间潜心考证,海林才逐渐清晰,为浅绛彩瓷爱好者了解、熟悉。在海林的生平中,有三个亮点:一是家学渊源,二是艺术功底,三是客串画瓷。海林,即顾宝珊,族谱名顾宽珊,字海林。他的先祖是清代康熙朝榜眼、桐城学派创始人方苞的恩师、清初扬州文学流派代表人之一、被誉称“维扬二妙”之一的顾图河。海林出生于江苏江都市大桥镇,后寓居于扬州徐凝门街,至今仍有不少后人植根于扬州。海林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月,享年50岁。海林是清末扬州的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词典补遗,对他有专门条目的介绍:“顾宝珊工山水、花卉、果品、鸟兽,少无师承,由冥悟而得,其笔意,颇近白易山人。”评价颇高。少小时代,他在江都市大桥镇度过。大桥镇的居所“春江草堂”,是他先祖顾图河读书之处,也应该是海林少年读书之处。春江草堂里文化名人在此活动的身影、长期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给了海林极大的艺术熏陶,大大地激发了他创作的艺术灵感。后来,他依据居所风物景致,泼墨作画春江草堂图,画成以后引起了轰动,当时有徐嵩峻等数十名人为之题跋。从海林的浅绛彩瓷作品看,大多落“云林阁”,这件琮瓶也是。经考证 “云林阁”即江西波阳张肇源的“云林画室”,而张肇源的作品上也署“云林阁制”。海林曾以画家身份在波阳“云林阁”客串画瓷,留下了极具文人气的浅绛彩瓷作品。近代著名画家、艺术家陈衡恪写过一篇关于文人画的论文文人画的价值,明确指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工夫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这段话道出了文人画的本质:作者崇尚抒情言志,作品能够超越画面物象而让人感受到更多的精神性内容,更具有独立的思想与独特个性。毫无疑问,这件海林琮瓶是典型的文人创作的作品。五第一眼看到这件琮瓶时,离得很远。但它周身散发的超凡脱俗、空灵悠远的独特韵味让我一见倾心,久久不能忘怀。不知经过多少次的看望与请求,方如愿以偿。当我抱着它小心翼翼地回家时,内心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和酸楚。多少个深夜,我将它从博古架上轻轻拿起,轻轻放在书桌上,在灯光下,轻抚着它微微起伏的皮肤,端详着那早已印入心海的画面,就如同倾听一首委婉细腻的古乐,如同和一位老友倾心交谈。2012年三月,我带着这件海林琮瓶到江苏常熟参加雅昌艺术论坛第10届中国文人瓷画研讨会,江西景德镇的熊中富老师抱着它细细观赏后连连称好,评价“四面皆精”。在雅昌艺术网(微博),有许多对海林的评价,以“江湖海”先生的最为精准:海林,一个差点被浅绛历史和爱好者所忽略的光绪早期画师。用他老拙、简朴的笔法,在瓷上再现空灵、飘逸的宋元风格;以其人、景交融的画面,让我们深味淡雅、清新的唐人意境。论画意,海林的作品总是充满了诗一般的情怀论画技,海林的笔触总是信手拈来,化繁为简。论题材,海林笔下所展现无不是清辉明月、松影婆娑、烟波垂纶、云海携杖、翩翩花鸟、淡淡幽香即使具体生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