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桩基承台计算.doc_第1页
pkpm桩基承台计算.doc_第2页
pkpm桩基承台计算.doc_第3页
pkpm桩基承台计算.doc_第4页
pkpm桩基承台计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构件计算书CT5 桩基承台计算项目名称_日 期_设 计 者_校 对 者_一、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二、示意图三、计算信息承台类型: 三桩承台计算类型: 验算截面尺寸构件编号: CT-11. 几何参数矩形柱宽bc=450mm矩形柱高hc=600mm圆桩直径d=500mm承台根部高度H=1200mmx方向桩中心距A=1750mmy方向桩中心距B=1750mm承台边缘至边桩中心距 C=500mm2. 材料信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ft_c=1.43N/mm2,fc_c=14.3N/mm2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ft_b=1.43N/mm2,fc_b=14.3N/mm2桩混凝土强度等级: C80 ft_p=2.22N/mm2,fc_p=35.9N/mm2承台钢筋级别: HRB400 fy=360N/mm23. 计算信息结构重要性系数: o=1.1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150mm4. 作用在承台顶部荷载基本组合值F=3244.000kNMx=57.700kN*mMy=103.500kN*mVx=69.800kNVy=-38.800kN四、计算参数1. 承台总长 Bx=C+A+C=0.500+1.750+0.500=2.750m2. 承台总宽 By=C+B+C=0.500+1.750+0.500=2.750m3. 承台根部截面有效高度 ho=H-as=1.200-0.150=1.050m4. 圆桩换算截面宽度 bp=0.8*d=0.8*0.500=0.400m五、内力计算1. 各桩编号及定位座标如上图所示:1=arccos(0.5*A/B)=1.0472=2*arcsin(0.5*A/B)=1.0471号桩 (x1=-A/2=-0.875m, y1=-B*cos(0.5*2)/3=-0.505m)2号桩 (x2=A/2=0.875m, y2=-B*cos(0.5*2)/3=-0.505m)3号桩 (x3=0, y3=B*cos(0.5*2)*2/3=1.010m)2. 各桩净反力设计值, 计算公式:【8.5.3-2】xi=x12*2=1.531myi=y12*2+y32=1.531mNi=F/n-Mx*yi/yi2+My*xi/xi2+Vx*H*xi/xi2-Vy*H*y1/yi2N1=3244.000/3-57.700*(-0.505)/1.531+103.500*(-0.875)/1.531 +69.800*1.200*(-0.875)/1.531-38.800*1.200*(-0.505)/1.531 =1008.724kNN2=3244.000/3-57.700*(-0.505)/1.531+103.500*0.875/1.531 +69.800*1.200*0.875/1.531-38.800*1.200*(-0.505)/1.531 =1222.736kNN3=3244.000/3-57.700*1.010/1.531+103.500*0.000/1.531 +69.800*1.200*0.000/1.531-38.800*1.200*1.010/1.531 =1012.540kN六、柱对承台的冲切验算 【8.5.17-1】1. Ni=0=0.000kN ho1=h-as=1.200-0.150=1.050m2. ox=A/2-bc/2-bp/2=1.750/2-1/2*0.450-1/2*0.400=0.450moy12=y2-hc/2-bp/2=0.505-0.600/2-0.400/2=0.005moy3=y3-hc/2-bp/2=1.010-0.600/2-0.400/2=0.510m3. ox=ox/ho1=0.450/1.050=0.429 oy12=oy12/ho1=0.210/1.050=0.200 oy3=oy3/ho1=0.510/1.050=0.4864. ox=0.84/(ox+0.2)=0.84/(0.429+0.2)=1.336 oy12=0.84/(oy12+0.2)=0.84/(0.200+0.2)=2.100 oy3=0.84/(oy3+0.2)=0.84/(0.486+0.2)=1.2246. 计算冲切临界截面周长AD=0.5*A+C/tan(0.5*1)=0.5*1.750+0.500/tan(0.5*1.047)=1.741mCD=AD*tan(1)=1.741*tan(1.047)=3.016mAE=C/tan(0.5*1)=0.500/tan(0.5*1.047)=0.866m6.1 计算Umx1Umx1=bc+ox=0.450+0.450=0.900m6.2 计算Umx2Umx2=2*AD*(CD-C-|y1|-|y3|+0.5*bp)/CD=2*1.741*(3.016-0.500-|-0.505|-|1.010|+0.5*0.400)/3.016=1.386m因Umx2Umx1,取Umx2=Umx1=0.900mUmy=hc+oy12+oy3=0.600+0.210+0.510=1.320m因 Umy(C*tan(1)/tan(0.5*1)-C-0.5*bpUmy=(C*tan(1)/tan(0.5*1)-C-0.5*bp =(0.500*tan(1.047)/tan(0.5*1.047)-0.500-0.5*0.400 =0.800m7.计算冲切抗力 因 H=1.200m 所以 hp=0.967o*Fl=o*(F-Ni)=1.1*(3244.000-0.000)=3568.40kN ox*2*Umy+oy12*Umx1+oy3*Umx2*hp*ft_b*ho =1.336*2*0.800+2.100*0.900+1.224*0.900*0.967*1.43*1.050*1000 =7446.122kNo*Fl柱对承台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七、角桩对承台的冲切验算 【8.5.17-5】计算公式:【8.5.17-5】1. Nl=max(N1,N2)=1222.736kN ho1=h-as=1.200-0.150=1.050m2. a11=(A-bc-bp)/2=(1.750-0.450-0.400)/2=0.450m a12=(y3-(hcd)*0.5)*cos(0.5*2)=(1.010-(0.600-0.400)*0.5)*cos(0.5*1.047)=0.442m 11=a11/ho=0.450/1.050=0.429 11=0.56/(11+0.2)=0.56/(0.429+0.2)=0.891 C1=(C/tan(0.5*1)+0.5*bp=(C/tan(0.5*1.047)+0.5*0.400=1.066m 12=a12/ho=0.442/1.050=0.421 12=0.56/(12+0.2)=0.56/(0.421+0.2)=0.902 C2=(CD-C-|y1|-y3+0.5d)*cos(0.5*2)=(3.016-0.500-|-0.505|-1.010+0.5*1.047)*cos(0.5*0.400)=1.039m3. 因 h=1.200m 所以 hp=0.967 o*Nl=1.1*1222.736=1345.010kN 11*(2*C1+a11)*(tan(0.5*1)*hp*ft_b*ho =0.891*(2*1066.025+450.000)*(tan(0.5*1.047)*0.967*1.43*1050.000 =1927.701kNo*Nl=1345.010kN 底部角桩对承台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 o*N3=1.1*1012.540=1113.794kN 12*(2*C2+a12)*(tan(0.5*2)*hp*ft_b*ho =0.902*(2*1039.230+441.987)*(tan(0.5*1.047)*0.967*1.43*1050.000*1000 =1904.835kNo*N3=1113.794kN 顶部角桩对承台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八、承台斜截面受剪验算 【8.5.18-1】1. 计算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2.计算剪切系数因 0.800ho=1.050m2.000m,hs=(0.800/1.050)1/4=0.934 ay=|y3|-0.5*hc-0.5*bp=|1.010|-0.5*0.600-0.5*0.400=0.510 y=ay/ho=0.510/1.050=0.486 y=1.75/(y+1.0)=1.75/(0.486+1.0)=1.1783. 计算承台底部最大剪力【8.5.18-1】 bxo=A*(2/3+hc/2/sqrt(B2-(A/2)2)+2*C =1.750*(2/3+0.600/2/sqrt(1.7502-(1.750/2)2)+2*0.500 =2.513m o*Vy=1.1*2231.460=2454.606kN hs*y*ft_b*bxo*ho=0.934*1.178*1.43*2513.077*1050.000 =4151.528kNo*Vy=2454.606kN 承台斜截面受剪满足规范要求九、承台受弯计算 【8.5.16-1】【8.5.16-2】计算公式:【8.5.16-1.2】1. 确定单桩最大竖向力Nmax=max(N1, N2, N3)=1222.736kN2. 承台底部弯矩最大值 【8.5.16-1】【8.5.16-2】M=Nmax*(A-(sqrt(3)/4)*bc)/3 =1222.736*(1.750-(sqrt(3)/4)*0.450)/3 =633.844kN*m3.计算系数C30混凝土 1=1.0 s=M/(1*fc_b*By*ho*ho) =633.844/(1.0*14.3*2.750*1.050*1.050*1000) =0.0154.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1/(1+fy/Es/cu)=0.518 =1-sqrt(1-2s)=0.015b=0.5185.纵向受拉钢筋 Asx=Asy=1*fc_b*By*ho*/fy =1.0*14.3*2750.000*1050.000*0.015/360 =1689mm2 最小配筋面积: B=|y1|+C=|-505.2|+500=1005.2mm Asxmin=Asymin=min*B*H =0.200%*1005.2*1200 =2412mm2 AsxAsxmin,取Asx=Asxmin=2412mm2 AsyAsymin,取Asx=Asymin=2412mm26. 选择Asx钢筋选择钢筋525, 实配面积为2454mm2/m。7. 选择Asy钢筋计算钢筋面积超出一般选筋范围,请用户自行选择配筋方案。十、柱对承台的局部受压验算 【8.5.19】因为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所以不用验算柱下承台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十一、桩对承台的局部受压验算 【8.5.19】1. 因为承台的混凝土强度小于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验算桩上承台局部受压承载力。2. fcc=0.85*fc_b=0.85*14.3=12.2N/mm2=1;Fl=max(N1, N2, N3)=1222.736kN若 C-d/2Fl*o=1345.010kN桩上承台局部受压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从加到乘”评析静安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曹培英万航渡路小学副校长 张敏万航渡路小学 罗杰张:“从加到乘”这节课,罗杰老师上得比较轻松,感觉效果蛮好的。我们发现罗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把教材用活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活动安排的意图。罗:“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是进一步加工教材内容。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其次是采用了自学的方法。 这节课中有关乘法的认识、读法、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我是用了看书自学的方式,让课本来告诉学生。虽然,他们只有二年级,但是通过新教材一年多的学习,完全有能力独立看书理解。通过课堂实际反馈,学生也的确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 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张:从实际教学效果看,你的设计思路和安排意图,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请你再介绍一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是怎样考虑的。特别是谈谈你在用好、用足教材方面的经验。罗:如果认真钻研教材,找到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新教材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例如,我在巩固练习层次中引导学生“找找还有什么内容求总数也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表示的?”学生回到游乐园这幅图中找到了: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5个气球。4个5,45=20。后面,判断是不是同数连加的香肠图、馒头图的题目和最后把12个小圆点圈一圈,说说有几个几,并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这些题目,都是课本前面一课时几个几中的内容。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了运用和拓展。比如,由馒头图引出了3个0。张:这些练习设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是请曹老师对这节课作一些更深入的分析。曹:“从加到乘”这节课的成功经验,罗杰老师刚才自己总结了四点:第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也就是在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第二,采用了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以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是不是真正看懂了。第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一题多用,一图多用,而且用的比较自然,比较有效。这些都是其他老师可以借鉴的。我再谈三点。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乘法,具体地说,就是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会写、会读乘法算式,以及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其中最重要的是乘法的含义,包括对引进乘法必要性的认识,即为什么要引进乘法。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些认识,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而不是简单的办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加到乘的过程。这正是这段教材和罗老师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新的课程观,即课程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这个课题取得非常好,凸现了学习的过程性。老师对教材的加工,把6只小船增加到10只,可以说也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便于学生感悟乘法的简便。老师对教学的处理,引领学生边观察边数,一个3,两个3一直到十个3,也起到了强化同数连加概念的效果。其次,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节课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连加算式,再抽象成乘法算式。还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即由一般的几个几到几个。再次,从数学的人文性来看:教师采用话外音的方式,介绍了乘号的来历,乘号为什么用一个来表示,原来,发明者认为,既然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那就把加号旋转45 ,用来表示乘,不是很好吗。介绍这个背景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可以说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数学的人文性,是这节课与众不同的一个亮点。罗:我感到自己这节课中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时,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