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天气与气候.doc_第1页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doc_第2页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doc_第3页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doc_第4页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主备: 王传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 班 导学案序号 【学习目标】、在生活中能区分天气和气候,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的术语、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和看云图进行简易的天气预报【学习过程】一、天气及其影响(读课本P56图文内容,完成)1、人们经常用_、_、_等来描述天气。2.天气的两个特点.天气反应一个地方_内的大气状况,它是_;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_。3.完成P57活动题2。二、明天天气怎么样(读课本P4445图文内容,完成)1.读P58-P59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2.世界上第一张天气预报图的诞生与_有关。3.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_、_、_等大气情况。4、降水概率:降水概率表示_。降水概率为100,表示_;降水概率为0,表示_。5、气温:表示大气的_程度,用“_”表示,读作“摄氏度”。6、风向:是风的 。如:“北风”说明风由 吹向 ;“东北风”是由 吹向 。7、风力共分为_级;级数越_,表示风力越_。【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 天气预报中说,“未来两天有寒潮影响我市,届时气温将下降68 C,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 A、人们生活 B、工业生产 C、农业生产 D、交通运输2、表示“肯定有雨”的降水概率为( )A、50% B、90% C、0% D、100%3、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长春四季分明 D、南极终年严寒4、以下关于天气的正确说法是( )A、天气指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大气状况B、天气状况对人类活动没有多大影响C、天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D、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4、下列符号中,正确表示风力4级东南风的(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第二课时)主备: 王传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 班 导学案序号 【学习目标】1. 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会读卫星云图,并能进行简易的天气预报。2.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准,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学习过程】一、 读读课本P59页图4-1-2和4-1-3,填出表中相应的天气或天气符号:1、天气状况暴雨西北风6级多云转阴天气符号2、完成课本P47页活动题2、3。二、读课本58页图4-1-1,完成:1、在卫星云图上,绿色代表 蓝色代表 白色代表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_,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三、读课本60页图4-1-1,完成:1、日常生活中,用_表示空气质量的高低。2、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一、 根据图4-1-5中提供的数据请说出下列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及空空气气质量状况:郑州_;石家庄_;西宁_ 。【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 下列符号中属于晴转雷阵雨的是(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某日郑州晴空万里,在卫星图上的颜色是( )。 A、草地 B、海洋 C、陆地 D、平原4下列句子描述天气的有_;描述气候的是_。 (1)北京一年有四季的变化,且四季分明。 (2)海南岛全年皆夏。 (3)预计未来24小时将有沙尘影响我市。 (4)昨夜狂风暴雨,今天却晴朗无云。5.你认为在保护大气环境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第二节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主备: 王传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 班 导学案序号 【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 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本P62P6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2.测定气温一般采用 ,记做 ,读做 。3.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次,一般在北京时间 时、时、时、时。二、读一读、算一算(读图4-2-1) 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平均气温气温 根据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推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三、读课本P63-P64页文字及图4-2-2和图4-2-3 ,完成:1、以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2、 气温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最低气温出现在_。3、 气温年变化规律:北半球陆地海洋最高气温时间最低气温时间4、气温日较差:一天中,_与_之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_与_之差。四、读一读、算一算:完成课本P64页活动题1、2、3五、动动手、画一画:完成课本P64页活动题【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 有关气温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放置在百叶箱内B.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C.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D.对气温的观测,都是在北京时间2 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间进行测量的一2、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最低气温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日落前后 C、14点 D、正午12点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B.一个月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月平均气温C.一个月内每天平均气温的总和除以天数的商叫月平均气温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月平均气温4.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最高, _最低 ;海洋上 最高, 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_。5.读图3-4,完成下列问题。图3-4(1)A、B、C三地中年较差最大的是_(填字母),气温年较差约为_。(2)B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约为_,最热月的平均气温约为_。(3)A、B、C位于_(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第三节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第二课时)主备: 王传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 班 导学案序号 1.了解等温线图。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学习过程】一、读课本65页第一段文字及图4-2-4,回答:1.等温线是地图上_相同的点的连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2.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 相同。3.等温线数值大,气温 ;数值小,气温 。4.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 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 中心。二、读课本66页第图4-2-5,回答: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2.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C。(气温垂直分布规律)【学习自评】1. 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A.从高纬向低纬递减 B.从低纬向高纬降低C.同纬度的海洋气温比陆地气温高D.同纬度的海洋气温和陆地气温一样高2. 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 地势因素 C. 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3.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 )A.1.5 B. 0.6 C.0.07 D.6 4防止“全球变暖”的最好措施是( )A.不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B.开发新型能源,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C.多种粮食作物 D.制定新的人口发展规划5世界最炎热的大洲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南极洲 B.大洋洲、北美洲C.非洲、南极洲 D.非洲和北美洲6.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势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7、课本53页1、2题。第三节 降水及降水的分布(第一课时)主备: 王传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 班 导学案序号 【学习目标】1、 知道降水的形式及测量降水量的方法。2、 能够根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3、 能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习过程】一、读课本P68-P69页课文回答: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 。2、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_、 _、 _、 _等不同等级。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_,常用的单位是_。二、读课本P69页图4-3-29,思考: (读懂图3.19 )1、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图中横坐标表示_,纵坐标表示_。2.图中12根柱形表示_ ,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_,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_。4、 _图降水季节变化大, _图降水季节变化小。四、动动手、画一画完成课本P70页活动【学习自评】1.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 D.某一年的降水量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雪 B. 雨夹雪 C. 冰雹 D. 降雨3. 测量降水的仪器是( )A.量杯 B.储水瓶 C. 雨量器 D. 试管4. 下面降水量的多少,常用的单位( )A.毫米 B.微米 C.厘米 D. 分米5、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 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 D.多年平均降水量 第二节 降水及降水的分布(第二课时)主备: 王传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 班 导学案序号 【学习目标】1.学会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观察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2.会看图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读图P72 4-3-4回答: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_,两极地区降水_。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西岸降水_。3.温带地区沿海降水_内陆降水_。4.在山地_降水多,_降水少。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最贫乏的地区是_。二、读课本71页第二段文字回答:1.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_和_的影响,还受_的影响。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怎样影响降水的?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因素 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因素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因素【学习自评】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 2.关于世界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多雨 B.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 C.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 D.赤道附近各月降水都较少 3.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 ) A.赤道和中纬地区 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4.下列地区位于全年少雨区的有( )。A.北京 B.伦敦 C.开罗 D.新加坡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主备: 王传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 班 导学案序号 【学习目标】1、 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能过根据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判定某地的气候类型。2、 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学习过程】一、读课本p73-P74页内容,回答:1、完成页思考题1、2。2、总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_时间的大气状态,它是 的;气候是一个地方_的大气平均状态,一般 。3、 气候的两个组成要素:_和_。二、 合作探究(读课本P74-P75页,完成活动1、2、3):【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2、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风和日丽 B.阴雨绵绵C.四季分明 D.电闪雷鸣3、一个地方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4、下列叙述中,说气候的是( ).山前桃花山后雪 .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云南昆明四季如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A、 B、 C、 D、 5、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6.郑州气候特点是_,_.7、对号入座:热带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类型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E.极地气候 F.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主备: 王传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 班 导学案序号 【学习目标】1.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读课本P79-P82页内容,回答:1、影响气候的因素: 、 、 。2、完成课本p80P81页活动题。二、读课本P80页内容,回答: 气候影响人们的_和人类的_。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_和_带来危害。二、读课本p82页阅读材料,回答: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2)列举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学习总结】【学习过程】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2. 我国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因素D、地形因素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4、下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较为全面的是( )生活方面 农业生产方面 水利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