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鲁迅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鲅鱼圈区芦屯镇安平学校孙 艳目 录摘 要 Abstract 一、前言1二、现代女性 1三、传统女性 2(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31、顺应封建制度的可怜女性 32、具有反抗精神的斗争女性 6(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71、社会底层的无知女性72、市民阶层的可悲女性93、无聊无奈的地主官僚太太 9 四、结论 10注释 11参考文献 12 摘 要鲁迅先生是最关注女性问题和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女性典型形象。呐喊彷徨是塑造女性形象最多的两部现实主义小说,虽然她们各具特色,但却也存在着相似性,鲁迅先生则是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封建礼教;批判Abstract Lu Xun is one of the writers who concern about the female problems and lower social position womens fate .In his own novels; he shaped a series of typical women who have high social awareness and social values. The Scream and Wandering are two Realism novels that shaped the womens characters most. Even though they have each owns features but they still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According to shaping different kinds of womens images, Lu Xun disclosed the profound criticism towards feudal ethical code.key words: Lu Xun; female figures; feudal ethical code; criticism 论鲁迅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前言从五四起,关注女性问题的文章就纷纷出现,从而也出现了一些描写女性并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的能手。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她们阐发了自己的对于女性的意见、建议,也提出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人格独立、女性教育等问题,以此来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一生始终把抨击旧势力,揭露黑暗社会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通过一系列不同的人来揭示他所要表达的这个主题。而鲁迅先生又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他也是个塑造女性想象的能手,是关注女性问题和社会底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给以了很大的关注和同情。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女性主人公并不多,集中体现在他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两部现实主义小说呐喊、彷徨中。呐喊、彷徨集中塑造了众多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形象,具有了高度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纵观呐喊和彷徨中的女性人物,约有四十余人,她们每个人的身上集中了相当程度的病态,但也各具特色。有知识贫乏的,有迷信守旧的,有性情软弱的,还有麻木不仁的等等。尽管鲁迅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各异,各具特色,但主要可分为现代女性和传统女性两大形象:二、现代女性 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风靡一时,而“新女性”的形象也在一些作品中大显光彩,1925年10月,在了鲁迅的小说伤逝中就塑造了一个新型知识女性子君的形象。她有文化,有知识,不求显贵,只渴望自由,渴望得到相互的尊重。她是五四时期女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可称得上是一位“勇敢”、“无畏”的新女性。为了爱,她大胆地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而对人们“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她非常镇静,“坦然的仿佛如入无人之境”。在与涓生的交往中,听着涓生“谈家庭专制,谈打破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总是微笑着点头,两眼里弥散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她发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强音。在世俗的眼光面前“她目不斜视地骄傲地走”着自己的路-与涓生“同居”了。“同居”之于彼时的中国女性,是怎样地大不韪,即使涓生也被那“时时遇到”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压迫得“全身有些瑟缩”,而子君“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大胆的与涓生结合了,可惜这却成了她悲剧的开端。她大胆地从叛离父门到遁入夫门,由“我是我自己的”变成“我是涓生的”。她并没有把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在一起,婚后满足于做贤妻良母,从此蜷缩在“幸福的家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泡在家庭琐事当中,满有兴趣地喂鸡,养狗,筹钱和吃饭,沉湎于小家庭不再读书,也不参与社会活动,“似乎将先前所有知道的全部忘掉了”。这时的子君已没有了独立的人格,把自身的全部价值都局限在小家庭之中,从而是子君与涓生的爱情也因为这种家庭生活而失去了光彩,这朵爱情之花随后也很快的干涸,枯萎,死亡。实际上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的子君也只不过是从父权的附庸到丈夫的附庸,是从一个封建旧家庭逃到一个新建立的旧社会模式的小家庭的过程而已。子君徒具妇女解放的思想,却没有经济实力,即使她是知识女性,但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三、传统女性中国妇女长期被“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着,制约着,被族权,政权,夫权,神权这四大绳索捆绑着,任人摆布,没有了任何的人身自由,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帛,帛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吗?无需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更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曰不安分!”由此可见,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劳动人民是奴隶,劳动妇女更是奴隶的奴隶。而这种被四大绳索所捆绑着的妇人在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也有所表现,按其精神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在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描写了许多屈从于封建制度,并深受封建制度残害的女性,而这些女性按反抗精神又可分: 1、顺应封建制度的可怜女性 按婚否又可分:(1)顺应封建制度的妇人们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被践踏,被损害,被侮辱,被愚弄,被委弃的弱者的悲惨典型。她的一生经历过亡夫改嫁,再亡夫又失子的大不幸。她姓啥名啥,父母何方,并没有人知晓,嫁人之后,祥林嫂便成了她的名字。她是个善良的人。丈夫去世后,为了守节,她只身逃到鲁镇,做了帮工。在鲁府劳动了几个月,由于暂时没受到歧视,所以“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种轻易的满足表现了她勤劳,朴实,忠厚的性格特征,也体现了极其低微的生活要求。然而,这种满足在不久以后还是被她婆婆打破,她婆婆用人身买卖的方式把她嫁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把她用绳子捆了,塞进花轿里抬去。“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地擒住她还拜不成天地”。尽管最终她为守节撞香案碰得头破血流,但仍改变不了她那悲苦的命运。第二个丈夫死后,连唯一的儿子阿毛也被狼吃掉了,可怜的祥林嫂被赶出了家门,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帮工。此时的祥林嫂遭到了鲁四老爷更大的蔑视和厌恶,被视为“不干不净”的女人。而镇上的人们给予她的不是关切,温暖,而是嘲笑,讥讽,取乐开心。她讲得有关阿毛的悲惨故事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消遣。特别是柳妈关于地狱的一番话,成为祥林嫂更为沉重的精神负担,对死后的恐惧使她要生不能,要死不敢。为了赎罪,她用尽所有的积蓄,在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让千人踩万人踏,以赎去一生的罪恶,然而这样的她也仍然没有参加新年祭祀劳动的资格。这一切彻底摧毁了她的精神支柱,歧视、摧残与凌辱使她最终沦为乞丐,她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拖着疲惫不堪的躯体惨死在鲁镇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的这种并非人之意义的生命旅程,实质上正是其生命不断受到异化的过程。她根本就不曾拥有过人的地位,她所有的反抗和挣扎,都未逾越男权社会设置的障壁。她逃出夫家,但却继续走着奴隶的路,为了她的贞节反抗着,并且不可避免地坠入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异化之网,使她在重重的威压下,早已被异化成一个失去妻性的“非人”。明天中单四嫂子的命运与祥林嫂相似,也是一个死了丈夫又失去儿子的孤苦伶仃的寡妇。她勤劳善良。贫困寡居,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三岁的儿子。儿子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和希望。丈夫既死,她自然变得无所附属,生命的全部意义、乐趣都系于小儿子一身。而她的儿子却不幸染病,“神签也求过了”“愿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何小仙”也诊过了,却无济于事,最终不幸夭亡。这对她而言,不啻一个致命的打击。然而她的不幸却不仅于此,面对她的不幸,周围的人们虽各怀心思,却一无例外的漠然视之。当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抱着病重的儿子等天明时,蓝皮阿五和红鼻子老拱之流只一味地以她取乐,趁机还想揩一揩油,打她主意;当她怀着急切的心情去问诊何小仙时,焦急的询问得到的却是几句高深莫测的蒙人话;她奔向药店买药,店伙计却在人命关天之时,“慢慢的包药”,蓝皮阿五还借帮忙之名,占她便宜;她求询于王九妈,得到的只是含糊不清的敷衍,面对单四嫂子的焦急只是不置可否地“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唔”了两声,除了失望,她连半句同情的话都没有得到。当儿子死去,单四嫂子悲痛欲绝之时,周围的人们却借办丧事之名,将单四嫂子仅有的微薄家当变卖一空,凑完热闹,吃完饭一走了之。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一个年轻的寡妇根本没有能力救活孩子,保护自己,只能将减轻痛苦的希望寄托在“明天”。即使儿子死掉了,但这些都是梦,明天醒过来后,一切又都恢复,所以有“曙光”。等儿子下葬后,“曙光”没有出现,希望也就破灭了。在“出嫁随夫”“夫死随子”的封建传统观念下,单四嫂子没有人格的独立,儿子死了,明天没有了,理想也破灭了。像单四嫂子这样的一个无怨无悔地恪守着封建伦理道德,甘心做一个麻木而悲苦的守节者的人,等待她的却依然是无尽的漫漫长夜与悲苦无依,然后不明不白的死于无意识无主名的杀人团。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存在着许多母亲的形象。这些母亲形象基本以鲁迅先生的母亲为原型。鲁迅先生的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母亲才38岁,她既要抚养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又要维持经济濒临破产的家庭,还要忍受周围人的白眼和欺负,这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后来鲁迅先生远离家乡,出外求学,母亲又多了一层母子离别的痛苦。所以鲁迅先生从自己的所见和亲身经历中,从自己母亲的身上,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女性的不幸命运及母亲的伟大,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这些母亲的形象都成了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这样,鲁迅先生笔下的母亲形象就都蕴含了丰富的现实意义。社戏和猫和兔中“我的母亲”,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勤劳善良,读来使人感觉无限的温暖和极大的安慰。药中的华大妈和夏四奶奶是两位不幸的母亲。华大妈一生含辛茹苦,用尽所有积蓄为小栓求医问药,最终也没有挽留住儿子。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华大妈在右边的一座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哀和绝望。而衣裙褴褛的夏四奶奶比华大妈的心情更复杂,儿子夏瑜被杀,给她带来巨大的悲痛,按说夏瑜死得光荣,她应该为此骄傲,但她不理解儿子为何死于杀头,还不禁使她脸上多了一层“羞愧的颜色”,使这位慈祥麻木的母亲心中又加重了一层母子隔阂的痛苦。而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由母爱所发出的一颗纯良的心,孩子无论怎样,母爱始终相伴。在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也有着祖母身份的出现,这其实是母亲形象的曲折表现。孤独者中的祖母,因儿子早逝,“异类”的孙子魏连殳出外游学,在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孤独寂寞的死去。而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在母亲形象中恐怕是个例外。她身体健康,牢骚满腹,愤愤不平,“常说伊青年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的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由此感叹“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从九斤老太的不平与不满中,作者揭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乡村的闭塞、饱受、停滞、愚昧的状态和农村经济日益破产的处境。“一个年近八十岁的老人,饱经沧桑,浑然进入了晚年,她年青时未必经历好世道,但眼前也没有大进步,心力衰颓,锐气磨灭,终于还是怀念起往昔岁月。”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的这些母亲形象,无不勤劳善良,含辛茹苦,既要忍受生活的重压,又要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她们不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作者对她们的不幸也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对黑暗的社会进行有力的批判。(2)无辜受害的少女们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虽然没有以少女形象为主人公的,但他的作品中仍描写了许多少女。例如:阿顺、阿昭、六斤和十八九岁的女乞丐。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作者却把她们塑造得鲜明而又生动,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酒楼上中的阿顺是一个船户的女儿,她“眼睛非常大,睫毛也很长,眼白又青得如夜的晴天,而且是北方的无风的晴天”。这个柔弱纯净的少女,非常惹人怜爱。“她很能干,十多岁没了母亲,招呼两个小弟妹都靠她;又得服侍父亲,事事都周到;也很经济,家计到渐渐地稳当起来了”。因她的勤劳和能干,深得父亲的满意和邻居的夸奖。她待人热情诚恳,大方朴实,处处为他人着想,只要别人满意,就是她最大的心愿。可她还毕竟是个孩子,她也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具有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有一年,阿顺看到别的女孩头戴了一朵红的剪绒花,自己也想戴,因为当地没有卖的而无法得到,就哭了小半夜,挨了父亲的一顿打,后来眼眶还红肿了两三天。事隔多年,吕纬甫几经周折,好不容易买到剪绒花,亲自送给阿顺时,不料阿顺已经夭折。阿顺这个清纯的少女,她那份对生活的执著热爱,对幸福的勤奋追求,造就了她对美及美的未来的殷殷向往。然而,生活又给与了她什么呢?一个从未谋面的不知相貌,不知品性,不知好坏的男人。于是在听信她那偷鸡贼的叔叔说:“你不要骄气,你的男人比我还不如”的谎言后,脆弱的她便只是“常常下泪”,“有时还整夜的哭”,最后“终于躺倒”,绝望地死去。阿顺年纪轻轻,命赴黄泉,表面看是死于她叔叔的诳话和流言。其实,是传统女性文化,风俗纲常等社会力量,更是她自身的蒙昧,怯懦和屈从的人格葬送了她。阿顺的不幸命运,对她妹妹阿昭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使她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这吉凶难卜的命运的到来。风波中的六斤,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本应该活泼可爱,但却在当时的现实生存环境的影响下,童心过早的泯灭,躲进树后大声骂九斤老太“这老不死的”。又在这尚未成年的年纪被推入到传统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轨迹中,被裹了脚,“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六斤的少女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却已被封建礼教摧残成畸形了,她毫无意义地做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肥皂中的女乞丐更不必待言,十八九岁的妙龄时光,沿街乞讨,还要承受周围流氓的讥笑和侮辱,她的生活前景更是暗无天日。在这些少女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少女的悲惨未来。在黑暗的社会中,美好的心灵被扼杀,悲剧的结局在这些无辜的少女身上延续,她们最终都做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2、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中国劳动妇女并不是一味地逆来顺受,任人摆布的,她们也有为自己的命运不断的进行抗争,进行斗争,以求得生存的权利和做人的资格。“离婚中的爱姑则是辛亥革命后公开反抗社会压迫而后果不良的下层妇女的代表。”爱姑出生在浙东沿海三六十八村都知名的小有资产的家庭中。她的父亲庄木三见多识广,“高门大户都走得进”,在乡村宗法社会颇有名气和影响,“平时沿海的居民对他都有几分惧怕”。爱姑家中有六个弟兄,人丁兴旺,人多势众。但这一切并不能使爱姑逃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厄运。自爱姑15岁嫁给施家,“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但丈夫却不喜欢她,施家专和她作对,“一个个都像气杀钟馗”,丈夫对她常常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巴”。爱姑虽然忍受了如此屈辱的生活,却仍然不容于施家。特别是她的丈夫“姘上了小寡妇”之后,她的遭遇是“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丈夫想休她,爱姑不同意,不甘心于被离弃的命运,为此据理力争,大闹了三年,甚至理直气壮地找慰老爷换帖的士大人说理,结果理屈词穷地败阵而归。其实爱姑从小就具有反抗的思想性格,她粗野任性,要求自由,敢说敢为,但爱姑虽然敢于反抗,可旧思想、旧道德对她的束缚却很深。按说“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首先提出离婚的应是爱姑,而恰恰相反,丈夫要把她休回娘家,爱姑坚决不从。因为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下,如果被丈夫抛弃,连寡妇的地位也不如,将无颜面对众人,只能在人们的唾弃中度日,她仍然无法摆脱旧思想,旧传统。她认为自己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自从嫁过来“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丈夫没有理由抛弃她。爱姑所仰仗的还是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她和丈夫公婆大闹,只是出一口恶气,争一个理,希望丈夫抛开外遇,使她少受虐待,不至于成为一个孤苦无告的弃妇。爱姑不甘为奴隶而进行斗争着,但她毕竟出身于农村,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被长期压迫妇女的老教条所威逼所屈服,反抗的胆量毕竟有余,对旧传统的理性认识也不足。爱姑不服“团头团脑”的慰老爷的调解,认为士大夫“知书达理”、“讲公道话”,一定能为她做主,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上层统治者秉公行事上,对封建权威的糊涂认识,就注定她的这场官司要败诉。在封建势力相当强大和顽固的情况下,爱姑的性格如何不驯服,也逃脱不了政权、族权、夫权的天罗地网,她只是做了借“离婚”之名,行休妻之事的牺牲品。(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按社会地位可分:1、社会最底层的无知女性鲁迅先生说:“我还记得中国的女人是怎样被压制,有时简直牛羊而不如”。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没有任何人身自由,靠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而生存的老妈子,如吴妈、柳妈等和出家为尼的老尼姑、小尼姑更是人下之人了。她们因长期挣扎于奴隶地位而又奴性十足,愚昧无知、麻木不仁,不自觉地成了封建卫道士的帮凶和封建迷信的传播者。阿Q正传中的吴妈是个出卖劳动力的妇女,她严格恪守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致使阿Q在未庄无立锥之地,在西方人看吴妈被阿Q所“爱”时,却要哭哭闹闹,甚至要“寻短见”,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被阿Q称为“小孤孀”的吴妈正是一个被封建禁忌所毒害、浸染的可怜“节妇”。实际上,吴妈饭后对着阿Q兴味浓厚地话赵府婚姻及生育之短长,未尝不是她潜在欲望的闪现,但是,当阿Q向她下跪求爱时,她起初吃惊,“愣了一息,突然发抖,大叫着往外跑,且跑且嚎,似乎后来带哭了”。继而要“寻短见”,这说明吴妈的思想意识始终被封建礼教观念和道德规范支配着,有意无意地以此维护已失去人性的生活。祝福中的“善女人”柳妈和祥林嫂同等的地位,但祥林嫂的不幸,不但没有得到她的同情反而成了她嘲笑的材料。在祥林嫂的悲剧中,柳妈不能不算是一个刽子手、帮凶。在导致祥林嫂死亡的事件上,她不能不算是元凶和始作俑者。她更直接扮演了把祥林嫂推下深渊的黑手。正因为她相信天堂,地域之类的邪说,并以此为指导,来寻找解救祥林嫂的“药方”。柳妈的那番“捐门槛”、“被厉鬼分成两半”的迷信习俗的说教 ,不但没有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她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加速了祥林嫂的悲剧。明天中的“好心人”王九妈更世故。单四嫂子为宝儿的病到处求医问药,跪神拜仙,碰到王九妈,想让这位上了年纪、见多识广的“老法眼”看一看,“王九妈端详了一番,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吉凶祸福的答案就在摇头于点头之中。她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单四嫂子也无从把握宝儿的症状。为单四嫂子家办丧事时,她发号施令、尽心尽力、前后张罗、细致周到,甚至“掐着指头仔细推敲,也终于想不出一些什么缺陷”,但她和“凡是动过手开过口都吃了饭”的人一样,看天色已晚就回家了。王九妈乐于助人而无同情心,办事热情而缺乏真诚,她维护的是封建的现存秩序,她视一切现存的秩序为天经地义。从她对那些仪式、礼节的一丝不苟的恪守中,可以看出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在她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封建社会中,女人的地位低下,但一旦做了尼姑,失去了原先的门第,在人们心中便又低了一等。在阿Q正传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首先到尼姑庵去革命,连在未庄最没有地位的阿Q也敢在老尼姑面前油腔滑调,泼皮耍赖。在大庭广众之下欺辱小尼姑,并十分得意地在小尼姑那里泄“晦气”,周围的人不但不干预,反而肆无忌惮地大笑。2、市民阶层的可悲女性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妇女始终处于服从,追随的地位,而压迫的属性慢慢演化为自愿服从与追随的属性。她们身处奴隶地位而浑然不知,心甘情愿地被奴役,压迫。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形象。风波中的七斤嫂,表面上泼辣、刁钻、精明,而内心深处却卑怯、蒙昧、盲从。一方面,她所谓的泼辣、刁钻、精明,既是弱势人格中求生本能的防卫之盾和抵御之矛,另一方面,这种泼辣、刁钻、精明又是以卑怯、蒙昧、盲从为其基质的外强中干。她随机应变,曲意奉承,对怀着歹意的赵七爷赔笑脸,对一片好心的八一嫂反而报之以恶声,不明是非,更抽刃向孩子六斤,达到了“无可救药”之极致。而她又是封建制度残害少女的助手,小小年纪的六斤不得不忍受裹脚的“痛苦”。而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但逆来顺受,胆小怕事,受到别人的抢白,也只是“气得抱着孩子发抖”,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她的身上具有封建的制度统治下“顺民”的思想特点。故乡里的“豆腐西施”杨二嫂,也是泼悍,尖冷又精明,她胡吹瞎捧,信口雌黄,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穷酸到连一副手套也要塞在裤腰里偷走,丧失了任何信仰,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她“在灰堆里掏出十几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自己以为很有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似乎闰土拿了就不应该,她明拿偷塞却都合理似的。这正是当时很普遍的市侩心理。灰五婶是长明灯中吉光屯茶馆的主人兼工人,是几年前就死了“死鬼”的寡妇,为了生存她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辛苦操劳。她和杨二嫂,七斤嫂一样泼辣,粗俗甚至放肆。她已习惯于旧礼教,旧生活,麻木到把那些先觉者视为疯子,为了抑制疯子吹熄长明灯,她费尽心机地出主意、想办法,身为奴隶却不自觉还要竭力维护奴隶的地位,实属令人悲哀。3、无聊无奈的地主官僚太太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也包含了许多地主官僚太太的形象,尽管她们可能出身的门第高,但她们受男性的奴役,玩弄和制约却是一致的。她们都成了丈夫的附庸,没有了独立的人格。像肥皂中的四铭太太,她只不过是四铭这一猥琐、阴暗、伪善、卑劣的流氓文人的附庸品。她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独立的人格意志,在生活中只担当着提供饭食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式角色。她貌似泼辣,实则软弱型。当四铭的一切言行都不会对她的“附庸”地位产生威胁时,她只会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而一旦敏感地感到四铭的“咯吱咯吱洗一洗”中具备了心有旁骛的性质,自己的“附庸”地位受到威胁时,便即刻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不平和忿懑来,“你是特诚买给孝女的,你咯吱咯吱的去洗一洗。我不配,我不要,我也不要沾孝女的光”,她一针见血地直刺四铭的要害。然而这不平和忿懑也就只是发泄发泄而已,并不敢真的闹下去,于是,睡了一觉的第二天一早,“肥皂就被录用了”,“她已经伏在洗脸台上擦了”,用散发着“似橄榄非橄榄的说不清的香味的肥皂”,迎合着四铭的心思,装扮着自己,以进一步挽留丈夫的情欲来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丑奴儿词境探微
- 粮食储存加工仓库租赁与粮食贸易代理协议
- 离婚协议: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监护权明确协议
- 高净值离婚协议书编制及执行指导
- 离婚协议书模板(子女抚养费及探望权安排)
- 冷库租赁合同模板(含仓储、冷链配送、包装、保险)
- 亲子主题乐园场地租赁与儿童游乐服务合同
- 学校教师防疫培训
- 康复评定技术大专期末试题及答案
- 文化旅游项目2025年资金申请政策环境与风险规避报告
- 医院保洁中央运输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
- 《CT检查技术》课件-CT检查原理
-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基础 习题答案汇总(程夕明) 习题集1-6
- 《前列腺增生手术》课件
- 安全出口和疏散指示
- 岐黄天使中医西学中专项128学时试题答案
- 肥料、农药采购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
- 计量管理测试题试题
- 园本特色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创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