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药理学及水产动物疾病用药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a防治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主要是阐明药物和机体间相互作用 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药物在机体内所经过的变化 药理学的任务是指导我们合理用药 开辟寻找新药和改进现有药物 充分发挥药物在治疗和预防上的最大效能 1药物的定义和类型1 1定义 指对机体产生某种生理生化影响 并在疾病诊断 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一定效果的物质 理论上讲 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或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都属药物1 2类型 药物多种多样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 天然药物 未经加工或仅简单加工的药物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2 合成药物 以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药物 乙醇 乙醛 3 生物技术药物 通过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新技术生产的药物 酶制剂 生长激素 疫苗等 第一节药物概述 2 1定义 大多数药物的原料一般不宜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 必须经加工制成安全 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 称剂型 粉剂 片剂 注射剂等2 2剂型的分类 药物多种多样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 液体剂型 如 注射剂 针剂 乳剂 煎剂 浸剂 等 2 气体剂型 如 喷雾剂 3 半固体剂型 如 软膏 糊剂 4 固体剂型 如 粉剂 片剂 胶囊剂 2药物的剂型 3 1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 作用规律和作用方式 阐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学科 简称药效学 3 2药物的治疗作用A对因治疗 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性致病因子 治本B对症治疗 药物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的症状 治标 3药效学 3 3药物的不良反应A 副作用 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适反应 副作用是可预见的 但很难避免 B 毒性反应 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C 过敏反应 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 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又称变态反应 过敏原可是药物 药物杂质 药物代谢物等D 继发性反应 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 又称治疗矛盾 E 后遗反应 停药后药物浓度已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F 停药反应 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 又称回跃反应 1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规律的学科 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 2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1 吸收 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 浓度 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 2 分布 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 组织的过程 3 生物转化 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过去称为代谢 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 排泄 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4药动学 第三节给药方法 1挂篓 袋 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 挂于饵料台 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 常用于疾病发生高峰期的疾病预防优点 操作简单 用药省 对水质危害少 缺点 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药浴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 苗种消毒 转池 网箱等常用 优点 用药省 对水质危害少 缺点 对水体病原无作用 操作稍繁3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 优点 对病原杀灭彻底 缺点 用药大 危害水生生物 污染环境4浸沤法 5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 优点 操作方便 可杀体内病原 缺点 重病者无效 水体病原无效6涂抹法将药物涂于伤口 优点 药效好 缺点 操作难7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优点 药效好 缺点 操作难 易伤鱼 幼苗无法使用 第四节药物剂量 1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1 1量效关系 指定量分析与阐明药剂量和药物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 1 2类型 1 无效量 药物剂量过小 不产生任何效应 2 最小有效量 阈剂量 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 3 最大耐受量 机体能够耐受而不显中毒症状的最大剂量4 半数有效剂量 ED50 对50 个体有效的药剂量 5 极量 出现最大药物效应的药剂量 6 最小中毒剂量 使生物机体出现中毒的最低剂量 7 致死量 引起机体死亡的最低剂量 8 半致死量 LD50 规定时间内导致机体半数死亡的量 以实验动物测定药物毒性时 多测定半数致死量 9 安全浓度 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耐受量之间1 3治疗指数 LD50和ED50的比值 其数值越大安全性越高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 药物概述 2药物剂量的运用原则2 1药物剂量指防治疾病时的用药量 不同剂量不仅可以产生药物作用强度变化 还能产生质的变化 2 2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时用药剂量计算内服药 按吃食鱼体重计算外用药 按池内现有水体计算2 3药物剂量变动原则结合水产动物种类 年龄 健康状况及环境因素 水温 PH 有机物含量等 可适当灵活变动用药剂量 第五节药物作用 1药物作用药物作用 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产生的机体活动上的改变 腺体分泌 平滑肌与横纹肌收缩 神经系统的应答刺激 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等 都能被药物所增减 机体活动 低于正常水平 正常水平和高于正常水平 正常水平 低于正常水平 高于正常水平 强壮 抑制 镇静 兴奋 麻痹和麻醉 1 按药物作用时分布的区域性分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2 按药物作用发生机制分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3 按机体对药物直接反应的广泛性分 选择作用 一般原生质毒作用 4 从用药目的来分 治疗作用 副作用 5 按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作用时药效来分 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2药物作用类型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 1药物方面的因素 1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物理性质 氯乙烷的局部麻醉化学性质 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起收缩和腐蚀作用同系物 氨基苯甲酸与磺胺类药物化学结构相似 发生竟争性障碍而产生抑菌作用 2 药物的剂量 3 药物的剂型 4 药物的储藏与保管 如漂白粉接触二氧化碳 光 热易失效 5 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协同 辅药 和拮抗3 2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1 给药途径 口服 注射 浸泡 等 2 给药时间 3 用药次数与反复用药 3 3动物方面的因素1 种属差异 如 淡水白鲳 鳜鱼和虾对敌百虫敏感 2 生理差异 不同年龄 性别 营养状态 健康状况 遗传因素不同 对药物反应存在差异 3 个体差异 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4 机体的机能和病理状况 如肝功能障碍 肾功能不全 等 3 4环境方面的因素1 水温和湿度 药效一般与温度呈正相关 温度升高10 药效提高1倍 也有例外 2 有机物 水体中有机物存在有时会影响药效 3 酸碱度 酸性药物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环素等在碱性水体中作用弱 碱性药物 磺胺类药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pH升高药效增强 4 其他 如溶解氧 光照 等 1药物的种类根据药物作用对象的不同 可将药物分为以下类型 1 1抗病毒药 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PVP I 免疫制剂 病毒灵 中草药等 1 2抗菌药 包括抗生素 磺胺类 呋喃类 抗菌中草药 疫苗等 1 3杀真菌药 如孔雀绿 亚甲基蓝和制霉菌素等 1 4杀藻类药和除草剂 如硫酸铜 敌草快等 1 5杀寄生虫药和驱虫药 如硫酸铜 硫酸亚铁 敌百虫等1 6环境改良剂 如生石灰 沸石粉 白云石粉 活菌制剂等 第六节水产药物的种类和选择 1 7消毒剂和防腐剂 1 醛类 如福尔马林 2 氧化剂 如高锰酸钾 3 卤素类 如漂白粉 精 二 三 氯乙氰尿酸及其钠盐 氯铵 T等 4 表面活性剂 如新吉尔灭等 5 染料类 如孔雀绿 亚甲基蓝和吖啶黄等 1 8营养制剂 如维生素 钙粉等 1 9麻醉剂 如MS22 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 1 10抗霉抗氧化剂 如乙氧基喹宁等 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2 1有效性 疗效好2 2安全性 毒性低 包括对养殖生物毒性 对环境毒性和对人体毒性2 3方便性 来源方便 使用方便 2 4廉价性 价格低廉 2药物的选择 第七节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1抗病毒药要求 既能进入宿主细胞杀死病毒 又不对宿主细胞造成伤害 作用机理 阻断或抑制病毒复制的某个环节 1 1PVP I 为含碘消毒剂 对病毒 细菌和真菌均有良好杀灭能力 如 用5ppm溶液浸泡鱼卵消毒 用其浸泡虾卵可显著提高仔虾期的成活率 31 68 1 2病毒灵 盐酸吗啉胍 属广谱抗病毒药 其作用机理是阻断RNA聚合酶的活性和蛋白质的合成 1 3利巴韦林 为鸟苷类化合物 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广谱作用 1 4免疫制剂 病毒疫苗等 2 1抗生素 又称抗菌素 主要由微生物产生的能选择性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次级代谢产物 2 1 1主要作用G 的抗生素 1 青霉素类含内酰胺环的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由发酵液提取或半合成获得 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壁合成 a天然青霉素 为青霉素G 苄青霉素 PenicillinGorBenzylpenicillin 优点 杀菌力强 疗效高 价格低 缺点 抗菌谱窄 易被胃酸和青霉素酶水解破坏b半合成青霉素 由天然青霉素进行结构改造而成 具广谱抗菌特点 包括 氨苄青霉素 羟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等 2抗菌药 2 头孢菌素 先锋霉素 类头孢菌培养液经改造而成 半合成抗生素 其作用机理及应用与青霉素类似 但抗菌谱较青霉素广 G G 优点 抗菌谱广 对酸和青霉素酶较稳定 毒性小 缺点 价格昂贵1 第一代 头孢噻吩 头孢唑啉 头孢噻啶 头孢拉啶和头孢氨苄等对G 作用强 但对G 作用弱 对酸稳定性差 对肾脏毒性大2 第二代 包括头孢孟多 头孢呋新和头孢氯氨苄等对G 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差 但对G 较第一代强 对肾脏毒性较小 3 第三代 包括头孢三嗪 头孢哌酮等对G 不及第一 二代 但对G 明显加强 对肾脏基本无毒 4 第四代 包括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等20世纪90年代问世 价格昂贵 抗菌作用较第三代强 对G 效果好 3 大环内酯类该类药物的核心具14 16员大环的内酯结构 作用机理为抑制蛋白质合成1 红霉素 从红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获得 作用与青霉素类似 适用于耐青霉素菌株2 螺旋霉素 从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获得 临床常用乙酰螺旋霉素 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类似 但作用较弱 4 多肽类一类具有多肽类结构的化学物质 常用做饲用添加剂 杆菌肽 从枯草杆菌变种苔藓样杆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获得 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对G 作用强烈 对G 无效 口服难吸收 该药抗药性慢 无残留 常用作饲料添加剂 促生长 5 新生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G类似 易产生耐药性 一般不作首选 1 氨基糖苷类由氨基糖和氨基环醇以肽键结合而成的碱性抗生素1 特点a属碱性抗生素 其硫酸盐易溶于水 性质较青霉素G稳定 b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c主要对G 菌作用较强 某些种类对G 也有一定作用d内服不易吸收 主要用于肠道感染e该类药物的不同种之间易产生交叉抗药性2 主要种类a链霉素 从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有机碱b庆大霉素 从放线菌的培养液中提取 临床常用其硫酸盐c卡那霉素 从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d其他 丁胺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 壮观霉素和新霉素等 2 1 2主要作用G 的抗生素 2 多粘菌素类属多肽类抗生素 从多粘杆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 1 多粘菌素B对G 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但对G 菌和病毒等无效临床常用其硫酸盐 硫酸多粘菌素B 与多粘菌素E有完全交叉抗药性 但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抗药性 常与新霉素和杆菌肽等合用2 多粘菌素E抗菌谱与多粘菌素E相同 内服不吸收 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 临床常用其硫酸盐 硫酸多粘菌素E 常用作饲料添加剂 以促进生长与庆大霉素 新霉素和杆菌肽有协同作用 常与它们合用 抗菌谱广 除对G 和G 有效外 还对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等有效 1 四环素类有的从链霉菌属发酵而来 有的为半合成抗生素 1 机理及抗药性 抗菌机理为抑制蛋白质合成 细菌对本类药物抗药性严重 天然四环素之间有交叉抗药性2 主要种类 a土霉素 氧四环素 广谱抗生素 作饲料添加剂还有促生长作用 b四环素 抗菌作用较土霉素强 内服吸收优于土霉素 c金霉素 氯四环素 作用与四环素类似 但对G 作用较强d强力霉素 多西环素 脱氧土霉素 由土霉素脱氧后制得 属半合成药 与天然四环素无交叉抗药性 作用较土霉素强2 10倍 内服吸收好 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较长 2 1 3广谱抗生素 2 氯霉素类作用机理与四环素类似 为抑制蛋白质合成早期从委内瑞拉链霉菌培养液中获得 现基本均为合成法生产 1 氯霉素 左霉素 细菌蛋白合成强力抑制剂 特别对G 作用强大 注意事项 a 在水产中使用副作用明显 抑生长 药残等 b 可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故应避免与免疫制剂合用 c 与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作用机理相似 对青霉素类药物杀菌作用有干扰 能拮抗维生素B6和B12 因此应避免与这些药物联用 2 甲砜霉素 硫霉素 除日本外 欧盟和美国均已将其列入禁用药 其体外抗菌作用较氯霉素稍弱 但口服后分布广 体内抗菌作用较强 与氯霉素有完全交叉抗药性 与四环素类药物有部分交叉抗药性 其免疫抑制作用比氯霉素强6倍 在疫苗接种时应禁用 3 氟甲砜霉素 氟苯尼考 人工合成的甲砜霉素单氟衍生物 对肠道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前二者 对耐氯霉素和甲砜霉素菌株仍有高度抗菌活性 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 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常与抗菌增效剂如TMP 三甲氧苄氨嘧啶 等联用 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2 2 1适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药1 磺胺嘧啶 SD 内服吸收快 可通过血脑屏障 常与TMP配伍 2 磺胺二甲氧嘧啶 SDM 作用较SD弱 但不良反应也小3 磺胺异噁唑 SIZ 作用较SD强 但吸收和排泄均快 4 磺胺甲基异噁唑 新诺明 SMZ 作用较强 常与TMP合用 5 磺胺噻唑 ST 作用较强SD强 肌肉注射吸收快 2 2 2适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1 磺胺脒 SM 内服极少吸收 在肠道可保持较高浓度2 琥珀酰磺胺噻唑 SST 原药无抗菌作用 在肠道经细菌分解成ST 2 2磺胺类 2 2 3外用的磺胺药1 磺胺嘧啶银 烧伤宁 SD Ag 抗菌谱同SD 但对绿脓杆菌作用大2 甲磺灭脓 SML 广谱抗菌 对绿脓杆菌作用强 常用于治疗烧伤 2 2 4磺胺增效剂类磺胺药该类磺胺药为合成广谱抑菌药物 抗菌谱及作用机理与其他磺胺药类似 与其它磺胺药合用后可使后者的抗菌范围扩大 药效增强数倍至数十倍 1 三甲氧苄氨嘧啶 TMP 抗菌谱广 常与SMZ SD SMD等合用 复方新诺明 SMZ TMP 5 1混合而成 复方磺胺嘧啶 双嘧啶 SD TMP 5 1混合而成 2 二甲氧苄氨嘧啶 敌菌净 DVD 作用与TMP类似 但抗菌作用较弱 常与磺胺药配伍 比例为5 1 制成复方制剂 内服吸收少 对球虫抑制作用比TMP强 常与其他磺胺药配伍后防治肠道病和球虫病 2 2 5磺胺药的作用机理磺胺与对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 H2NSO2NH对氨苯甲酸 H2NCOOHR磺胺 对氨苯磺酰胺 与对氨苯甲酸结构相似 细菌摄入磺胺后 大量磺胺与对氨苯甲酸竞争并取代后者 从而阻止细菌叶酸合成 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正常 细菌摄入对氨苯甲酸 其他 合成 叶酸 细菌核酸合成 生长正常异常 细菌摄入磺胺 其他 不形成叶酸 细菌核酸合成受阻 繁殖受阻 2 2 6磺胺药物的用药常规1 大剂量原则 第一次给药以 突击剂量 平时的2倍以上 以后以正常剂量维持 50 200mg Kg鱼 病症消失后仍以半剂量投喂2 3d 原因 a 其作用机制为与对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b 易产生抗药性2 避免毒性反应 大剂量容易引起磺胺结晶中毒预防 a 服用等量的小苏打b 采用磺胺复合制剂 加入1 6TMP 3 磺胺药物难溶或不溶于水 因而一般采用口服或浸泡等给药方式 一般不全池泼洒 2 3 1特点1 广谱抗菌药 对G G 某些真菌和原虫均有作用 2 不易产生耐药性 与磺胺类交叉耐药性 3 口服吸收差 难进入循环系统 常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和体表感染4 作用机制为抑制乙酰辅酶A活性 从而干扰糖代谢 使细菌代谢紊乱致死2 3 2种类1 呋喃唑酮 痢特灵 广谱抗菌药 难溶于水 服吸收少 常用于肠道感染用药方式 口服 10 20mg Kg鱼 浸泡 2 20ppm 和遍洒 0 05 0 5ppm 2 呋喃西林广谱抗菌药 难溶于水 用于体表局部和创伤性细菌感染用药方式 浸泡或涂抹3 呋喃妥因 作用与呋喃唑酮类似 现已少用 2 3呋喃类 具喹诺酮结构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回旋酶活性 干扰DNA合成 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2 4 1药物种类 迄今共有三代产品 1 第一代1962年开始合成萘啶酸 主要对G 菌有较强作用 对G 菌作用较弱 一般不作首选药 2 第二代1974年开始合成a吡哌酸 主要抗G 菌 效力比萘啶酸高 b噁喹酸 对大部分G 和部分G 菌有抗菌作用3 第三代即氟喹诺酮类1979年开始合成其喹诺酮结构中添加了氟原子 增强对组织细胞穿透力 药效大为加强a诺氟沙星 氟哌酸 广谱杀菌药 内服吸收迅速 b氧氟沙星 氟嗪酸 广谱抗菌药 内服吸收好 药效优于氟哌酸 c环丙沙星 环丙氟哌酸 抗菌谱与氟哌酸类似 但作用强2 10倍 d恩诺沙星 乙基环丙氟哌酸 动物专用的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 2 4喹诺酮类 2 4 2药物特点与用药原则1 抗菌谱广 杀菌力强 毒副作用小 但对G 球菌的作用效果较差2 施药后体内分布广 注射和内服均易吸收 3 可以产生耐药性 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4 属杀菌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 一般不用于疾病预防 5 安全范围广 但临床用量不宜过大 因超过最小杀菌浓度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 杀菌作用反而降低 6 利福平和氯霉素类药物均可使其作用降低 不宜配伍使用 2 5抗菌中草药2 5 1中草药制剂的主要种类1 抗病毒中草药 如 大青叶 板蓝根和金银花等 2 抗菌药 如 连翘 大蒜 蒲公英 金银花等3 免疫增强药 如 黄芪的黄芪多糖 人参的人参皂甙 大蒜素等4 其他药物 如 当归有雌激素样作用 人参有雄激素样作用等 2 5 2中草药制剂的特点1 天然性2 多功能性3 无耐药性4 低毒副作用性2 6细菌疫苗 3 1抗真菌抗生素1 制霉菌素 从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的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 2 克霉唑 人工合成的咪唑类药物 对深 浅部真菌均有良好作用3 2药用染料1 孔雀绿 广谱抗真菌药 对车轮虫等原生动物也有效 不宜在白天强阳光时用药 施药勿用锌具 因与锌结合可使毒性毒增强 浸泡 50 70ppm 5 10min 2 亚甲蓝 又称镁蓝 次甲基蓝 抗真菌和原生动物药 1 4ppm全池泼洒 隔2天重复1次 3抗真菌药 4 1酚类4 1 1苯酚 石炭酸 能使蛋白质变性 故有杀菌作用 外科最早使用的消毒药 但因对动物毒性强 目前在水产中少用 4 1 2 煤酚皂溶液 来苏尔 杀菌效力是苯酚的二倍 且毒性小 用具消毒4 2酸类醋酸 冰醋酸 水产少用 4 3醛类4 3 1福尔马林 36 甲醛 能使蛋白质变性 对细菌 真菌 病毒和寄生虫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遍洒 15 30ppm 浸泡 250ppm 30min 1h 4 3 2多聚甲醛 甲醛复合物 本身无消毒作用 但加热后释放甲醛消毒4 3 3戊二醛 弱酸性 但pH7 5 8 5碱性水溶液对细菌 真菌和病毒均有强杀灭作用 其药效是甲醛的2 10倍 4消毒剂 4 4醇类乙醇 酒精 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并脱水而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最适杀菌浓度为75 过低过高效果均降低4 5卤素类4 5 1漂白粉 为次氯酸钙 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效含氯量25 35 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强 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弱 暴露空气中易吸水和CO2而失效 防治 1ppm 清池 30 50ppm 4 5 2漂白精 为次氯酸钙 有效含氯量为60 70 消毒力较漂白粉大2 3倍 防治 0 3 0 5ppm 带水清池 10 20ppm 4 5 3二氯异氰尿酸钠 优氯净 新型高效消毒剂 对细菌 病毒 真菌孢子均有强作用 有效含氯量60 性质稳定 防治 0 3 0 5ppm 4 5 4三氯异氰尿酸 极强的氧化剂 具有高效 广谱 安全等特点 对球虫卵囊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有效含氯量85 以上 防治 0 3 0 4ppm 全池泼洒 10ppm 4 5 5二氧化氯 为高效 广谱 安全 低毒消毒剂 对各种病原均有良好杀灭作用 一般与活化剂等量混合使用 用前混合 活化剂的种类包括白醋 柠檬酸或其他固体活化剂 4 5 6强氯精 为漂白粉 鱼安和三氯异氰尿酸的混合物 有效含氯85 以上 为新型高效杀菌消毒剂 防治 0 2 0 4ppm 全池泼洒 10ppm 4 5 7氯胺 T 有效含氯量24 26 其水溶液稳定性较其他含氯消毒剂好 因此其作用的有效期也比较长 对光 热也较稳定 4 5 8PVP I 对病毒 细菌均有良好杀灭力 毒性低 作用持久 4 5 9络合碘 对病毒 细菌有良好杀灭力 4 6氧化剂1 双氧水 过氧化氢分解出初生态氧而具强杀菌能力2 高锰酸钾 强氧化剂 遇有机物即释放初生态氧而呈强杀菌力 浸泡 20 40ppm 15min 1h 全池泼洒 0 2 2ppm 4 7石灰类1 生石灰 为氧化钙CaO 其10 水溶液pH值为12左右 2 熟石灰 为氢氧化钙Ca OH 2 其10 水溶液pH值为11左右 3 沸石粉 主要成分为CaCO3 Al2SiO3 Al2O3 Fe2O3和MgO等成分 其10 水溶液pH值为9左右 4 白云石粉 主要成分为CaMg CO3 2 其10 水溶液pH值为9 104 8表面活性剂1 新洁尔灭 苯扎溴铵 为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对各种细菌具强杀伤力 对病毒较差 忌与碘制剂 过氧化物等配伍2 其他季铵盐类消毒剂 如氯苄烷铵 5 1硫酸铜1 性质 属重金属盐类 能与蛋白质结合而产生沉淀 杀灭病原 对指环虫 隐鞭虫 藻类等有良好的杀灭效果2 影响因素 硫酸铜的毒性与温度 正 pH值 反 和有机质 反 有关 5 2硫酸亚铁常与硫酸铜或敌百虫等合用 为辅助用药 5 3小苏打0 25 的溶液浸泡3min可治疗本尼登虫病和异斧虫病 5 4别丁 硫双二氯酚 可用于驱除和杀灭鱼类鳃或体表寄生的单殖吸虫 5 5敌百虫属有机磷驱虫药 有两种 90 晶体 25 粉剂可用于杀灭鱼类体表或鳃上的寄生甲壳类和单殖吸虫 遍洒法的用量分别为 晶体0 2 0 4ppm 粉剂1 4ppm注意 虾蟹单养或混养的池塘不能用 用药前1周勿用石灰消毒 5杀虫剂 6 1定义指为改善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环境而使用的药物 包括水质底质改良剂和环境生物改良剂等 6 2种类1 石灰类 包括生石灰 熟石灰 沸石粉 白云石粉等 2 生物制剂 光合细菌 芽孢肝菌 乳酸菌 放线菌 枯草杆菌等 6 3环境改良剂的作用1 净化水质 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 2 降低硫化氢和氨氮的毒性 3 补充氧气 增加鱼虾摄食力 4 补充钙元素 促进鱼虾生长和增加对疾病抵抗力 5 抑制有害菌数量 减少疾病发生 6环境改良剂 7营养剂和代谢改良剂主要用于增加机体营养和代谢机能 如维生素 微量元素 免疫增强剂 如LPS 干扰素等 8抗霉剂和抗氧化剂主要用于人工配合饵料中 防止饲料霉变及氧化变质 1 抗霉剂 如山梨酸 钾 苯甲酸钠等 2 抗氧化剂 如乙氧基喹啉 维生素E等 9麻醉剂和镇静剂主要用于亲鱼虾人工受精 种苗及鲜活水产品运输 疫苗接种等 如 MS22 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 丁香酚制剂 FA100 1渔药残留1 1定义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 药物的原形 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 组织或器官内 称为渔药残留 第四节药物残留与水产无公害养殖 1 2渔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1 毒性作用 人类长期摄入药残水产品 药物可在人体内积累 达到一定量时即可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 如 磺胺损伤肾脏 氯霉素影响免疫2 产生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有些药物具抗原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甚至过敏反应 严重时可引起休克 如 青霉素过敏3 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渔药药残可使人类体内菌群的耐药性发生改变 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带来困难 影响药物效果 延误治疗过程 4 导致人类菌群失调 敏感菌数量减少 耐药菌数量增加5 产生 三致 作用 致畸 致癌 致突变 如孔雀绿致癌等6 激素作用 激素类药物残留会导致人类正常生理功能紊乱等 1 不遵守休药的有关规定休药期 水产养殖生物停止用药到允许上市 食用 的间隔时间 2 不正确使用药物 使用水产禁用药物或用药剂量 给药途径 用药部位等不符合规定造成药物残留 3 使用未经批准上市或使用的药物 由于对这类药物的药动学和休药期缺乏了解而造成药物残留 4 水产饲料中含有药物 水产饲料生产中添加了可产生药残的成分 导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残留 5 养殖环境含有药物 养殖水体或底质中受到药物污染 导致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 6 运输或加工时受到药物污染 1 3渔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 定义 允许在水产品表面或内部残留药物或化学物的最高量 或浓度 又称允许残留量 2 不同渔药在水产品中的最高残留量 1 4水产养殖品渔药最高残留限量 2 1定义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产品不受农药 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 加工 都应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生产技术规程 加工技术要求进行 使其达到无公害水产品标准2 2种类1 第一类 完全不使用渔药 农药 化肥 添加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生产出来的水产品 如 有机食品 生态食品 AA级绿色食品2 第二类 允许限品种 限量 限时使用渔药 农药 化肥 添加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生产出来的水产品 如 A级绿色食品第二类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也优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可长期食用 2无公害水产品 3 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1 渔业用水质量 包括感官标准和卫生指标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 2 大气环境质量 SO2等大气污染物应符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 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 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
- 地质勘查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气资料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网络内容行业技术规范
- 客户见面致辞示例
- 个人工作总结副科长
- 集土坑施工方案
- 老旧小区临水施工方案
- 用药错误应急演练
- 考前速记-专升本英语240个高频词汇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 医院课件:《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培训》
- 电气防爆专项检查表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微生物与健康》课件
- (正式版)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
- 便利店委托运营协议
-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研报告
- 招商加盟营销方案
- 红军长征感人红色故事3-10分钟1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