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水大师魏亿凯-易经风水研究之象在我国最早的较多地论述到象的两部著作周易和老子中,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物象、现象,一是指卦象、象属。说解文字对象的解释是:“南越大兽”。甲骨文中象字三见,用于“来象”、“获象”,象也是指大兽,只是殷商时代象不仅限于南越,而是广布于中原地区。大兽怎么能同物象、现象或卦象、象数联系起来呢?韩非子解老隐约道出了其中的一些缘由:“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商代以后,象逐渐南迁,北方很难再见到生象,因而象也就成了诸人图案的想象。这正吻合了易系辞下对象的另一种诠释:“象者,像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到此,“象”演化出了通过对“天下之赜”的观察和类比在心灵中形成的意会之义。大自关系国家兴亡的大政,小到涉及家庭个人的小事,欲预知其吉凶,乃是人之常情。中国古代号称可预见吉凶者甚众。“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史记龟策列传),这当是预知吉凶的最重要的传统方式。此外,如褚少孙补史记日者列传说,“(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娶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乙家曰大吉”。这里提及的就有七家,他们各据其主观的臆想立论,对同一件事情给出各种不同的预言,是不足为怪的。在这七家中,天人家大约便是据观象以见吉凶者,历家也可能与此有关。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派预言家的理论的若干情况。易系辞上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大约是最早的、权威性的观象以见吉凶的经典论述。这种思想的产生至迟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殷墟甲骨文中,我们便可屡屡见到对于异常天象的卜辞。如“癸酉贞:日夕又食,唯若?癸酉贞:日夕又食,匪若?”(殷契佚存三七四回)卜问这次日食是吉还是凶,等等。史记天官书载,自西周“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礻几祥不法”。这是说春秋以前因出现异常天象而占者,各诸侯国各具异说,不可为准。其后,“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主命。自是以后,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礻几祥、候星气尤急。而(尹)皋、唐(昧)、甘(德)、石(申夫)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即到春秋战国时期,因战乱频乃,民不聊生,国图自保,从君王到黎民,对于观象以知吉凶的期望愈加炽热,一批星占家应运而生,他们著书立说,占验的内容除国家的大政之外,还涉及百姓日常生活之事。自此,一套观象以知吉凶的理论系统与具体的运作方式渐渐形成并成熟(详见第七章),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一个重要的侧面。这些星占家的占词人言言殊,各成系统,对于相同的天象,他们可以给出各自不同的解释,如对于土星留守亢宿这一天象,各家解释道(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卷三九):巫咸曰:为土功。又曰旱伤在南方,万物不成,多火灾,民疫疾,有中兵。甘氏曰:旱,为土功,天下必有得地之君,其国以岁致天下。石氏曰:五谷伤,民流亡。又曰:四海且安,居贵礼义。齐伯曰:其国有兵起,果实大贱,贱人之女暴贵。春秋图曰:四夷附中国。圣洽符曰:民多疫,物不成,五谷伤,民流亡。郗萌曰:人民田宅贱。一曰人民大亡,五谷以水伤败。又曰燋旱,不生草,一虫蝗。即巫咸和圣洽符以为大凶;甘氏和齐伯一位凶吉参半;石氏以为既是大凶又是大吉,自相矛盾;春秋图以为吉;郗萌则采诸家之说,以为凶多吉少,而关于凶则有水或旱二说,亦自相矛盾。这就是说,不但五行家、堪舆家、天人家等大派别之间,其占各异,就是同一派别,如星占家之间,也各异其占,更有甚者,就是一家之言中,亦存在自相矛盾之说。所以其说实难令人置信。战国时期荀况在荀子天伦中就曾提出过理论性的批评意见: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故名玉田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谓之,非也。夫日月之有食,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非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荀况认为天体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人间的治乱、吉凶则取决于“政平”或“政险”,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相互感应的关系。所以异常天象的出现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的自然结果,它们与人们的祸福无关。如果“政平”,即便不断有异常天象出现,也无伤于吉祥;如果“政险”,即便无一异常天象出现,凶灾也不能幸免。这是对观象以知吉凶思想从根本上的否定。虽然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崇信天人相关的观念,并煞有介事,孜孜求证。史记天官书指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天官备矣。”这里所谓“三”,指日、月、星(包括恒星、妖星、彗星,等等)三光;“五”,即指五大行星。即认为观象乃以这些天体作为对象,而这些天体之变与时政之变的对应关系,则从古今的天象与史实中去求得证明。司马迁自己就深信此道,还有西汉的董仲舒、刘向与刘歆父子更是乐此不疲,从而建立了一套天人感应的系统理论(详见第七章)。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亦认为:“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在汉书天文志中,班固又说:“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饬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东汉襄楷也认为:“尧舜虽圣,必历象日月星辰,察五纬所在,故能享百年之寿,为万世之法。”(后汉书襄楷传)他从个人祸福的角度,论述必须观想以知吉凶的重要性。补充了班固等人从国家大政的角度所申述的同一思想。西晋司马彪作续汉书天文志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言其时星辰之变,表象之应,以显天戒,明王事焉。”他还明确指出,“天文之官,仰占俯视,以佐时政。步变擿微,通洞密至。采祸福之原,睹成败之势”,把天文观天象以之吉凶祸福之所在,以辅佐时政的职能作了十分清楚地描述。宋书天文志,也继承班固、司马彪的著述思想,大做天象加事应的牵强附会的文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此津津乐道。也就在齐梁间,肖子显撰南齐书天文志,则取与沈约等不同的态度,只记述天象本身,几乎不涉占验、礻几祥之说。北齐魏收魏书天象志列出天象之后,仅约有30%加上占验、礻几祥之词。魏收有言:“金以在天诸异咸入天象,其应征符合,随而条载,无所显验则阙之云。”(魏书天象志一)若依魏收此说,则大多数天象(约70%)并无吉凶的含义。不过,魏收却笃信天象是为吉凶的征兆的信念。他认为“夫在天成象,圣人是观,日月五星,象之著者,变常舛度,征咎随焉。百王兴废之验,万国祸福之来,兆勤虽微,罔不必至” (魏书天象志一)。他把观象以知吉凶的重要性,提高到关系“百王兴废”、“万国祸福”的地位。可是,他一方面相信“兆勤虽微,罔不必至”,一方面又认为90%的天象“无所显验”,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矛盾的困境。在唐代人所撰的史志中观想以见吉凶思想强劲回潮。如李淳风所著晋书天文志和隋书天文志,一行所作魏书天象志,在罗列天象之后则多言或必言吉凶之应。在旧唐书天文志中也偶载有君臣之间关于某天象的认真讨论,也是这种状况的证明。自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天文志以后,历代各天文志均不涉或很少涉及事验,这则说明五代以后,观象以见吉凶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趋向于减弱。北宋欧阳修、刘羲叟在新五代史司天考中指出:圣人不绝于天,亦不以天参人。绝天与人则天道废,以天参人则人事惑,故常存而不究也。至于三辰五星常动而不息,不能无盈缩差忒之变,而占之有中有不中,不可以为常者,有司之事也。呜呼!圣人即没而异端起。自秦、汉以来,学者惑于灾异矣;天文五行之说,不胜其繁也。予以所述,不得不异乎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进联考2025-2026学年新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考试政治试卷
- GB∕T 35770-2022《 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之2:“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C0)(可编辑!)
- 2026届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现代物流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现代家庭普法课件
- 2026届福建省仙游县郊尾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行测地理国情专项训练试卷 地理常识冲刺押题
- 四川省资阳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长篇阅读策略试卷 实战演练
- 民法典小明一生课件
- 橡皮障隔离术知情同意书
-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 营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单元整备课》word版教案
-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 喷淋塔改造施工方案
-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2022年新教科版)
- 沉井下沉纠偏措施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