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费老师聊化学综合题解题技巧第一季:技巧型计算一、平均值法(常与极值法混用)例1、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B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C 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D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答案】A极值法解题思路:假设固体完全是13.8gK2CO3,完全反应产生4.4gCO2;假设固体完全是13.8gNa2CO3或者MgCO3,完全反应产生CO2的质量大于4.4g;假设固体完全是NaCl,不能反应产生CO2 ;所以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平均值法解题思路:已知:K2CO3 CO2;Na2CO3CO2;MgCO3CO2;所以:R CO2假设该固体R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M,13.8g固体反应产生4.4gCO2,则固体R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38。K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38;Na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Mg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NaCl不与酸反应产生。所以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总结】方法须知:哪种题目会用到平均值法或极值法?-判断混合物组成的题目,一般都是平均值法或极值法。二、元素守恒法例2、(2013.西城一模)取一定量Fe2O3与Al2O3的混合物,加入含溶质9.8 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0.8g B1.6g C3.2g D6.4g【答案】B解题思路:多个反应,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所以选用元素守恒法。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例3、(2010.西城一模)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若将此样品1g放入100 g3.65%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残余的酸再用10 g 30.9%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A5.85 g B4.52 g C2.62 g D1.33 g 【答案】A解题思路:多个反应,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所以选用元素守恒法。HCl中氯元素的质量即为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总结】方法须知:哪种题目会用元素守恒法?- 1、题目中涉及多个反应,反应过程复杂,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 2、题目涉及元素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等明显的提示; 3、出现恰好完全反应的题眼;三、差量法例4、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答案】87.5%答案:根据CO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CO O。每28份质量CO反应增重16份质量。已知气体增重6g,所以CO质量为10.5g,则其质量分数为87.5% 。【总结】方法须知:哪种题目会用差量法?- 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固体质量或者溶液质量增加或减少;差量法能求出哪些质量?- 1、气体或者沉淀的质量;2、某元素的质量。哪些化学反应会出差量法的题目?1、大理石、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根据反应前后所有物质质量的变化求气体质量;【综合计算表格题】2、大理石、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根据反应前后所有固体质量的变化求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综合计算表格题】3、高锰酸钾固体、大理石固体、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双氧水分解,根据反应前后固体(液体)质量的变化求气体的质量;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固体或溶液反应前后的变化问题;【图像题】5、还原性物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即为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实验题】 6、气体被溶液吸收,反应前后溶液增重的质量即为气体的质量;四、无数据计算例5、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3% B46% C55% D72%【答案】B例6、(2012北京)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71 B271 C179 D279【答案】B【总结】方法须知:无数据计算如何解题?- 1、元素质量比 = 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原子个数比; 2、物质质量比 =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第二季:综合型计算 化学综合计算专题一般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并结合溶质质量分数方面计算和化学实验探究环节,广泛联系生活、生产、科学实验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 对于孩子们来说,综合计算的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而综合计算的本质就是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已知量(某纯净物的质量)和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求解(另一个未纯净物的量)。那么题目中的那些已知量是有效的已知量呢?题型一:文字叙述型化学计算【例题1】(2012年海淀区)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容易吸水和变质。实验室中有220g久置的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假设样品中各成分的分布是均匀的)。某实验小组从该样品中取出20g,加热烘干其中的水分,得到186 g固体。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到10g沉淀。对上述数据分析计算后,该小组同学向剩余的氢氧化钠样品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钙粉末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恰好得到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计算加入的氢氧化钙和水的质量。分析:显然10g沉淀就是一个已知的“某纯净物的质量”,根据10gCaCO3可以求出其他纯净物的质量。而10%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可以用来列等式求未知数的有效已知量。题型二:表格数据型化学计算【例题2】(2012年石景山区)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 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加入稀盐酸次数12345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722919111613131521请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125 g样品、208 g稀盐酸等都是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使用,但是结合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可以利用差量法求出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得到一个纯净物的质量时候,碳酸钙等纯净物的质量就可以求出来了!题型三:函数图像型化学计算【例题3】(2012年丰台区)在完成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后,废液桶中倾倒了含有较多盐酸的混合溶液。为避免酸液污染环境,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6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不考虑CO2溶于水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多少克时,废液中的盐酸恰好处理完。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解答函数图像型计算时,应该仔细分析函数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点一图趋势”即起点、转折点、终点和图像变化趋势。 纵坐标表示酸碱度PH,由于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盐酸,则PH7,横坐标表示碳酸钠溶液质量,当加入212碳酸钠溶液50g时,废液中的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转折点的PH=7。当加入212碳酸钠溶液从50g到75g,这段PH不变,说明废液中氯化钙与25g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溶质碳酸钠质量(纯净物)求出氯化钙质量。当碳酸钠溶液质量超过75g即过量,这时的PH7,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题型四:结合实验示意图型化学计算【例题4】(2012年朝阳区)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让后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剩余固体质量)分析:结合实验示意图型计算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对比分析每个装置变化前后的质量差,再寻求关系式或数据进行逐个求解。 从四次实验操作中发现数据的特殊性,第1、2和3次每加入50g稀硫酸,合金样品质量减少65g,即65g活泼金属与50g稀硫酸恰好反应,到第4次时剩余固体90g为不活泼金属铜。第三次加入稀硫酸时,参加反应的溶质硫酸的质量=50g3196%=294g,于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别求出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当反应后形成的硫酸锌溶液质量=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三次稀硫酸总质量氢气的质量=(30g-105g)+50g3-06g=1689g。【总结】综合计算题中哪些已知量,是有效已知量?1、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常出现在表格题,用差量法求出)2、固体质量;(常表格题)3、溶质质量分数;(注:溶质质量分数=原混合物中溶质的质量+生成的溶质的质量 / 加入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气体或沉淀的质量)4、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比如2012年北京中考第35题,2013年海淀一模第35题)第三季:推断专题 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和以前相比2010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推断题的命题水平更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更大一、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 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题眼),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 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注意:在解答过程中将推出的物质进行标注,以免遗忘!4.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二、推断题到底考什么?1、物质的性质、组成、用途;2、物质的变化,实验现象;三、总结中考、一模常考的物质及性质、组成、用途1、颜色:(1)黑色固体:C、Fe粉、Fe3O4、CuO (2)白色固体:CaCO3、CaO、Ca(OH)2(3)红色固体:Cu(也可为亮红色、紫红色)、Fe2O3(也可为棕红色)(4)蓝色溶液:CuCl2、CuSO4(5)浅绿色溶液:FeCl2、FeSO4(6)黄色溶液:FeCl3、Fe2(SO4)32、分类:(1)气体单质:Fe、C、Cu (2)固体单质:H2、O2(3)气体化合物:CO2、CO、CH4(4)常考的酸:HCl、H2SO4(5)常考的碱:Ca(OH)2、NaOH(6) 常考的盐:Na2CO3、CaCO3、CaCl23、组成:某氧化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2O3某氧化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8,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O2某氧化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O某种物质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1,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aOH4、俗称、用途: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NaCO3纯碱、苏打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 三、总结中考、一模常考的物质的反应及现象(1)Ca(OH)2+Na2CO3=CaCO32+NaOH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每年必考)(2)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3)CaCl2+Na2CO3=CaCO3+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4)Na2CO3+2HCl=2NaCl+H2O+CO2 现象: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5)NaOH+HCl(或H2SO4)=NaCl+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解析
- 食安培训试题及答案
- 中央会议规范管理办法
- 贷款变更还本管理办法
- 中央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 业务发展管理办法试行
- 专项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 视频监控应用管理办法
- 07J902-3 医疗建筑(卫生间、淋浴间、洗池)
- 2024年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800题(含答案)
- SJG 110-2022 附建式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 《中式烹调工艺》课件-热菜烹调工艺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仓库发错货的解决方案
- 金属冶炼安全事故案例与分析
- 南京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输液泵、微量泵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三篇数字孪生车间
- 时间像小马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