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目.doc_第1页
心理学题目.doc_第2页
心理学题目.doc_第3页
心理学题目.doc_第4页
心理学题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属于( )A、普通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2、研究“构成思维的元素”属于( )心理学派别A、构造主义 B、功能主义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1、南丁格尔的扩展形象有( )A、人类健康的使者B、忠于职守与爱心C、技艺形象D、品格高尚的人2、关于要素特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素特质来自奥尔波特的“特质分层理论” B、要素特质是护士角色人格的基础C、要素特质是个体的个性特点D、职业的要素特质各不相同多项选择:关于护士角色匹配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重合匹配模式的护士的适应范围较宽。B、任何领域都需要较高的社会智能C、择业动机与成就动机成正比D、社会智能是社交和处事能力E、符合基本匹配模式的护士的适应范围较宽。多选:可操作性系统训练的模拟教育包括( )A、职业仪容的训练B、形成专业共识C、言谈举止的训练D、多种教育形式结合E、模拟情境的适应训练1、 LCU 一年累计超过300者,则次年患病可能性高达( )A、 70%; B、80% C、90% D、100% E、50%多选2、关于心理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智商高 B、有自知之明 C、适应环境D、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E、善长调节情绪1、关于心理防御机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的作用是减轻心理负担。B、它是有意识的。C、它支持自尊,保护并防护自己免于伤害。D、它可同时以两种以上的方式共同发挥作用。E、它是无意识的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 )防卫机制A、压抑 B、否认 C、投射 D、反向E、转移多选:关于心理评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理测验通常选择病人身心状态最好时B、心理评估可以用于选择心理护理的对象C、标准化是指使用标准的量表进行测验D、心理测验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E、心理测验是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单选:1、行为观察步骤的第三步是( )A、安排观察的过程B、选择观察的方法C、确定观察的目标D、制定观察的计划1、临床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的第二步是( )A、分析确认心理行为问题B、巩固效果、确立完善方案 C、实施干预方法 D、搜集临床资料、探索心理行为问题2、我国的心理护理方法应用现状是()A、重视与病人沟通B、尚未开展心理护理C、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D、建立规范化和可操作的心理护理模式E、实效性较好1、多选:下列属于行为矫正方法的是( ) A、惩罚 B、消退 C、示范 D、塑造E、支持多选2、支持疗法的方法与技术有()A、提供适当的支持B、调整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 C、善用各种支持资源D、调动患者自身的潜能来解决自己的问题,E、提高应对能力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掌握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妊娠期妇女的心理特点 1、惊讶与矛盾 2、接纳与期待 3、依赖性增强 4、担忧与焦虑 5、情绪波动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护理 1、普及孕产知识,完善孕期咨询服务。 2、针对孕妇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3、教授有效的孕期应对技巧,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 :分散注意力 ;释放烦恼 ;利用社会资源,获得更多的关爱;减轻身体不适;积极心理暗示。 4、做好孕妇家属宣教工作,创造温馨的孕育环境。 分娩期妇女的心理特点:1、矛盾心理 2、孤独与烦躁不安 分娩期妇女的心理护理 1、指导产妇做好分娩的心理准备 2、产程中及时传递信息,做好心理护理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特点 :1、满足与幸福感 2、情感冲突 3、产后心理障碍: 产后沮丧:短暂的抑郁,发病率50%70%,情绪不稳定、易哭、情绪低落、感觉孤独、焦虑、疲劳、健忘、失眠等。可持续数小时、数天至2-3周。 产后抑郁;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可持续数周至一年,少数患者可持续一年以上。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对事物缺乏兴趣、社会退缩行为、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自责、自罪、担心自己和婴儿受到伤害,重者可发生伤害婴儿或自我伤害的行为。产褥期妇女心理影响因素 文化背景。个性特征: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不良、内向性格等产妇易发生产后心理问题。有精神病家族史如抑郁症,是产后不良心理问题的潜在因素。分娩因素:产时、产后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等应激,引起心理问题。社会因素:不良生活事件诱发产后心理问题发生。内分泌因素: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致使情绪不稳定。产褥期妇女心理护理 1、教授产妇育儿知识与技能,胜任母亲角色。2、产褥期妇女个人卫生指导、避免产褥感染、疲乏等引起负性情绪。3、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缓冲心理不适。4、鼓励产妇表达情绪。5、有心理障碍者,请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治疗。特殊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1、高龄孕产妇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2、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孕产妇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3、传染病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4、死胎孕产妇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妇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妇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妇科病人的心理特点:1、羞怯心理2、焦虑、恐惧心理3、抑郁、自卑心理妇科病人的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恰当的解释和指导3、积极的社会支持影响手术预后的心理因素:(1)对手术不了解;(2)智力水平低,难以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3)消极应对方式;(4)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情绪不稳定、抑郁、 缺乏自信心;(5)治疗和康复动机不足;(6)对手术结果的期望不切合实际。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熟悉慢性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了解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1、震惊:疾病诊断早期发生;表现:不知所措、行为不受自己控制。2、抑郁:忧心忡忡、沉默寡言、悲观失望、愁眉苦脸、怨天尤人,生不如死,轻生念头。3、敏感多疑:怀疑治疗方案及医护水平;要求其他医生会诊,擅自到院外治疗、自行换药或拒绝接受治疗。猜疑患上不治之症,夸大身体不适。4、紧张焦虑:因病友病情恶化或死亡而深受刺激;表现:烦躁、失眠、易怒、度日如年;对疾病敏感,向医护刨根问底,向病友取经,阅读医书及杂志,渴望了解疾病病因、发展趋势、治疗效果,期望得到灵丹妙药,药到病除。5、安于病人角色,角色强化:病后免除原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医护照顾中“继发获益”,在病情好转后,不愿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利于康复与治疗。慢性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1、疾病本身:慢性病引发的疼痛、致残、致畸,威胁生命,可引发心理反应;复杂的治疗方案干扰日常活动、药物副作用、生活方式及习惯不得不改变。2、年龄与性别:慢性病对男性的心理影响比女性大。3、人格因素:坚强乐观者,有长期抗病的勇气和毅力,积极应对,寻求希望,继续追求生活质量和人生目标;悲观消级者,不良心理反应重,感到无助、绝望。4、环境因素:医院环境令患者紧张、抑郁和焦虑。社会环境:社会支持强有力者,可减轻不良心理反应;社会支持不足,影响患者应对,易于加重不良心理反应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一)慢性病人的心理评估:1、心理应激评估: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心理特质评估: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A性行为类型问卷。3、心理状态评估:BECK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4、认知能力评估:Halstead-reitan神经成套测验,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认知能力筛查量表等。(二)慢性病人心理护理措施:1、提高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客观评估自我状况,调整心态,选择合适职业,科学地工作、学习、饮食,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2、提供心理支持:初次、急发病者,安慰解释;病程长、反复发作者,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相结合,创造舒适安全环境,丰富住院生活,安慰鼓励,示范法,提高抗病信心。3、情绪疏导:真诚交流,给予关爱,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倾诉、宣泄负性情绪:交谈、哭泣、写文章、记日记。纠正负性情绪:积极暗示,转移注意力,自我调控技术。4、社会支持:亲友支持,避免患者担心家事、费用等问题。特定群体支持:医护、社区服务机构、工作单位等。病友支持:相互交流、鼓励安慰,消除孤独,建立信心。5、认知调整:消除不合理信念:如自己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干扰家人日常生活,无用,无助,生活一团糟,依赖等。引导正确认识疾病及自我,改变不合理信念。明确自己配合治疗及康复的责任,积极参与治疗。6、心理健康教育: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教会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术;集体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专题讲座、咨询、座谈。个别辅导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抑郁:情绪低落、对康复缺乏信心、悲观、失望、无助感,甚至绝望。过分关注自己的疾病,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少言、懒动,失眠、食欲下降,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 恐惧、焦虑:表现为烦躁、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坐卧不宁、头晕、口干、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原因如下: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预后不良。对脑卒中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过分担忧,担心疾病影响今后的生活、工作,担心给家庭造成经济、人力上的负担。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情绪不稳定:无原因的哭或笑,不能正确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做出异常反应。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学习、记忆、思维和感知功能。常见思维方式: 以自我为中心,各种观念前后矛盾、互不联系。思维刻板,当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某一方面时,不能及时转移到另一方面。情境性,心情依情境改变,行为受情绪左右。不能接受批评性语言。行为方式改变:行为退行与冲动,性格改变。主动性差、惰性增强、意志力减退。依赖他人,要求家人陪住、喂饭、喂水,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暴躁易怒。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一)否认期(denial) (二)愤怒期(anger) (三)妥协期(bargaining) (四)抑郁期(depression) (五)接受期(acceptance)临终心理护理原则与患者及其家人建立治疗性关系:倾听、支持和鼓励。 给予信心。管理症状:疼痛、失眠、胃口欠佳、失禁等。按摩、热敷、止痛药等。协助寻找生命意义:回顾、赞扬、感谢对家庭及社会贡献。保持尊严。协助圆梦。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一)否认期患者1、理解和体谅患者,耐心聆听,不反驳、争辩或撒谎、不轻易揭穿患者防卫机制,坦诚回答询问。2、对患者病情的言语应保持一致性 。3、勤巡视,多陪伴,建立信任关系。4、交谈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患者逐步正视病情、面对现实。(二)愤怒期患者 1、理解、尊重、支持患者,不发生争执,不讨厌患者;2、鼓励表达感受,宣泄内心不快,减轻恐惧感;3、劝说家属不计较与难过,宽容、关爱、支持患者。(三)妥协期患者 1、安慰患者并满足需求。 2、鼓励说出内心的感受,尊重信仰,减轻疼痛,控制症状,促进身心舒适,配合治疗。 (四)抑郁期患者 1、关爱、陪伴患者,允许用哭泣等方式宣泄情感。2、满足合理需求,安排亲朋好友见面、相聚,重温昔日的亲情,家属要控制情绪,避免患者悲伤。3、密切观察,预防自杀。 (五)接受期患者 1、尊重患者选择,保持适度的陪伴和心理支持。2、提供安静、明亮、整洁、舒适、单独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3、加强生活护理,让其安详、平静地离开人世 。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内疚、无助、无奈,希望尽量陪伴患者,忽略自己家庭及身体需要,经济压力,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1、鼓励保持平衡的生活。2、留意家属的心理需要,倾听感受,欣赏对患者的付出。3、鼓励参与简单的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