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1 直线 AB 的象限角东南 3 30 则其坐标方位角是 A AB A 176 30 B 3 30 C 183 30 D 356 3 2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 B A 法线 B 铅垂线 C 方向线 D 水平线 3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C A 水准面 B 铅垂面 C 水平面 D 大地水准面 4 已知 A B 两点的坐标增量为 则 AB 边的mX AB 00 100 mYAB00 100 坐标方位角解是 C A 45 度 B 225 度 C 315 度 D 270 度 5 直线的正 反方位角相差 C A 0 度 B 90 度 C 180 度 D 270 度 二 判断题 二 判断题 1 确定直线与铅垂方向的夹角称为直线定线 2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X 轴向东为正 3 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 岛屿与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 称为大地水准面 4 在半径为 10KM 的区域 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三 简答题 三 简答题 1 什么是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有何特性 答 所谓水准面是假想处于静止状态的海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和岛屿 将地球包围起来 的封闭曲面 所谓大地水准面是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具有唯一性 水准 面和大地水准面具有共同的特性 即处处与铅垂线方向相垂直 2 大地测量作业的基准面 基准线是什么 答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大地测量作业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3 什么是绝对高程 什么是相对高程 什么是高差 答 高程是指地面点沿铅垂线到一定基准面的距离 测量中定义以大地水准面作基准 面的高程为绝对高程 简称高程 以 H 表示 以其它任意水准面作基准面的高程为相对高 程或假定高程 以 H 表示 地面任意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用 h 表示 ABABAB HHHHh 无论采用绝对高程还是相对高程 两点间的高差总是不变的 4 测量二维坐标系统有哪些 测量上的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直角坐标系有何区别 答 测量二维坐标系统有球面或平面坐标 1 大地坐标系 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3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无论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还是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均以纵轴 为轴 横轴为轴 这与数学上笛卡尔平面坐标系的轴和轴正好相反 测量与数XYXY 学上关于坐标象限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二者均以北东为第一象限 但数学上的四个象限为 逆时针递增 而测量上则为顺时针递增 5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在距离测量及高程测量中的限度是多少 答 当地形图测绘或施工测量的面积较小时 可将测区范围内的椭球面或水准面用水 平面来代替 这将使测量的计算和绘图大为简便 但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距离测量时 以 半径为 10km 的区域作为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高程测量中 以距离 100m 为用水平 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6 什么是直线定向 标准方向有哪些 答 直线定向就是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夹角 一般用方位角表示 标准方向有 1 真子午线指北端方向 2 磁子午线指北端方向 3 平面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方向 7 什么是方位角 取值范围 什么是正方位角 反方位角 正 反方位角如何换算 答 所谓方位角就是自某标准方向起始 顺时针至一条直线的水平角 取值范围为 由于标准方向的不同 方位角可分为 1 真方位角 2 磁方位角 3 坐标 360 0 方位角 测量中坐标方位角往往简称为方位角 以表示 对直线而言 过始点的aABA 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是的正方位角 而过端点的坐标纵 AB ABB 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则是的反方位角 同一条直线的正 反方位 BA AB 角相差 即 式中 若 用 号 若 180 AB BA 180 BA 0 180 BA 用 号 0 180 8 什么是象限角 象限角与方位角如何换算 答 所谓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的指北端或指南端起始 至直线的锐角 用表示 R 取值范围为 为了说明直线所在的象限 在前应加注直线所在象限的名称 四 90 0R 个象限的名称分别为北东 NE 南东 SE 南西 SW 北西 NW 象限角和坐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列于下表 象 限象限角与方位角换算公式Ra 第一象限 NE aR 第二象限 SE a 180R 第三象限 SW a 180R 第四象限 NW a 360R 例如 直线 AB 的象限角南西 1 30 则其坐标方位角 AB 为 181 30 9 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什么 测量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高程测量 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程 序上 由整体到局部 步骤上 先控制后碎部 精度上 从高级到低级 10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如何表示的 答 测量工作的本质就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可用其三维坐标 表示 其中二维是球面或平面坐标 地面点空间位置的第三维坐标是高程 11 已知 AB 两点水平距离 DAB 方位角 AB 如何求坐标增量 XAB YAB 答 XAB DAB Cos AB YAB DAB Sin AB 12 怎样推算相邻边坐标方位角 答 根据前进方向 相邻两边之间的水平角有左 右之分 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 为 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 左 右 前 后 左 180 前 后 右 180 上二式右端 若前两项计算结果 前面用 号 否则前面用 180 180 180 号 举例 某导线 12 边方位角为 30 在导线上 2 点测得其左角为 240 则 23 边的方位角 为 23 12 90 23反方位角 32 23 左 180 第二章第二章 一 选择题 1 望远镜视准轴指 B A 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的连线 B 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C 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D 物镜光心 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2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B A 方向 B 高程 C 距离 D 水平角 3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C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 C 反复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D 调节微动螺旋 4 水准仪读数应该是 C A 2 位数 B 3 位数 C 4 位数 D 5 位数 二 判断题 1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2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 3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距离 三 简答题 1 何谓视准轴 何谓水准管轴 何谓圆水准器轴 答 物镜的光学中心 即光心 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视准轴 过管 CC 水准器零点所作弧面的纵向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过圆水准器圆圈中点即零点的球面法 LL 线称为圆水准轴 L L 2 微倾式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 它们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其中应满足的 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 DS3 型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望远镜视准轴 水准管轴 圆水准轴 此 CCLLL L 外还有仪器的竖轴 它们之间应满足以下几何条件 VV 1 圆水准轴平行于仪器的竖轴 即 L L VV 2 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即十字丝横丝 VV 3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即 LLCC 其中第 3 项为主要条件 3 什么是视差 产生原因 有何影响 如何消除视差 答 所谓 视差 是当眼睛在目镜端上 下微动时 看到十字丝与目标的影像相互移 动的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是目标的实象未能刚好成在十字丝平面上 视差的存在会增大标 尺读数的误差 消除的方法是再旋转物镜对光螺旋 重复对光 直到眼睛上 下微动时标 尺的影像不再移动为止 4 水准仪的使用步骤 粗平 精平如何操作 水准尺如何读数 答 水准仪的使用步骤是 粗略整平 瞄准标尺 精确整平 标尺读数四个步骤 粗略整平就是通过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从而使仪器的竖轴竖直 精确整平就是注视符合气泡观测窗 同时转动微倾螺旋 使气泡两半边影像下端符合 成半圆形 即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 表明水准管轴水平 视线亦精确水平 5 什么是转点 有何作用 答 所谓转点是临时设置 用于传递高程的点 其上应放置尺垫 转点的作用就是传 递高程 6 水准测量数据检测的依据是什么 答 水准测量数据检测的依据是 即 h a b hab 7 水准测量测站检核方法有哪些 答 测站检核的方法有 1 变仪高法 2 双面尺法 8 水准测量高程的计算方法几种 计算公式如何 答 计算高程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称为高差法 即由两点之间的高差计算未知点高程 另一种称为仪高法 即由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未知点高程 先由 a 点 B H A H AB h 的高程加后视读数 得仪器的视线高程 再由视线高程计算 点高程为 ai H A H a B H i H b 9 为什么水准测量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哪些误差 答 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 角误差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误差 i 10 什么是高差闭合差 如何分配高差闭合差 答 所谓高差闭合差 就是水准路线终端的水准点高程已知值与由起始水准点已知高 程和所有测站高差之和得到的推算值之间的差值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 其高差闭合差为 h f h f 测 h 始终 HH 对于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h f 测 h 高差闭合差调整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 按与测段的长度 平地 或测站数 山地 成正比分配 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 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平地 与各测段长度成正比 i h i h L L f 山地 与各测段测站数成正比 i h i h n n f 式中 路线总长 L 第 测段长度 km 1 2 3 i L ii 测站总数 n 第 测段测站数 i n i 11 水准测量的误差有哪些 那些属于系统误差 哪些属于偶然误差 答 水准测量误差一般由仪器误差 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影响的误差三方面构成 仪器误差有 剩余的 角误差 水准尺误差 i 观测误差有 整平误差 照准误差 估读误差 水准尺倾斜误差 外界条件影响的误差有 仪器下沉的误差 尺垫下沉的误差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 误差 温差的影响 12 设地面点 A B 分别为后 前视点 A 点高程为 36 115m 当后视读数为 1 228m 前视读数为 1 626m 时 问两点的高差是多少 A B 两点的高低 B 点的高程是多少 视线 高程为多少 答 两点的高差 hAB a b 1 228 1 626 0 398m 由已知 A 点高程求 B 点的高程 HB HA hAB 36 115 0 398 35 717m 视线高程 Hi HA a 36 115 1 228 37 343m 13 什么是水准仪的 角误差 如何消除该误差 i 答 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之偏角为水准仪的 角误差 为了消除 角误差对测站高差的影 ii 响 在测站中应使仪器到前视尺和后视尺的距离大致相等 14 水准测量由后视转为前视时 能否再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答 水准测量时 后视尺与前视尺读数之前均要用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符合 但由 后视转为前视时 不能再旋转脚螺旋 以防改变仪器高度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1 已知 A B 两点为水准点 点为高mHA376 55 mHB623 58 程待定点 各段测量结果如下 站8 575 1 11 nmh站12 036 2 22 nmh 求各点高程 14 742 1 33 nmh站14 446 1 44 nmh 解 mmfmmmHHhf hABih 9 84501268068 0 376 55623 58 315 3 容 各段改正数 mmmV011 0 118 50 68 1 mmmV016 0 1612 50 68 2 mmmV019 0 1914 50 68 3 mmmV022 0 228 50 68 4 改正后各段高程 mh564 1 011 0 575 1 1 改 mh2 020601 0 2 036 2 改 mh1 761901 0 1 742 3 改 mh424 1 220 0446 1 14 改 待测点的高程 mH940 56564 1 376 55 1 mH960 58020 2 940 56 2 mH199 57761 1 960 58 3 mHB623 58424 1 199 57 第三章 一 选择题 1 水平角观测中 下列 D 不是系统误差 A 视准轴误差 B 横轴误差 C 竖轴误差 D 照准误差 2 用经纬仪测竖直角时 每次读数前必须转动 B 使水准气泡居中 A 望远镜微动螺旋 B 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C 脚螺旋 D 水平微动螺旋 3 在测量水平角时 经纬仪的水平度盘 B A 随照准部转 B 不随照准部转 C 不随望远镜转 D 有时候转动 有时候不 转动 4 经纬仪对中的目的是 A A 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在一条直线上 B 使望远镜对准目标 C 使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D 使竖直角读数为零 二 判断题 1 水平角观测时 各测回间变换度盘位置能够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的影响 2 测水平角的误差与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 3 采用盘左 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4 水平角就是空间两条直线在空间的夹角 三 简答题 1 什么水平角 什么竖直角 它们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少 答 水平角是空间任两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 取值范围为 360 0 竖直角 简称竖角 是同一竖直面内目标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值 其绝对值为 仰角为正 俯角为负 90 0 2 J6 经纬仪有哪几部分组成 其主要轴线有哪些 应满足的几何关系是什么 答 J6 型光学经纬仪主要由照准部 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光学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仪器的旋转轴即竖轴 水准管轴 望远镜视准轴 VVLL 和望远镜的旋转轴即横轴 又称水平轴 CCHH 它们之间应满足以下几何条件 1 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 即 LLVV 2 视准轴垂直于横轴 即 CC HH 3 横轴垂直于竖轴 即 HH VV 4 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 即竖丝 HH 此外 在测量竖直角时 还应满足竖盘指标水准管轴垂直于竖盘指标线的条件 3 安置经纬仪时 要求对中 整平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对中 整平 答 对中的目的就是安置仪器使其中心和测站点标志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可以利用 垂球对中或光学对点器对中 整平的目的就是通过调节水准管气泡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粗略整平可安置经纬 仪时挪动架腿 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精确整平则是按 左手法则 旋转脚螺旋使照准部 水准管气泡居中 4 观测竖直角时 读数前要求指标针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什么 需转动什么螺旋 答 采用指标水准管控制竖盘指标线 读数前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竖盘 指标线位于正确位置 铅垂位置 要使气泡居中可旋转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5 经纬仪有何用途 答 角度测量 测水平角 竖直角 视距测量 直线定线等 6 什么是测回法 各测回间改变起始位置的目的 答 测回法一个测回由上 下两个半测回组成 上半测回用盘左 下半测回用盘右 之后盘左 盘右所测角值取平均 不止一个测回时 各测回间改变起始位置 按递增 n 180 的目的是限制度盘刻划误差的影响 7 如何计算竖直角 盘左 盘右测得某目标的竖盘读数分别为 L 76 34 00 R 283 24 00 则一测回竖直角为多少 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 且望远 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 盘左为 90 答 竖直角测量时 盘左 盘右均有相应的竖角计算公式 同时可用公式计算竖盘指 标差 并取盘左 盘右平均值的作为竖直角 竖盘注记形式不同 盘左 盘右计算公式也 不同 当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 且望远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 盘左为 盘右为时 90 270 其竖值角计算如下 盘左 13 26 00 L L 90 盘右 13 24 00 R 270 R 一测回竖直角 13 25 00 2 RL 8 用盘左 盘右读数取平均数的方法可以消除哪些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答 可消除仪器的视准轴误差 横轴误差 竖盘指标差 度盘偏心差的影响 注 1 望远镜视准轴与横轴如不相垂直 二者之间存在偏角 这一误差CCHHc 称为视准轴误差 2 望远镜横轴与竖轴如不相垂直 二者之间存在偏角 这一HHVVi 误差称为横轴误差 9 什么是竖盘指标差 指标差的性质 如何计算 消除指标差的方法 答 竖盘指标线偏离正确位置 则始读数不正好等于或 而有一偏差值 90 270 x 此偏差值称为竖盘指标差 竖盘指标差对盘左 盘右竖角的影响大小相同 符号相反 xx 竖盘指标差有两种算法 1 2 xx 2 LR 2 360 RL x 采用盘左 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指标差对竖角的影响 10 经纬仪视准轴检验校正的目的是什么 答 检验目的是使望远镜视准轴垂直于横轴 从而使视准轴绕横轴转动时划CCHH 出的照准面为一平面 11 什么是经纬仪视准轴误差 横轴误差 答 望远镜视准轴与横轴如不相垂直 二者之间存在偏角 这一误差称为CCHHc 视准轴误差 望远镜横轴与竖轴如不相垂直 二者之间存在偏角 这一误差称HHVVi 为横轴误差 12 角度测量时 哪些误差受观测点的距离 边长 影响 答 对中误差和目标偏心误差 它们与测站至目标的距离成反比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1 整理表中水平角测量结果 测 站 目 标 竖 盘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A 170 30 24 B 左 230 36 30 60 06 06 A 350 30 30 O B 右 50 36 24 60 05 54 60 06 00 2 整理表中竖直角测量结果 测 站 目 标 竖 盘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指标差 一测回角值 94 23 18 4 23 18 P 265 36 00 4 23 00 24 4 23 39 82 36 00 7 24 00 D K 277 23 24 7 23 24 187 23 42 第四章第四章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1 用视距法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当视线倾斜时需读取望远镜的 A A 上丝 中丝 下丝读数 B 上丝 中丝读数 C 上丝 下丝读数 D 下丝 中丝 2 钢尺的尺长改正值属于 C A 偶然误差 B 中误差 C 系统误差 D 绝对误差 3 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指的是 C A 该二地面点间连线的长度 B 该二地面点之连线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C 该二地面点之连线铅垂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D 过该二地面点的铅垂线之间的距离 4 A B 的往测为 213 41m 返测为 213 35m 其相对误差为 B A 1 3000 B 1 3500 C 1 4000 D 1 5000 二 判断题 二 判断题 1 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的高差和水平距离 2 温度改正值为偶然误差 三 简答题 三 简答题 1 什么是水平距离 距离测量的是地面点间的什么距离 答 地面点水平距离是指该两点在水准面上投影之间的直线距离 距离测量的目的是 测量地面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 什么是直线定线 钢尺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各用什么方法定线 答 当地面两点间距离较长时 往往以一整尺长为一尺段 进行分段丈量 分段丈量 首先要做的是将所有分段点标定在待测直线上 这一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钢尺一般量距采 用目测定线的方法 精密量距时采用经纬仪定线 3 衡量距离测量精度用什么指标 如何计算 答 衡量距离测量精度的指标是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 K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K 1 返往 均 均 返往 DD D D DD 2 返往 均 DD D 4 钢尺精密量距的三项改正数是什么 如何计算 答 钢尺精密量距的三项改正数是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 1 设钢尺名义长为 在一定温度和拉力条件下检定得到的实际长为 二者之 0 l s l 差值即为一尺段的尺长改正 l 0 lll s 2 当现场作业时的温度 与检定时的温度不同时 钢尺的长度就会发生变化 因t 0 t 而每尺段需进行温度改正 t l 00 lttlt 3 设一尺段两端的高差为 沿地面量得斜距为 将其化为平距 应加倾斜改hld 正 h l h l dl h ld 2 5 什么是视距测量 测量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各需读取什么数据 答 视距测量是使用经纬仪和标尺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简 便易行 但精度较低 常应用于碎部测量 视线水平时 测定两点之间水平距离需读取十字丝上 下视距丝的读数 得到视距间 隔 l 则水平距离 测定两点间高差时 需量仪器高 i 十字丝中丝在DlK l 100 标尺上的读数 S 则高差 Sih 视线倾斜时 测定水平距离需量倾斜视线的竖直角以及十字丝上 下丝在标尺上的 读数 得视距间隔 l 则水平距离 测定两点高差时 需量 2 coscos KlDD 仪器高 i 十字丝中丝在标尺上的读数 S 以及倾斜视线的竖直角 则两点间高差为 SiKlSihh 2sin 2 1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某钢尺名义长度为 30 米 鉴定长度为 30 005 米 鉴定时温度为 20 度 使用该钢尺丈 量某段距离为 29 689 米 丈量时温度为 26 度 拉力与鉴定时候相同 该尺段两端的高差 为 0 682 米 求该尺段的水平距离 钢尺膨胀系数为 0 0000125 解 尺长改正数 ml0049 0 689 29 30 005 0 温度改正数 mlt0022 0 689 29 2026 0000125 0 计算倾斜距离 L 29 689 0 0049 0 0022 29 696m 计算水平距离 mhLD288 29682 0 696 29 2222 第五章第五章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1 钢尺的尺长改正值属于 C A 偶然误差 B 中误差 C 系统误差 D 绝对误差 2 A B 往测为 213 41m 返测为 213 35m 其相对误差为 B A 1 3000 B 1 3500 C 1 4000 D 1 5000 3 在距离丈量中 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A A 相对误差 B 中误差 C 往返误差 D 闭合差 二 判断题 二 判断题 1 水准测量中对准水准尺读数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2 观测值中误差越大 观测精度越高 三 简答题 三 简答题 1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哪些 什么是等精度测量 答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测量仪器的精度 观测者技术水平 外界条件的影 响 该三个方面条件相同的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2 什么是系统误差 什么是偶然误差 它们的影响是否可以消除 答 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 其数值和符号均相同 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 其 数值和符号均不固定 或看上去没有一定规律的误差 系统误差的影响采取恰当的方法可 以消除 偶然误差是必然发生的 不能消除 只能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 3 举出水准测量 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中哪些属于系统误差 答 水准仪的 角误差 距离测量时钢尺的尺长误差 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 横轴误i 差和竖盘指标差等都属于系统误差 4 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是什么 何种情况下用相对误差评定测量精度 答 测量中最常用的评定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 其绝对值越大精度越低 当误差大小 与被量测量的大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时 采用相对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例如 距离丈量 采用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指标 所谓相对中误差 简称相对误差 就是中误差之绝对值 设为 m 与观测值 设为 D 之比 并将分子化为 1 表示 K 1 mDD m 5 观测值中误差如何计算 答 设在相同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 n 次观测 得一组观测值 L1 L2 Ln x 为观 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表示观测值改正数 即 i v 11 Lxv 22 Lxv nn Lxv 则中误差 1 n vv m 6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如何计算 答 设对某量进行次等精度观测 观测值为 1 2 其算术平均值为 n i Linx n L n LLL x n 21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其中m为观测值的中误差 n m mx 7 观测值的倍数函数 和差函数 线性函数的中误差如何计算 答 观测值的倍数函数 和差函数 线性函数的中误差计算如下表所列 观测值函数中误差计算公式表 函数名称函 数 式函 数 中 误 差 计 算 式 倍数函数 Zkx Z m x mk 和差函数 Zyx 22 yxZ mmm 线性函数 Z nnx kxkxk 2211 2222 2 22 1 21n xnxxZ mkmkmkm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1 对某角度观测 6 个测回 观测值如下表 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观测次数观测值 L V VV 182 19 18 39 282 19 24 3 9 算术平均值 19 21 82 nLx 382 19 30 981 482 19 12 981 582 19 12 981 682 19 30 981 0324 中误差 3 8 1 nn VV mx 第六章第六章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1 在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调整时 对角度闭合差按观测角个数进行 A A 平均分配 B 根据大小按比例分配 C 随机分配 D 不分配 2 导线的纵 横坐标增量闭合差按 C 分配 A 边厂条数平均 B 观测角个数平均 C 与边长成正比 D 与边长成反比 3 已知线段 AB 的两端点坐标 可根据测量坐标系反算出下列参数 则 A 180R AB 若使xyarctgRxytg AB A B C D 0 0 yx0 0 yx0 0 yx0 0 yx 4 设 AB 距离为 200 23m 方位角为 121 23 36 则 AB 的 x 坐标增量为 D A 170 92m B 170 92m C 104 30m D 104 30m 二 判断题 二 判断题 1 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2 导线测量中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按角度数量平均分配 三 简答题 三 简答题 1 导线的形式有哪些 答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2 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哪些工作 答 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 角度测量 边长测量和连接测量 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内业计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 导线测量的内业就是进行数据处理 消除角度和边长观测值中偶然误差的影响 最终推算出导线点的坐标值 内业计算包括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方位角的推算 坐 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及未知点的坐标计算 4 什么是角度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如何调整 答 角度闭合差符合要求时可进行调整 即将角度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配于各角 5 什么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如何计算和调整 什么是全长相对闭合差 答 所谓坐标增量闭合差是依据所有边的坐标增量之和计算的末端已知点坐标的计算 值 和已知值 之差 分别称为纵坐标增量闭合差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C x C y C x C y x f y f 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方法 将纵 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以相反符号 按与边长 x f y f 成比例分配于各边的坐标增量中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 为 导线全长闭合差 的绝对值与导线f 22 yx fff 全长之比 即 1 fDD f K 6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有何不同 答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一致 仅两种闭合差的计算有所不同 7 已知 AB 两点水平距离 DAB 方位角 AB 如何求坐标增量 XAB YAB 答 XAB DAB Cos AB YAB DAB Sin AB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1 已知下图中附合导线的方位角 225 00 00 75 00 00 完成 AB CD 表的计算 点号角度观测值 V 改正后角度 A B60 00 10 1060 00 00 225 00 00 1178 30 10 10178 30 00 105 00 00 2181 30 10 10181 30 00 103 30 00 C150 00 10 10150 00 00 105 00 00 D 75 00 00 角度闭合差 00 00 570 00 40 4X180 75 00 00 40 225 f 角度闭合差容许值 12046060 nf 容 角度改正数 4 10 40 V 第七章第七章 1 什么是地形图 答 地形图就是将一定范围内的地物 地貌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 再按规定的符 号和比例尺 经综合取舍 缩绘成的图纸 2 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地形图比例尺为 1 5000 时 其比例尺精度是多少 如过要求地形图的精度为 5cm 应选用多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答 地形图的比例尺是图上任意两点间的长度和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 人眼分辨 率即图上 0 1mm 所代表的实地距离视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地形图比例尺为 1 5000 时 其比例尺精度为 50cm 如过要求地形图的精度为 5cm 应选用 1 500 比例尺的地形图 3 地物符号有几种 答 地物符号有 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线形符号 非比例符号 注记符号 4 什么是等高线 地形图上的地貌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什么是等高距 等高线平距 答 等高线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地形图上的地貌是用 等高线来表示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用表示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h 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用表示 d 5 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答 等高线特性 1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2 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不在图内闭合就在图外闭合 因此在图内 除遇房屋 道路 河流等地物符号而外 不能中断 3 除遇悬崖等特殊地貌 等高线不能相交 4 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 等高线越密 即等高线平距越小 地面坡度越陡 反之 等高线越稀 即等高线平距越大 地面坡度越缓 5 等高线遇山脊线或山谷线应垂直相交 并改变方向 6 等高线分哪些类型 答 等高线分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三种类型 7 什么是示坡线 如何指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自主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企业消防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纪检信息上报管理办法
- 社保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 2025年皮肤性病鉴别诊断综合测试答案及解析
- 农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 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发展前景
- 2025年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调配真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公职人员考试题库时事政治考试题库+答案
- 2025年高级导游证考试(导游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产科护理SBAR交班模式
- DB61∕T 1576-202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技术规范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乡村振兴考试题及答案
- 职业中学数学课件学习方法
- 燃气智慧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
- 2025年中国药用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软陶教学课件
- 2025年黑吉辽蒙高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