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公亭记》“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1页
《尹公亭记》“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2页
《尹公亭记》“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尹公亭记“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尹公亭记“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 分)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 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茇:在草间住宿。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疾:痛恨 B尝于其居之北阜阜:土 山 C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峙:对峙 D然而有表其闾闾:大门【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议论入手,首先摆出了看似矛盾的理想追求与实际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思辨色彩,是全文之纲。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 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小题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 1)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 4 分) ( 2)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 而又获游观之美。( 3 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3 分)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对两处得分,对四处得分,全对得满分。) 【小题 5】( 1)( 4 分)答案:所以他住在随州,每天把研究图书、通晓古今作为自己的事情,而仿佛不知道自己被贬了官。 ( 2)( 3 分)答案:在这里随州人都乐意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答案解析:【小题 1】试题分析: C(峙: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试题分析: D( A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假设; B 介词,在 /介词,对; C 介词,因为 /介词,用; D 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点评:这种题型 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 3】试题分析: B(“亭子”是尹公自己搭建的。)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 4】试题分析:尹公显现在事业上的品行,在著述中表现 出来的言论,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这哪里仅仅是暂时安慰随州人民的思念,而与他们一起享受游览观赏之乐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点评:我们可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小题 5】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居于随”状语后置 1 分,“日”,名词用作状语 1 分, “为谪”,被动句式 1 分,其它准确通畅 1 分。( 2)这个句子中“慰其思”,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 1 分;“美”,形容词用作名词 1 分;其它连贯准确 1 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附译文: 君子对于自己,只要心有所得就行了,不必依靠社会的承认。然而孔子说“君子痛恨到死时而名声不被 人家称颂”,这是为了使他人与自己行为相同。人们对于君子,心中仰慕就行了,不必依靠从外部去宣扬他。然而有的在他的家门上挂上匾额以示表彰,也有的用他的名字作乡的名,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耳目中,从而流传无穷,这是用来让他人众人有同样的喜好。在内的确是心有所得,在外又能够与人同好,这正是用来构成古代圣明帝王的行事准则,而与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同的地方。 随地作为一个州,离京城很远,那地方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在庆历年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人尹洙公,因不为有权势的人所容而被贬官到这个州来,居 住在城东五里外开元佛寺的金灯院。尹公具有高洁的品行和杰出的文学才能,擅长于辩论,一时间与尹公交游的人,都是世上的著名人物,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在这个时候,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所以他住在随州,每天把研究图书、通晓古今作为自己的事情,而仿佛不知道自己被贬了官。曾经在他住处的北面山丘之上,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用来休息和游玩,一年多才离开。尹公离开之后,随州人不忍心让亭子废弃毁坏,便将它修缮好,取名叫“尹公之亭”。随州的幕府官谢景平镌 刻石碑记述了这件事。到了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人李禹卿公到这个州做太守,开始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环绕随州城的山,坐在亭子中都可看到。又把旧亭立在新亭的北边,在这里随州人都乐意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这年冬天,李公把亭子的绘图送到京师,嘱托我写篇记来记述这件事。 尹公显现在事业上的品行,在著述中表现出来的言论,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这哪里仅仅是暂时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