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等北极圈民族的文化复兴和重返家园之路.doc_第1页
因纽特等北极圈民族的文化复兴和重返家园之路.doc_第2页
因纽特等北极圈民族的文化复兴和重返家园之路.doc_第3页
因纽特等北极圈民族的文化复兴和重返家园之路.doc_第4页
因纽特等北极圈民族的文化复兴和重返家园之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纽特等北极圈民族的文化复兴和重返家园之路2014-04-16 15:50:09说明:本文由jakdan依据雪域灵魂:北极神话(颜可维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北极文化遗产”一节,并参考英文原书Spirits of the Snow: Arctic Myth(Tony Allan,Charles Phillips,Michael Kerrigan,Time-Life Books, 1999)对部分译文和专有名词的翻译进行了订正。注释内容据维基百科等互联网资源添加补充。_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在20世纪上半叶日渐疏离他们的文化根基。不过,他们据以表现本民族个注的古代故事与传说却并未在外来影响所带来的社会压力下销声匿迹,而是令人瞩目地重新出现在北极当代生活的最前沿。为弗拉哈迪1922年影片北方的纳努克推出的公共招贴美国探险家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于1922 年制作的著名影片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将片中的那位因纽特人(Inuit)生动地表现为一个野性十足的英雄。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北极的各个民族一直为外人对他们的种种看法所苦恼,在那些人的眼里,他们要么是弗莱厄蒂所刻画的高尚的原始人,要么是依赖福利施舍的“社会问题”。因纽特人是属于遥远时代的快乐和勇敢民族的形象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在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当时,加拿大出版的两部著作莫厄特(Farley Mowat)的养鹿人(People of the Deer)和哈灵顿(Richard Harrington)的北极人的面貌(The Face of Arctic)吸引了人们对因纽特人极端艰苦的生存条件许多人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的关注。莫厄特对加拿大政府处理因纽特人的方式进行抨击,在公众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并被政府官员愤怒地指责为毫无根据。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加拿大政府终于承认存在这个问题,并着手进行处理,办法是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强加在因纽特人的头上。在20世纪40年代,加拿大北部地区就已经被划分为12个爱斯基摩人登记区(Eskimo Registration Districts),每个因纽特人也都得到了一个号码标签,要求挂在脖子上。此时,加拿大的某些因纽特人群体已被强行重新安置到永久性定居点之中;报章也出现了猎手们的狗被加拿大皇家骑警队(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围捕和射杀的报道。在某些地区,因纽特人曾被要求尝试放牧牦牛和绵羊或饲养绒鸭等新的生活方式。这是20世纪不同时期反复出现在其他北极民族身上的一个画面。在村子里定居和靠福利救济金或公共部门发放的薪金生活,使土著民族痛失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模式以及一度赋予他们以民族特性的与土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它还助长了对北极地区各种传统文化的敌意。在一些地方,孩子们被安置到寄宿学校之中,学习外国语言。北美洲的基督教传教团也试图消灭萨满教习俗。文化复兴但是,在这一时期,北极各民族也发起了反击。他们组成自己的政治和文化团体,打开通往过去同时又通向更好未来的大门。1956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和俄罗斯的萨米人创建北欧萨米人理事会(Nordic Saami Council),1957年,因纽特人环北极人会(Inuit Circumpolar Conference)成立,成为各因纽特4族的政治论坛。1998年7月底,来自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代表在格陵兰的努克(Nuuk)会聚一堂,出席了20世纪的最后一届环北极大会。不过,本土化形态的复兴和使更广泛的文化影响适合于北极人的认识突出显示了政治上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格陵兰图卡克剧团(Tukaq Theatre of Greenland)是许多用民间故和传统文化来探索当代问题的戏剧团体之一。图卡克(Tukaq)这一名称意为“猎叉头(Harpoon Head)”。该团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格陵兰的第一个专业剧团。它推出的第一个剧目叫做奥考茨普基米亚(Oqautsp Kimia),即词语的力量(“Power of the Word”)。接着是因纽特人,该剧目曾在整个北极地区巡回演出。后一个剧目以只存在于神话中的过去为背景,描述的是一个可怕的托尔纳克(tornaq)神。它戴上象征性的白色面具,搅乱了因纽特人的和谐生活,使他们戴上面具,穿上欧式服装。那些因纽特人觉得自己正在失去自己的灵魂,便呼吁他们土地上的古老神灵给予帮助。在因努内鲁普阿尔纳(Inunerup Arna)意为“活生生的女人”(Woman of Life),海母的一种形态的帮助下,他们最终得以重新夺回了自己的自由。最后,托尔纳克同彻底打败它的因纽特人开始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来自西伯利亚亚马尔(Yamal)学校的学生在用象征太阳的条带图卡克剧团的格陵兰演员们力求创造一种由鼓舞和故事会发展而来的因纽特表演风格。剧中所使用的传统歌曲取自丹麦籍因纽特族旅行家拉斯穆森(Knud Rasmussen)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采集的那些民歌。图卡克剧团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成功的巡演,成为北极地区其他剧团的一面鼓舞人心的旗帜。它还在创建土著民族戏剧联合会(Indigenous Peoples Theatre Association)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该联合会1980年建立于多伦多。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旨在重新发掘一度是因纽特文化核心的元素。20世纪80年代,阿拉斯加因伊特人的切瓦克剧团(Chevak Theater)以传统的膀胱节庆祝动物和人的灵魂的周期性回归为基础制作了一出为时三个小时的剧目。剧中,一位西化的阿拉斯加人物质上富有但精神已死,沉溺于酒精,濒临绝望通过参与这一节日的传统仪式而恢复了活力。生于北极地区的作家们也在长篇小说和其他散文写作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们之中最出名的或许是马尔库西(Markoosie)。他于1970年发表了自己的长篇小说猎手的猎叉(Harpoon of the Hunter),成为第一位用英语出版作品的加拿大因努 伊特人。该书亦有因纽特文(Inuktiut)版。阿拉斯加本土作家兼教育家蒂卡苏特(Emily Ivanoff Brown Ticasuk)于1982年去世。去世前一年,她出版了以阿拉斯加土著人关于一位萨满的传说为素材创作的作品有史以来所讲述的最长的故事:魔法师卡雅克(The longest Story Ever Told:Qayaq,the Magical Man)。这一趋势在北极各地是明显可见的。作为画家、诗人和音乐家,萨米人瓦尔基亚帕(Nils-Aslak Valkeapaa)已在国际上声名远播。他是驰名的乔伊克(joik)萨米人的传统民歌表演艺术家。许多西伯利亚人还以俄语和他们的本民族语言从事写作。萨米青年身着华丽传统服装在挪威参加复活节驯鹿赛跑活动。萨米人曾为自己的身份耻辱,而今则骄傲的穿上了民族服饰。重返家园的斗争然而,在某些地区,北极各聚落复兴自己文化的渴望却遭到了抵制。他们从事海上捕猎的传统使他们与西方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监管机构发生了冲突。然而,北极各民族却从南面那些到超级市场和时装商店选购在制造过程中给北极地区带来汞污染的商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们道貌岸然地向他们大谈特谈环境问题这一点上看出了他们的傲慢品性。他们对那些动物权利倡导者们提出谴责,这些人向来不必以狩猎维持生存,他们的行动则使许多当地的聚落陷于贫困。迄今为止,一个意义重大的成就是恢复他们在太平洋北部海域开展生存捕鲸这一与生俱来的权利,而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捕鲸委员会(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曾禁止在那一带捕鲸。这项权利是通过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因纽特人和楚克奇人的聚落被迫采取和教育科学家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一个煞费苦心的步骤而逐步恢复的。在整个北极地区,为不断提高地方自治水平 而施加的压力也在日渐增加。20世纪50年代,格陵兰在继续接受丹麦王室统治的情况下获得了地方自治权。20世纪70年代,按照阿拉斯加土著权利解决法案(Alaska Native Claims Settlement Act)等立法,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建立了无数本地的公司,当地的聚落可以在这些公司的领导下经营自己的土地并用自己的收益进行投资。最近的成就出现在加拿大东北地区。1999年4月1日,该地区努纳武特(Nunavut)的因纽特家园(在因纽特语中意为“我们的土地”)正式成立,使北极因纽特人与加拿大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谈判达到高潮。按照这项新的协议,原西北地区的东半部分成为加拿大由因纽特人治理的新的努纳武努纳武特区徽特家园。这一新的区域占地190万平方公里大致与欧洲西部面积相当,人口 2.5万,其中85%为因纽特人。该区域起于与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和马尼托巴的交界处,止于埃尔斯米尔(Ellesmere)和巴芬群岛。这项协议使因纽特人对努纳武特境内大约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合法的权利,并对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矿物开采权。治理权属于由19名成员组成的立法会议。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在纳努武特推行因纽特文化和语言的计划。因纽特语(Inuktiut)将成为政府和学校的主要用语,将向在校学生讲授因纽特人的各项传统。为了加大北极熊、鲸鱼和海豹的捕猎限额,现已设立了努纳武特野生动植物管理委员会(Nunavut Wildlife Management Board)。在1999年4月1日努纳武特行政区诞生几分钟后,绚丽的烟火便映红了地区首府伊魁特(Iqluit)的整个天空。庆祝活动包括歌唱和鼓舞,以及以海豹、麝牛和北美驯鹿肉为主菜的盛宴。在北极地区痛苦而难忘的宗教、经济和政治殖民化时期,这一地区的文化曾受到殖民者的漠视和贬损。但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随着加拿大因纽特人重新掌握自己的政治和文化命运,包括萨米人在内的其他土著群体也以多种方式坚持自己的权利,民俗、宗教和音乐形式的这种遗产正在逐渐显示其作为灵感丰富源泉的魅力。可以相信,北极的周围地区还会提出与自治有关的更多要求。土著居民将继续复兴和保存他们所珍视的文化遗产精华。在南方地区千百万人中的大多数看来,这是一项理当拥有的权利。北极地区土著民族的生活已步入新时代,这点在努纳武特行政区揭幕仪式上得以体现:传统服饰同现代政治制度交融。【注释】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18841965),一位终其一生都在远离文明的世界里,以浪漫主义的眼光和探险家的品性追寻纪录片艺术和人生真实的导演,被尊为世界“纪录电影之父”和影视人类学鼻祖。北方的纳努克是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北方的纳努克海报北方的纳努克剧照影片记录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极圈内哈德逊湾的伊努朱亚克附近因纽特人首领纳努克一家人从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间的日常生活,包括与白人交易、捉鱼、捕猎海象海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的场景,开创了人类学社会影像记录的起点。弗拉哈迪在本片中的摆拍和场景重现曾引起广泛争议,比如隐瞒纳努克平时用猎枪狩猎的事实,刻意表现因纽特人的传统鱼叉狩猎法;又比如为了拍摄冰屋内纳努克一家清早起身的场景,去掉一半冰屋采光等。本片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长纪录片,于1989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记录册”。努纳武特(Nunavut)地区位于加拿大东部北极地带。1999年4月1日努纳武特行政区正式宣告成立,首府伊魁特(Iqaluit),成为加拿大最新和面积最大的特别行政区。努纳武特地区区长、因纽特人保罗奥卡利克(Paul Okalik)当天在地区首府伊魁特宣誓就职。努纳武特地区是从西北地区分离出来的,是加拿大除西北地区和育空地区之外的第三个地区,是具有原住民自治性质的独立行政区划。努纳武特地区面积19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591,散居在28个居民区,其中1.8万为因纽特人,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78%。努纳武特地图努纳武特境内约有85%的人口属于加拿大位于北极圈内地区的原住民因纽特人,因此是个在原住民权利争取运动中产生的行政区。最早是在1976年时由加拿大因纽特团结组织(Inuit Tapiriit Kanatami)开始与联邦政府争取,并且在1982年时通过公投获得支持,1993年时国会签署努纳武特法案(Nunavut Act)与努纳武特领土声明协议法案(Nunavut Land Claims Agreement Act)确立行政区的建立,并且在1999年时正式成立具有原住民自治性质的独立行政区划。伊魁特(英语:Iqaluit,也译“伊瓜努”、“伊卡卢伊特”、“伊魁鲁伊特”,在因纽特语中意谓“群鱼之地”)是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首府,是加拿大目前最从空中眺望伊魁特(2005年11月摄)年轻的领地首府(由公民投票选出来的)。2006年伊魁特人口数为6,184人,其中大多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