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然,首先第一本推荐的是蚯蚓的日记。原因很简单,绘本也可以用如此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可爱活泼的画面表达出来!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极为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纪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 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认同。同时也在幽默诙谐的语调中,传达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作者简介: 朵琳克罗宁(Doreen Cronin),出生于美国纽约,热爱写作,作品诙谐逗趣,拥有广大书迷。她的第一本创作“Click,Clack,Moo: Cows That That Type”,出版后即得到凯迪考特大奖的肯定;之后的作品也都获得极大的反响,荣登纽约时报畅销图画书排行榜。 这是一本极为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纪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 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认同。同时也在幽默诙谐的语调中,传达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作者/画者介绍 作者:朵琳克罗宁(Doreen Cronin) 出生于美国纽约,热爱写作,作品诙谐逗趣,拥有广大书迷。她的第一本创作“Click,Clack,Moo: Cows That That Type”,出版后即得到凯迪考特大奖的肯定;之后的作品也都获得极大的反响,荣登纽约时报畅销图画书排行榜。 画者:哈利布里斯(Harry Bliss) 出生于美国纽约,是一位得奖漫画家,也是纽约客杂志的封面设计者,同时也与Sharon Creech、Alison McGhee等得奖儿童文学作家合作了不少本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与朵琳克罗宁合作的蚯蚓的日记(Diary of a Worm),更荣登纽约时报畅销图画书排行榜榜首。第二本是母鸡萝丝去散步,原因也很简单,人生的背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在发生什么事情。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图画书。哈哈,母鸡萝丝悠然自得地去散步了。兜了好大一个圈子,它又悠然自得地回来了。可这位乡下傻大姐完全不知道,它身后已经闹翻天了这是一个追逐的故事(尽管被追逐的对象不知道身后有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是一个在走 动中完成的故事。如果比喻成电影的镜头,这应该是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长的运动镜头。佩特哈群斯为这个故事精心设计了一座移动的舞台,她不单选用了 20.325.5cm的横长画面,而且除了最后萝丝归家的一页是单页之外,全部是对开跨页十三个对开跨页,十三个左右合二为一的横长的场景,带领我 们跟随萝丝女士在乡间小道上完成了一次死里逃生的散步。不仅仅是拉长了画面,给人一种连贯的、一切都是在散步中发生的奇妙感觉,萝丝和狐狸一前一后处于同一个画面,还增加了一种可笑的对比。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喜剧效果一下就出来了。佩特哈群斯把萝丝画得装饰味儿极浓,既像剪纸,又像刺绣或是毛衣上的图案,萝丝的 头、翅膀及尾巴是黄色的,身体是朱红色的,还用黑笔在翅膀和尾巴上画上了羽毛状的花纹,在身体上画上了点点。至于那只倒霉蛋儿狐狸,她并没有因为它是一个 丑角而丑化它,相反还把它美化了,画得妖魅无比,一对尖耳朵的轮廓和腿是深褐色的,耳朵和肚子是白色的,身体及长长的大尾巴则是橘黄色的,上面布满了由复 杂的圆点、线条和黑三角组成的装饰性图案,就像一个美丽的狐妖。不只是鸡和狐狸,连后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佩特哈群斯真是画活了那只狐狸,你看它的身形,一会儿紧弓,一会儿甩到了天上,一会 儿又一个倒栽葱。再看它的表情,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把它的狡猾与贪婪全都写在了脸上与狐狸相比,只能用“呆若木鸡”这个词来形容萝丝了,它从头至尾都保 持着一个姿势,永远半闭着眼睛,永远那么不紧不慢地走着。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不知大祸临头的萝丝,才让整个故事变得好笑起来。必须提及的还有这本书的色彩。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说这是一出洒满阳光的喜剧, 是的,是夕阳光,我头一次看到它时就被它那暖如夕阳的颜色迷住了。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种偏黄的暖色调之中了,佩特哈金丝自己 也曾经说过,她最喜欢的颜色是黄色。母鸡萝丝去散步所以会被人奉为经典,是因为它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提到 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比照。你看,文字里只是说萝丝穿过院子、绕过池塘只是对萝丝散步的一种描述。至于那只跟在萝丝身后上蹿下跳的 狐狸,只字未提。所以有人说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的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 的迭宕起伏的故事。所以约翰洛威汤森才会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说:经典之作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虽然没有几个字,而且文字又是隔上一页才出现,但佩特哈群斯是一个真正吃透了幼儿心 理的人,她把这个无声的故事变成了一个笑声不断的故事,她甚至还给孩子们设计好了笑的时间,一共有七次!不信你看,当钉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时,你会笑!当狐 狸一头栽进池塘里时,你会笑!当狐狸扎进干草垛里时,你会笑!当狐狸被面粉埋住时,你会笑!当狐狸摔到手推车里时,你会笑!当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蜂箱、狐 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时,你更会笑了,而且一笑就是两次!关于作者佩特哈群斯:1942年6月18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她自幼喜欢画画,16岁那年获得了当地一家艺 术学校的奖学金,三年之后进入利兹艺术学院深造,专攻寤笱弦岛笏寺锥兀茸黾嬷暗牡暝保罄醇用艘患夜愀婀荆晌艘幻砩杓剖谀抢锼龅搅俗约何蠢吹恼煞 蚶吐姿?#8226;哈群斯。1965年7月21日,他俩举行了婚礼,两周后她随丈夫被派驻到位于纽约的美国分公司。她到了纽约之后一直想从事插画工作,在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一位编辑的建议下,她写出了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1968年出版的处女作让她一举成名。她的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总是贴近孩子们的角度认真面对他们的问题,深受全 世界儿童的喜爱。她的主要作品还有获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风吹起来(The Wind Blew,1974)、蒂奇(Titch,1971)、千变万化(Changes, Changes ,1971)、一个猎人(One Hunter,1983)以及最坏最坏的妖兽(The Very Worst Monster,1985)等三十多部。1968年哈群斯夫妇又搬回到了英国,一直住在伦敦。她曾说儿子摩根和山姆是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现在她有了一个名叫哈里巴斯特的孙子,这个小孙子又给她带来了新的灵感,2005年春天她又有新作问世。获奖及推荐记录1968年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杂志奖图画书银奖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第三本逃家的小兔,请耐心看完下面的文字,您就会知道理由了。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 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要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了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的抱住你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呆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他就这么办了。来根胡萝卜吧,妈妈说。 不要小看了这本出版于1942年的图画书,它的作者可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玛格莉特怀兹布朗和克雷门赫德!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把它评为了“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书”,还附上了一段推荐词:“在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事实上,在此之前,它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了。六十多年过去了,它一版再版,2002年美国还推出了封面上贴着一个金黄色大奖章的“60周年纪念版”。它早就不是经典不经典的问题了,正如日文版勒口上的一句导读所说:“今天,逃家小兔已经成为了童书中的古典。” 玛格莉特怀兹布朗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就像她曾经说过的那样,是“写一本简单的书让孩子们能有一小会儿从系鞋带一类的生活琐事的烦恼中解脱来到一个永恒的童话世界。”这回,她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这个故事简单得是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他要“跑了”,他要“离家出走了”尽管后来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 屈,他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惊诧,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地说:“如果你跑 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紧接着,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扮成溪里的一条小鳟鱼、 一朵秘密花园里的小花、一块高山上的大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跑了, 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爱情的红萝卜。 正如一篇书评所评价的那样:逃家小兔总是能让年幼的小读者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 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 玛格莉特怀兹布朗不愧为是玛格莉特怀兹布朗,这个一生未嫁、从没有过自己孩子的女人,怎么能把一个幼儿的心理写得那么惟妙惟肖呢?“我要跑了!”“你跑吧,我来追你!”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能展现伟大母爱的一段对白了吧?没有人会不发出会心的微笑。小兔子顽皮、想像力无边;妈妈则无怨无悔,任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 回来小兔子的创意和妈妈那诙谐、临机应变的回答,不禁让人想起了那本脍炙人口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那也是一本验证妈妈有多爱我的图画书。不过,它比 逃家小兔晚诞生了五十多年。也许,是玛格莉特怀兹布朗特给了它灵感吧?据说英文原书是用美丽的韵文写成的,节奏如诗,可惜的是译成中文或日文之后,都打了折扣。译得再怎样好,也译不出原文中那种原汁原味的韵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图画书爱好者喜欢阅读原版书的原因。逃家小兔让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在孩子们睡前为他们阅读这个让他们备感温暖的故事,还因为克雷门赫德画的那些图画。克雷门赫德把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画得既写实又浪漫,在画面的衔接和处理上也很有创意。你看,当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 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时,分别是两张黑白钢笔画,而紧随其后的两页,则合二为一,则是一张全景似的横长的彩 色跨页,没有对白,只有一幅色彩浓烈的想像的画面小兔子变成了河里的一条鱼,妈妈穿着黑色的长靴,一只手拿着一个渔篓,一只手用力把渔竿甩了出去,逗 人发笑的是鱼钩上拴的竟是一根鲜红的红萝卜。然后,又是两张黑白,又是两张合二为一的彩色这种黑白与彩色的穿插,不仅一次又一次把故事推向高潮,而且 通过视觉,把孩子们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必须承认,这是一本无可挑剔的图画书。第四本失落的一角,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生的真谛。他缺了一角。他很不快乐。他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他向前滚动,唱着这样一首歌:喔,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阿哈哈,上路啦!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有时候,他要忍受日晒。接着又是一场冰凉的大雨。有时冰雪把他冻僵了,接着太阳又出来替他暖身。他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的很快。有时也会停下来跟小虫子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他超甲虫的车。有时候甲虫也超他的车。最愉快的就是这样的时刻(蝴蝶翩翩落在他身上,与之同行)。他继续前进,渡过海洋。喔,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走到天涯和海角,千里行不怕路迢迢。我要寻找我失落的一角。穿过沼泽和丛林。上山。下山。直到有一天,请看!“我找到了失落的一角”他唱了起来。“我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千里独行不怕路迢迢,我找到了失落的一角”“且慢!”那一角说,“先不要唱什么千里独行路迢迢”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我不是谁的一角。我是自己的一角,就算是谁失落的一角,相信也不会是你的。“喔!打扰你了,真对不起。”他继续上路。他找到了另外一角。但是这个太小。这个又太大。这个太尖锐了些。这个又太方正。有一回,他好像找到了合适的一角。又掉了。另外一次,他抓得很紧。弄碎了。他继续上路。遇到了些危险。跌进了坑洞。撞上了石墙。后来有一天,他又碰到另外一角。看起来很合适。“嗨!”他说。“嗨”,那一角也说。“你是谁失落的一角吗”?“我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一角吗?”“我可以当别人的一角,同时又是自己的一角”。“你大概不会想当我的一角吧?”“也不一定是这样。”“也许我们并不很合适”,“别这么说”“怎么样”?“感觉真好”!真合适!合适极了!总算找到了。他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什么。滚的很快。从来也没有这样快。快得停不下来与小虫说说话。也不能闻闻花香。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但是他可以唱他的快乐歌。他总算可以这样唱:“我找到了我失落的一角”。他开口唱了:“哦高告哥科搞高搞,哦高告哥科搞高搞,坎给古狠姑哈乌好好”天啊!他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却再也不能唱歌了。“我懂了”,他想。“这里头有点道理”他停了下来。轻轻地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他一边走着,一边轻轻地唱“喔,我要去找那失落的一角,我要去找那失落的一角。阿哈哈,上路啦!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简介: 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有的一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 这是艺术天才希尔弗斯坦的传世经典,是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它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希尔弗斯坦以最简洁有 味的线条和文字,阐释了一则有关“完美” 与缺憾的寓言,令人们思索无限。行进中的它,行进中的自己,好不容易追寻到那失落已久的一角,却无法与自己一同前行。该失望?该快乐?该守候?还是该 继续前行?作者简介:谢尔希尔弗斯坦简介: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的绘本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8亿册。1974年爱心树的出版轰动文坛,一举奠定了谢 尔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在此后几十年,该书畅销不衰,累计销量超过550万。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 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往上跌了一跤等。其中阁楼上的光更是创记录地连续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 他的绘本作品幽默温馨;简单朴实的插图、浅显的文字、淡淡的人生讽刺与生活哲学,不只吸引儿童,更掳获了大人们的心。 他为电影明信片的边缘(Postcards from the edge)所作的歌曲Im Checking Out获得1991年第6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人行道的尽头同名唱片还获得1984年格莱美奖。第五本爱心树,关于“索取”和“付出”的完美寓言。 本书是世界绘本的经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来,一直是绘本世界的著名典范,历久不衰,魅力惊人,销量超过550万册。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作品简介: 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生。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 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理解这个故事的孩子会隐约地感受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和男孩儿与大树的关系有相似之处。这是一本不分读者群的经 典图画书,作者希尔弗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绘图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文字简洁、明了,略含幽默、讽 刺、忧伤的气息,在整体氛围上图文的配合非常融洽。希尔弗斯坦的其他作品如失落的一角也保持了同样的风格。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和一个男孩儿是好朋友。每天男孩儿都跑来和它一起玩,他们很快乐。可是随着时光流逝,男孩儿长大了。大树感到了孤寂。一天,孩子来看大 树,我需要一些钱。于是大树把自己的苹果给了孩子。后来又一天,长大了的孩子来了,我需要一幢房子。于是大树把所有的树枝都给了孩子。又过了很长 时间,孩子又回来了,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 于是大树又把自己的树干给了孩子。又过了很久,已经变老了的孩子回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我太累了。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希尔弗斯坦以简单俐落的线条,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儿童读物里的大团圆结局,魔力和神奇的手段会在阅读它们的儿童心中造成一种疏远感和陌生感。孩子们会问,为什么你给我讲的那些幸福的事情我就没有遇 见,当他的玩具不走了,他会觉得那是他的错,而它再会复活了。相同的,制造一些20英尺高的神话英雄,只会给孩子带来因为不可能达到而产生的压 力,他会总想着自己永远长不了那么高了。-谢尔希尔弗斯坦莫尼克无字书(共8册,字母、小船、颜色、房子、数字、反正、飞机、大风)“莫妮克无字书”是明天出版社引进版权出版的一套幼儿图画书,故事情节构思精巧,形式独特、绘制精美,书中的画面上没有一个文字,完全以画面来表现其 内容。全书中的主角是一只小老鼠,小老鼠在雪白的页面上一点儿一点儿地咬出若干个洞,使整个页面或形成字母的形状,或经过折叠成为小房子、飞机、小船等, 亦或小老鼠拿起彩笔,涂抹出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让小朋友在快乐的心境中去获得颜色、形状、字母、相反的事物、自然界的现象等的概念。呵护孩子的想象力, 就是成就孩子的未来!无字书:世界著名插图大师莫妮克弗利克斯的代表作。因其具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力的独特功能而风靡全球!多次获国 际图书大奖!全套8册:字母、小船、颜色、房子、数字、反正、飞机、大风。当孩子读第1遍时,会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孩子读第2遍时,会懂得一种认知的方法;当孩子读第3遍时,会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当孩子读第4遍时,会完成一样动手的作品;当孩子读第5遍时,会掌握一项思考的窍门;当孩子读第6遍时,会了解一类生活的情趣;当孩子读第7遍时,会体验一次好玩的游戏;当孩子读第8遍时,会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简介】 - 莫尼克无字书(共8册,字母、小船、颜色、房子、数字、反正、飞机、大风)莫妮克1950年出生于瑞士,至今已经创作了40多本书。她的代表作包括:“老鼠无字书”系列、“情人节兔”等。她以大胆、独特的风格征服了无数的读者,包括孩子和大人。接下来推荐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让我们在淡淡地温情中享受无穷的创造力!【作者介绍】 菲比吉尔曼 (Phoebe Gilman ) 生于纽约,曾于纽约、以色列和欧洲学习艺术创作,后定居加拿大。她的书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力,曾获得多次童书的奖项。爷爷一定有办法是她出版的第七本书。菲比吉尔曼于2002年8月29日逝世,享年62岁。【本书及作者获奖】克力斯堤先生书奖露丝史瓦兹奖维琪麦卡夫奖 悉尼泰勒奖【故事背景】故事源自一首被犹太人吟唱了几个世纪的古老民谣,讲的是一个裁缝的大衣旧了,他把它改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最后变成了一个扣子。当扣子不见时,他就创作了一首关于它的歌。 菲比吉尔曼在创作本书时,将那个裁缝变成一位爷爷,变成一位充满智慧、充满慈爱的爷爷,他可以为自己的孙子约瑟做出奇妙的东西。故事的背景被放在古老日 子里的犹太小村庄,街道上、市场上的人们,展示了那时村落里生活的万象。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爷爷奶奶在世时的情景。尤其凑巧的是,作者菲比吉尔曼的曾祖父就是一位贫穷的犹太裁缝。【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犹太小镇上,孙子约瑟从小就与充满智慧、慈爱有加的爷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爷爷为约瑟做了一条可以把噩梦通通赶跑的奇妙 毯子,当毯子变旧变脏的时候,约瑟相信爷爷一定有办法来处理。爷爷把旧毯子改成了新外套、等新外套变旧了,又把旧外套改成了新背心、又改成领带、手帕、钮 扣.直至最后有一个奇妙的结局。 作者采用重复且富有节奏的文字来叙述整个故事,既简单温馨,又朗朗上口。每一个跌宕起伏处,读者不仅惊喜,更能体会到浓浓的情感在爷爷和约瑟间传递。整本 书的图画则更为丰富,不仅细腻地描绘出人物丰富的表情,更把一个保有着传统气息并充满浓厚人情味的村落小镇刻画得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画面四周木头框架装饰出古韵悠然的效果,而画面下方老鼠家庭的神奇变化则会惹来孩子们一阵阵的惊叹!今天再推荐一本小蓝和小黄,这本书用简单的画面表达出最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小蓝和小黄基本资料原书名: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作者:(美)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文图原出版社及初版日期:Mulberry.1959尺寸:2420cm页数:40页至光社/藤田圭雄/译/2003年国际版38刷关于作者李欧李奥尼1910年5月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比利时犹太商人的家庭。因为母亲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加上家在美术馆附近,舅舅们又是建筑师、画家和艺术品收 藏家,所以他从小就得已浸淫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他还热衷于采集动物和植物标本,自然和艺术,成了他童年生活的重心,在他人格的形成以及生涯的设计上也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13岁起,他随同家人辗转美国、意大利,最后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求学,1935年获得经济学博士。1945年,欧洲兴起了反犹太的浪 潮,他们被迫举家走避美国。上 世纪二十年代初,是欧洲的未来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他当时深受影响,创作了不少抽象的、被誉为“未来主义”的美术作品。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是一位不 受拘束的创作天才,绘画、雕刻、平面设计、印刷、陶艺以及摄影样样精通,不过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平面造型设计。他曾在印刷界、杂志界担任过设计主管的要 职,最为著名的是担任了十年的财富周刊的设计主管。在这个期间他还多次在欧洲和美国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设计展,曾经担任过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的主 席,并出任1953年度国际设计大会的主席。1955年被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协会评为最优秀广告制作美术指导、1956年获得建筑联盟的金牌奖、1984年 获得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奖章。在颁发给他“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奖章”时,评委的评语是: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设计创作、设计领域的领导和人才培养, 以及通过为孩子创作图画书,至少深深地影响了三代人,而自始至终,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贯穿着他的作品。尽管他开始创作图画书时已经49岁了,但却开辟出了一个图画书的新时代。纽约时报曾不惜溢美之词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如果图画书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的视觉艺术,李欧李奥尼则是这种风格的大家。”他的图画书获奖无数,其中,一步一步(Inch by Inch,1960)、小黑鱼(Swimmy,1963)、田鼠阿佛(Frederick,1967)、亚力山大和发条 鼠(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1969)分别于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荣获凯迪克奖银奖。此外,他还先后获得过德国儿童图画书奖、德国政 府最佳图画书奖、捷克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另外,他在动画片创作方面也有独创,成功地将图画拼贴应用于动画片中。他的两部动画片在1970年 德黑兰电影节中荣获5项大奖、根据他的五部作品改编的动画片李奥尼5经典荣获1988年美国电影&录像节大奖。1999年10月,这位被誉为“色彩的魔术师”的图画书大师在意大利因衰老而与世长辞,享年89岁。获奖及推荐记录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New York Times Best Illustrated Book)1959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最佳图书奖(American Institute Graphic Arts Best Book)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绘本研究部编图画书为了孩子的500册内容简介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天,小蓝趁妈妈出门的时候,溜出去找小黄。从家里找到外面,找了许久,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小黄。小蓝和小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绿”去了公园,钻隧道,爬山,后来累了,就回家了。可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爸妈妈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蓝呀。”回到小黄家,小黄的爸爸妈妈妈也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黄呀。”“绿”很伤心,流下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哭呀哭呀,最后全都变成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蓝,黄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黄,两个人高兴了:“这回爸爸妈妈不会认不出来了!”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的家,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直到这时,爸爸妈妈才总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他们一起去小黄家报告这个好消息,两家的父母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也变成了“绿”。而小黄和小蓝,则在外面和好朋友一直玩到吃晚饭。作品解读小蓝是什么?小黄又是什么?没有看过这本传世名作的人,或许会把小蓝和小黄想像成为一对人的孩子。不,不要说是人的孩子了,连个人的形状都没有,小蓝和小黄是用蓝颜色和黄颜色的色纸撕出来的(注意是用手撕,不是用剪刀剪,因为边缘还带着不整齐的毛边)的圆纸片,看上去就像两大滴滴在白纸上的油漆,一蓝一黄两个色块!可你相信吗?就是这两个没有任何表情的色块,再加上一大堆爸爸妈妈、好朋友色块,却生动地演绎出了上面一个热热闹闹的故事。这是一本抽象的图画书。如果追究到技法,它实际上是用手把色纸撕成小小的碎圆片,然后再贴到白纸上做成的。说到底,还是一种被称为“collage”的立体派粘贴画。毋庸讳言,不论是四十多年前的昨天,还是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小蓝和小黄都是一本史无前例、极具创意的图画书。所以,自从它问世那天起,就不断有人 忧心忡忡地发出这样的诘问:“孩子们看得懂这样的书吗?”没有具象,四十多页的白纸上只有一群五颜六色的色块滚来滚去,既抽象又晦涩是的,在外人看 来,这实在是一次太大胆、太前卫的实验了,不,是一次近乎狂野的豪赌,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孩子们这一回却轻而易举地就接受了这个故事 他们不但读出了故事,读出了小蓝和小黄的喜怒哀乐,还在小蓝和小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正是因为抽象,才让他们更容易产生一种“自我同一化”的感觉 吧?不过,对此作者李欧李奥尼却从来没有怀疑过。倒也不是他有远见,而是在未成书之前,他就先把这个故事讲给孙子孙女听了。小蓝和小黄完全是出自于一次偶然的灵感,1959年的一天,他带着5岁 的孙子和3岁的孙女从曼哈顿坐郊区火车去康涅狄格,因为两个调皮鬼一刻也不肯安宁,他就顺手拿过一本生活杂志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他把广告那 一页撕成蓝色、黄色和绿色的圆圆的碎片,铺到膝盖的公文包上,即兴讲起了小蓝和小黄的故事。据他的自传透露,这个故事不但让两个孩子着迷,连邻座的大人都 给吸引过来了。这本处女作让李欧李奥尼声名远扬,它不但成为了他的代表作,还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掀起了一场视觉冲击,更是被人们惊呼为“图画书的出发点”。比如, 在日本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相当多的人,正是从李欧李奥尼才开始触及图画书这个话题的。”还不到五十年,小蓝和小黄就成了图画书史上谁也绕不过 去的经典之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说到埃及,必定要提及金字塔一样。要说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小蓝与小黄重叠融合成了绿色。仅仅是凭着这一个构思,有人就把李欧李奥尼说成了“绿色的魔术师”!这绿色实在是太美了,它是一种爱的颜色,暗示着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融合。就是一个幼儿,也读得懂这个用色块讲述的关于人际关系、关于友谊的故事。 可是,除了这个显而易见的主题之外,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根本性的主题,就是李欧李奥尼所说的“自己认识”。这也是贯穿了他早期的几本图画书,像小黑 鱼田鼠阿佛亚力山大和发条鼠的一个共同的主题。不过,他不愧为是大师,诸如“自己是什么?如何发挥自己?”这些看似抽象得不得了的哲学命题,到 了他的手下,仅用一堆大大小小的色块就给阐述得清清楚楚了。举个例子,小蓝和小黄因为遭到爸爸妈妈的拒绝而伤心地变成眼泪,最后蓝眼泪和黄眼泪又分别集拢 到一起,变成原来的小蓝和小黄,这个情节,就被认为是一次自我解体与重新构筑的作业。从这个过程里,就可以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确认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后来回忆起这本处女作时,李欧李奥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形形色色的作品中,这一页是最完美无缺的。”他说的这一页,就是小蓝与小黄的第1个画面就是一张白纸正中央有一个蓝色的圆形色块的那一页。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个蓝点吗,连3岁 小孩子都会画!不对,说得夸张一点,大师所有的艺术追求都浓缩在这一页上了。在创作这本书之前,他曾写过关于空间的诗,这一页就充分体现了他对于空间位置 的思索。小蓝位于正方形空间的中心,这种强调中心性的设计,一方面加剧了画面的紧张度,让读者的视线与心情都集中到了小蓝的存在上,同时,也达到了他所强 调的“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前面对前面”的目的,面向读者,一句“这是小蓝”,就拉近了主角与读者的距离。接下来推荐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在对待孩子的韧性,父母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启发教育孩子。关于作者 罗伦乔 尔德1967年出生于英国,在西南部的威尔特郡长大。她在家中三姐妹当中,排行老二。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她在他教书的学校上到六年级。她 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工艺学校和伦敦艺术学院主修插画和复合媒体,但她说她在学校没有学到很多东西。离开学校之后,她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去旅行,因为她拿不准接 下去该从事什么职业。她与人合资创办了“Chandeliers for the People”公司,设计制作别致的灯罩。她还为设计公司“Big Fish”工作。在与一位生意经理谈话后,出现了转折点,那位经理建议她去给儿童书画插图,其结果就是1999年她出版的自写自画的我想养宠物(I Want a Pet)。 也是这一年,她酝酿了许多年、因为风格太前卫而一直让出版社犹疑不决的小豆芽,就是我(Clarice Bean, Thats me,1999)终于出版了。这本让人耳目一新的书,不仅为她赢得了当年凯特格林威奖的提名以及斯马尔蒂斯奖的铜奖、诺福克童书奖,也让她决定投身于图 画书的创作,这项工作把她的个人爱好、童心与设计的才能完美无缺地结合到了一起。她的主要作品除了“小豆芽系列”,还有获得凯特格林威奖提名的小心大 野狼(Beware of the Storybook Wolves,2000)、获得斯马尔蒂斯奖金奖的那只麻烦的老鼠(That Pesky Rat,2002)、谁怕大坏书(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Book?,2002)等多部。 如今,她已经成为了英国最受人瞩目、最令人兴奋的图画书作家之一。 获奖及推荐记录 2000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 2001年英国诺福克童书奖 (2001 Norfolk Childrens Book Award) 作品解读 让罗伦乔尔德一举成名的小豆芽,就是我,据说早在1995年她就已经画出了一页的故事,可犹豫来犹豫去,过了五年,英国Orchard Books出版社才迟疑地签下了这本书的版权。故事还算传统,说的是一个名叫小豆芽的女孩,很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可这在家里根本就不可能。有一 天,她惹下了大麻烦,爸爸罚她一个人在房间里关三个小时,哈,太棒了,这下小豆芽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离经叛道的是她的画,不,这已经不能简单地称之为 “画”了水彩、卡通、照片、拼贴、复合媒体以及计算机合成技术统统都被用上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文字也被排得歪七扭八,像是在舞蹈这、这对于 孩子们来说是不是太过于复杂了? 然而,与传统与经典背道而驰的罗伦乔尔德,却赢得了孩子们的掌声! 这一回Orchard Books出版社的赌注押对了。 即使在今天,罗伦乔尔德的图画书看上去依然很前卫、很叛逆,不客气地说,甚至会给人留下一种乱七八糟大杂烩的印象。可是为什么这样一本被贴上后现代 主义标签的图画书会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呢?作者本人对此深信不疑,她有她自己的儿童观,她从来都认为现代的孩子喜欢、也能够理解复杂的图像。或许她是对的, 置身于网络时代的孩子们显然是这种“混合了绘画、照片、织品、计算机绘图和不同的字型,制造出一种剪贴簿的效果和混乱的感觉”的作品的狂热的支持者。一个 大人可能不以为然,但孩子喜欢,孩子们就是喜欢这种出位的东西。 我绝对绝对不吃蕃茄同样是一部出色的作品。 这是罗伦乔尔德的第三本图画书,它为她赢得了第一个凯特格林威奖,这也是这位美丽的 女画家迄今为止所得到的最高荣誉。凯特格林威奖评审主席莎拉威尔基给出了如下的评价:“罗伦乔尔德对儿童内心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发掘平凡生活的不 凡之处,成为书中的幽默素材。她选用这个图画书中传统的主题,以非常新奇、具现代感、又犀利的风格来诠释。给读者带来直接的冲击。” 正如莎拉威尔基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主题了,并不出位。全世界的小孩子都会喊出“我绝对绝对不吃蕃茄”这样一个挑食的口号来。而且它的叙事的风格也谈不上有多么反骨,文字是很俏皮,但也不过就是查理与萝拉兄妹一场充满了想像力与游戏色彩的对话:你想不想吃来自木星的橘树枝?你想不想吃绿王国的绿雨滴?这样的图画书我们见得还少吗? 在我看来,如果说得极端一点的话,我绝对绝对不吃蕃茄所有的离经叛道都表现在了它的技术层面上了。从绘画技法、材料到文字排列,它都与我们司空见惯了的图画书来了一次大胆的决裂查理和萝拉看上去像是用手工绘制出来的,其实就连这两个没有眉毛的 卡通人物也是用计算机处理过的。她说她先用铅笔画人物,接着把它扫描到计算机里,将线条整理清晰,用黑白打印到画纸上,涂上颜色或是拼贴上别的东西之后, 再把人物剪下来,扫描到计算机里。她直言不讳地说她喜欢计算机,她承认从第一本图画书开始就一直在使用计算机,“因为它是那样得灵活,它能让整个事情变得 流畅我能够反复修改,直到让我满意为止。”不止是人物,书里的背景(墙纸、地板、富士山和月亮)与道具(兔子、胡萝卜、豌豆和番茄),也都是先把色 纸、花纹纸或是从杂志上剪下来的照片扫描到计算机里,再用Photoshop或是其他的软件合成的。 要说罗伦乔尔德最彻底的反叛,还是她的文字排列,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她实在是受不了那种一行接一行、一成不变的老旧的排列方式了,她开始挑战,开 始将文字图像化。比如兄妹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级建造师考试细节解析及2025年试题及答案
- 消防设备检测维护程序试题及答案
- 护理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指导
- 顺利通过2025年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级审计师考试复习挑战及试题及答案
- 医疗大数据驱动的远程医疗服务研究
- 中级会计战略规划思路分享试题及答案
- 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高级会计变革中的机遇试题及答案
- 财务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2024届小学高届级科学知识科普知识竞赛及答案(题库1)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内容解读
- 2024葡萄酒代理合同样本
- 佛吉亚卓越体系知识手册
-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资本论》(德)卡尔·马克思-文字版
- 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
- 《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演讲课件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中华文明史(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青岛理工大学
- NBT 33018-2015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供电系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