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_第1页
《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 资治通鉴序(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 zh,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作为纪、表、世家、 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 ,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至于麟止:到西汉 发现麒麟为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畜:培养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繇:原由 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勒:编辑 D以著联之志焉耳著:完成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考之行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断之以邪正。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而得其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于事。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2、下列各选 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 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 B. C. D.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 (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4 分) 译文: ( 2)惟其是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