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1页
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2页
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3页
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平菇因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型较多且营养较丰富、产量较高,因而目前成了人工栽培最为广泛的一种食用菌,但若掌握不当,同样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出了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培养料变质培养料装袋灭菌接入菌种后,有的料内会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影响菌丝生长。原因是培养料不够新鲜干净,带有大量杂菌。特别是经过夏季雨季的陈料,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由于料内的各类杂菌大量繁殖孳生,使培养料酸败,产生一股难闻的酸臭味;拌料的水分过多,料内氧气供应不足,使嫌气性细菌和酵母菌乘机繁殖,导致培养料腐烂变质;菌丝培养阶段,由于料袋重叠、料温增高,使杂菌生长速度加快。若用麦粒做栽培种时,可能由于麦粒菌种与料袋紧密接触,袋壁凝水浸泡麦粒,使菌种腐烂;料内氮素营养过高,碳氮比失调,且与加入的石灰起化学反应,产生氨臭。解决办法:栽培前选好原料。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的培养料,拌料前在日光下暴晒两天,拌料时准确掌握水分。用生石灰粉或水调PH值为885,最好用发酵料,有条件的用熟料栽培好,若用生料要在培养料内加01的多菌灵或托布津等杀菌剂。2只在料袋一端长菌丝在一个料袋两端接入同一菌种,往往只有一端菌丝生长良好,另一端菌丝则萎缩死亡。原因之一是:灭菌灶建得不合理,冷凝水不能沿灶壁回流入锅,却不规则地流入一部分袋口内,使此端培养料吸水过多,抑制了菌丝生长。另一原因可能是:一端袋口扎得过紧,造成氧气不足也会使菌丝生长受阻。解决办法:灭菌灶灶顶建成拱形,使冷凝水沿灶壁能回流入锅;料袋摆放与灶壁间应有一定距离,以免进水;袋口若是用橡皮筋扎的或用线绳扎的,改用大头针固定袋口;若是麦粒菌种宜在袋中部打孔,把菌种接入内部,把口封好。3菌丝满袋后迟迟不出菇有的菌袋菌丝生长十分旺盛,但菌丝长满后迟迟不出菇,有的经过23个月仍不现蕾,其原因有:1)菌种选择不当 中低温型平菇品种,如在春末夏初播种,当菌丝长满后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就难以出菇。遇到这种情况,应将袋两头扎紧,减少水分流失,待秋季气温降低后再打开袋出菇,可减少损失;也可将塑料袋抽去,将菌块紧密横排在潮湿阴凉的地方,上覆2cm左右厚的一层碎土,盖上草帘经常洒水保湿。待气温适宜时去掉草帘也可大量出菇。2)培养料的碳氮比不适宜 平菇在菌丝体阶段,培养料中较适宜的碳氮比为20:1,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以30:1或40:1为好。如果培养料中碳氮比失调,碳素不足,氮素过多,就会出现营养生长过旺,形成菌丝徒长现象。严重时甚至浓密成团,结成菌皮,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推迟出菇,影响产量。麦麸、米糠、薯类、豆饼、酵母、玉米等都含有较丰富的氮素,添加时应掌握适量。处理方法是:将浓密的菌块挠去,喷05的葡萄糖等含碳物质,调节碳氨比,同时加强通气、光照及加大温差刺激,可使其尽快现蕾出菇。3)扩接母种时,气生菌丝挑得过多,使原种、栽培种产生结块现象,严重影响子实体形成。4)菌丝长满后,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早地打开袋口,使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菌膜,致使菌蕾不能分化。遇此情况,可用铁丝在菌袋两头戳洞,再用小铁耙挠去表面干菌膜,然后将菌袋浸入25以下水中812h,待吸足水分后,再重新摆放架上给予通风、光照和温差刺激,增加空气湿度也会很快出菇。4有的菌袋中间出现大量菌蕾原因大致有:装料不紧密,料与袋之间有空隙,灭菌时压力过大,胀破料袋或使料袋鼓起;在装料或搬动中料袋被刺破;菌丝生长阶段环境不良,如温差过大、光照较强、空气湿度较高等均会促使料袋中部产生子实体原基。克服办法:装料时要边装边压实,尤其是外周使培养料与栽培袋紧密接触不留空隙;装料搬运,要小心避免料袋破损;蒸料后要缓慢放气;创造适宜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要遮光保温和控制湿度,或者使发菌场与出菇场分开。5出现烧菌现象烧菌是菌丝生长环境内的温度过高,超过了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而造成的菌丝死亡现象。当培养料内温度超过30时,菌丝生命力减退,超过40就会发生烧菌现象,因此,在栽培时一定要控制料温不能超过30。夏季栽培时应在凉爽的室内进行,菌袋以单层排放为好,若温度仍较高,可洒些冷水,开窗通风。需要注意的是栽培袋中间的温度往往比室温高35。6播种后有些菌丝不吃料不发菌平菇接种后有时菌丝不吃料,或开始几天,菌丝生长很好,过几天就萎缩死亡。一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培养料保存时间过久,已发霉变质,孳生大量杂菌,播种后菌种受杂菌包围;菌种转接次数过多,培养条件不良,保存时间过久或多次组织分离,造成菌龄太老,生命力降低;接种箱内使用消毒药物过多,杀死了菌种;培养料中含水量不适当,过干或过湿,装料过紧通气不良;培养温度过低,接种量小;播种后气温过高,菌种受损伤;培养料PH值过高。预防或消除的基本方法:不用贮存过久发霉变质的培养料,选用生命力旺盛的菌种,培养料含水量适当,紧实程度合理,PH值应控制在85以下,并控制适当的温度。7菌丝未满袋即出菇有的栽培袋菌丝未长满即出菇,原因主要是:培养环境差和栽培方法不当。如培养料过干或过湿,装料时压得太紧、料内营养成分差,光线太强,温差较大,酸碱度不适宜等。也可能是由于菌龄老化,生活力减退所致。预防和克服的基本办法是创造适宜菌丝生长的有利条件,注意把好各个环节的关口。8菌蕾变黄、坏死子实体小,菌盖突然变黄发软,子实体基部变粗,且水肿发亮,继而枯萎腐烂成为死菇,常是由于气温过高所致。当由菌丝体阶段转入子实体阶段时,如遇到2233以上的气温,会导致菌柄上端养分停止输送,因而使菌盖趋于死亡。遇此情况,一要立即消除死菇,二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袋式栽培要在清晨傍晚、夜间气温较低时通风降温,同时在棚室加强喷水降温;阳畦栽培要在料面上、菇坑周围增加喷水量,同时放低遮荫物以防热风直接大量吹入,达到降温目的。9大量死菇1)死菇原因:温度过高 无论何种温型的平菇,只要出菇温度超过上限3以上就会出现大量死亡;湿度过低 出菇后空气相对湿度若低于80,小菇就会因菇体水分大量急剧蒸发而萎缩死亡;通气不良 菇房或阳畦中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迅速提高,超过05时就会形成大如拳头或柄粗盖小的大脚菇;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时,幼菇窒息死亡;喷水过多子实体喷水过多,菇体易致水肿,尔后变黄溃烂,也易引起病菌感染而死亡;营养不足 使一些幼小菇蕾饥饿死亡。2)防治办法:因地因品种适时下种,避开高温季节出菇;出菇现蕾后,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随着子实体长大,应加强通风换气,特别是高温时期,更要注意通风,确保空气新鲜;掌握喷水量,控制空气湿度,注意喷水方法,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