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化曲叶病.doc_第1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doc_第2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doc_第3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番茄黄化曲叶病关键词:番茄;番茄黄化曲叶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番茄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最早发现于1939 年的以色列约旦河一带,1964 年被正式命名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curl virus,TYLCV),此后,该病迅速扩散,现已蔓延到中东、地中海 沿岸、东亚、南亚、非洲、欧洲、美国、中美洲、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具毁灭性的番茄病毒病之一。1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快速蔓延, 与全球气候变暖、栽培方式改变以及国际贸易活动增加,导致的病毒传播媒介B 型烟粉虱和Q 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在我国的大量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传播呈现明显的由南向北的发展趋势,其为害程度逐年加重21 番茄黄化曲叶病症状与为害特点31.1 症状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现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最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坐果少,果实小,畸形果多,膨大速度慢,成熟期果实不能正常转色。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尤其是在开花前感染病毒,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1.2 为害特点与其他病毒病相比,番茄黄化曲叶病具有爆发突然、扩展迅速、为害性强、无法治疗的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的番茄病害,发病后没有很好的药剂可以防治。该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传播,故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的主要传毒介体,低密度烟粉虱就能导致病毒扩散与流行,且烟粉虱获毒后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防治烟粉虱可以有效防止该病毒的扩散、蔓延和为害。番茄黄化曲叶病在温室中可周年发生,繁殖快,传播迅速,病毒株呈典型的传染性病害分布。在华北地区,越冬茬番茄个别田块在10 月中下旬开始零星发生;11 月病情加重,发生区域迅速扩大;12 月后病害传播减慢;翌年2 月之后,病害又逐渐加重。2、番茄黄化曲叶病病原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由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为代表的多种双生病毒引起的,发病植物主要呈现叶片黄化、叶缘卷曲、植株矮化等症状。4TYLCV是最初在以色列所分离双生病毒的名称。但双生病毒为单链DNA病毒, 存在基因重组现象, 病毒变异频率高, 越来越多的此类病毒在世界各地被分离出来。经过序列比较分析发现侵染番茄的一系列Begomoviruses病毒亲缘关系或近或远,仅用TYLCV对这类复杂的病毒进行命名明显已不恰当了。双生病毒科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小于89%的往往定名为不同病毒, 大于89%则被认为是同一病毒的不同株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Begomovirus中侵染番茄并造成其黄化曲叶症状的病毒划分为以下几种:TYLCAxV、TYLCCNV、TYLCGuV、TYLCIDV、TYLCKaV、TYLCMaIV、TYLCMLV、TYLCSV、TYLCTHV、TYLCV、TYLCVNV。53、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3.1 发病周期45 月份和79 月发病重。从零星发现个别植株矮化到发现个别植株顶部叶片异常,一般需2 周时间, 再经2 周后有30植株感病,在无有效防治措施情况下,病情不断增加,发病区域迅速扩大,34 d 后田间病株率达80以上。73.2 传播方式不同的病毒方式不同,TYLCV 通过烟粉虱传播,种子不传播7 获毒后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大棚内病毒株呈明显的传染性病毒分布, 而且低密度的烟粉虱仍可导致病毒的扩散与流行。其中以B型烟粉虱虫口数量增长快、传毒能力强, 繁殖世代短,适应能力强,成为近年来烟粉虱暴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原因83.3 影响发病因素91) 品种。国内外的番茄品种都表现感病,其中金棚1 号和FA-189 抗该病毒能力较强。2) 植株长势。田间调查发现,植株粗壮、叶色浓绿、叶片较厚、果实皮层厚的植株抗性较强。3) 管理条件。在整个生长期管理中,田间管理措施及时,病虫害早防、早治的田块,发病较轻。4) 气候条件。在2535 、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干燥条件下有利发病。而高温、少雨更利于烟粉虱繁殖活动,病毒传播速度加快。5) 种植户防范意识薄弱。开始发病时,种植户常会把该病混淆为普通花叶病毒病,认为为害不大疏于管理,防治不及时,引起大面积传毒。6) 种植时间。由于烟粉虱是早春45 月份从棚室迁飞到露地为害, 秋季910 月份从露地迁回棚室越冬为害,因此这两个时期定植的番茄发病重。94、综合防治4.1严格检疫,避免连作防止携带烟粉虱及有病番茄幼苗进入非疫区。重发病棚要避免与茄科类蔬菜连作,以降低烟粉虱的种群密度104.2选用抗病毒品种选种抗病毒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根本措施。由于该病毒属于双生病毒,存在基因重组现象,病毒变异频率高,世界各地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虽然名称一样,但是病毒的基因组成相差很大,因此一个地区的抗病品种引进到另一个地区种植不一定抗病,需要当地科研育种工作者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病毒基因组成情况重新选育抗病品种。114.3培育无病虫健苗集中统一育苗,便于苗期集中管理。合理安排茬口,避开烟粉虱高发期定植番茄,错开发病高峰。育苗床要与定植田分开,防除杂草,使用40目防虫网隔离,悬挂粘虫板诱杀烟粉虱,减少传毒媒介。苗期喷施盐酸吗啉胍、乙酸铜、三唑酮混剂等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1 2 次,定期喷洒防治烟粉虱的农药如烯啶虫胺、苦参碱、吡虫啉等,避免感染病毒。移栽前7 天喷施杀虫剂防治烟粉虱,避免带虫或带毒植株移入大棚。及时发现拔除病苗,带出田间深埋或烧毁。苗期要合理施肥,适当增施微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和浇水量,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植株抗病力。124.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残枝落叶, 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 切断烟粉虱食料供应链, 去除植株下部烟粉虱虫、卵枝叶以减少虫源。生长期增施叶面肥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 可在大棚和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黄色粘板均匀悬挂于植株上方, 黄板底部与植株顶端相平或略高于植株顶端, 当烟粉虱粘满板面时, 需及时涂粘油,一般7 10天重涂1次) 134.5防治好烟粉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由烟粉虱传播, 防病的主要途径是防止烟粉虱的侵入为害。对烟粉虱应实行“避、阻、诱、杀”等措施防治,通过采取避免番茄与瓜类、豆类混栽或换茬, 避开45 月份和79 月份烟粉虱高发期定植番茄,选用5060 目防虫网覆盖栽培, 在大棚内挂黄板诱杀,统一用药剂防治等方法,可以降低烟粉虱虫口密度,切断传播途径14参考文献1、 李小靖,叶志彪 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规律和研究进展(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010.022、 李小靖,叶志彪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规律和研究进展(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3、 张春奇; 李红波; 潘永;(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院 475100)2011,24(5): 50-544、 矫晓阳; 【导师】 谢艳;浙江大学 【分类号】S436.412 2013,5、 余文贵, 赵统敏,杨玛丽,赵丽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中图分类号:S436.4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440(2009)04-0925-066、 杨金明; 姜飞; 马秀玲; 廖开志; 史明武; 魏秀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其综防措施. 2009年05期【分类号】S436.412.197、 徐德利; 杨静; 鲍继友; 谢玲; 吴敏; 郑燕;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2014年09 江苏省连云港市园艺蔬菜技术指导站;8、 杨金明; 姜飞; 马秀玲; 廖开志; 史明武; 魏秀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其综防措施. 2009年05期【分类号】S436.412.199、 杨金明; 姜飞; 马秀玲; 廖开志; 史明武; 魏秀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其综防措施. 2009年05期【分类号】S436.412.1910、 李艳红; 戴率善; 刘宗泉; 仇保华; 王素芳; 王海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程度影响因子分析及防病措施 2009年09期11、 倪光荣; 胡会英; 陈永顺; 王海音; 毛西贝;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