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磨砺出的红木家具温润如玉.doc_第1页
打磨-磨砺出的红木家具温润如玉.doc_第2页
打磨-磨砺出的红木家具温润如玉.doc_第3页
打磨-磨砺出的红木家具温润如玉.doc_第4页
打磨-磨砺出的红木家具温润如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磨:磨砺出红木家具的温润如玉核心提示:经过不同工具在木器表面几万遍的打磨,木质家具被赋予“五德”,“具温润,匀质地,声舒畅,并刚柔,自约束”,成为文人墨客、历代藏家珍爱的珍品。现代木质家具工厂中,很多木工活如打眼、刨木都被机器代替,但打磨工序依然由手工完成。新京报记者李飞摄影打磨红木家具不同的部位和工序需要用到不同的打磨工具,工人在用不同的工具对家具部件进行打磨。新京报记者李飞王远征摄好的红木家具光泽柔美,温润如玉,其外表正是通过打磨这一工艺程序磨砺而出。经过不同工具在木器表面几万遍的打磨,木质家具被赋予“五德”,“具温润,匀质地,声舒畅,并刚柔,自约束”,成为文人墨客、历代藏家珍爱的珍品。木如玉润,同有五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玉器热爱有加,并将玉的特质总结为“五德”,用来比作君子品质。而这“五德”,也在硬木家具上有所体现。经过细心打磨的家具,光泽柔美,触手光滑温润,犹如玉器一般惹人垂怜。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曾经撰写文章木之图腾,以玉器的“五德”来诠释温润的木器家具。“仁、义、智、勇、洁五德用在木上也是合适的。具温润,匀质地,声舒畅,并刚柔,自约束,恰恰也是木的写照。正是由于木性这种如玉的特质,使得中国人对木多了几分特别感受,从而使我们对传统家具除了外观造型的欣赏和生活使用之外,多了一份把玩、抚摸的爱意。”每个部件“四面见光”所谓“三分料,七分工”。在红木家具制作工程中,打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木质家具工厂中,很多木工活如打眼、刨木都被机器代替,但打磨工序依然由手工完成。据制作红木的老师傅介绍,打磨工序一般在开榫之后完成。经过多种打磨工具和不同打磨工序后,家具要做到“轮廓匀称,棱角齐平,整体协调,纹理面清晰、纹路相合,榫卯连接润泽通润、无牛毛刺。打磨到位的家具,可以做到通体润泽、表里如一。”据吕军、王秀明主编的家具制作记载,传统的家具制作流程中,整个家具试装完成后都要拆散再对各部件逐一打磨,每个部件要四面见光。打磨工具为刮刀、耪刨、马牙锉、锉草、麻绒。传统红木家具制作并不单设打磨工,从配料、刮、剌、凿,直至整个家具制作均由一个工匠完成。打磨工艺三部曲在龙顺成家具工厂中,记者看到,打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为精细。据工人师傅介绍,家具试装完成后,会再对每个部件,利用刮刀、坦克机、角磨机进行初步打磨。这个工序完成后,保证榫卯之间连接通润,家具轮廓平整均匀。同时将完全90度的桌角边缘用刮刀刮出淡淡弧线,保证不会拉手,也不会被磕碰损坏。其后,便到了打磨的第一道程序粗磨。粗磨的工具主要是刀片,工人师傅根据家具的造型,在铁片上自主裁出宽窄不同的刮刀,再磨砺出弧度、厚度不同的刀尖儿。为了保证一个平面上刮面平整,师傅一般使用湿抹布润湿,再将湿润后的木材刮去,根据木材吸水后颜色变化来判断刮出的薄厚是否一样。红木家具木材受空气湿度变化影响大,有些表面肌理会因干燥出现微小裂纹,这时也需要利用胶水将木质粉末糊抹进去,保证平滑温润。粗磨之后,便是细磨程序,即用粗细程度不同的砂纸进行反复打磨。相比粗磨,细磨更考验工人的耐心和经验。据介绍,一般的红木家具厂都是用不同型号的砂纸和蜈蚣刨来对家具进行打磨。不同型号的砂纸在家具打磨过程中也各有分工,120-600型号的砂纸是打磨家具基本的外形所用,600-1500型号的砂纸是打磨家具的细部,1500-2500型号的砂纸则是让家具更出神韵。最后是水磨,其方法是用湿布将部件擦湿,对线条的凹凸不平处使用相应工具进行全方位打磨。木材木纤维遇水后膨胀,表面的一些木纤维剥离出来,也就是所谓的“毛刺”,通过沾水刮磨后,“毛刺”就没了,部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而且在以后的空气氧化中可以做到色泽变化均匀一致,使硬木家具包浆的形成速度快且包浆厚。同时,经过水磨,可以检验出表面的“洼处”或“欠茬”。在刮磨中,凡是留有水迹的地方便是洼处,不顺畅或有欠茬。通过水磨,家具每一个部件的四面都很光滑,整个家具不再有生硬倒棱,每一个线条要平整饱满,这样精细的做工为之后的烫蜡工艺做了很好的铺垫。名词解释打磨:传统的家具制作流程中,整个家具试装完成后,要利用刮刀、耪刨、马牙锉、锉草、麻绒等打磨工具,对各部件逐一打磨,直到每个部件四面见光。打磨工艺分为刮磨、磨光、水磨等。现代打磨工艺中,增添了许多新的打磨工具,如砂纸、角磨机、砂带机等。家具的打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旧时曾有俗语称“三分雕工,七分磨工”。这是因为家具的线、面需要通过打磨来最终定型,而雕刻的神韵更是要靠打磨来完美体现。精细打磨过的家具,不仅光滑圆润如婴儿肌肤,雕刻生动活灵活现,而且透亮无比,将木材自然的纹理、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工艺考究古代用锉草打磨家具以前没有砂纸,匠人使用锉草打磨家具。锉草,又叫节节草、木贼、擦桌草。纲目曾经有记载:“此草有节,而糙涩,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则光净,犹云木之贼也。”故云木贼草,亦称锉草、擦草。据家具制作记载,这种草草身带毛刺,秋天收割,晾干存好备用。使用时用温水浸泡就可以恢复直挺,毛刺完全张开,用以家具部件表面打磨,尤其是对雕刻纹饰、线条的打磨。既保证了各部件的光滑、亮度,又不伤雕刻纹饰,是既天然又环保的打磨用料。玛瑙、牛角制成随形工具打磨后采用干磨硬亮的传统工艺。干磨硬亮,是指传统的各种红木小件以及皇宫内宝刀的木质刀鞘,均使用玛瑙或牛角制成的各种随形工具进行干磨硬压使劲往上磨,使产品表面形成一种壳或膜的感觉,更加光滑圆润,纹理清晰,透亮无比,这样的家具可以不上蜡或者上薄薄的一层就可。现在也可采用被磨部件同材质制作成随形工具。花磨主要针对雕刻有的生产厂家,将对雕刻部分的打磨单独分出为一重要环节,成为花磨。据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北方区总经理黄咏恒介绍,在这环节,必须依照造型打磨,要生动表现出雕刻的风格与艺术水准。要做到刮地平整、层次分明、花草线条光滑、人物神情逼真,要做到无毛刺、无刀痕、无砂纸痕。尤其是在花纹接头的地方,必须做到平整光洁。“消费者在选购有雕刻的红木家具时,可以从形、神两个方面来简单判断花磨工艺的好坏。在形的方面,要注意雕刻的纹样、花草等内容无缺损、爆裂,花洞、镂雕内的刀痕、砂纸痕不明显。在神韵的方面,则注意看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以及人物是否活灵活现。”声音打磨细节决定家具成败黄咏恒,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北方区总经理随着工具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大量新的和机械化的打磨工具。除了各种刨、锉、凿、刮刀之外,还出现了角磨机、砂带机、转动机等电动机械。工具的进化也带来了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各种电动机械,对于降低初级打磨的劳动强度起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电动机械目前还达不到手工打磨的效果,好的家具厂家采用的是机械加手工的模式,以电动机械打粗坯,以手工精磨。消费者在选购红木家具时,可以通过手摸、眼瞄的方式来简单辨别刮磨的好坏:注意线脚是否有高低粗细,弧形部位是否圆顺且手感舒适、对称性好,棱角是否光滑无毛刺,平面是否平整无波浪。好的红木家具,无论是顶、底、面还是内部的隔板或是抽屉的内板,凡是有可能接触到的地方,都执行统一的刮磨标准。消费者在选购红木家具时,不妨注意摸一摸这些平常不太注意的地方。如果内外不一,说明这件家具肯定工艺不过关。细节决定成败,从老一辈的艺人们到现在工艺讲究、管理精细的企业,一定不会只做“表面”功夫。根据打磨辨别家具新旧张德祥,中国古典家具专家新仿家具与古家具的价值差别较大,年代越久远,差距越悬殊。辨别新仿家具主要观察雕花部位的打磨细致程度。近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从商品经济角度看,人工贵,打磨的工时达到或接近古人,木器本身获得的利润自然会受到减损。家具制作行业中,有“雕一铲二磨三工”的说法,指如果一件家具雕刻需要一天,那么打磨工量需要三天。新仿木器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往往粗糙生楞。比如外表光光的,里侧拉手。过去木工都倒楞,“工匠不倒楞,手艺没学成”。里侧像刀子似的拉手,在古家具中是少有的。现在,在高端红木家具市场,高端消费的木材被人们看重,磨工精细度也被看重。区别家具是不是仿旧,也可以从以下几点判断:第一,从微小的弧线看是否有角磨机等机器的痕迹;第二,看装饰符号是否统一。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符号如果混杂在一起,肯定是仿的;第三看材料,古时的家具,都会用同一种木材做成。而现在的家具作旧或作伪,会使用包镶或贴皮子的做法,即在普通木材外面贴上珍贵木材,或者在隐蔽处镶接其他木材,用线形凹处掩盖其痕迹;第四,看有无使用近现代工艺和手法,形制结构是否混乱。如果明式家具出现清时榫卯,就很矛盾。第五,看风化程度是否一致。例如,一张桌子不可能四条腿糟朽程度是一样的,这与置放位置、环境有关。我们常见的一张桌子,其两端的磨损程度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有悖于常理。 相关工艺上色:让家具颜色一致古时着色用纯天然原料家具打磨之后,接下来便是“上色”工艺。上色的目的有三种:一是染色,彻底改变原有木材本色;二是随(顺)色,由于一件家具的木料来自不同的树,材质色差比较大;即使是同一棵树,边料与心料也会判若云泥,深浅不一的材质适当统一,也是必要的手艺;三是作(仿)旧,使新做的家具像古家具一样古朴,有人文历史厚重感。据中国古典家具专家张德祥先生介绍,古时为家具着色主要用以下几种原料:着黑色用黑矾;着红色,用苏木煮水染红;着黄色,用槐黄;用石榴皮水做固色剂。这类原料为纯天然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据龙顺成的工人师傅介绍,除了第二种目的,现在厂家一般不会刻意染色。消费者先提供样板,上色师傅根据其色彩搭配自然颜料,进行上色。上色工具有大小不一的毛刷,最小的是毛笔,用来为精雕细刻之处上色。色料的调配,完全靠工人师傅的经验来确定。据介绍,同一件家具不同部位色彩有深有浅,是很自然的事儿。在制作家具过程中,师傅会尽量将有白皮部分的木材用在背板、顶板等暗处,保证家具表面颜色一致。若追求色彩全部一致,会很浪费木材。尤其是花梨木,一块木料中,白皮部分往往很大。懂行的人,不会太在意色彩的不一致。上色工艺易成作假手段张德祥提到,按照业内规矩,家具不用着色最好不着色,以着色来作伪的手法也很多。例如,草花梨和紫檀纹理相近,染黑可以冒充。一些小作坊在制造紫檀家具时,在不太重要的位置就用草花梨冒充紫檀。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曾撰文写道:高档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受到了收藏市场的青睐,于是有些商家就利用木材市场品种繁杂、名称混乱、概念模糊、人们喜爱高档木材但又缺乏认识的空当儿,故意玩弄起文字游戏,以次充好。凡黄色木材多称为花梨或黄花梨,凡黑色木材无论好坏多冒充紫檀;有的甚至染色处理,从中牟取暴利,骗取不义之财。柬埔寨花梨纹理最粗,质量最差,难以冒充黄花梨,所以往往染色后去混充紫檀。另外还有一种产于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的白酸枝木,也是容易冒充黄花梨的木种。白酸枝木颜色浅,实际上基调是红里偏黄,在冒充的时候要上色。它的木材油性属于中等,极容易混充,是这些假冒品中最像的一种。据刘文哲主编的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记载,有些树种如紫檀、黄花梨、花梨、铁梨,其色泽、纹理虽然有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