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pdf_第1页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pdf_第2页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pdf_第3页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pdf_第4页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 2009年第2期 总第100期 新闻大学 JOURNALISM QUARTERLY 一 美国是新闻教育的发源地 并一直走在世界新闻教育的前列 进入21世纪以后 随着互联网 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信息时代的来临 网络海量的信息 即时的更新 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与人与人 之间互动等特点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 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还加 剧了新闻专业观念的淡化 使新闻的专业性 新闻教育的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 美国新闻教育界早在进入21世纪之初就已开始进行认真的反思与探讨 2002年 哥伦 比亚新闻学院院长选举出现风波 并进而引发了一场有关新闻教育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大讨 论 当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院 传统的新闻学院如何跟上变革纷繁的时代 1 同年 美国 卡耐基基金会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of New York 开始与各大新闻学院院长对话 共同 探讨新闻教育的改进与创新 以期新闻专业学生在美国新闻业转型的关键时刻能够顺应时代的变 化 在对话中 美国新闻教育界内外的有识之士还进一步意识到 要培养出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 需要的新世纪新闻人才 单靠个别新闻院校零星的 自发的改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 要从根本上 解决上述问题 要在社会层面上提高新闻学的学术地位和新闻专业教育的实用价值 必须靠整个 新闻教育界的集体行动 必须靠新闻教育的学界与业界的联动 2004年夏 受美国卡耐基基金会的委托 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采用一对一地的方式对40 位新闻业精英人物作了访谈 这些接受访谈的新闻业精英人物分别来自报纸 广播和网络三种 不同的媒体 既有出版商 总裁 主席 经理 总裁等行政高管 又有资深的记者 编辑 节 目主持人 出品人等采编专业人士 访谈结果形成了一份名为 改进未来新闻记者的教育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of Tomorrow s Journalists 的报告 又称 麦肯锡报告 报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 黄 瑚 励 嘉 作者简介 黄瑚 1955 男 上海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励嘉 1980 女 上海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新闻传播教学笔谈 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 上海 200433 摘 要 自2005年5月美国卡耐基基金会 奈特基金会联合5所美国著名大学推出 卡耐基 奈特未来新闻教育 计划 至今已4个年头 这一项目以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新闻人才为宗旨 其具体内容及举措包括开展新闻研 究 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3个方面 本论文拟通过对 卡耐基 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 的梳理与分析 弄清美 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 以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之借鉴 关键词 新闻教育 教学改革 美国 中图分类号 G219 2 文献标识码 A 万方数据 51 告分析了美国新闻业及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困境 认定美国新闻教育必须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和改 革 提出了不少新闻学院应对时代挑战的建议 如大力度灌输职业道德 提高入学门槛 改进课 程构成 强化实习制度等 2005年5月 卡耐基基金会与美国的另一家著名基金会 奈特基金会 the 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 建立了合作关系 并联合美国5所著名大学 推出了一项具有 历史性意义的新闻教育改革项目 卡耐基 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 Carnegie Knight Initiative on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Education 这5所著名大学 均设有美国顶尖的 新闻传播学院或研究中心 它们是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 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 院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新闻研究生院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 府学院琼 肖仁斯坦新闻 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项目原定为期3年 后增加到6年 参与的 新闻院校或研究中心也由5所增加到12所 其中新加入的6所新闻院校是 2006年加入的德克萨斯 大学奥斯丁分校传播学院 马里兰大学菲利普玛瑞新闻学院 雪城大学纽豪斯大众传播学院 密 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2008年加入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沃特 克朗凯特新闻和大众传播学院 北卡 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 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新闻学院 该项目的投入资 金 2005年5月刚启动时为600万美元 2008年7月追加投资1100万美元 共计1700万美元 这一 项目的独特之处 一是各所大学与基金会联合启动 由基金会资助但不是由基金会主导 二是得 到各大学校长的大力支持 通过这一项目的启动使新闻传播学院成为大学校长优先考虑的建设对 象 从而提升了新闻传播学院在高校中的地位 这一项目以提高新闻学院的教育质量 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新闻人才为宗旨 其具 体内容及举措包括开展新闻研究 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三个方面 重点是培养未来的 新闻从业人员能全面 正确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内容 卡耐基基金会主席范登 格利高里 Vartan Gregorian 认为 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 随着知识越来越细化 专科化 未来的记者不 仅要掌握报道的技巧 还要掌握报道的内容 只要这样 他们才能帮助我们区分精华和糟粕 事实和观点 通过公开 准确的报道以及对报道主题的深刻理解 为公众和民主服务 美国综合 型大学中 各个学科共存 新闻学院要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和教育资源 培养既有技能又有责任 心 既有专业知识又博学多才的新闻业的行家里手 在纷繁复杂 具有挑战性的时代 我们的社 会乃至整个世界都需要这些新闻学专业人才 2 二 在当今新闻业发展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瞄准新闻业的新现象 新问题进行及时研究 是新 闻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 卡耐基 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 一出台 就建立起一个 名叫 卡耐基 奈特特别工作小组 Carnegie Knight Task Force 的高层研究机构 设在哈 佛大学肖仁斯坦新闻 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该特别工作小组由5所新闻学院的权威人物组 成 其创始成员为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院长杰弗里 考恩 Geoffrey Cowan 哈 佛大学琼 肖仁斯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主任亚历克斯 S 琼斯 Alex S Jones 西北大学 梅迪尔新闻学院院长约翰 勒文 John Lavine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院长尼古拉斯 勒 曼 Nicholas Lemann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新闻研究生院院长恩奎斯特 夏伟 Orville Schell 该小组把新闻教育界专家集结起来共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和话题 因而该小组 发出的声音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卡耐基 奈特特别工作小组 成立后集中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 培养新世纪新闻人才的新 闻院校应该是怎样的院校 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纲领性文件 名叫 宣言 新闻 学教育的蓝图 培养21世纪新闻领袖的专业学院 A Vision for Journalism Education 万方数据 52 the Professional School for 21st Century News Leaders a Manifesto 首先 宣言 强调新闻学院作为专业学院的首要职能是学术研究 应大力探索新闻业的传播技术 学术理论 表达艺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不断拓展和改进告知公众的能力 把重要而复杂的事件 完整 深 刻 有趣地向公众传播 其次 宣言 要求新闻学院充分利用大学的各种资源来培养学生 把 大学其他人文学科的专家请进新闻学院的课堂 使新闻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政治 历史 法律 文艺等其他领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 进而在步入职场后能成为 专家型记者 写出高质量的新 闻报道 第三 宣言 要求新闻学院应努力成为职业道德的象征 强调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 今天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尤为重要 最后 宣言 强调新闻学院应该聘请新闻业精英担任教授 不仅传授给学生职业技巧 还要传授给学生职业精神 使学生感受到新闻业对公众和国家的重要 性 之后 特别工作小组时刻关注社会和新闻界的最新动向 选取重要事件或问题进行研究 必 要时还邀集大学校长 新闻业精英 政府官员 商界领袖 慈善家等各界人士开会共同探讨 以 期为新闻业 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发展提供既有创新价值 又有可行性的有力指导 例如 2006 年6月23日 纽约时报 洛杉矶时报 华尔街日报 不顾总统和当权者强烈反对 发 表了披露政府追踪恐怖份子资金动向的文章 从而也遭到了布什总统以及一些保守派的严厉斥 责和抨击 这个新闻事件发生后 特别工作小组立即予以关注 并于7月9日以特别工作小组的5 位创始成员的名义在 华盛顿邮报 上发表辩护文章 有疑问时要发表 深刻地分析了保守政 府机密和行使媒体责任的矛盾关系 强调揭露秘密是媒体的天职和责任 2007年8月 特别工作 小组为了预测美国新闻业的未来状况 对160个新闻网站的访问量做了长达一年的追踪调查 并 发表调查报告 创造性破坏 对网络新闻的探索 Creative Destruction An Exploratory Look at News on the Internet 通过对网络新闻流量的考察后发现 当今的互联网正在重新 分配新闻受众 给传统新闻媒体 尤其是印刷媒体造成很大压力 使地方性新闻媒体受到严重冲 击 三 大学教育的质量 集中体现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 因此 有关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 革与创新 是 未来新闻教育计划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当今美国大学普遍存在 知识碎片化 的问题 学科的界限割断了不同学科的权威和专 家之间的交流 包括新闻专业在内的各专业的学生很难得到其他学科专家的亲自指导 学生通过 自学或旁听仅能获得其他学科知识的皮毛而已 有鉴于此 未来新闻教育计划 推出了一项 名叫 课程拓展 Curriculum Enrichment 的重要改革举措 以期新闻专业能培养出新闻界 所需要的复合型或专家型新闻人才 根据 课程拓展 这一改革举措 各新闻学院打破学科壁垒 充分利用所在大学丰富的学 科资源 在大学内部建立跨学科的桥梁 邀请其他学科的专家和教授到新闻学院授课 而不是奢 望现有的新闻学教授能承担跨学科教学与研究的重任 在利用学科资源方面 各新闻学院还本着 实事求是的精神 摈弃空泛的 通识教育 不奢求新闻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文学 历史 哲 学 政治 经济 法律等所有的学科知识 而是切合实际地利用所在大学的特色和优势 如密苏 里大学的艺术学科特色 马里兰大学的政治学科优势 雪城大学的法律学科优势 西北大学和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技学科强项 德克萨斯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高校的拉丁社会研究特 色等 确定以某一知识领域或某一社会问题为课程拓展主题 设计出与各自学校相适应的 各有 特色的课程方案 根据新闻教育的实践品格 各新闻学院还将课程学习与报道实践结合起来 已 经被确定的课程拓展主题 同时也是学生报道实践的主题 使学生能在深入学习 研究该主题的 万方数据 53 有关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实践 各新闻学院还运用基金会的资助 邀请大学外的新闻业精 英到新闻学院执教 使新闻专业学生不走出学院就能与业界精英交流 得到他们的点拨与指导 例如 密苏里的大学新闻学院邀请曾获得过两次富布莱特奖和一次国家人文基金会奖 对现代美 国艺术 文化史和现代文学等均有深入研究的安德里 海斯 Andrea Heiss 主持 艺术精修项 目 马里兰大学菲利普玛瑞新闻学院邀请普利策奖获得者黛博拉 尼尔森 Deborah Nelson 主持卡耐基研讨班课程 此外 各新闻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大学内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提升新闻学在大学中的学科 地位 还组织新闻学教授精心设计为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新闻专业课程 例如 德克萨斯 大学奥斯汀分校传播学院开设媒介素养研讨课程 社会与具有记者素质的公民 以非新闻专业 学生为目标群体 致力于教会学生与非记者人士辨别什么是新闻 哪些新闻源是可信的 其动机 是新闻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的新闻人才 还要培养专业的新闻消费者 因为在当今 人人都是记 者 的文化环境中 新闻业和国家的未来有赖于信息灵通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 为了加强 学界和业界的联系 各新闻学院还把目光投向大学校园之外 提供面向新闻从业人员的课程 给 业界人士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在教学方法上 新拓展的课程一般不再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 而是采取以实践与互 动为取向的研讨班形式 强调学生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特别是由学科权威与业界精英执教 的课程 采用互动的研讨班的形式 便于他们把学科知识与从业经验传输给新闻专业的学生 此 外 这类研讨型课程还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 结合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的新闻 实践活动中去 在实践中加深对研讨班里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沃特 克朗凯特新闻和大众传播学院 结合本地特点 开设了以报道拉丁社会和美国 墨西哥跨国事件 为特色的研讨型课程项目 西南边陲计划 Southwest Borderland Initiative 不仅在课 堂上学习相关知识 在当年进行调研考察 还组织学生去墨西哥深入调查有关墨西哥的重要事 件 采写有关这一主题的深度报道 四 新闻学是一门操作性与实战性很强的学科 从最初报房里师傅带徒弟的 学徒制 开始 新 闻教育就一直延续了在工作实践中磨练技能 积累经验的传统 未来新闻教育计划 继承了这 一传统 开发出一项名叫 21世纪新闻孵化所 News 21 Incubators 的新闻实习新项目 与以往新闻院校常规的新闻实习项目不同 21世纪新闻孵化所 是在卡耐基与奈特两家基 金会的财政支持下各新闻学院联办的新闻实习项目 所有参与该实习项目的新闻学院组成一个全 国性的网络 从而使该项目具有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 自2006年以来 每年夏季举办一期 为期 10周 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已由2006年的44位增加到2009年的93位 均为各新闻学院选拔出来的 优秀学生 该实习项目是一个强调创新和实战的调查性报道项目 每期实习都有一个经过周密策划而选 定的 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大主题 探讨如何用吸引年轻受众的方式报道以前很少被报道的 但 事关美国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件 并要求各参与的学校根据这一大主题分工合作 从不同的侧面和 切入点组织调查报道工作 合理地利用报道资源 以免出现报道雷同 资源浪费等情况 例如 2006年的 21世纪新闻孵化所 项目的大主题是 自由与安全之争 以顺应 九一一 后在美 国引发的如何处理国家安全与公民个人自由的矛盾这一社会热点 在这个大主题下 参加该项目 的4所大学确定了各自的小主题 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 美国海外军队 哥伦比亚 大学的 本土安全 西北大学的 安全时代的隐私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移民 为了确保实习质量 该项目还采取了两项保证性措施 一是在夏季新闻实习前的春季学期开 万方数据 54 设学习相关主题知识的研讨性课程 使学生不再是盲目地参加实习 而是先打下比较坚实的相关 主题的理论基础 然后再投入到报道实战之中 2008年适逢美国总统大选之年 因而是年夏季实 习以 2008大选 哪些事情利害攸关 为大主题 在实习前的春季学期 各新闻学院根据各自学 校所承担的小主题 分别为学生开设了一批为实习打基础的特殊课程 例如 西北大学梅迪尔新 闻学院承担的小主题是 政治和环境 因而在春季学期专门开设了相关研讨型课程 关注与探 讨通过当代政治和选举事件来看作为行星和生物系统的地球等5个鲜活问题 2008年美国总统选 举中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一大焦点 应该说与该校在夏季实习时组织学生对政治和环境作了大量 调研并发表了一批有关报道不无关系 二是聘请新闻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负责实习指导工作 在这些专业新闻人士指导下 这些 具有新一代视角和深度的学生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稍加编辑即可提供给主流和新兴的新闻机构刊 播 纽约时报 新闻周刊 CNN 美联社等美国权威媒体都发表过该实习项目的学生作 品 这一做法 建立起学界与业界的交流 不仅使学生的新闻实习作品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 利于业界发掘新一代新闻人才 而且还有利于提升新闻学院在社会上的地位与新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