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诗歌鉴赏秘笈.doc_第1页
2009诗歌鉴赏秘笈.doc_第2页
2009诗歌鉴赏秘笈.doc_第3页
2009诗歌鉴赏秘笈.doc_第4页
2009诗歌鉴赏秘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十二型一、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字的类型: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基本公式:释含义(指出修辞手法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考标准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点情境)。示例二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景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示例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释含义)。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描景象)。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点情境)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解答分析: (意境意象情感)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应掌握的术语A.意境特点:B.思想感情:C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背熟老师发的资料)基本公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高考标准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示例二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描图景)。充分体现了春天明净绚丽的氛围 (点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析感情)。示例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描图景)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点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析感情)三、分析句意型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简析这首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答题模式:基本公式:明语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析情感(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谈效果(指出手法,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地间一片寂寥。(明语义)这句诗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析情感)作者借景抒情,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情更是情动于衷。(谈效果)四、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等。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诗歌名家风格特色要背熟)答题模式: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基本公式: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或诗歌中之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示例一: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示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标准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示例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的语言特点具体说明。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明特色)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列例证)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析感情) 示例四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明特色)。“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列例证)。烘托出船家女朴素率真的情感(析感情)。五、分析主旨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基本公式:释内容(阐述诗歌的具体内容)+点情感(指出作者表达的情感)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2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春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咏史怀古诗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赤壁伤春伤别诗(闺怨诗)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王昌龄闺怨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夜洛城闻笛商山早行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托物言志诗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即事抒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继承汉魏乐府及六朝、初唐诗人鲍照、陈子昂等的传统,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闲适隐逸诗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答题示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释内容)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点情感)六、分析技巧型题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文嘉明日歌)间接抒情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绘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词中主要的两种景与情的关系。第一,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如张继的夜桥枫泊。第二,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二种形式。借景抒情:就是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如杜甫的登高。寓情于景:是意境创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及到的是什么景,寄托的是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如王之焕的凉州词。借事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合情在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处。即事感怀诗:就是作者心中有某种情感,由于外界某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别人身上的)的触发,从而将其激发,引发出诗人的感情或议论。【江村即事】 作者:司空曙 朝代:唐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描写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注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联想想象 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相思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竹枝词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对偶、反复)反问 加强语气,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反问)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问)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互文等。修辞手法作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拟:把物拟人化,把人拟物化,把抽象的概念拟物或拟人化,使描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形象生动具体,使读者觉得亲切,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强调和突出该事物,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等等;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互文:使诗歌内容更加凝练;用典:使诗歌内涵丰富;内容更加凝练;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内涵丰富;内容更加凝练;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与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设问: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 以乐景衬哀情)(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杜牧的过华清宫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牧江南春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还可以分成这样4类: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白描。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答题模式: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基本公式: 明手法(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答题示例示例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高考标准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示例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效果)示例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石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相同点? 答: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明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鸪”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阐运用)两首诗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析效果)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模式:概述诗句的内容。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基本公式:描内容(大致翻译诗歌) +谈联系(讲清楚各句或联在结构上的关系) +点情思 (指出诗歌思想情感)答题示例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描内容)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谈联系)诗人通过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家国之思。(点情思)八、鉴赏景物(意象)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解答分析:古代的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题步骤: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把老师发的切实背好)基本公式:点手法(指出表现手法,同时写明角度) +描景色 (具体描绘景物画面)+概特征(或明情感)答题示例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点手法)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描景色)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概特征)#九、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的另一种答题方案)提问方式:某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变体: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原因?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此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该词在诗中的寓意。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构思上考虑。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基本公式: 释含义(解释词语在诗中含义)+明主旨(指出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析联系(分析含义与主旨之间关系)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笛声,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释含义)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情。(明主旨)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析联系)十、分析人物形象型提问方式: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作者形象答题模式:回答此类题先应该理解全诗试着用白话文翻译一遍,抓住具体体现情感之句,体现情感之词。结合作者生平、诗作背景分析形象。基本公式:析内容(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点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形象(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五种主要情感:忧国忧时揭露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如,如,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昔盛今衰的感叹,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高适燕歌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李白行路难人生感受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恋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古典诗歌中常塑造的五种艺术形象:豪迈洒脱、傲岸不羁、狂放自负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临留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吼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持绢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天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实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