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 货币供给.ppt_第1页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 货币供给.ppt_第2页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 货币供给.ppt_第3页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 货币供给.ppt_第4页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 货币供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货币供给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决定第五节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回本篇 至下章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一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的主要内容二 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三 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回本章 至下节 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 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一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的主要内容 1 货币供给的涵义 几点说明 必须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 货币供给是一个现实的存量概念 而货币需要量毕竟是一个预测量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 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1 货币供给的定义 2 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 以及派生存款的形成 3 货币供给的三个要素 即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4 不同经济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可能程度及其操作 2 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即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二 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 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2 信用创造 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 劳 JohnLaw 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阿伯特 韩 AlbertHahn 萌芽期 20世纪20年代 菲利普斯 C A Phillips 1921年出版的 银行信用 一书中最先使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成长期 20世纪60年代 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 米德在 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 一文中阐述了在各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 3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丁百根在研究美国1919 1932年的经济循环时 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 1867 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 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 1960年货币存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后 得出了以下结论 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货币 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 三 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中国在1984年后才开始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 因为 此前我国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件 此前我国也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 近20年来 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 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济理论界的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获得了一批成果 回本章 至下节 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 一 货币出自银行二 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三 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四 对 贷款引出存款 质疑的解析 回本章 至下节 个人手持的货币最终只可能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 一 货币出自银行 1 个人手持货币的来源 2 社会各单位手持货币的来源社会各单位的货币最终就只有一个来源 银行 从而全部流通中的货币也就只有一个出口 银行 对个人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来源的分析说明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 财政 企业单位 机关团体以及个人等只是货币的运用者 不得发行货币 货币只能由银行发行又不断回归银行 所以 银行是整个货币流通的中心环节 图示货币供给量的来源 这一结论仅适用于近代银行 这是由于 银行体系中产生了中央银行 国家把中央银行收归国有 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 纸币信用货币化和信用货币纸币化等情况的出现 才使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 流通中的货币主要但并不唯一出自银行 在有些国家 铸币或硬币的发行权归属于财政部或政府其他部门 3 两点修正对流通中的货币或者说货币供给总量都出自银行这一命题还须作以下两方面的修正 从广义上讲 在信用经济条件下 现实流通中的各种形态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因为它们无不体现为银行的负债 即体现着信用关系 二 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 银行的负债和货币 2 银行负债的表现形式 现金 在我国谓之 现钞 实质上它是银行的一种负债 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 个人和单位 这种负债有两个特点 无须支付利息和市场流通最低需要的部分无须返还 各种存款 不管其流动程度和使用方向如何 都是银行对存款者的负债 银行自有资金 它包括国家财政历年拨给的信贷基金 1984年我国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以来 财政已停止拨付这项基金 和银行历年留用的利润积累两大部分 这是银行对国家的负债 银行结算中的资金 它是银行对在收付双方清算时因时间差所造成的货币资金的暂时利用 显然 这应视作一种负债关系 三 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 中国所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 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 有如下公式 A1 A2 A3 A4 L1 L2 L3 L4 L5 1 资金运用 资产 不增加 资金来源 负债 不会增加 因为增加信贷资金来源 至少要构成信贷资金来源的某一项资金增加 2 资金运用 资产 发生变动 资金来源 负债 会相应变动 根据以上分析 再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加以简化 即可得出 贷款 存款 现金 这一恒等式 当然 在具体操作中 可以通过贷款和其他方式向流通中注入货币 但是这些方式最终还是由贷款所引起的 所以笼统地说 流通中的货币大多数是由银行通过贷款这一渠道注入的这一结论应该是正确的 四 对 贷款引出存款 质疑的解析 1 贷款决定存款 与 多存多贷 2 贷款决定存款 与 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 3 贷款决定存款 与 专业银行在信用创造中的作用 4 贷款决定存款 与信贷失控5 贷款决定存款 与组织存款 回本章 至下节 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一 现金运行机制二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三 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四 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回本章 至下节 将我国现金运行的几条主要渠道加以综合 可以得到下图 一 现金运行机制 我国现金运行图 1 现金主要在银行之外流通 进入银行体系之后或走出银行体系之前 现金都不是流通中的 尽管它仍然以现金形态存在 2 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入 也不组织现金回笼 那么 无论现金如何流通 它只会发生持有人结构的变化 而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 3 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的交易 纵观现金运行机制 它有如下三大特点 二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与现金运行相比 存款运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 1 存款运行都在银行体系内进行 2 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行扩大 所谓原始存款 PrimaryDeposit 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所谓派生存款 DerivativeDeposit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 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 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 2 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 或称存款货币银行 内直接形成的 3 以原始存款为基础 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 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还存在有相互转化的关系 但必须以贷款作为条件 三 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 1 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两个特例 第一个特例是全额现金准备制度 即以法律的形式要求银行对存款保持100 的准备金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某一客户存入10000元现金 则此时银行的简化资产负债表用T形账户表示为 单位 元 这里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 产生出的10000元存款正好用作10000元的现金准备 这时的比率是1 1 并没有扩大任何倍数 该银行的资产负债仍处于平衡状态 它正好持有了法定的现金准备 其余的用作了贷款生息 这时仍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 存款与现金之比仍是1 1 第二个特例是现金放款 即在部分准备金条件下 借款获得的贷款完全以现金取出 并长期持有这些现金 在这种情况下 上述T形账户中保留2000元的存款准备金后 其余8000元用于贷款或投资 T形账户可作如下表示 单位 元 2 产生多倍存款的过程 为分析简便起见 我们拟作如下假设 1 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 2 法定准备率为20 3 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 4 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 上表说明 甲银行的准备率为 20 100 100 20 符合法律规定 其余80万元用于放款 至此 甲银行便处于均衡状态 无超额准备金 不能继续扩大贷款 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T形账户为 单位 元 此时 甲银行的准备率为 30 110 100 27 3 高于法定准备率 拥有超额准备金8万元 30 110 20 这意味着甲银行的均衡被打破了 由于超额准备金不会给甲银行带来任何收益 所以 从盈利出发 甲银行势必将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 假设 有一客户将其现金10万元存入甲银行 那么甲银行的原始存款增加了10万元 现金准备也增加了10万元 甲银行的T形账户变为账户B 单位 元 在账户C中 甲银行的准备率为 22 110 100 20 符合法律规定 超额准备金消失 银行又处于均衡状态 假设 甲银行决定将8万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 甲银行的 形账户则变为账户C 单位 元 此时 乙银行的准备率为 15 75 100 20 符合法律规定 无超额准备金 处于均衡状态 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8万元仍然流通于银行体系 假定流入乙银行 设乙银行在8万元未流入前的情况为 单位 元 此时 乙银行的准备率为 23 83 100 27 7 高于法定准备率 拥有超额准备金6 4万元 23 83 20 均衡被打破 基于同一理由 乙银行从盈利出发 也势必会将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 则乙银行账户变为 单位 元 当甲银行流出的8万元存入乙银行后 乙银行的账户变为 单位 元 乙银行贷出的6 4万元又流入丙银行 丙银行在保留20 的准备金以后 同样又将其余的5 12万元贷放出去 如此辗转存贷 直到超额准备金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消失 结果最初由客户存入甲银行的10万元现金 经过银行体系的反复使用 将扩张至50万元 用几何级数来表示 这一扩张过程为 100000 80000 64000 100000 1 4 5 4 5 2 100000 1 1 4 5 500000 这一过程可用 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示意表 来表示 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示意表 上表表明 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 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 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 此一扩张的数额 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 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 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 原始存款量越多 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 反之 越少 法定准备率越高 扩张的数额越小 反之 则越大 此一关系 如以D代表存款货币最大扩张额 A代表原始存款量 r代表法定准备金比率 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如把上例代入公式 则为 显然 这里的存款乘数是1 r 5 即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5倍 存款乘数的含义是每一元准备金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变动 3 多倍紧缩存款的过程其原理和前述的累积扩张过程完全相同 所不同者仅在于 在扩张过程中 存款的变动为正数 在紧缩的过程中 存款的变动为负数 四 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1 法定存款准备率 r 2 现金漏损率 c 存款货币创造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其一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 其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限制因素主要有 r越高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小 反之 越大 现金外流 银行可用于放款部分的资金减少 因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3 超额准备率 e 4 定期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率大 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缩小 反之 则提高 rt t提高 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缩小 反之 则提高 综合四个因素的影响 存款乘数 K 的公式可修正为 1K r c e rt t 回本章 至下节 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决定 一 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二 基础货币的 质 和 量 的规定性三 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四 货币乘数 回本章 至下节 一 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1 货币乘数与信用扩张乘数的区别 货币乘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供给可相应引起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增加 而信用扩张乘数通常指商业银行存款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货币乘数是包括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包括现金在内的中央银行对社会总负债的改变量 而信用扩张乘数只反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负债的改变量 是中央银行全部负债量的一部分 要从总体上找出存款派生的初始点 必须换一个角度 如果作一次理论的抽象 从整个中央银行系统考察 设Ms为货币供给量 m表示货币乘数 B是基础货币 那么 整个货币供给计量模型为 Ms m B从动态看 基础货币增量 B与货币乘数决定着即将增加的货币供给量 M 用公式表示为 M m B如以M代表前期货币供给量 M 代表计划期货币供给总量 用公式表示为 M M m B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增加基础货币 则表示放松银根 货币政策趋于扩张 反之 减少基础货币 则表示收缩银根 货币政策趋于紧缩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 MonetaryBase 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HighPoweredMoney 二 基础货币的 质 和 量 的规定性 1 基础货币 质 的规定性 杰丽 M 罗斯伯里在 银行金融词典 中说 基础货币是银行 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以及会员银行在各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所组成的货币量 弗 伊 佩里在 金融术语选编 中说 一般把基础货币定义为银行的现金余额 CashBase 通常指普通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存款余额加上保险柜里的钞票和硬币 与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关系 借鉴学者们使用 基础货币 这一概念时的语言环境和含义 我们把基础货币通俗地定义为 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 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流通性很强 具有派生性 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 具有可控性 基础货币最本质的特征是 和 两点 朱利安 沃姆斯利在 国际金融词典 中说 强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总量 钞票与硬币之和 加上商业银行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储备 2 基础货币 量 的规定性根据西方学者们的不同意见 可以把基础货币计算口径由窄到宽依次排列如下 基础货币 银行准备金 基础货币 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商业银行的法定储备 基础货币 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法定储备 基础货币 手持现金 库存现金 法定储备 超额储备 在分析基础货币时 西方学者习惯于用一个方程式 即基础货币方程式来表示 B 基础货币 R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 C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 3 对基础货币的再探讨 1 基础货币是不是货币 2 为什么将公众手持的现金看作是基础货币 3 为什么将超额准备金纳入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 量 的组成通常用公式表示为 B R C 三 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1 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 存款准备金比率 显而易见的是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多 基础货币量增加 反之 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少 基础货币量就减少 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Ms的影响不同 由下表可见 存款准备率位于低水平区间 法定存款准备率r的轻微变动 会引起货币供给量Ms的剧烈波动 存款准备率位于高水平区间 r大幅度变动 Ms则徐徐增减 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Ms的影响 流通中的现金量 流通中的现金流入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 能使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也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增加 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 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增加 反之 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 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 贴现的松紧 中央银行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 贴现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 反之 会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减少 2 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1 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 2 物价变动状况 3 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 4 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 5 信用开展程度 3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一方面 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直接掌握和操纵的调控工具 如买卖信用证券 调整存款准备率和对商业银行贴现率等的作用 达到减少或增加基础货币的目的 另一方面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对来自非银行部门的外部因素的变动进行预测 然后运用它所能控制的项目采取防御性措施 如提高储蓄利率 改变财政向银行透支等 以抵消外部因素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四 货币乘数 1 货币乘数原理 乘数一词 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R F 卡恩于1931年提出的 后被凯恩斯用来研究投资对总收入的倍增原理 概括地讲 乘数就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变动对另一经济变量的影响或比率 所谓货币乘数 MonetaryMultiple 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正如货币供给模型Ms m B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表达式一样 货币乘数模型m Ms B也只是一个一般的表达式 在实际运用时还需将它具体化 C 现金 R 存款准备金 D 由R引起倍数增加的存款货币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关系图 2 货币乘数模型 1 法定存款比率 r 在经济运行中 r主要受三类因素影响 3 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 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 S 当定期存款比例高 则r低 当活期存款比例高 则r高 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 中央银行根据不同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差别 实行差别的r政策 在经济运行中 h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Y 应该说h是Y的递增函数 非银行部门持有的机会成本 Pn 应该说h是Pn的递减函数 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 Fm 应该说h是Fm的递减函数 其他非经济因素 u 一般情况下 社会不稳定 h上升 社会稳定 h平稳 2 现金比率 h 所谓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 C 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 D 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经济运行中 t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Y 应该说t是Y的递增函数 持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 Pt 应该说t是Pt的递减函数 定期存款的利率 i 应该说t是i的递增函数 3 定期存款比率 t 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的比例关系 在经济运行中 e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商业银行持有e的机会成本 Pe 应该说Pe是e的递减函数 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价 ie 应该说ie是e的递减函数 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 Ce 应该说Ce是e的递增函数 4 超额准备比率 e 所谓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 实际持有的r超过应当保留的r部分 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 Te 应该说Te是e的递减函数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传统 t 应该说注重安全 则e较多 t敢于冒险 e较少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 即央行采取紧缩政策 e上升 相反 采取放松政策 e下降 1 因素法 这一方法是根据计算公式 先求出影响货币乘数变化的诸因素数值 2 倒推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存款准备率的倒数乘企业存款占银行各项存款和现金的比率等于整个货币的创造乘数 回本章 至下节 4 货币乘数的计算 第五节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 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二 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三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困难性和复杂性 回本章 至下章 指中央银行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中 所确定的最终目标 如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降低失业率 稳定物价等 采取的有效政策工具 如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 存款准备金等 选择的具体调控对象 或中间目标 即联系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金融目标 如货币供给量 利率水平等 运用的各种调控形式 如通过金融市场 计划手段 法律手段等 一 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1 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涵义 以上诸部分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和相关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调控系统 依据世界各国的情况 货币供给宏观调控的一般模式如下图所示 少数国家和地区虽不实行中央银行制度 但这种宏观调控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图示货币供给的一般调控模式 1 直接型 苏联 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在1979年以前均采用直接型模式 如下图所示 2 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类型 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