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doc_第1页
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doc_第2页
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doc_第3页
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doc_第4页
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幸存的老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和引导,力求使学生能- 1.理解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明确想象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并运用作者所阐发的诗歌欣赏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鉴赏好课文所涉例子,并藉此获得体验,产生经验。 2.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借鉴课文方法鉴赏诗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1课时第2课时共计 271441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1课时 xx年10月4日(3&5) 一.导入 1.李商隐锦瑟。 2.诗经卫风氓中的蚩蚩的理解。 3.杜牧江南春。 二.读诗猜物-看看诗中描写吟咏的是什么事物或景物: 1.解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 2.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蕊,琴上响余声。 3.不知谁抱镜,推在白云岑。万壑照成雪,梅花寒一林。 4.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5.拂拂生残晖,层层如裂绯。天风剪成片,疑作仙人衣。 6.艾青希望。 7.小花的信念。 8.往事二三。 9.青草。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略读文章,找出作者援引诗歌。(训练略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 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老马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口供启明星夜雨寄北 2.速读文章,思索文章援引以上诗歌目的-为了体现什么鉴赏方法。(训练速读、提炼关键词能力) 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诗歌欣赏需要想象 老马-泡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找情思、韵味 虞美春花秋月何时了-进 口供-猜 启明星夜雨寄北-补 四.讲读课文,研讨问题 1.文中以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一首为例,说明诗歌欣赏是一种创造活动,但三例的说明是层进式的。这三例分别和共同说明了什么? 2.细读文章相关段落,说说泡找进猜补等欣赏方法分别是针对诗歌的什么特点而言的,它们具体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依据诗歌特征鉴赏诗歌的精神实质并理解关键词含义) 老马-泡:将诗歌形象还原到繁复的生活中-浓缩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找:寻找并判断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和韵味-含蓄、精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进: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进诗歌中去-抒情 口供-猜-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猜,去阐发-精约、概括 启明星夜雨寄北-补:填补连缀诗歌断续跳跃的语言-不连贯、跳跃性大 (师生在前基础上一起完善板书) 3.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泡?提倡泡的原因是什么?泡有哪些具体内容? 4.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猜?提倡猜的原因是什么?猜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5.阅读文章,说说你觉得作者援引的哪首诗歌的赏析方法最能触动(比较适合)你,谈谈原因或感受。(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揣摩语言,表达自己独特体验和感悟) 第2课时 xx年10月5日(1&2) 一.学以致用,欣赏名诗。 阅读叶绍翁游园不值,讨论几个问题。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猜想一下,这杏园主人是何等人物? 提示:只看泥径、柴扉即可推知,主人应是一位安贫乐道的隐者。他种了杏花,徜徉于满园春色之中,与世隔绝而自得其乐。久不开这一细节耐人寻味。显然,主人只愿亲近自然,不愿交接世人,具有高雅脱俗、孤芳自赏的品性。 能不能猜成主人不在家或生病而无法见客呢?当然也可以,但那样猜,诗就没有味道,读诗也就没有意思了。 2.综合诗中的细节描写,体味一下诗人的性格情趣。 提示:苍苔是雨后景象,苔呈苍绿色说明春雨连绵,多日不放晴。屐齿是木头鞋,下有两齿,可在泥地行走。屐齿印苍苔说明诗人惦念春光,盼春心切,不辞雨后泥多苔滑,探访芳园。诗人对春光的热爱已达到痴情的地步:执拗的杏园主人不放诗人进园赏春,只让诗人在园外翘首瞻望,而诗人流连不去。神游芳园,拥抱春天,既多情又浪漫。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了怎样的形象和意境? 提示:关不住、出墙来的拟人描写刻画了一枝红杏的鲜艳、俏丽、倔强、顽皮,可以想像成一位从墙头上探出身来好奇地打量、指点园外的美丽、活泼的红妆少女。由一枝红杏可想到满园春色姹紫嫣红,旺盛蓬勃。 4.结合游园不值的欣赏过程,谈谈对诗歌欣赏中的泡和猜的体会。 提示:特别注意这首诗以粹概全、以实显虚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要注意泡和猜的合理性:尊重诗作的语言实际、形象特征、艺术特点和诗人的情感逻辑,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合理地阐发、补充、推断。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谈一谈这首诗讽刺的现象。 注意荔枝这一意象在诗中的特殊作用,只有了解荔枝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诗。 2.第三句中的笑字,在这里既然不用考虑押韵,为什么不用喜或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这一笑,让人想起战国时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失天下,这里,诗人是以杨妃之笑来比附褒姒之笑,都含有对君王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慨叹。 归纳方法:诗歌的写作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泡和猜的基本依据,一定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甚至个人情感,在现有词句的基础上,合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阅读下面文课文第6-7段,完成2-4题。 2.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结合实例说明什么是它原先的状态。 原来的状态指诗人原先想说的话(或对现实的直接反映)。如老马中诗人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们坚忍的毅力的赞美。 3.作者举老马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4.鉴赏诗歌为什么需要想像? 因为诗歌不直说,含蓄精。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读李煜邵盈午 在历代帝王中,似乎还没有哪一个能有李煜这样的幸运,虽千载之下,只要一提他的名字,连文化档次并不高的人也会将他与下列词牌联系在一起: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推虞美人。 虞美人一词所反映的无疑是末世昏君的亡国之愁。但如果仅着眼于此,便很难解释李煜的这首词何以会在不同阶层的读者中间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其实,这首词所凝聚的经过符号化的情感,并不是与亡国之愁一一对应的。就李后主当时的心境推究,他的往事、他的故园,乃至他的雕栏玉砌和朱颜,皆有具体所指,它们与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一起,构成了连贯的意象群,于是愁被净化了,剥离了亡国之愁的实体,只剩下万古恒同的外形,达到如斯境界,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才会超越时空而获致永恒的意义。无论哪一个时代的人,不论当时人的愁是什么,都不难从中领悟到人类最普遍的直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的蹉跌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那种深切的发现。而诗与非诗的差别,难道不就在于对人类直接经验本身的综合、提炼与升华的程度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煜又是有幸的:他在仓皇辞庙中失去的面子,却在文学里挽回来了,并在这里重新获得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如今,人们提起李煜,所指的已不复是那个袭位怠于政事的昏君,而是一个创作出不朽作品的文学家。如果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那么李煜便堪称我国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上脱花间派的窠臼,下开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词风,对自宋以来的词人影响甚巨。 我不禁想起西清诗话所载艺祖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的话。其实,艺祖的这一假设毫无意义,李煜原本就不是什么政治家;降宋后,做了虚有其名的违命侯,哪里还构得成对大宋江山的威胁;可悲的是,李煜乃一天生情种,总也收不了泪,忘不掉他的故国。这一下可了不得,他的那些情辞双美的作品一经脱手,便不胫而走,轰传江南,这就不能不使宋太宗意识到李煜的存在就是江南旧梦死灰复燃的希望。狠毒、阴鸷的宋太宗,遂传旨御医,务必设法使李煜死后尸体作俯首屈身之状,以示永世臣服。当李煜在42岁生辰的那天,奉旨饮下宋太宗派人前来给他祝寿的御酒后,顿时五脏剧痛、全身痉挛,头足相就,状如牵机,于次日晨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