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doc_第1页
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doc_第2页
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doc_第3页
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doc_第4页
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简本)委托单位:嵩明县水务局评价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十一月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2 评价区环境现状83 工程分析15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235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316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367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368 评价结论379 相关附表3844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嵩明县多年来受旱灾的侵袭,从1990年以来因旱导致农作物受旱面积共计109.3万亩,成灾面积39万亩,农业损失3896万元,城乡饮水困难人数35.4万人,投入抗旱资金1271万元(为地方性投入)。2005年入春以后,嵩明县气候异常,降雨偏少,导致旱情日趋严重,造成嵩明县47年不遇的大旱。截止2005年6月5日,因旱造成农作物受旱面积18.8万亩,成灾面积7.3万亩,库塘干涸72座。农业经济损失1435万元。由于农业的经济损失造成农村购买力、消费等的降低,工业总产值也随之受到一定影响。2009年,是嵩明县历史上最干旱的一年,截止2010年4月14日止,干旱已导致嵩明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96万亩;因旱出现人畜饮水困难4.45万人,大牲畜1.85万头,水库干枯3座。嵩阳镇为嵩明县县城所在地,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状县城城区供水的主要水源为大石头水库,主要承担下游城镇的防洪和城镇与部分农村生活用水及灌溉任务,现状基本可以满足受水区的用水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水量将不断增加,居民对用水的保障程度将不断提高。根据嵩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2020年嵩阳镇城镇人口将达17万人,根据需水预测成果,2020年受水区各业年用水量合计1756万m3(不考虑生态用水)。大石头水库兴利库容833万m3,直接由大石头水库供水,不能满足未来城镇发展的用水需求。 因此,需兴建新的水源工程,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嵩明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发生频繁,地区发展将面临严峻的供水压力。旱灾及供水保证率低将成为地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兴建水库工程是提高供水保证程度,缓解旱灾威胁,构筑供水安全格局,保障民生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兴建龙王庙水库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1.2 项目简况项目名称: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建设单位:嵩明县水务局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东村村委会,坝址位于牛栏江二级支流普沙河上游河段。建设项目内容及规模:龙王庙水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等建筑物组成。坝型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56.6m,坝长226m,坝顶宽度8.0m。溢洪道布置大坝右岸坝肩,为无闸控制的开敞式溢洪道,全长205m。输水隧洞布置在左岸,进口底板高程2020.7m,长242.0m。水库总库容586万m3,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水库属小(一)型水利工程,工程等别等。建设项目占地面积:龙王庙水库工程总占地面积为777.43亩,其中永久占地187.1亩、临时占地259.27亩、淹没占地331.06亩。建设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9974.8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4.64万元,占总投资的1.35%。1.3 环评工作简况由长江委设计院汇总完成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中提出,龙王庙水库工程为云南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拟建小(一)型水库282件其中之一。2011年4月10日由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昆明市水务局组织的审查会,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9月编制完成了云南省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送审稿),根据与会专家意见于2011年11月编制完成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1.4 工程组成及布置龙王庙水库工程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东村村委会,坝址位于牛栏江二级支流普沙河上游河段,地处嵩明县城水源工程大石头水库的上游(西支)。龙王庙水库工程是联合拟扩建的干河水库对下游已建的大石头水库进行径流补偿,通过三座水库的联合运行调度,缓解旱灾威胁,满足下游城镇的居民生活用水、部分工业用水和农田用水需求,同时水库建成后是具有一定自然防洪作用的水利工程。水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和引水渠组成,工程组成详见表1.4-1表1.4-1 龙王庙水库工程项目组成表类型项目区永久工程拦河坝粘土心墙土石坝,坝顶高程2057.6m,最大坝高56.6m,坝顶长度为226m,坝顶宽度8.0m。坝顶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游侧设L型混凝土防浪墙。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坝肩,为无闸控制的开敞式溢洪道,分两级消能。溢洪道总长205m。输水隧洞总长242.0m。由进水口段、洞身段及出口段组成。引水渠现有引水渠破旧损坏严重,需新建部分(250m)浆砌石引水渠将溢洪道下泄洪水和输水隧洞的供水引至大石头水库。永久公路新建0.79km进场防汛公路与现有对外交通道路相连。临时工程施工导流输水隧洞导流围堰堰顶高程2023.0m,围堰顶宽5m,迎水面边坡1:2.75,背水面边坡1:2.5,堰体采用粘土心墙防渗。辅助工程土料场设置两个土料场,均位于坝址下游右岸。石料场设置两个石料场,位于水库淹没范围内。弃渣场1个弃渣场,位于永久占地范围。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系统、综合仓库、施工生活区等占用的场地。备注:水库坝下河道现状已经半人工化,河道的部分河段已建成渠道形式,河道与引水渠已合二为一,共同供水通至大石头水库。本工程是在现有损坏严重的引水渠基础上新建250m引水渠。1.4.1工程施工总布置(1)施工导流及下闸蓄水根据施工导流程序及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一枯前利用原河床过流,完成输水隧洞的开挖、衬砌,输水隧洞具备过流条件;一枯期间(第1年12月第2年4月)利用输水隧洞过流,完成临时拦洪度汛坝体施工;后期(第2年5月工程竣工)利用输水隧洞过流,临时拦洪度汛坝体挡水,完成本工程所有工作,直至工程竣工。本工程计划于第3年10月初开始下闸蓄水,按典型水文年50%来水频率流量,在考虑下放生态流量0.03m3/s的前提下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2055.1m的总历时约为280天,蓄水时间从10月蓄至第二年7月。(2)天然建筑材料土料场:本工程选定的两个土料场,为1#土料场和2#土料场。两个土料场相距较近,距离坝址约1.0km。1#土料场和2#土料场规划临时占地面积分别为6.95hm2和5.35hm2,表层0.3m厚为无用层,有用层可开采利用厚度8.0m,有用层方量为200万m3,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土料场覆盖层采用74kW推土机剥离表层无用层,并集料,土料开采采用2m3挖掘机装15t自卸汽车运料上坝。风化料场:本工程坝体风化料填筑量为36.05万m3,经土石方平衡,需开挖风化料26.90万m3。风化料采用1#、2#土料场残破积土及全风化土以下强风化层,根据土料场开采面积计算开采利用厚度为3m。风化料开采采用2m3挖掘机装15t自卸汽车运料上坝。石料场:本阶段共查勘了1#、2#石料场,两个料场均位于库区淹没区内,料场采用干法开采。1#、2#石料场占地面积3.43hm2,无用层厚度取0.2m ,有用层厚度30m,有用层储量大于45万m3,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石料采用自上而下的梯段方式开采,由YQ-100型潜孔钻钻孔,微差挤压爆破,开采梯段高度6m9m。2m3装载机装15t自卸汽车运输上坝。(3)土石方平衡及弃渣规划本工程总开挖量101.87万m3,填方98.03万m3,产生弃渣3.83万m3。对于各区剥离的表土临时堆存在各区征地范围,以备后期绿化覆土用。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详见表1.4-2。表土剥离、回填工程量见表1.4-3。表1.4-2 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万m3(自然方)分区开挖回填调入调出废弃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去向主体工程区土坝7.74 93.70 87.55 溢洪道、引水渠、引水洞、土料场、石料场1.59 弃渣场溢洪道9.85 0.13 0.00 8.53 土坝、围堰1.19 弃渣场引水洞1.19 0.00 0.00 1.10 围堰0.09 弃渣场引水渠0.41 0.29 0.13 石料场0.18 土坝0.07 弃渣场围堰0.00 3.08 3.08 溢洪道、引水洞0.00 小计19.19 97.20 90.76 9.81 2.94 弃渣场土料场50.69 50.69 土坝石料场30.27 30.27 土坝、引水渠施工生产生活区0.45 0.45 道路工程区1.27 0.38 0.89 弃渣场合计101.87 98.03 90.76 90.77 3.83 弃渣场表1.4-3 表土剥离、回填工程量表 单位:万m3序号表土剥离表土回填剥离位置厚度(m)数量(万m3)堆放位置回填位置厚度(m)数量(万m3)1主体工程区0.301.01土料场主体工程区0.301.012土料场0.301.23土料场土料场0.301.233弃渣场0.300.32土料场弃渣场0.300.324道路工程区0.300.03道路工程区道路工程区0.300.03合计2.592.59本工程弃渣主要来源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引水渠、上坝道路开挖弃渣,总弃渣量3.83万m3。由于坝址以下至大石头水库库尾引水渠道两侧基本上全为耕地,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工程投资,安排弃渣场位于工程永久管理范围内。弃渣场位于大坝下游坝脚,在堆渣前先在渣场四周设置浆砌石围渣堰护脚,挡墙高1m、基础埋深0.5m在渣场周围设置排水沟,弃渣场的容量满足堆渣要求。本工程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及土料场表土层放置在1#、2#土料场占地范围内的山坡坡脚处,用编织袋土设置临时挡墙护脚,待开采结束后用于覆土。道路工程区的剥离表土堆放于道路占地范围内,开挖前剥离表土装袋用于临时拦挡,道路施工结束后,用于覆土绿化。(4)施工工厂布置混凝土拌合系统:在大坝下游左岸坝脚处设置0.8m3混凝土拌和站一座,小时生产能力为15m3/h。综合加工厂:综合加工系统主要包括: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主要承担工程所需的钢筋的半成品和成品、木模板和细木制品的生产加工任务,占地面积200m2。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布置:本工程施工生活、办公区布置于大坝下游,占地面积800m2。仓库布置:工程综合仓库设于大坝下游施工生活、办公区旁,占地面积450 m2。油料由嵩明县供应,工地不设置油库和加油站。施工通信:坝址区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通讯信号已全部覆盖,只需配备适当数量手机,另设置适当数量固定电话和网络线路,以满足施工期通信需要。(5)施工风、水、电、通讯供风系统:隧洞石方开挖设移动式空压机一台,为隧洞开挖供风。右坝肩处溢洪道石方开挖设移动式空压机二台,并考虑混凝土拌和楼的用风量。坝基石方开挖选用移动式空压机两台。供水系统:供水系统其任务主要供工地的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生产用水可直接取自天然河水,生活用水由下游大石头水库供给。供电系统:施工供电系统主要任务是把来自电力系统的高压电能经过降压,供给工地用户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施工用电拟由本地10kV线路接入。施工通讯:坝址区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通讯信号已全部覆盖,只需配备适当数量手机,另设置适当数量固定电话和网络线路,以满足施工期通信需要。1.4.2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规划(1)工程占地龙王庙水库工程征占地包括水库枢纽占地、水库淹没、料场、渣场及施工道路占地几个部分,总征占面积51.82hm2,其中永久占地12.47 hm2,临时占地17.28 hm2,淹没占地22.07hm2。工程占地面积详见表1.4-4。表14-4 工程征占地情况统计表 单位:hm2序号项目占地类型及面积占地性质耕地园地有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合计梯坪地坡耕地小计1主体工程区0.851.352.20.017.760.180.2110.36永久占地2土料场1#土料场0.991.282.272.392.20.030.066.95临时占地2#土料场0.920.811.731.911.660.010.045.35小计1.912.0944.33.860.040.112.33石料场1#石料场1.971.97临时占地,位于水库淹没范围内2#石料场0.30.31.161.46小计0.30.33.133.434弃渣场0.60.60.010.330.94临时占地,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5施工生产生活区0.390.841.230.480.051.76临时占地,其中0.21hm2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6道路工程区0.120.120.840.96永久占地7淹没占地0.14.784.880.1415.830.320.922.07淹没占地合计4.159.1813.334.4632.230.541.2651.82(2)移民安置规划根据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可知,本工程建设不涉及动迁安置,只涉及生产安置。工程征收耕地124.69亩,鱼塘7.02亩,其中的丢荒地、开荒地和耕地退耕还林种植的林地不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实际征收耕地63.38亩,经计算,基准年生产安置人口为30人(西村),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推算至规划水平年为32人。在广泛征求移民意见的基础上,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业部门进行环境容量、水资源条件等复核,认为建设征地对西村生产影响较小,采取将土地补偿费发放到个人,由村民自行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量和产值以弥补征地造成的损失。1.4.3施工交通对外交通:由嵩明县城出发,沿河滨北路至山脚村、盛宝渔村可到达大石头水库,沿大石头水库库区道路至西村,向上游约1.7km可到达坝址,全程均为2.5m宽的乡村道路,碎石路面,满足本工程施工期对外交通要求。场内交通:本项目道路工程新建0.79km进场防汛公路与现有对外交通道路相连,为永久占地,路基宽4.0m。本工程坝下游已有现成道路可以通至渣场、料场,不需特别设置临时施工道路。1.4.4施工进度工程总工期为32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7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25个月。施工准备期间主要完成施工辅企的修建、输水隧洞的开挖衬砌及进出水口混凝土浇筑、围堰的部分填筑、土坝基础处理等工作;主体工程施工期主要完成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和引水渠道的建设。根据以上的施工进度安排,龙王庙水库工程施工期高峰施工人数为480人,平均施工人数为300人。1.4.5工程管理龙王庙水库建成后由龙王庙水库管理所统一运营管理,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为嵩明县水务局。水库管理人员6人,对涉及本工程的所有建筑物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大坝的安全管理、运行调度需服从水行政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监督,并具体负责实施。1.4.6工程总投资工程估算总投资9974.87万元,其中工程部分静态投资8630.59万元(已含工程永久占地补偿费337.97万元、工程临时占地补偿费246.90万元)、水库淹没补偿费923.06万元、水土保持工程390.34万元、环境保护工程225.36万元。2 评价区环境现状2.1流域环境现状龙王庙水库位于普沙河上游,普沙河为果马河一级支流、牛栏江二级支流。普沙河上游有两条主要河流,即干河与龙王庙河。龙王庙河发源于倚伴区东村乡西村西北3.0km的龙王庙山,流经东村西南右纳白场河,左纳东村河后向南流,与干河汇合后称普沙河,入大石头水库。出库后于龙津桥南入果马河,果马河最后汇入牛栏江。普沙河全长21km,流域面积83.3km2,系常溪性河流。嵩明县地处滇东高原西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系云贵高原上的山岳河谷地带,为中低山与河槽盆地相间地形。坝区海拔大部分在1896m至1920m之间。县境南部的五龙山和笔架山是南盘江水系和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东南一隅166 km2 属珠江南盘江水系,其余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2.2工程区环境现状2.2.1水环境现状(1)龙王庙水库开发河段水质现状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1年4月6日、7日对龙王庙水库开发河段水质进行了连续2天的采样监测,本次监测在水库坝址处设置1个监测断面。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2011年4月6日至2011年4月7日对龙王庙坝址进行水质监测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现状水质不满足嵩明县大石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中保护区水质执行类水标准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和粪大肠菌群,4月6日总氮超标倍数为1.29,4月7日总氮超标倍数为1.378,粪大肠菌群超标倍数为4.6,总氮和粪大肠菌群超标原因主要为农村面源污染,农田化肥施用、灌溉回归水和牲畜粪便等引起的。(2)大石头水库水质现状2009年3月11日,由嵩明县水务局委托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大石头水库进行水质监测,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大石头水库水质监测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现状水质满足嵩明县大石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中保护区水质执行类水标准要求。(3)污染源龙王庙水库坝址以上汇水区内有水田1.5亩,旱地71.7亩。在水库坝下至大石头水库库末区间引水渠道两侧有500人人饮和500亩农田。龙王庙水库汇水区及坝址至大石头水库库末,每年农田灌溉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共产生9.82t COD,1.73t氨氮。农田灌溉回归水污染物主要以氨氮、COD为主,灌溉回归水通过天然冲沟、田间排水沟进入河道,沿途经过地面截留、蒸发、下渗、田间损失,其中只有少量污水进入河道。(4)水资源利用现状由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可知,经调查龙王庙水库坝址至大石头水库区间有500人人饮和500亩农田,人饮用水和灌溉用水都从区间河段取水,500人饮用水通过引水渠提水到小型蓄水池供村民用水,500亩农田灌溉需水通过引水渠的毛支渠引水灌溉。现状区间用水情况详见下表2.2-1。表2.2-1 龙王庙水库坝址至大石头水库区间现状年用水情况 单位:万m3时间项目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合计现状2009年农村生活0.090.100.100.090.100.090.100.100.090.100.090.101.14农田灌溉2.311.541.540.261.541.031.541.542.052.313.596.4125.6从表中可以看出,现状年500人饮需水量1.14万m3,500亩农田灌溉用水25.6万m3,总需水量26.74万m3。人饮和农田需水量占普沙河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龙王庙水库坝址至大石头水库库区区间现状用水对普沙河水资源影响较小。(5)大石头水源保护区概况嵩明县政府于1999年1月22日以(嵩政发19994号)文件发布嵩明县大石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暂行),设立大石头水源保护区,为区县级保护区。2008年6月12日嵩明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嵩明县大石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修订),该规定拟于2008年8月1日起实施,嵩明县大石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暂行)废止。目前大石头水库至今没有保护条例,只有管理规定。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照水域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大石头水库正常水位线沿地表外延200m的水域和陆域内;干河、龙王庙河河堤上口线两岸沿地表外延50m的区域内;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外延300m的区域内;三级保护区为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径流区域。2.2.2环境空气、声环境现状经初步查勘,龙王庙水库地处偏远,评价区内以农业为主,无工矿企业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区内无持续强噪声,噪声主要来生活突发噪声及交通运输,因评价区属乡村地区,车流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2.2.3生态环境现状(1)植被现状评价区位于滇中高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评价区的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根据野外调查资料,龙王庙水库评价范围内出现的自然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和6个群系;评价区人口相对密集,人类活动历史悠久,评价区内人为活动频繁,有一定面积的人工植被及农田植被,人工植被包括核桃林、园地、水田、旱地等。(2)植物区系根据野外考察的结果,并参考有关资料,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内维管束植物植物501种,隶属于119科,361属(其中自然分布的属有349属)。其中,蕨类植物共有16科24属29种;裸子植物共有2科4属5种;被子植物共有101科333属467种。根据相关资料记录和野外考察结果,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及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未发现有地区狭域分布物种,在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内没有发现古树名木。(3)水生维管植物资源评价区的小河及秧田等水体中有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大多为滇中高原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有杨柳科的垂柳、滇大叶柳,禾本科的芦苇、茭,蓼科的水辣蓼,毛茛科的回回蒜,眼子菜科的波叶眼子菜、满江红科的满江红,伞形科的水芹菜等。这些水生植物多为广布种和常见种,在滇中高原的水生植被中较为常见,无特有种和稀有种。(4)陆栖脊椎动物根据对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评价区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水库评价区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共有76种,隶属4纲、18目、35科、61属。本次评价范围区域内无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I、II级或被列入云南省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鸟类中仅有3种被国家列为II级重点保护动物;但它们主要在评价范围外活动。依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仅有黑眉锦蛇和豹猫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动物;但它们的范围不局限于项目区,而是较广泛。(5)鱼类龙王庙水库鱼类评价范围内其鱼类区系由2目组成,包括2科2属2种,在库区评价区仅发现泥鳅、黄鳝两种鱼类分布。通过对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所处普沙河段的调查,分布于评价区的2种鱼类中,未发现国家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分布,也没有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鱼类,无长距离洄游性鱼类和该地区和水域特有的鱼类分布。2.2.4水土流失现状根据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2004年),嵩明县土壤侵蚀面积为471.71km2,占幅员面积的35.08%,在土壤侵蚀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为395.66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3.88%;中度侵蚀面积为74.4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5.79%;强度侵蚀面积为1.5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33%。根据现场查勘,坝址所在河流段两岸山形较陡,植被覆盖率在70%以上,人为活动较少,也没有工矿企业等对地表的扰动,因此对植被破坏较小,水土流失轻微;工程区现状水土流失主要为自然侵蚀,主要因河流两岸受洪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根据现场地形地貌,结合项目区降雨、气象等条件,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现状水土流失强度值约500t/(km2a)。2.2.5社会环境现状(1)社会经济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建设征地主要涉及东村村委,该行政村隶属嵩明县嵩阳镇。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6万元,工资性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1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有耕地面积885亩,人均耕地0.5亩,林地45536.05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1元。该村属贫困村,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2)人群健康根据流域所在的嵩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嵩明县嵩阳镇2008年至2010年的疫情资料。嵩明县嵩阳镇2010年发病总数最多,主要是肝炎、手足口病、腮腺炎较2009年有所增加,肺结核与2009年发病率一致。手足口病及肺结核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3)文物与景观据现场踏勘及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水库建设将淹没县级保护文物 “红军标语”。文物古迹(龙王庙“红军标语”):“红军标语”位于东村龙王庙厢房墙壁之上。标语从右至左横书“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字体为楷书,每字约0.2m2,无落款,原迹书写颜色不详,现为红底白字。1985年申报为嵩明县文物保护单位。经征求嵩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意见后,本阶段规划将其异地搬迁保护,所需费用列入本工程征地移民投资。2.2.6矿产资源龙王庙水库工程未开展矿产压覆相关专题报告,根据现有资料及现场查勘,水库项目区无采矿活动。2.2.7地质环境水库库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一级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新构造运动表现较强烈。区域稳定性主要受南北向小江断裂的控制,主要构造呈南北向。库区两岸山体雄厚,地下水位较高,库盘为区内最低排泄基准面,水库不会出现永久渗漏问题。库区未发现有因断裂等不利结构面组合切割而形成的稳定性较差的不良地质体和大型卸荷裂隙带存在,无大规模的滑坡和松散堆积体存在。2.2.8评价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嵩明县城为昆明城市东北部的次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已建的大石头中型水库已不满足县城日益发展的生产、生活用水及普沙河下游的农田灌溉用水的需要。由于嵩明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发生频繁,地区发展将面临严峻的供水压力。旱灾及供水保证率低将成为嵩明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评价区及周边没有工业污染项目存在,总体上环境质量较为良好。但区内长期以发展农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当地人口增长、农业开发程度加大,使化肥、农药施用量及居民生活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评价区水环境、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3)生态结构功能较简单评价区域内的植被以农田植被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为主,无原生植被存在,植被类型单一,除了与人类陪生的鼠类和鸟类外,基本无其它野生动物分布,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生态结构和功能都较简单。2.3环境敏感目标2.3.1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及关心点经实地查勘和资料查询,龙王庙水库工程位于大石头水库水源保护区,水库占地中有12.28hm2的淹没占地位于大石头水库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有39.54hm2淹没和施工占地位于大石头水库水源保护区的三级保护区;水库建设将淹没县级保护文物 “红军标语”,除此外,龙王庙水库工程征地范围内涉及基本农田3.40hm2。本工程建设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因此本次环境评价的环境敏感目标为:大石头水库水源保护区、县级保护文物“红军标语”和基本农田。龙王庙水库工程项目区所在地嵩明县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中的金沙江下游治理区及云南省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规定,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在水库施工区及弃渣、料场200m范围内均没有村庄和学校等环境关心点存在。2.3.2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参照嵩明县大石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龙王庙水库所处河段水质类别为类,工程区引水渠道及运行后水库水质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标准,坝址以下引水渠段保持一定生态环境用水量。(2)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区植物植被,工程淹没涉及的大石头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工程区及其周边影响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尽快恢复因工程建设受损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减少量,保护普沙河特别是工程影响区域河段的鱼类资源。(3)空气环境: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维护施工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使其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4)声环境:优化选择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减少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使其在施工期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5)水土保持及绿化目标: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确保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达到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使工程区治理后的水土保持水平达到或超过建设前水平,提高植被覆盖率。(6)社会环境:合理规划水库淹没和工程占用耕地补偿措施,不降低受工程征占地搬迁和影响村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3-1。表2.3-1 云南省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保护类别位置 影响途径自然环境水环境工程区域普沙河上游河段水域的水量、水质、水温和水文情势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标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回用,不外排;保证下游水资源利用。水库库区、坝后至大石头水库库末受影响约1.7km引水渠段。施工期产生的废污水;运行期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水库蓄水对水温水质的影响;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生态环境森林植被及植物资源、野生脊椎动物资源(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评价区的自然植被,野生植物及陆生野生动物。评价区分布的野生动物,尤其是黑鸢、红隼、斑头鸺鹠3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黑眉锦蛇和豹猫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动物。水库工程陆生生态评价区域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料场开采、弃渣场堆渣、砂石料加工、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交通运输等施工活动;水库淹没。鱼类评价河段分布有2种鱼类。水库工程水生生态评价区域工程施工过程生产生活废水排放;水库蓄水致使坝下河段水量减少;大坝阻隔。水土保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达到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提高水土保持水平和植被覆盖程度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54.32hm2施工活动大石头水库水源保护区项目涉及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完整性水库淹没区水库淹没环境空气和声环境施工人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首部施工区、施工区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料场开采、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交通运输等施工活动社会环境红军标语县级保护文物,异地搬迁保护水库淹没区水库淹没基本农田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工程征地范围工程征地坝址至大石头水库库末500人饮和500亩农田用水得到保障坝址至大石头水库库末水库建设及运行清水海引水工程清水海工程倒虹吸水库下游水库建设期生活质量嵩明县嵩阳镇及东村村委会一组、二组、西村村小组、长松园林场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不影响其正常生活,生活水平不低于受影响前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影响区淹没及施工占地人群健康保证施工人员及水库淹没区村民身体健康,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于原有水平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影响区人员集中、环境卫生状况下降、人口流动社会环境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和安置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工程建设影响区水库蓄水淹没、工程占地及建设活动3 工程分析3.1政策政策和规划符合性分析本水库工程符合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国务院同意并印发的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的有关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9号令),本工程属鼓励类产业,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最新的产业政策。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中,已将昆明市嵩明县龙王庙水库工程、干河小一型水库、上游调水引提水工程列入近期建设规划项目;嵩明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龙王庙水库即为新建小(一)型水库工程的其中之一。龙王庙水库工程的建设符合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和嵩明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规划内新建项目。龙王庙水库工程位于大石头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水库的建设属于与大石头水源保护区供水设施、保护水源、改善水质相关的建设项目,水库具有涵养水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的作用,有利于大石头水库的用水需求;经嵩明县人民政府同意,水库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龙王庙水库可以就近取土和弃土,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龙王庙水库工程建成后对下游已建的大石头水库进行径流补偿,符合嵩明县大石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对于涉及水源保护区的项目建设要求。3.2选址合理性分析3.2.1坝址选择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拟定上、下坝址两个方案,下坝址征占用土地面积较上坝址多336.17亩,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了463.92亩,耕地的大量征占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上坝址比下坝址征占林地面积增加了200.24亩,临时征占的林地待工程结束后恢复植被影响较小,永久占用的林地不可恢复但能通过补偿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下坝址淹没人口35人和淹没耕地数量相对较多,淹没占用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带来土地格局的变化程度也较大。从环保角度考虑,上坝址占地面积少,对耕地的占用及影响相对小,项目建设对清水海引水工程几乎无影响,投资少,且不涉及搬迁移民,上坝址属环境较优方案,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水库坝址择较为合理。3.2.2施工“三场”的合理性分析(1)料场选择的合理性分析土料场:两个土料场均位于坝址下游右岸风化残丘,距离坝址约1.0km,已有现成道路通往料场,交通运输方便,料场的运输不经过村庄、学校等重要设施。本工程土料场的林地类型为暖温性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均为人工林,林地生物多样性低,均为临时占地,料场的开采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较小。龙王庙水库土料场位于大石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经嵩明县人民政府同意在施工中需有计划、控制性的取土,做好拦截等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在工程区就近取土,综上所述,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本工程土料场选择是合理的。石料场:1#、2#石料场均位于库区淹没范围内,石料场采用自上而下的梯段方式开采,控制开采边坡,开采平台设置截排水沟,料场下游坡脚设置临时挡墙拦挡,严格落实水保措施后料场的开采对环境影响很小。本工程料场采用干法开采,施工过程中不产生砂石料加工废水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石料场就位于水库库区内,交通运输方便,减少了新修建进入石料场的公路带来的环境问题,料场的运输不经过村庄、学校等重要设施。本工程石料场占用耕地和林地均为永久征地范围,石料场的开采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较小。龙王庙水库石料场位于大石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经嵩明县人民政府同意在施工中需有计划、控制性的取石,做好拦截等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在工程区就近取石,综上所述,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本工程的料场选择是合理的。(2)弃渣场选择的合理性分析本工程规划1个弃渣场,位于坝后永久占地范围内,避免了临时征地堆渣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也减小了该工程总征占土地面积;坝下游已有现成道路通往弃渣场,交通运输方便,渣场范围内未发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占地范围内弃渣的堆放对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较小;弃渣场容量满足堆渣要求,且渣场下方无村庄、学校等敏感目标存在,弃渣场也位于河道行洪水位上方,因此对当地居民无安全隐患也不会影响河道行洪安全。龙王庙水库弃渣场位于大石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经嵩明县人民政府同意在施工中需有计划、控制性的弃土,要严格落实水保措施等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在工程区就近弃土,综上所述,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本工程的弃渣场的选择是合理的。(3)生产生活区选址合理性分析本工程力求将与主体工程有关的施工设施靠近坝址设置,也避免新修道路带来的环境影响。本工程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1.76 hm2,主要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其中0.21hm2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耕地仅进行季节性耕作,生产力较低,而且占用面积较少,对于临时性占地的部分,施工结束即可覆土恢复耕作,因此,影响较小。生产生活区仅占用0.48hm2的林地,占用植被类型为评价区大量分布的人工植被和灌丛,生物量少,生态结构功能相对单一,占地带来的生物损失小,在施工结束后通过植被种草可以使植被得以恢复,影响较小。综上所述,从环境的角度,生产生活区的选址较为合理。3.2.3移民安置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分析龙王庙水库建设以后,基准年生产安置人口为30人(西村),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推算至规划水平年为32人。本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嵩阳镇东村村委会,征收土地占东村土地总面积的0.83%,征收耕地所占东村耕地总面积比例为1.6%,对当地的生产不会造成较大影响。采取将土地补偿费发放到个人,由村民自行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量和产值以弥补征地造成的损失,对生态环境影响也相对较小。目前,生产安置去向在环境上没有原则性的制约因素,龙王庙水库移民安置方案是合理的。3.3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3.1施工导流、截流于初期下闸蓄水根据龙王庙水库施工导流程序及施工进度安排,一枯前利用原河床过流,一枯期间直至工程竣工均利用输水隧洞过流,此时下游引水渠段不会断流。本工程计划于第3年10月初下闸蓄水,下闸蓄水时水已蓄至死库容(为充分利用兴利库容,输水隧洞进口底高程2020.7m设在死水位,相应库容为22万m3,即为死库容),为避免初期下闸蓄水造成坝下脱水,在下闸蓄水初期输水隧洞工作闸门开启下放生态流量0.03m3/s(按多年平均流量0.28m3/s的10%考虑),在考虑下放生态流量的前提下,水库需280天时间从输水隧洞进口高程蓄水至正常蓄水位。蓄水时间从10月蓄至第二年7月。3.3.2水污染源本工程施工期砂石料采用干法开采,所以在施工期砂石料加工系统不产生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拌合及浇筑、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本工程在大坝下游左岸坝脚处设置0.8 m3混凝土拌和站一座,施工期共产生0.08万 m3废水。废水的主要影响是SS、pH过高,类比同类工程实测值,混凝土拌和站生产废水的SS浓度大于2000mg/L,pH值大于9,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养护1m3混凝土约产生0.35m3碱性废水,其pH值可以达912。本工程共需浇筑混凝土1.36万m3,共产生养护废水0.48万m3。这部分废水较分散,难于收集处理。考虑到本工程离嵩明县距离近,工程设备维修可送至嵩明县城修理。故本工程施工机械、检修等活动会不产生废水。龙王庙水库工程平均施工人数为300人,工期32个月,施工期共产生生活污水1.92万m3。水库施工生活污水所含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范围是:悬浮物约400mg/l;PH值大于9,氨氮15mg/l;总磷0.8mg/l;COD500mg/l,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3.3.3环境空气污染源施工中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的环节主要为:交通运输、混凝土拌和、水泥搬运及工程爆破等过程都有大量的粉尘、扬尘产生,致使局部区域内的空气受到污染。尾气排放会增加空气中悬浮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含量;扬尘会增加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3.3.4施工噪声污染源施工区噪声主要来自于机动车辆行驶、混凝土拌和、钻孔、爆破等产生的噪声。水库坝址及施工场地附近都无村舍和集中居民点,因此施工期噪声的主要影响对象为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将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听力的下降,甚至可能造成耳聋、神经衰弱等症状。必须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以减轻噪声的危害。3.3.5固体废弃物工程建设产生弃渣3.83万m3(自然方),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占压植被,影响工程区域的自然景观,弃渣如果处理不当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泥沙含量。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排放垃圾1kg垃圾计算,施工期平均人数为300人,每天将产生生活垃圾300kg,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240t,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置,将会破坏景观、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土,加大疾病传播率。3.3.6人群健康分析施工人员入驻后,带来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粪便,如不妥善处置,将成为鼠蝇孳生的良好环境,为疾病传播提供介媒,使传染病发病机率上升;另一方面,还将造成施工区环境卫生质量的下降;随着人口密度增加,环境自净能力的下降,居住卫生状况的不良;外来人员增加,可能带来新的传染病,使得施工人员极易成为易感人群。3.3.7交通运输本项目道路工程新建0.79km进场防汛公路与现有对外交通道路相连,路基宽4.0m。公路占地占用了坡耕地和林地,坡耕地和林地占用面积较小,不会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较大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