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 1.3原子结构的模型.ppt_第1页
浙教版科学八下 1.3原子结构的模型.ppt_第2页
浙教版科学八下 1.3原子结构的模型.ppt_第3页
浙教版科学八下 1.3原子结构的模型.ppt_第4页
浙教版科学八下 1.3原子结构的模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苍南灵溪一中张存相 万物 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思考 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的实验 他们用原子模型来表示原子 并通过实验来不断的修正模型 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通过扫描遂道显微镜 STM 可以看到单个的原子 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实心球的模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实结构 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 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 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 也是无止境的 下面介绍的几种原子结构模型简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1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3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2 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4 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5 电子云模型 1927年 1935年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行星绕太阳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道尔顿原子模型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 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 原子是坚实的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近代科学原子论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 Dalton 1766 1844 汤姆生原子模型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 有一定质量的微粒 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 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中和了电荷 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 J Thomson 1856 1940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 粒子散射实验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 Rutherford 1871 1937 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 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两个学生 盖革与马斯登 在曼彻斯特大学做了著名实验 用 粒子去轰击金箔 大多数粒子都直接穿过金箔 少数只产生很小的偏转 然而的极少数的粒子会反弹回去 卢瑟福说 好象你用一炮弹去轰击一张薄纸 而炮弹返回把你打中 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粒子可能被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 原子核带正电荷 位于原子的中心 卢瑟福原子模型 又称行星原子模型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根据实验 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玻尔原子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 Bohr 1885 1962 电子云模型 卢瑟福行星绕太阳模型 玻尔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以前科学家的模型 有待同学们将来去发展充实 汤姆生的西瓜模型 中学阶段用这二种模型的结合体更便于学习 也已达到多数符合事实的要求了 中学阶段原子模型用图可表示为 例 原子核 分层绕核运动的电子及轨道 揭开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种科学方法 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 打碎核的方法进行研究 二 原子结构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但原子核很小 原子结构几种模型 中学阶段可表示为 6表示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弧线以及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