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一、 明末清初的实学教育思想及其杰出代表-王夫之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大动荡时期,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兴起于东北的满族贵族趁势入关,建立了清王朝。一批儒家士大夫认真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在不同程度上,都将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义理视为导致国运衰败的重要原因。明中叶后阳明学兴盛,促进了思想解放。明末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陆续来华,带来了早期的西方科学文化,使中国学者开阔了眼界。于是,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其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理学进行深刻的批判,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在哲学思想上具有唯物主义特色,在政治思想上表现出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倾向,在教育思想上也有许多别开生面的进步观点。王夫之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后期隐居于湘西蒸左石船山(今湖南衡阳县曲兰),故后人称他为船山先生。他自幼聪明过人,14岁就考中秀才,后读书于岳麓书院,24岁考中举人。两年后明亡,王夫之曾起兵抵御清军南下,失败后隐居山野,始终没有投降清朝,专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长达40多年。王夫之的思想受张载的影响较大,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哲学的朴素唯物论,并与当时的实学思想家们遥相呼应,互相补充,形成系统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古典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提出许多充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观点,对明清以后许多教育家都有巨大影响。王夫之著述总计400多卷,800多万字。现存船山遗书有72种,258卷,遍及经、史、子、集各部,也是古代最高产的学者。二、论性与习从先秦诸子至宋明诸儒,在人性问题上都立足于先验论,纠缠于善恶的分辨。而王夫之的论述则完全不同,他主张: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在尚书引义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所谓先天之性,即人的自然之质,主要指耳、目、口、鼻、心等感官的功能。所谓后天之性,即通过后天的习获得的知识、才能和道德观念,善恶均有,也可以说无所谓善恶。性应该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人生长、发展全在于习的作用,这就是他所说的习成而性与成。具体而言,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影响人的先天之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增强和发展;二是使人获取知识才能,形成道德观念,王夫之称之为习性或后天之性;三是革除因失教或教育不当而成的恶习(主要指人们的思想品德问题)。王夫之认为,人性就是习的过程中日生日成的。可见,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 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三、论学与思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主张学而知之。并且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他在四书训义卷六中指出: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为功,他指出: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学的优点是不恃己之聪明,即不怀成见和自以为是;缺点是惟先觉而是效,即盲从而缺乏独立思考。思则正好相反,所以学和思可以相互促进,博学是思远的基础,而思遇到困难,就会更加勤学。王夫之的观点,是对儒家学思结合的精辟总结。四、论理与欲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他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天理就在人欲之中。从人们对声、色、味的倾向性追求中,廓然见万物之公欲,而即为万物之公理。没有脱离人欲的天理,所谓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所以,靠革尽人欲来求得天理是荒谬的,人欲完全没有了,也就不是活生生的人了,哪还有什么天理?王夫之认为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 ,即人欲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要求,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合理要求,禁欲是违反人性的。理在欲中并非说欲即是理,纵欲也是不对的。理只是正当的欲望的反映: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也。所以王夫之主张既不是禁欲,也不是纵欲,而是节欲和导欲。首先要承认欲望总体的合理性,而不是笼统地否定哪些欲望是错误的。其次要以我自爱之心,而为爱人之理。自爱属于人欲,而爱人就接近天理了,凡是自己喜欢的,也要满足别人的喜欢,自己的欲望不能妨害别人的欲望,这就是儒家一贯强调的推己及人的原则。王夫之概括为推其私而私皆公,节其欲而欲皆理 。王夫之对私与公、欲与理的论述具有辩证的色彩,很有启示性。 五、论知与行知行关系问题是古代哲学家、教育家们的重点论题。在这一问题上,王夫之的观点与朱熹的知先行后说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都不同。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相互为用。他说: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 就是说,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离开行,就无以知。显然,他不同意知先行后说。他又说: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 可见,他也不同意知行合一说。他认为知与行是不同的,各有其功用,二者相互为用,才能取得更大的效力。他还指出力行然后知之真 ,知的目的也是为了行事。即力行不仅是获得真知的可靠途径,而且是知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王夫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识,虽不能完全付诸行,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学以致用,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王夫之的知行观以及教必著行的思想,是合乎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学论的,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及其读书穷理,和格心的教育的批判和修正。六、论教与学 以往的教育界谈教学原则,往往多是笼统而言,或只涉及一个方面。而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同时对教学双方提出相关的要求,这是王夫之教学思想最有特色的地方。他又指出:夫学以学夫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学,而教必非学。阐明了教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不等于教,而教也不能替代学。这是相当具有辩证法的。王夫之说: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他指出了教学过程归根结蒂是教为了学,教师主要起指引的作用,进德修业的工夫,则靠学生自悟。教师当然要教,但教在我而自得在彼 学生一定要勤勉,他说:学者不自勉。而欲教者之俯从,终其身于不知不能而已矣。 反过来说,为了使学生自勉,教师就不应该降低标准去迎合学生不求上进的要求。而要作到 自勉,关键在于有内在的动力。若未有自修之心而强往学之,则虽教无益 。同时,他也要求教师须是善教者。只有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兴趣,觉得有收益,从而本心乐为,才能自勉。苟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者导之以顺。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加以引导,使之乐学,而不能一味地强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管切开患者护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护理研究人卫题库及答案
- 组织施工的基本方式与特点教学设计中职专业课-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类-土木建筑大类
-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4 (新版)新人教版
- 8 Around the world说课稿小学英语Level 6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第二版)
- 2025年潮州市法院系统招聘真题
- 2024年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
- 高中基本能力 《非洲你好》说课说课稿
- 宣威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二地理 南方地区说课稿
- 建筑设计行业2024年财务挑战解析
- 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中国石化加油站视觉形象(VI)标准手册-课件
- 小学数学新旧知识关联
- 退费账户确认书
-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参考答案
-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一套)
- 恒瑞医药简介课件
- GB/T 20671.4-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4部分:垫片材料密封性试验方法
- 灌肠分类、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FZ/T 74003-2014击剑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