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与优生的关系.doc_第1页
环境因素与优生的关系.doc_第2页
环境因素与优生的关系.doc_第3页
环境因素与优生的关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环境因素对优生的影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类出生缺陷的发生,由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和基因改变)引起的约占25%,由单纯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化学物质、营养不良等)引起的约占10%,而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约占65%。可见,外界环境因素在出生缺陷的发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遗传因素相比,各种环境因素引起的出生缺陷是可以预防的。爱情、婚姻意味着新生命的孕育,从踏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起,不少新婚夫妇都寄希望于新的生命,希望新的生命健康、聪明、漂亮。同时也非常担心孩子出生后是否有先天缺陷、智力是否低下等。在先天性缺陷发生的诱因中,除遗传因素之外,就是环境因素,包括电离辐射、感染、药物与环境化学物质。环境中众多的有害物质通过妊娠的母体:进入胎体,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环境因素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引起生殖功能障碍。环境中的有害成分也可对生殖细胞产生毒害作用,甚至会影响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优生包括消极的优生和积极的优生2种类型。消极的优生是指防止或减少缺陷儿的出生,积极的优生则是设法使体格和智力都优秀的婴儿出生,即提高人口的素质。中国提倡的优生,主要是指前者,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缺陷儿的孕育和出生。 环境即指空气、土壤、水、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以及它们的生物学作用,应适合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并有益于人体健康。摘要:环境对优生的影响,首先是通过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父或母的生殖健康发生影响,然后经受精,妊娠而影响子代的发育与健康。因此环境与优生关系密切, 环境污染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是涉及子孙后代健康素质的重大问题。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药物、生物等。因此, 消除环境污染是优生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以及预防角度分析环境因素与优生的关系。关键词:环境;优生;预防;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国策, 目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 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研究工作。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优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一、优生的含义优生,就是生优,即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诞生的下一代是素质优良的。优生中的生字是出生的意思,就是说出生时便是优良的。因此,凡是与保证出生一个素质上健康聪慧的个体有关的内容,都包括在“优生”的范围内。二、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1)电离辐射实验研究表明, 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引起染色体畸变明显增加, 小剂量引起基因突变【2】导致胚胎及胎儿发育缺陷。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放射性物质引起先天异常的典型实例就是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最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医源性接触放射线和核元素(或同位素)。因此, 怀孕早期要绝对避免任何放射性检查和治疗。 2)噪声 动物实验已证实, 噪声是畸形的诱发因子。噪声能对机体细胞分裂和DNA合成造成不良影响, 使染色体结构畸变率明显增加【3】。噪声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刺激, 噪声强度愈大, 频率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长期噪声刺激诱发出先天性缺陷及高频听力的丧失。噪声可引起子宫、胎盘缺血, 导致胎儿缺氧、使胎儿发育障碍。建议孕妇不宜在强噪声的环境中长期工作, 对从事噪声作业女工孕期应加强健康监护, 或孕前调换工种。 3)微波与超声波无线电通讯、电视、无线电广播以及雷达操作时可接触微波。微波对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其热效应可使机体内温度升高, 损害生精上皮而抑制精子的发生【4】。国内有人观察微波作业对女工生殖功能方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剂量、长时间接触微波可导致死胎、畸胎、流产和先天性缺陷【5,6】。4)高温动物实验证实, 妊娠动物置于高温下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也提出, 妊娠期发生高热与新生儿脑发育缺陷有明显相关关系。此外, 流产、死产发生率增加, 出生后智力低下。因此, 孕期不宜热水浴时间过长。【7】 5)电磁场 电热毯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易引起人体胎儿发育不良或造成孕妇早期流产【8,9】。因此, 孕妇不宜使用电热毯。长期居留在高压变电器和高压输电线附近的人受到的高压电磁场的影响, 会出现各种功能性变化, 对胎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2、化学因素1)汞及其化合物 随着工业的发展, 汞进人环境的机会增加, 可能污染蔬菜、水果和粮食, 如果汞经消化道、呼吸道侵入孕妇机体, 经胎盘进人胎儿血循环可导致胎儿中毒,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大脑发育畸形。汞化合物的胚胎毒性作用以甲基汞最大, 金属汞次之, 无机汞毒性较低。2)铅及其化合物 铅作业男性工人若防护不当, 可致精子活动无力, 数目减少, 畸形精子增多。铅作业女工或男工的妻子或孕妇受到铅污染, 均可造成不孕、流产、死产、早产或婴儿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和先天畸形【10】。3)化学农药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机体会产生影响, 如长期慢性进人孕妇体内均可影响胎儿的发育, 造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先天畸形。农药还可影响男性生殖机能, 造成精子缺乏。据估算我国有98%的婴儿自母乳中摄人的有机氯量超过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每日容许摄人量【11】。因此, 孕期要远离农药, 饮食注意蔬菜多洗泡, 水果要削皮。 4)烟酒的危害 酗酒: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经研究, 现已公认, 乙醇为致畸物, 对全身各个系统及生殖都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可使精子结构发生变化, 卵巢发生脂肪变性或排出不成熟卵子, 使受精卵的质量下降。会导致婴儿出生时其身高、体重、头围都比正常儿小, 出生后发育迟缓、瘦小、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平均智商只有65酒精综合征胎儿【12】。可有面部畸形、心脏畸形、四肢畸形等。酒精的毒害与饮酒的时间和酒量有关, 愈在妊娠早期, 喝的愈多, 其致畸作用也就愈加明显。 吸烟:孕妇吸烟, 烟叶中尼古丁的作用广泛而复杂, 可使孕卵着床发生障碍而导致流产。能较迅速地引起子宫和胎盘血运急骤减少, 造成胎儿心率改变。烟叶中的氢化物可使孕妇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下降, 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烟叶中一氧化碳等毒物进人胎儿体内, 与血红蛋白结合, 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细胞缺氧、中毒, 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出生体重下降, 围产儿死亡率增高。男子吸烟可使精子对酸性诱变剂的敏感性增高, 精子DNA 链的断裂增加, 导致畸形精子增多【13】 5)吸毒 孕妇吸毒会通过胎盘影响婴儿, 致使脑损伤, 内脏残缺, 发育迟缓, 生殖器畸形等, 出生后极难护理。其表现为易烦躁, 吸吮能力差, 睡眠不规则, 严重者出现惊厥。因此, 妇女最好在孕前戒除药瘾及嗜毒, 以免贻误子代。 6)妊娠期用药 妊娠早期是胎儿各器官、系统分化成形的时期, 对致畸因素最敏感, 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据统计, 因药物引起的畸形占总畸形儿的5%6%妊娠中期, 药物对胎儿不再有致畸作用, 但可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或产生不可逆损伤【14】。 3、生物因素 环境中对胚胎、胎儿有毒性作用的生物因素主要指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 以病毒感染最常见, 其对胎儿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急性感染时孕母发生高热、毒血症、缺氧、脱水酸中毒等, 可引发流产、早产和死产。另一方面, 病原体通过胎盘直接侵犯胎儿, 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 导致先天发育缺陷、迟缓甚至死亡。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儿相同的临床表现有出生低体重、黄疽、紫瘫、肝脾肿大、肺炎、脑脊髓膜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15】。三、控制环境质量, 保障优生优育 为了保障我国的优生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5点:【16】1、建立出生缺陷监察系统, 掌握出生缺陷基础率动态变化, 早期发现某种缺陷率或某地出生缺陷率的上升, 以便进行追踪观察, 探究原因, 采取措施。2、开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分析, 针对环境质量中某种特异指标结合行为畸胎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3、 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及生物材料监测。4、 建立化学物质致畸的检出、筛选登记系统, 严格管理环境致畸化学物质。5、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 消除环境污染, 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 是保护人民健康, 保护子孙后代, 保障人口质量的根本措施。具体方法包括【17】:1、加大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对优生的影响通过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约束企业、团体、个人的行为,改变原有的不可持续的生活、生产模式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观念,摒弃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不考虑生态环境成本的做法,促使各企业建立绿色GDP 核算体系,尽可能减少污染,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确保人们生存环境的良好。这是遏制影响优生的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监督实施,加大其执行力度。2、 组织开展环境因素对优生影响的调查研究工作就是要确定一批有可能影响优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如重污染(主要指炼砒、炼镉、炼汞等重污染行业和地区)、放射线、食品添加剂、营养、药物等,尽快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并进行定期监测。通过开展环境因素对优生影响的调查研究,逐步摸清底数,发现和研究致畸物,掌握我国人群优生现状,及早发现和处理问题,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使优生工作有的放矢。3、 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目前,由于某些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色素的滥用,变质食品的出售,一些国家明文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制品在食品中公然出现,突现了我们食品安全的严重性。长期如此,不仅危害健康,还将殃及后代!因此,我们必需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要求信息传播、社区参与、行政立法等多重干预,通过个体、家庭、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力度,让不法商人无机可乘,保证食品卫生与安全,避免和减少食品不安全因素对优生的影响。4、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公众优生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公众优生意识的目的在于:强化环境与优生意识,普及优生知识,引起公众重视,促进公众参与,即优生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所在。1)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明确环境污染对优生的严重危害目前,环境污染对人类优生的危害,虽在我国已逐渐引起注意,但还远未普及。这就有必要加强环保与优生知识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与优生意识,主动参与环保,减少影响优生的各种化学、物理因素。并且,促使准备生育的夫妇或孕妇重视优生,主动避免接触放射线、有害毒物及高温、噪音等不良环境因素。2)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减少由于无知所带来的出生缺陷在众多的出生缺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无知造成的。事实上,在我国尤其在贫困地区,还有一些人的优生优育知识严重匮乏,由于无知,迷信和陋习蔓延,导致人口出生缺陷率的上升。因此,我们应该在全国尤其是在农村,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以此避免由于无知所带来的出生缺陷。3)倡导有利于优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除了无知以外,更多的人则是优生知识有,但行为不足。因此,优生优育的宣传还在于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提醒人们尤其是年轻夫妇切不可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一定要重视优生优育,积极主动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如吸烟、酗酒、食用霉变食物、不良饮食习惯、滥用药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放射线、高温、噪声等不良因素,将优生优育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参考文献:1王移兰 环境对优生的影响 当代医师杂志 1996年7月 第一卷第7期2蔡宏道 现代环境卫生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8-2333卢云石 环境因素与优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8184周华,李克健,李增琦 噪声对作业女工生殖机能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 广西预防医学, 1996,12(2);63.5华嘉增 妇女保健学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2.409-4106夏玉静 小功率微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中国职业医学,2001,28(2):49-507赵明, 王和平, 郑铁军 微波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职业卫生与病伤,1998,12(1):54-568刘彦红, 赵成正 吸毒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生物学通报, 1996,34(6):269刘风云 尹迎春 苏延友环境污染对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