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修辞技巧.pdf_第1页
《老子》的修辞技巧.pdf_第2页
《老子》的修辞技巧.pdf_第3页
《老子》的修辞技巧.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4 卷第2 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14 No 2 2012 年 4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Apr 2012 收稿日期 2012 01 28 作者简介 马琳娇 1987 女 辽宁抚顺人 硕士生 老子 的修辞技巧 马琳娇 渤海大学 文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13 摘 要 老子 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典籍 道 是 老子 中的核心概念 整部 老子 都是以 道 为中心展开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老子 的行文都是建立在对 正言若反 的思考之下的 修辞技巧作为文章的 一部分 同样也受辩证思想的指导 关键词 老子 辩证思想 修辞技巧 辞格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327X 2012 02 0037 03 老子 又称 道德经 五千言 老子 五千言 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典籍 老子 分 为上 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全书五千余字 其章 句多为格言 警句 结构严谨 内容丰富 思想深 刻 对于 老子 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等问题 学界 一直存在争论 大家比较认同的是 老子即老聃 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姓李 名耳 字伯 阳 谥曰聃 楚国苦县人 老子 是老子的自著 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它不仅是我国第一 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更因其精妙的语言成为先秦时 期一部不可或缺的文学著作 老子 文学气息浓厚 语言骈散结合 因其 全书都在说理 世人一般将 老子 看成一部哲学 著作 老子 是以 道 为中心而展开的完整的 思想体系 作为整个典籍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道 共出现 73 次 全书都是为 道 这个中心 服务的 换句话说 五千言都在释 道 即使某 个章节没有出现 道 字 也是在围绕 道 而是 向世人传递道家思想 语言表达与思想情感有着密 切的关系 而修辞技巧是语言表达的手段 所以 老子 所运用的修辞技巧也都是在为释 道 而 服务 一 完善的辞格系统 1 比喻 道 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释 道 更非易事 运用比喻辞格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 化 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老子 共 81 章 近 30 章运用了比喻辞格 数量繁多 同时 老子 中 的比喻形式也并不单一 借喻 明喻 暗喻等都有 体现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第二十四章 治 大国 若烹小鲜 第六十章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 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 希 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四章 这三个章节分别运 用了借喻 明喻 暗喻 通过建立本体与喻体的联 系 将抽象的道理生动地加以阐述 2 排比 老子 围绕核心概念 道 展开行 文 而 道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 阐释过程难免复 杂晦涩 排比的运用使 老子 脉络清晰 说理晓 畅 老子 全书运用排比多达 60 多处 例如 有 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 和 前后相随 第二章 我无为 而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无欲 而民自朴 第五十七章 排比的大量运用使 老 子 的行文畅达明快 增强了释 道 的说服力 3 对偶 对偶 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 近似 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 来表达一个 相对立或者相对称的意思 1 252对偶辞格的运用使 老子 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 同时 老子 中 大量使用表示对立概念的词语来形成对偶 表明了 老子对于美丑 善恶 有无 虚实 祸福 的认 识 折射出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老子 中的对偶 形式多样 三字对 四字对 六字对等均有体现 例如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第 一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 38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4 卷第 2 期 百姓为刍狗 第五章 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 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第十三章 对偶的使用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 也使文章 富于建筑美 4 顶真 顶真 又叫蝉联 就是邻近的句子 首尾蝉联 上递下接 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 开头 1 269顶真在 老子 中运用的也比较多 例 如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第一章 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 章 这些句子 阐释出了 老子 中关于 天 地 人 道 根 静 玄 等概念的承转递 延变化关系 使行文绵延婉转 又使说理严谨细腻 5 设问与反问 老子 中很多章节运用了反 问 设问辞格 例如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 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 有何患 第十三章 故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 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 第二十三章 疑问句的运用 不仅加强了语 气 而且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增强了 老子 释 道 的说服力 6 借代 借代 就是借彼代此 不用人或事 物的本来名称 借用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 名称来称呼它 1 403借代是 老子 区别于先秦诸 子典籍的一大特征 就借代的形式来说 老子 中有 一本一借 一本多借 和 多本一借 三 种类型 例如 天下神器 不可为也 不可执也 第二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 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生 侯得一以为天 下正 第三十九章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 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第一章 老子 中的借代辞格 避免了语言的 重复 增强了语言的活力 使文辞富于变化美 7 递进 递进 又叫 层递 就是采用阶 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 表现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 的关系 常常是由浅入深 从小到大 从轻到重 从低到高 层层深入 逐次加码 1 360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 之 第四十一章 老子 中通过对递进辞格的 合理运用 使语义连贯 细致周密 说理层层深入 8 警策 警策 又叫精警或警句 指的是某 些含义深刻 富有哲理的语句 老子 的一些片 段 运用了警策的辞格 例如 反者道之动 弱 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第四十 章 警策辞格的运用 使 老子 言简意赅 语势 更强烈 思辩更有力 9 对比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辞格 它把具有 明显差异或矛盾的双方安排在一起 形成一种强烈 的对比效果 老子 中 对比辞格也比较常见 例如 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 第十四章 对比 的运用展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增强了文章表达的 艺术效果 10 夸张 老子 中有很多章节运用夸张辞 格 表现独特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感悟 例如 含 德之厚 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 猛兽不据 攫鸟不 搏 第五十五章 老子 中的夸张语句 深刻 地表现出老子对事物的鲜明态度 能够引起读者的 共鸣 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 引起人们丰富的想 象 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11 反复 反复是一种通过反复重复个别词或 句子以达到强调目的的辞格 如 果而勿矜 果 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是谓果而勿强 第三十章 反复辞格的运用使 老子 格式整齐 有序 回环起伏 情感强烈 12 回环 回环 就是重复前一句的结尾部 分 作为后一句的开头部分 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 开头部分作后一句结尾部分 1 272 老子 中多处 运用了回环辞格 例如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第 八十一章 老子 借助于婉转缠绵的回环辞格 阐述了哲学思想 说理更具有说服力 二 辞格的连用与套用 1 辞格的连用 老子 中有丰富的辞格系统 在篇章中 同一种辞格经常连续使用 例如 道 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 微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 妙之门 第一章 前三句运用了对偶辞格 后两 句是顶针辞格 前三句和后两句是对偶和顶针的异 格连用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 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 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这章是采用对偶 反问 对偶辞格的连用 辞格连 用 叠加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更好地达到释 道 的目的 2 辞格的套用 辞格套用是以一种辞格为主 体 此外又包含其他辞格 分层组合 形成辞格蕴 含的关系 这也是 老子 辞格运用的一个特点 2012 年 总第 76 期 马琳娇 老子 的修辞技巧 39 例如 豫兮其若冬涉川 犹兮其若畏四邻 俨兮 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第十五章 这几句主体是排比辞格 此外又蕴含了比喻辞格 两种辞格的套用增强了文 章的表达效果 能够使整体表达更加严谨 细腻 富于变化 老子 中不仅有丰富的辞格 而且多种辞格 连用 套用 形成了复杂的系统 这些修辞技巧无 疑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使表达更加流畅 说理更 加深入浅出 这样复杂的修辞技巧 在整部都在释 道 的五千言中 却没有直接给读者一个明确的 道 的概念 道 的每一次出现 具体内涵和 意义都是有所不同 全文都在释 道 结果却是 模糊的 我们带着这些疑虑 转向 老子 的核心 哲学思考 三 建立在哲学思考上的修辞技巧 1 老子 最大的修辞特点 钱锺书先生在其 著作 管锥编 中深刻地分析了 老子 的修辞特 点 他认为 翻案语 和 冤亲词 两种修辞手 法的运用 构成了 老子 的修辞特点 如以受 垢为坏事 即否定 以受垢为好事 即把坏事变成 好事 即否定之否定 再说 受国之垢 是为社稷 主 就一国说 水清则无鱼 一国内不能无垢 所 以受垢 是为社稷主 受不详也是这样 这是翻案 语 2 32 33 比方焚林开荒 收了庄家是成 就大 成说 焚林开荒 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水土流失 变成缺了 把 大成 跟 缺 结合 这就成了 冤 亲词 2 32 33在 老子 中 这样的语句很多 例 如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第四十五章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大 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方 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第四十 一章 翻案语和冤亲词的使用 成为 老子 的标 志性语言特点 2 建立在辩证思想上的修辞技巧 翻案语和 冤亲词虽然只是两种修辞手法 但据钱锺书先生在 管锥编 中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修辞手 法也代表了一种辩证的思想 这又说明修辞手法 同思想方法有关 没有辩证观点 就不可能产生 翻 案语 和 冤亲词 了 2 32 33辩证思想就是 老 子 的修辞技巧是建立在对 正言若反 的哲学思 考上的 它的核心观念是 道 整本书也都是在 阐释 道 老子 中辞格的精心运用无非是在向 读者释 道 但是 老子更加明白物极必反的道 理 站在辩证法的角度 强硬的给 道 下一个定 义 作出具体的阐释反而不明智 在老子看来 道 是天地万物之源 在宇宙中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提 并论 也就是说 道 是一种形而上的事物概念 用人类的语言阐释 道 本来就是笨拙和愚钝的 所以 老子 释 道 非定 道 老子 一书 的遣词造句 也深深地体现了这种哲学思考 老 子 是一部哲学著作 论及政治哲学 自然哲学 认识哲学 人生哲学 道德哲学 养生哲学 艺术 哲学 老子 在阐述这些问题的时候 往往采用 一些感性的词语 例如 妙 精 真 等 这些词语一方面具有描述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模糊 性 这种用词方式 一方面使 老子 阅读起来十 分 玄 另一方面也充满了矛盾性 老子 中的 一切修辞技巧都是在为阐释 道 服务 如此大费 周章的目的 就是想要无限趋近于 道 这也就 是每一位读者读 老子 都能悟出他自己的 道 而不是懂了作者所界定的 道 的原因 老子 是先秦时期一部难得的名著 老子 的价值不仅仅是其中的政治理想和哲学思想 蕴藏 其中的修辞技巧也同样耐人寻味 我们首先肯定的 是 老子 是一部难得的哲学著作 而其中的哲 学思想也统领了整部 老子 的写作 书中的修辞 必然是为了使阐释更有说服力 所以 修辞技巧也 无疑带上了哲思 整部典籍的修辞技巧的运用 都 是在对 正言若反 这种辩证法思想的哲学思考上 完成的 这种独特的视角使 老子 这部典籍具有 了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2 陈炯 中国修辞学史 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责任编校 叶景林 老子 的修辞技巧 老子 的修辞技巧 作者 马琳娇 作者单位 渤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