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生常用中药的性能及使用 1 人参 栽培者为 园参 野生者为 山参 多于秋季采挖 洗净 园参经晒干或烘干 称 生晒参 山参经晒干 称 生晒山参 经水烫 浸糖后干燥 称 白糖参 蒸熟后晒干或烘干 称 红参 朝鲜人参产于朝鲜的人参 习称朝鲜人参 又名别直参 高丽参 商品有朝鲜红参 朝鲜白参之分 而以红者为优 2 人参 人参 味甘 微苦 生者性平 熟则性温 功能补五脏 安精神 健脾补肺 益气生津 大补人体元气 1 抢救虚脱 凡久病气虚 或大失血 或急性暴病致突然气微欲绝 四肢厥冷 虚汗淋漓 神昏不语 脉象微散 似有似无等气脱危症 急用人参15 30克 可大补元气 挽救虚脱 四肢冰冷明显者 加附片9 12克 增强回阳救逆 出虚汗较甚 加麦冬 五味子益气养阴 止汗固脱 3 人参 2 治气虚 本品可补脾肺之气治气虚 四君子汤 人参10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补肺汤 黄芪25克 党参12克 熟地12克 紫菀l0克 桑白皮10克 五味子5克 水煎服 1日2次 3 扶正祛邪 补益正气 增强抗病能力 对正气虚而邪气盛证候 在祛邪药中加入人参 可起扶正祛邪作用 4 人参 红参 补气之中带刚健温燥之性 能振奋阳气 适于回阳救逆 生晒参 性较和平不温不燥 补气又能生津 适于扶正祛邪 白参 性最平和 效力相对较小 适健脾益肺 野山参 大补元气 无温燥之气 补气之中兼滋养阴津 太子参 益气健脾 但补力较小 适于气血不足 病后虚弱 津乏口干等 5 用法用量 0 5 3钱 大量可用至1两 反藜芦 畏五灵脂 服人参腹胀甚 可用莱菔子或山楂解 注意 凡肺气壅滞 胸闷憋气 表邪未解及一切实证 热证均忌用 6 党参 党参 补气健脾 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治气虚证 1 健脾胃 脾胃之气不足出现四肢困倦 短气乏力 食欲不振 大便溏软等 本品可增强脾胃功能而益气 7 五味异功散 人参 炙甘草 茯苓 白术 陈皮各等份 参苓白术散 人参10g 茯苓10g 白术 炒 10g 山药10g 白扁豆 炒 7 5g 莲子5g 薏苡仁 炒 5g 砂仁5g 桔梗5g 甘草10g 8 党参 2 益气补血 用于气血两虚者 如八珍汤 人参养荣汤 归脾汤等 近代研究能通过脾脏刺激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常配当归 白芍 生熟地等治各种贫血 9 党参 3 治气虚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3 5钱 大剂1 2两 近代研究党参有强壮作用 可是红细胞上升 白细胞下降 使周围血管扩张 降血压 并抑制肾上腺素升压作用 10 黄芪 别名 绵芪 绵黄芪甘 微温 助卫气 固皮表 补中气 升清气 托疮毒 利小便 1 固表止汗 体弱 久重病之人 表虚卫气不固 常自汗 易受风寒感冒者 配浮小麦 麻黄根 五味子 煅龙牡等 或用玉屏风散 2 补中益气 如补中益气汤 举元煎 党参 升麻 白术 甘草 11 黄芪 3 消水肿 治头面 四肢水肿 如防己黄芪汤 或防己茯苓汤 防己 茯苓 桂枝 甘草 黄芪 用于全身及四肢皆肿 并感觉恶风的 本品单味浓煎 60 90克每日 可消肾炎水肿 并消除尿中蛋白 配北五加皮 桂枝 猪苓 茯苓 对心脏性水肿有效 用于利尿量不宜过大6 9克为宜 4 补气生血 当归补血汤 黄芪60 120克 当归9 15克 补气而生血 12 5 托毒排脓 气血虚弱之人患疮疡 致脓如稀水 疮口久不收口 用黄芪配党参 白芷 防风 当归 川芎 桂心 厚朴 桔梗 五味子 甘草等 生黄芪偏于走表 固表止汗 托里排脓 敛疮收口 炙黄芪重在走里 补中益气 升提中焦清气 补气生血利尿 注意 胸闷胃满 表实邪阻 气实多怒者勿用 13 用法用量 9 30g 1 体虚自汗 玉屏风散 黄芪5钱 白术3钱 防风2钱 水煎服 2 脾胃虚弱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 肾下垂 子宫脱垂 脱肛 补中益气汤 黄芪4钱 党参 白术 当归各3钱 炙甘草 陈皮 升麻 柴胡各1 5钱 水煎服 3 失血体虚 黄芪1两 当归2钱 水煎服 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黄芪1两 当归 龙眼肉 五味子各5钱 红枣10枚 黑豆1两 水煎服 14 5 脑血栓 黄芪0 5 1两 川芎2钱 当归 赤芍 地龙 桃仁 牛膝 丹参各3钱 水煎服 6 白细胞减少症 贫血 生黄芪 鸡血藤各2两 当归1两 党参 熟地黄各5钱 每日1剂 水煎2次 分2次服 孕妇当归减量 7 乳汁缺乏 黄芪1两 当归5钱 王不留行 路路通 丝瓜络 炮山甲各2钱 水煎服 8 阴汗湿痒 用黄芪酒炒后研细 切熟猪心蘸着吃 有效 15 白术 白术 甘苦 微温 健脾燥湿 益气生血 和中安胎 1 健脾燥湿 用于脾虚湿浊不化 脾虚泄泻 2 益气生血 如八珍汤 人参养荣汤等 16 白术 3 和中安胎 妊娠恶阻 常配 陈皮 竹茹 苏梗 茯苓 藿香 生姜等 兼胎热者加黄芩 栀子 黄芪 党参等 用法用量 6 12g 17 山药 别名 薯蓣 土薯 山薯蓣 怀山药 淮山 白山药山药 味甘性温 补脾胃 益肺气 强肾固精 治带下 18 1 补脾胃 有补脾胃而止泻的作用 配人参 白术 茯苓 芡实 扁豆 莲子肉等 2 益肺气 补脾胃以益肺气 19 山药 3 强肾固精 本品生用补肾生精 益肺肾之阴而治消渴 上消明显 配天花粉 麦冬 知母 黄芩 五味子 沙参 生石膏 乌梅等 中消明显 配生石膏 知母 葛根 黄精 黄芩 天花粉 生地 生大黄等 下消明显 配生熟地 山萸肉 五味子 泽泻 丹皮 茯苓 肉桂等 20 山药 4 治带下 用于脾肾两虚 是湿邪注于下焦的带下病 生山药强肾生精 治消渴 炒山药补脾胃 益肺气 治带下 炒薏仁 炒山药均健脾止泻 但炒薏仁偏于利湿以燥脾 炒山药偏补脾肾而固涩 用山药后有人可产生气壅 腹胀闷 食欲不振等不适 可配陈皮预防 用法用量 15 30g 21 白扁豆 白扁豆 甘 微温 健脾养胃 消暑祛湿 本品补脾不腻 化湿不燥 对脾胃虚弱或大病后 欲用补剂先用扁豆 能调正气而无饱闷之弊 白扁豆生用消暑祛湿 炒用健脾养胃 22 白扁豆 绿豆性凉 消心胃之暑 兼利湿解毒 扁豆性微温 消脾胃之暑 并健脾扶正 荷叶升清气而消暑 扁豆降湿浊而消暑 23 大枣 大枣 补脾和胃 强健脾胃 止泻 生津 补养强壮 并缓和药性 解毒 保护脾胃 大枣核炒焦 泡水代茶饮 使人安睡 24 大枣 龙眼肉 大枣均益脾 龙眼肉偏养心补血 治心虚 大枣偏补脾和胃 治脾虚 饴糖味甘益脾 偏缓急和中 治中虚作痛 大枣味甘益脾 偏益气生血 兼养心治脾虚 心慌如悬 注意 胃胀满 痰热者不宜用 用法用量 6 15g 25 甘草 甘草 补脾 清热 解毒 缓急 润肺 调和药性 1 生甘草有清热解毒及润肺的作用 常用痈疽疮疡 阴疽配伍熟地 麻黄 鹿角胶 肉桂 白芥子 桂枝等同用 现代研究生甘草对番木鳖 水合氯醛 白喉毒素 破伤风毒素 河豚毒素 蛇毒等有解毒作用 26 配杏仁 贝母 炙杷叶 瓜蒌 知母 黄芩等用于肺热咳嗽 配桔梗 射干 牛蒡子 玄参等用于咽喉肿痛 本品为滑润性祛痰药 口服后使咽喉粘膜减少刺激 适于咽喉炎症 桔梗汤 桔梗3克甘草6克 伤寒论方子 27 甘草 2 有缓急作用 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 如芍药甘草汤 可用于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出现厥逆 脚挛急不伸等症 3 调和药性 本品药性和缓 通行十二经 可升可降 与补 下 寒 热 湿 凉等各类药配合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炙甘草适于补中益气 生甘草适于清热解毒 润肺 28 甘草 生甘草梢治尿道中疼 适于淋病 生甘草节适于消肿毒 利关节 生甘草去皮为粉甘草 适于清内热 泻心火 注意 脾胃有湿而中满呕吐忌用 长期大量用可引起水肿 高血压 反海藻 大戟 甘遂 芫花 29 熟地 熟地 味甘 微苦 性微温 补血生精 滋肾养肝 常用滋阴补血药 炮制 酒熟地黄 取净生地黄 用黄酒拌匀 置炖药罐内 密闭 隔水加热炖透 或置适宜容器内蒸透至表面黑润 至黄酒完全被吸尽 取出 晒至外皮稍干时 切厚片 干燥 生地黄每100kg 用黄酒30 50kg 酒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 蒸熟地黄 取净生地黄 置木甄 笼屉或其他适当容器内 加热蒸至内外黑润为度 取出 晒至八成干 切厚片 干燥 蒸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 常配当归 黄芪 党参 阿胶治等各种贫血 30 熟地 熟地配当归补血 熟地配白芍养肝 熟地配龙眼肉养脾 熟地配麻黄则不粘滞并通血脉 温肌凑 如阳和汤 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 治疗阴疽 附骨疽 流注 寒性脓肿 闭塞性脉管炎 肠系膜淋巴结核 慢性骨髓炎 关节结核等 温阳散结 配龟甲 知母 黄柏 猪脊髓 地骨皮 秦艽 鳖甲用于阴虚生内热而骨蒸潮热 消渴 耳鸣耳聋 盗汗 消瘦 午后颧红 干咳少痰带血 夜间燥热等 如大补阴丸 阿胶补血兼止血 熟地补血兼填精髓 阿胶滋养肝肾兼养肺阴 熟地滋养肝肾兼养心血 桑葚补肝肾 性偏凉 补血之力不如熟地 熟地补肝肾 性偏温 滋阴补血之力远大于桑葚 31 熟地 当归补血其性动 熟地补血其性静 当归生新血而补血 熟地滋阴精而养血 二药合用互补 何首乌也补肝肾 但补血之力不如熟地 熟地乌须发之力不如首乌 熟地久服易用砂仁佐制 以免腻膈 注意 阳虚阴盛忌用 痰多苔腻 胸膈窒闷不宜用 用量用法 内服 煎汤 10 30克 或入丸散 或熬膏 或浸酒 32 当归 当归 辛甘 微苦 性温 治血分病常用药 因使血各归其所 故名 1 补血 如当归补血汤 黄芪 当归 四物汤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 等 2 活血 有活血通络 散瘀消肿的作用 配连翘 银花 赤芍 红花 皂刺 山甲等用于疮痈初起 肿胀疼痛 配川芎 红花 半夏 防风 黄芪 桂枝 白芍 熟地 山甲用于肌肤麻木不仁 3 润肠通便 年老 久病 产后失血或津液不足因血虚肠燥而致大便秘结 当归可养血润肠而通便 4 调月经 当归能调理冲 任 带三脉 善补血和血 为妇科调理经血最常用的药 33 当归 当归配黄芪 党参可补气生血 当归配大黄 牛膝可破下部淤血 当归配川芎 苏木 红花 桔梗可活上部淤血 当归配桂枝 桑枝 路路通 丝瓜络可通达四肢 活血通络 白芍补血偏于养阴 其性静而主守 当归补血偏于温阳 其性动而主走 血虚生热者宜用白芍 血虚有寒者用当归 34 当归 归头和归尾偏活血破血 归身偏补血养血 全当归既补血又活血 归须偏活血通络 酒当归偏行血活血 土炒当归用于血虚见大便溏软者 当归炭用于止血 注意 大肠滑泻和火旺者不用 35 阿胶 阿胶 甘平 补血 滋阴 润肺 止血 阿胶块能补血 滋阴 现代研究有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作用 阿胶配地黄 龟板 鳖甲 秦艽 银柴胡 青蒿滋阴清热 用于阴虚内热 骨蒸痨热等 阿胶珠止血 润肺 随证加入生地炭 黄芪 党参 山萸肉 续断 菟丝子 桑寄生 紫河车等健脾补肾药 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36 阿胶 熟地 阿胶均滋阴补血 但熟地偏于补肾阴 填精髓而补血 阿胶偏润肺 养肝 补血而滋阴 兼能止血 阿胶还有养血润燥滑肠作用 可用于妇女产后便秘 血虚便秘等 注意 舌苔厚腻 食欲不振 大便溏泄等均不适于本品 37 食用方法 1 阿胶羹 阿胶250克 黄酒250克 冰糖200克 黑芝麻 核桃仁各250克做法 取阿胶250g 砸碎 放入带盖的汤盆或瓷碗中 加黄酒250g 浸泡1 2天 至泡软 取冰糖200g克 加水250ml化成冰糖水 倒入泡软的阿胶中 加盖 置盛胶容器于普通锅或电饭煲内 水浴蒸1 2小时至完全溶化 将炒香的黑芝麻 核桃仁放入继续蒸1小时 搅拌 成羹状 取出容器 放冷 冰箱存放 每天早晚各服一匙 温开水冲服 38 阿胶 2 阿胶膏 阿胶一块 冰糖20克做法 取阿胶一块 砸碎至豆粒大小 将碎阿胶倒入白瓷碗或微波炉专用器皿中 加冰糖约20克 水约150ml 置于微波炉中 调火力至中档 12分钟后 打开炉门 胶香四溢 冰糖 阿胶全部溶化 取出放凉 溶液成果冻状 冰箱存放 每晚临睡前取一勺阿胶冻置口杯中 加开水或牛奶100ml 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服下 39 3 牛奶冲服将阿胶粉碎成细粉状 每次取阿胶粉一匙 约3 4g 放入杯中 依个人口味 加入热牛奶 豆浆等 80 以上 边加边搅拌 使阿胶粉充分溶化后服用 口感香甜绵软 回味悠久 40 何首乌 何首乌 生首乌味苦涩 制首乌兼甘味 微温 养血益精 平补肝肾 乌须发 兼润肠通便 消瘰疬 治疟疾 制首乌温而不燥 补而不腻 性质平和 适于久服 常用于病后虚弱 阴虚血亏 筋骨软弱以及滋补强壮丸药中 本品有促进血液新生作用 用于津血不足之肠道津液缺乏 肠管传导涩滞 大便秘结不通配当归 肉苁蓉 黑芝麻 火麻仁养血润肠通便 现代研究有促进肠管蠕动 适用虚性便秘 41 何首乌 用于肝肾虚亏 精血不足 身体衰弱 须发得不到充足营养致须发早白配补骨脂 当归 地黄 枸杞 女贞子 菟丝子 黑芝麻 旱莲草等 熟地滋补肝肾 填精益髓之力较何首乌为优 但滋腻太甚 易腻膈害胃 首乌则不寒不燥 不腻膈 不害胃 又养血祛风 急需滋补用熟地为宜 长服慢补时用首乌为好 二药可合用 42 何首乌 黄精也补而不腻 但偏补中益气 润养肺胃阴津 首乌偏滋补肝肾 养血益精 夜交藤水煎服治失眠 祛风湿 舒经络 除痹痛 煎水外洗解毒 和血 祛风 用于风疮 疥癣 生首乌用于消瘰疬 解疮毒 通便结 制首乌用于补肝肾 强筋骨 养血 固精 43 枸杞子 枸杞子 味甘性平 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 用于肝肾不足致腰膝无力 脐腹隐痛 阳痿不举 大便溏泄等 如右归丸 用于肝肾不足 精血不能上注于目致两目昏暗 视物模糊不清等 如杞菊地黄丸 还有生津止渴作用 配麦冬 天冬 山药 玉竹 地黄 知母等用于消渴 44 现代研究有降血糖作用 枸杞叶可清上焦毒热 代茶饮止消渴 枸杞根皮即地骨皮 清虚热 退骨蒸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6 12g 熬膏 浸酒或入丸 散 注意 外邪实热 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45 麦冬 麦冬 甘 微苦 微寒 1 滋阴润肺 清热治咳 2 养阴清心 心阴虚而心中烦热 心悸失眠 舌红 脉细数 配黄连 阿胶 贝母 生地 玄参 丹参 珍珠母 远志等 心气心阴两虚 出现气短倦怠 口渴汗出 脉微弱欲绝而虚脱者 急用生脉散 益气养阴 敛汗固脱 3 生津益胃 有养胃阴 生津液的作用 46 4 润肺利咽 肺热阴伤 咽喉干痛 声哑失音 舌燥口渴 配玄参 生地 桔梗 甘草 山豆根 金果榄 知母等同用 天冬 麦冬均滋阴 天冬甘苦 大寒 偏清热降火 麦冬甘微寒 偏润肺宁心 兼养胃阴 止烦渴 麦冬偏滋肺阴而清热 兼养胃阴而止渴 47 石斛 石斛 甘淡凉 滋阴养胃 清热生津 益肾 壮筋骨 用于温热病后期 因高热而阴津受伤 注意用石斛治温热病 不可用之过早以免滋补敛邪 用于阴虚内热干咳 盗汗 口渴 低热等 用于肾精不足致目昏目暗 视力下降配生熟地 山萸肉 草决明 枸杞 沙苑子 地骨皮 菊花等 如石斛夜光丸 是治疗目昏目暗视力下降的常用成药 也可治肾虚而两脚麻木痿痹者 48 石斛 玉竹 石斛均养阴 玉竹甘平滋润 养肺胃之阴而除燥热 补而不腻 石斛清肾中浮火摄元气 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 清中有补 补中有清 金钗石斛偏养胃阴 补肾精 霍石斛用老人 虚人阴液不足者 鲜石斛清热生津 解渴之力佳 多用于温热病 49 百合 百合 为润肺止咳和清心安神药 配生地 麦冬 沙参 贝母 梨皮等用阴虚肺燥咳嗽 配沙参 五味子 马兜铃 诃子 麦冬用于久咳不愈 肺阴虚而肺气浮散之证 配麦冬 莲子 远志 黄连 阿胶 玄参等用于热病后余热不清神志恍惚和阴虚心烦 失眠 50 鳖甲 性味 咸 寒 春 夏 秋季捕鳖 用刀割下头 割取背甲 去净残肉 晒干 亦将鳖体置于沸水中煮1至2小时 烫至背甲上的皮能剥落时取出 剥下背甲 去净肉 洗净晒干 功用 滋肾潜阳 软坚散结 主治 骨蒸劳热 疟母 胁下坚硬 腰痛 经闭症瘕等症 用量 10 20克 捣碎 先煎 禁忌 虚而无热者忌用 鳖甲适不合人群 脾胃虚寒及食少便溏者 孕妇禁服 51 百合 五味子味酸而收 偏治肺气之浮散 百合甘敛润肺 偏治肺阴之虚燥 百部温肺化痰治嗽 并杀虫 百合甘敛润肺治嗽 并宁心 治久久难愈胃痛 用百合配乌药 为百合汤 百合30克 乌药9克 丹参30克 檀香6克 草豆蔻9克 良姜9克 香附9克 川楝子9克 对溃疡病致长期胃痛 属于虚实并见 寒热夹杂 气血皆病证候效好 52 白果 白果 甘苦涩平 小毒 收肺益气 定喘治嗽 缩小便 止白带 白果收肺益气 偏痰喘兼咳者 炒熟用益肺定喘 生用降痰 量不可多大 1 5 9g 生甘草能解白果毒 53 陈皮 陈皮 辛苦温 理气药 1 消胀止呕 肺胃气滞致胸闷 上腹胀满 恶心 呕吐 胸腹胀痛配伍枳壳 半夏 苏梗 苏子 兼胃热加黄芩 川楝子 兼胃寒者加高良姜 乌药 兼中焦湿盛加茯苓 苍术 2 燥湿化痰止嗽 对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致肺气不利而发生咳嗽 痰多 胸闷 不思食等 3 理气开胃 对中焦气滞 食欲不振者加麦芽 谷芽 蔻衣 神曲 山楂等促进食欲 54 陈皮 4 避免补药引起壅气胀满副反应 用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地黄等补药时配点陈皮 化橘红化痰效最好 对痰多 稠 白粘者适用 广橘红偏轻清入肺 适于外感咳嗽痰多胸闷者 橘核散结止痛 用治疝气痛 橘叶疏肝解郁 用于胸胁闷痛 乳房发胀 青皮偏入肝胆 破气散滞 兼治疝 陈皮偏入脾肺 理气和胃兼化痰 本品性香燥 过用久用耗散正气 55 莱菔子 莱菔子 辛甘平 降气平喘 化痰消积 理气除胀 1 痰喘咳嗽 由痰浊阻肺 肺失肃降产生咳嗽 气喘 痰多胸闷等症 如老年人慢支咳喘痰多者用麻杏二三汤 苔厚腻 大便干加熟大黄 瓜蒌 槟榔 呼气困难加枳壳 桔梗 前胡 吸气困难加磁石 沉香 咳重加紫苑 炙杷叶 贝母 咳痰清稀而凉的 加细辛 干姜 五味子 2 食积腹胀 生莱菔子性善上升 服量较大时致恶心呕吐 临床少用 炒莱菔子性善降 可用于降气化痰 消胀平喘 56 菊花 菊花 疏风散热 用于风温初起治风热感冒 也是眼科常用药 主治肝经风热 目赤肿痛 两目昏花 见风流泪 目生云翳 常配黄芩 密蒙花 青箱子 草决明 木贼草 桑叶 蝉蜕等 野菊花有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作用 57 蜂蜜 蜂蜜 多用于老人 虚人 津液不足 肠道滞涩而致大便燥结 饴糖 蜂蜜 大枣均味甘补中 饴糖性微温主入脾 能缓急止腹痛 滋润滑肠之力不如蜂蜜 蜂蜜兼润肺治肺燥咳嗽 大枣甘温补中 专补脾胃 无润肠通便之力 58 茯苓 茯苓 利水除湿 宁心安神 益脾止泄 凡五脏六腑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皆可用茯苓 配党参 白术 半夏 陈皮 猪苓 泽泻 桑白皮 冬瓜皮等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 苓桂术甘汤加炒白芍 木香 吴茱萸 肉豆蔻治疗肠功能紊乱 出现脾虚 中焦水湿不化致消化不良 大便不整 用于心脾两虚 心神不宁 失眠健忘之证 配当归 白术 柏子仁 远志 酸枣仁 朱砂0 6 0 9克 59 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 茯神偏于宁心安神 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 茯苓皮利水消肿 茯神木治心掣痛 神惊 健忘并平肝祛风 治冠心病心绞痛时 在宽胸 通阳 活血 开窍剂中加茯神木15 30克 可收到止痛效果 60 黑芝麻 黑芝麻 甘平 滋补肝肾药 补精 润燥 滑肠等 配枸杞 菊花 熟地 山茱萸 白蒺藜用于肝肾不足之头晕眼花 配制首乌 桑葚 旱莲草 女贞子 生地用于肝肾不足头发早白 配当归 肉苁蓉 桃仁 火麻仁等用津枯血燥的便秘 首乌乌须发兼养血 黑芝麻乌须发兼润便 61 附子 附子 辛甘热 有毒 其性走而不守 能内达能外彻 能升能降 凡凝寒痼冷 痹结于脏腑 筋骨经络 血脉者 皆能以之开 通 温 散 凡阳气将脱 四肢厥逆冰冷 凉汗淋漓或绝汗如油者 皆可回阳救逆 立挽危亡 1 回阳救逆 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 大下 大汗后致阳虚欲脱 出现脉微欲绝 四肢厥逆 手足冰冷等虚寒险证 如四逆汤 参附汤 因内寒所致用四逆汤 因气血两虚所致用参附汤 兼大汗淋漓 可再加麦冬9 五味子9 2 逐寒燥湿 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而致气血凝滞 闭塞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 阴雨天加重等 或脾受寒侵见腹痛 腹泻 便清稀 手足凉 腹部不暖等 62 附子 3 温肾助阳 补肾助阳 增强生殖机能 肾阳虚衰表现生殖功能低下 男子阳痿 女子宫寒不孕 表现膝腰冷痛 阳痿精寒 脐腹疼痛 夜间多尿 足冷膝软 饮食少思 五更泄 神疲怕冷 右尺脉弱等 如八味地黄丸 右归饮 肉桂助肾阳 暖下焦 能引上浮之火下归与肾 附子回阳气 通行十二经 能追散失欲绝元阳 川乌 附子为同一植物 温肾助阳用附子 通痹去风用川乌 63 附子 附子配人参 山茱萸治汗脱亡阳 附子配熟地 当归能助生血之力 附子配肉桂补助肾阳 附子配桂枝 白芍 黄芪皮治阳虚自汗 附子配防风各12g治疗痹症 并且防风有杀附子毒作用 炮附子 黑附片 最常用 药力足 效快 白附片药力较和缓 注意 非虚寒证 寒湿证忌用 热厥入咽即毙 孕妇忌服 64 干姜 干姜 辛热 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能引血分药入血中气分而生血 引附子入肾而祛寒回阳 并温助心肺阳气 1 腹痛腹泻 由脾胃虚寒或寒邪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致脘腹冷痛 喜热喜按 或吐或泻 用干姜温胃散寒 2 亡阳虚脱 如四逆汤 3 寒痰咳喘 由于阳气虚 水湿不化 聚而为饮 水饮寒痰 上犯于肺 致咳嗽吐白色稀水泡沫痰 气喘 畏冷 头眩 不欲饮水 冬季易发 配伍细辛 五味子 名 姜辛味 之法 有温肺 开肺 合肺之功 如小青龙汤 65 干姜 干姜配麻黄 可去伏于肌腠中寒邪 必须详细辩证 确诊为寒邪者 干姜辛温入脾经 兼入心肺 助阳而补心气 炮姜炭偏于温经止血 治小腹 脾肾之寒 干姜偏用治胃脘 脐腹 心肺之寒 66 生姜 性能 辛 温 归肺 脾 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应用 1 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 能发汗解表 祛风散寒 但作用较弱 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可单煎或配红糖 葱白煎服 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 与桂枝 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 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 脾胃寒证 本品辛散温通 能温中散寒 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 食少 呕吐者 可收祛寒开胃 止痛止呕之效 宜与高良姜 胡椒等温里药同用 若脾胃气虚者 宜与人参 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67 生姜 3 胃寒呕吐 本品辛散温通 能温胃散寒 和中降逆 其止呕功良 素有 呕家圣药 之称 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 因其本为温胃之品 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 可配伍高良姜 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 若痰饮呕吐者 常配伍半夏 即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 4 肺寒咳嗽 本品辛温发散 能温肺散寒 化痰止咳 对于肺寒咳嗽 不论有无外感风寒 或痰多痰少 皆可选用 治疗风寒客肺 痰多咳嗽 恶寒头痛者 每与麻黄 杏仁同用 如三拗汤 和剂局方 外无表邪而痰多者 常与陈皮 半夏等药同用 如二陈汤 和剂局方 68 生姜 此外 生姜对生半夏 生南星等药物之毒 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 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 3 9g 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 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69 枇杷叶 枇杷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影像乳腺X线摄影技术考核答案及解析
- 冰袋使用法课件
- 冰冻期间安全培训课件
- 八一钢铁厂安全培训
- 充满正能量的课件
- 储能电站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鄞州首南YZ08地块配套商业运营管理合作协议
- 文化活动中心会议室租赁及音响设备租赁合同
- 金融服务公司股权置换与未来风险共担协议
- 股权转让补充协议-技术专利许可及合作开发合同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 瓷砖粘贴施工方案
- DL-T325-2010电力行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与目视判读举例
- 保育员取餐分餐环节培训
- 个人简历模板(空白简历表格)
- 北师大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全套完整课件
- T-HNCAA 023-2020 混凝土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和计算方法
- 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控制技术(第2版)课件 第1-9章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发展过程-智能网联汽车动力学模型
- 洗浴运营方案
- 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