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本章考点:1.治疗药物代谢与监测(1)药物在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2)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3)影响血药浓度主要因素与药物效应(4)临床上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和临床指征2.治疗药物监测方法(1)标本采集时间与注意事项(2)常用测定方法种类及原理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应用一定的分析技术测定体液中药物的浓度,以药代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和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使临床给药个体化,科学化、合理化。无论是药物的治疗作用还是不良反应,从本质上说都是通过药物和靶位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药物在体内达到分布平衡后,虽然血液和靶位的药物浓度往往并不相等,但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间存在相关性。故检测相对易采集的血药浓度,替代心、脑、肾等难以取样的靶位药物浓度的可行性基础。一、药物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给药途径: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舌下给药、皮肤给药。药物在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有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主要过程。对于非静脉注射、滴注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肤给药等都存在药物吸收机制,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促进扩散等作用。(一)药物吸收1.概念: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通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吸收受生物因素(胃肠道、pH、吸收表面积)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常数、溶解速度、药物颗粒大小、多晶型)药物剂型附加剂的影响(二)药物分布1.概念: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各组织间的细胞膜屏障分布到各作用部位的过程。2.影响药物分布因素:(1)药物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该组织的血流量和膜通透性。(2)药物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对毛细血管和体内各生理屏障的通透性、以及药物与组织间的亲和力等。体内药物与蛋白的结合通常是可逆的,体内也只有游离型药物才有药理作用。药物分布对药物药效作用的开始、作用强度、持续时间起着重要作用。(三)药物转化是指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变为另一种不同活性物质的化学过程。(生物转化过程)1.意义:生物转化提高药物极性和水溶性,使大多数药物失去药理活性,有利于药物的排出体外。2.反应:第一相反应是药物氧化、还原和水解;第二相是结合反应。3.部位: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在肝脏,另外,胃肠道、肺、血浆也有部分的生物转化作用。在肝功能损害时,主要影响药物的体内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具有双重作用。对胃肠道途径给药会出现首过作用。(四)药物排泄指药物分子从组织反扩散到血液循环后,通过肾、肺、皮肤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取决于生物转化和排泄。肾脏是多数药物的排泄器官,增加尿液的碱性。有利于酸性药物的排出,影响药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因素是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在药物动力学中,生物转化与排泄两过程的综合效果叫消除,分布与消除过程通常称为处置。二、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在体内的变化过程,即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速度的科学。药代动力学是用数学模型和公式研究体内药物。1.吸收速度常数(Ka)表示药物在使用部位吸收入大循环的速度。K值增大,血药浓度的峰值也升高,但峰时减少。2.吸收分数(F)表示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与所用剂量的比值。静脉注射的F=1;口服或肌肉注射的F1,口服时,F值与饮食、服药时间有关。3.表观分布容积(V)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静脉注射时,V=剂量(D)C;V值增大,药物浓度下降,二者呈反比关系。4.消除速度常数(K)表示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机体能消除药物的固定分数或百分数。即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体内初始药量的比值。由药物代谢与排泄过程决定单位为时间的倒数K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K值增大,药物消除增快,血药浓度下降。5.生物半寿期(t0.5)是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每种药物的半衰期不同.超短半寿期是t0.5小于1小时;短半寿期是t0.5为14小时;中长半寿期是t0.5为48小时;长半寿期是t0.5为824小时;超长半寿期是t0.5大于24小时。三、影响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与药物效应影响药物浓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方面和机体方面的因素:1.药物方面生物利用度(药物被吸收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药剂学的范畴,包括剂型、药物理化性质、处方辅料、制剂工艺、储存和运输等。2.机体方面年龄、肥胖、肝肾功能、心脏疾患、胃肠道功能、血浆蛋白的含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3.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进入体内后,血液循环为药物体内转运的枢纽。大多数药物只有达到作用部位和受体部位,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后,才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平行关系,部分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关系。四、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和临床指征(一)临床监测血药浓度的目的:1.判断是否使用或过量使用某种药物;2.进行科学的个体化给药,保证最佳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的发生。只有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平行的药物,即血药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治疗作用。低于该水平时无治疗作用,高于该水平会有性药理作用或毒性作用的药物,才有监测意义。临床需监测的药物主要是在高血药浓度时,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个体用药的剂量与疗效不能一致时,需要监测。(二)有下列情况时,监测是必要的:1.使用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有些药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很接近)2.使用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在体内消除速率常数与剂量有关的药物及半寿期长的药物。3.患者有肝、肾、心脏、胃肠道疾病时,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时。4.长期使用的药物。5.合并用药时。(三)临床上需测定药物浓度进行监测的主要药物有:1.强心甙类毒毛花苷K、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2.抗癫痫药类苯妥英、苯巴比妥、酰胺米嗪、乙琥胺、丙戊酸钠、碳酸锂等。3.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药丙米嗪类、去甲替林、阿米替林、多虑平等。4.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拉霉素等。5.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FK506等。6.抗哮喘药茶碱。五、标本采集时间与注意事项1.标本可以是血浆、血清、全血、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和FK506测定采用的标本为全血。2.取样的多少和时间,应根据监测的要求、目的及具体药物而定。3.取样时必须表明患者的用药情况。一般怀疑中毒情况时,要在用药后,峰值时取样,怀疑药物剂量不足时,要在下一次用药前取样;4.要进行个体化给药时,需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常采用多点采样。5.计算后科学地设计给药方案,并要验证预测浓度与实测值的相符性。6.对需监测、调整用药方案者应在达稳定浓度后再取样,对急性药物中毒者应立即取样测定。六、常用的检测技术1.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2.气相色谱法:采用氢火焰检出、氮选择器检出、电子俘获检出或质谱检出。3.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紫外、荧光、电化学或质谱检出。4,免疫学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荧光免疫法、免疫化学发光法。习题1.药物生物半衰期是指A.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吸收药物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服用剂量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答疑编号500727080101正确答案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广播电视天线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农业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环境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焊工安全知识培训目的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医技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计算机操作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房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安全员之A证(企业负责人)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金融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医销售药销售工作总结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2018)
- 仓库出错货款报告范文
- 银行下半年对公账户新增存款营销活动方案
- 健康管理中心运营与服务流程规范
- GB/T 2820.7-2024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7部分:用于技术条件和设计的技术说明
- HG∕T 4281-2011 塑料焊接工艺规程
- 自考08257《舆论学》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HG20202-2014 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中学舆情应急处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