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pdf_第1页
试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pdf_第2页
试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pdf_第3页
试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简介 肖坤学 1965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 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 2004 09 07 2005年第1期 总 第190期 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5 1 Serial 190 试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 肖坤学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 摘 要 认知语言学对词的理解则完全不同 认为语言中的词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认知范畴的体 现 认知范畴作为认知概念储存于大脑中 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 词不是简单的音义任意结 合的语言符号 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个语码转换的过程 词汇层面的翻译就是一个语言符号的转换问题 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 传统翻译理论把词的翻译视为语言符号的转 换过程就形式而言虽无不妥 但由于它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对语言形式理解基础上的翻译观 所以从根本上忽视了语言的认 知特点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 从认知范畴的视角探讨了词语的翻译问题 认为词语的翻译在形式上表现为语码的 转换 但本质上则是一个认知范畴的移植过程 关键词 认知范畴 范畴化 词 翻译 语码转换 移植 Abstract Word is defined by structural linguistics as a realizationof the arbit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bols and meaning In contrast cognitive linguistics holds that wordsare representationof cognitive categories basedon human experiencesof the world Cognitive categoriesare stored in the mind as mental conceptsand signalled by words Therefore wordsare both cognitivelyandpsychologically based With theinflu2 ence of structural linguistics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treat translation asa code2switchingprocessand that translation at the wordlevel ba2 sically as a switchingprocessof linguistic symbols between two languages However in the view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traditional viewon translation at the word level predominantly basedon the understandingof linguisticforms can not be thought to be wrong though it isobvi2 ously against the cognitive natureof language On this ground the study is madeof translation at the word level from theperspectiveof cogni2 tive categories coming up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ranslation at the word level is in form a code2switching process but basically a process in2 volving the transfer of cognitive categories Key words cognitive category categorization word translation code2switching transfer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6038 2005 01 0046 04 0 引言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词汇是音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 F de Sausure 2001 67 John Lions 1982 19 语言符号均有 一个客观的意义 词语可以指称客观世界中一个具体事物 语言的意义是以客观真假值为条件的 与人的心理 认知没 有任何联系 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 语言 中的词汇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 客观世界的事物虽然 杂乱无章 但人的大脑对事物的认识却不是杂乱的 人类通 过采取分析 判断 归纳的方法对客观世界千变万化的事物 进行分类和定位 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这种高级认 知活动被称为范畴化 categorization 范畴化这一主客观即 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是一个心理 过程 其结果就是范畴 即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 在认知语 言学中 范畴也被称作认知范畴 cognitive category 是直接 表达人们经验的一种认知方法 认知范畴作为概念储存于 大脑中 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词义 与认知范畴是等同的 F Ungerer 赵艳芳 2001 63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传统翻译理论把词汇层面的 翻译视为一个语码转换的过程 词汇层面的翻译也就是一个 语言符号的转换问题 译者的工作就是把原语语言符号转换 为相应的译语语言符号 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 传统翻 译理论把词的翻译视为一个语码转换的过程从形式上来看 虽无不妥 但是由于这一观点是完全建立在对语言形式理解 基础上的 所以从根本上忽视了语言的认知特点 词语的翻 译在形式上虽然表现为语码的转换 但本质上则是一个认知 范畴的移植过程 译者的任务就是努力使原语词所体现的 认知范畴在译语中得以移植 原语中的词与译语相应的词则 是相同认知范畴的载体或表现 译者应以是否准确体现原 语词所承载的认知范畴为选词原则 也就是说 词汇层面的 翻译应以认知范畴准确移植为原则 1 认知范畴 认知范畴 cognitive category 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 64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概念 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首先通过 感知觉认识事物 于是有了对事物的体验 然后将这种体验 化为范畴 这个过程叫范畴化 范畴化就是把通过体验获得 的概念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认知过程 或者说是用语言形 式把体验变成概念的过程 在认知语言学中 范畴化与范畴 是如影随形的两个概念 汪立荣 2004 130 两者之间呈辩 证关系 范畴化是一个认知过程 范畴则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必须指出的是 认知语言学所指的范畴与古典范畴理论 中的范畴概念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古典范畴理论认为范 畴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机械反映 范畴之间具有明确的分 界 一个范畴的确定是以其所有成员本身固有的共同特征为 基础的 不同范畴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 而 范畴 一词在认 知语言学中是个用途很广且含义模糊的术语 一种事物及 其类似成员 如椅子 可以构成一个范畴 一类事物 如家 具 及其包含的事物可以构成一个范畴 范畴与概念从广义 上来说是等同的 但严格来讲 范畴是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 类 而概念指在范畴基础上形成的意义范围 是推理的基础 赵艳芳 2001 55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 范畴 认知范 畴 是围绕一个类典型 prototype 而构成的 判断一个物体 是否属于某个范畴 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 同特性 而是看它与其类典型之间是否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蓝纯 2001 范畴之间没有清晰的界 限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所有的范畴都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认知语言学认为 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 高级认知活动 是主客观即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对事物进 行分类的过程 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具有形成 概念的能力 进而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 人类学与心理学的 实验研究还进一步表明 人类对事物分类并形成不同范畴的 心理过程 范畴化 是具有等级特点的 认知范畴可以 分为基本层次范畴 basic category 上位范畴 superordinate category 和下属范畴 subordinate category 其中具有最明 显的物理区别特征 首先被人类命名和掌握 记忆的 名称最 为简洁 运用频率最高的事物属于基本层次范畴 寄生于基 本范畴之上的范畴为上位范畴 寄生于基本范畴之下的范 畴为下属范畴 基本层次范畴在认知上具有三个明显的心 理因素 Ungerer 2 具有最常见的完整形状 即格式塔或完形 gestalt 3 伴有动觉 motor movement 例如足球可以踢 滚动和弹跳 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 人类的大部分知识是在 基本层次上进行的 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 用来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有机体进行分类的工具 上位范 畴和下属范畴以基本层次范畴为基础 因此也叫寄生范畴 parasitic categories 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的特点表现为 上位范畴是更一般 更抽象的范畴 而下属范畴则是更特别 更具体的范畴 Ungerer 上位范畴具有的特点包括 无完型 少泛范畴属性 家族相似性结构 概括功能 语言上 多为长 复杂形态词 下属范畴具有的特点包括相同完型 多 泛范畴属性且突显个别属性 范畴成员高度一致 特指功能 语言上多为复杂形态词 如ANIMAL BIRD ROBIN三个 范畴 BIRD是基本层次范畴 ANIMAL是 上 位 范 畴 ROBIN是下属范畴 上面谈到的还只是事物范畴 但范畴化所涉及的领域并 不只局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千千万万的事物的感知 认知 语言学认为 人以一定动作作用于外部世界 人类与客观世 界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产生了表示动作的范畴 action category 此外 世界是由事物和动作构成的 而动作又体 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于是就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活动 这种 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又产生了另一种范畴 即活动范畴 activity category 在活动范畴中 事物与动作往往是呈共 现特征的 由此又可以组成事件范畴 event category 与事 物范畴一样 动作范畴 活动范畴和事件范畴也同样有基本 层次范畴 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之分 如事件范畴BREAK2 FAST MEAL和QUICKBREAKFAST BREAKFAST是基 本层次范畴 MEAL是上位范畴 QUICK BREAKFAST是 下属范畴 在MOVE WAL K和STRIDE三个动作范畴中 MOVE是上位范畴 WAL K是基本层次范畴 STRIDE是下 属范畴 2 词语翻译的认知观 人类有近五千年的文明史 有近三千年的翻译史 萧立 明 2001 4 翻译理论的研究几乎可以追溯到人类翻译活 动的开始 纵观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 翻译理论途径 大体可以归为文艺学途径 literary approach 和语言学途径 linguistic approach 两类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现代语言学 的不断发展引起译学的重视 翻译研究开始从文艺学途径 转向语言学途径 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语言学基于人们认识世界的经验 基于人们对世界 上各种事物的感知并对它们进行范畴化的方式来解释语言 认为语言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语言形式相对由于人 的认知结构来说不是任意的 语言是由客观世界 人的认 知 社会文化及其语用因素促动的象征符号系统 赵艳 芳 2001 35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 特别注重 语言和认知的关系 认为语言是认知对世界经验进行组织的 结果 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所谓自主的 独立于认知 以外的语言 语言作为认知对世界经验进行组织的产物的 观点已在认知科学与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得到验证 认知语 言学是建立在人们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方式基础上的语言 学科 以语义为中心研究语言 认知语言学以一种新的视角 研究语言 避免了像Chomsky等语言学家那样使语言研究 陷入完全形式化和完全以语言形式结构为基础的极端 翻译是什么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的意义用 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萧立明 2001 4 基于对翻译 的这一理解 语言的意义自然应该作为翻译研究的重点 这 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是一致的 两者的共同点体现在对语 言意义的认识上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 语言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知方 式 语言形式相对人的认知结构来说不是任意的 那么 把翻 译视为一个语码转换的过程在理论上有明显的局限性 因为 这一理论只是从形式上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描述 未能涉及翻 译的实质 认为词汇层面的翻译只是一个语言符号的转换问 题 这就从根本上忽视了语言的认知特点 将语言的认知特 点的语言观用于翻译研究 从语言意义的角度来考虑翻译问 题 则可以避免完全针对语言形式和以语言形式转换为核心 的翻译理论的许多弊端 将人的认知和语言的关系纳入翻译 74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论研究的范围 一方面能够体现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另一 方面则可以促进翻译理论研究的科学性 认知语言学关于词的认知和心理基础的论证确定了词 语翻译研究的认知取向 虽然从表现形式上我们依然可以 把词汇层面的翻译视为一个语码转换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词 的理据 具体来说就是从认知层面上来探讨词语的翻译问 题 从认知范畴的视角研究词的翻译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方面 3 词语翻译与认知范畴的移植 3 1词语翻译的过程 如上所述 认知语言学认为基于主客观即人与客观世界 相互作用形成的认知范畴先是作为认知概念储存与大脑中 然后才表现为语言中的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知范畴与词 义是等同的 人类特有的通感现象 synaesthesia 构成了不 同民族认知事物的共同生理与心理基础 沈家煊 1998 认 为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人的认知心理不仅古今相通 而且 中外相通 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基于此 不同语言和社会 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认知事物形成的基本范畴和原型 范畴结 构是相对稳定和基本一致的 不同语言之间之所以能够进 行翻译 也就是以人类认知上的共性为基础的 以认知范畴为基础的词语的翻译表现的是原语文本向 译语文本的语码转换 但在本质上则是一个认知范畴的移植 过程 我们可以将词语翻译的过程用图形描述为 原语词 l 认知范畴 转换 表层 移植 深层 译语词 l 认知范畴 例如 原语 The 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 译语 狮乃百兽之王 把英文 The 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 翻译成中文 狮 乃百兽之王 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英文词 lion king 和 animal 和中文 狮 王 和 兽 等语码的转换 但在本质上 则是LION 狮 1 KING 王 ANIMAL 兽 等认知范畴被 移植的过程 3 2认知范畴的分类与词语翻译中的认知范畴移植 认知范畴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这种被称为范畴 化的高级认知活动的结果 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基础 上具有形成概念的能力 进而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 人类对 事物分类并形成不同范畴的心理过程具有等级特点 认知范 畴因此有基本层次范畴 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之分 作为认 知范畴的外部表现形式 语言中的词也有相应的等级之 分 基本范畴词汇 上位范畴词汇和下属范畴词汇 如 FURNITURE TABLE 和DINING TABLE三个不同等级层 次的认知范畴在英语中表现为相应的furniture table和dining table三个不同等级层次的词 这与传统语言学理论中所讲的 基本词 上义词和下义词虽然相似 但其实质是完全不同的 传 统语言学理论是在把词作为音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的基础上 来区分词的层次的 而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 在区分认知 范畴层次性的基础上来区分词的等级层次的 从理论上来讲 词汇层次上的翻译就是以译语中合适的 相应等级层次的词准确地移植原语词所承载的的认知范畴 如 用汉语中表示基本层次范畴的词 桌子 表达英语词 table 所承载的相应基本层次认知范畴 TABLE 以汉语中 表示上位范畴的词 家具 表达英语词 furniture 所承载的相 应上位认知范畴 FURNITURE 以汉语中表示下属范畴的 词 餐桌 表达英语词 dining table 所承载的相应下属认知 范畴 DINING TABLE 3 3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认知范畴上的差异与词语翻 译中的困难 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别 其结果是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即使对相同事物的认识也有可能形成不 同的认知范畴 进而影响到承载认知范畴的语言中的词 不 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之间有时会出现认知范畴不一致的现象 这种认知范畴不一致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语言上 表现形 式之一就是看似相似的词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中所反映 的却是属于不同等级层次的认知范畴 例如 汉语词 工人 所表达的范畴与英语 worker 所表达的范畴是不对应的 而 众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却把它们理解为两个等同的范畴 My father is a worker 这个句子不仅是许多学英语的中国 学生经常讲的一个句子 也频见于国内出版的各种英语教材 之中 英语文化背景的人对这种表达却是不能理解的 认为 它是没有意义的 原因就在于英语文化背景中的WORKER 和汉语文化背景中的 工人 属于不同等级的范畴 WORK2 ER是上位范畴 任何有工作的人都可以被称为 worker 而 工人 属于基本等级范畴 指在工厂工作的人 英语学习者 往往把 worker 理解为一个表达基本等级层次范畴的词 有的译者也可能会不加思索地把其译为 工人 这两种情 况都是错误的 事实上 与 worker 相对应的汉语词是 工 作者 正确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所承载的范畴的属性 对跨文化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翻译 亦是如此 如 英语 范畴属性 汉语 worker上位范畴工作者 teacher基本范畴教师 music teacher下属范畴音乐教师 英汉翻译中另一个常见的错误实例就是把英语的 col2 league 译成汉语的 同事 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分析 这 也是译者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所承载的范畴把握不准的 问题 汉语 同事 所表达的仅为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人 与 所从事的专业没有关系 但英语 colleague 所表达的却可以 指从事相同职业但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人 与职业密切相 关 值得注意的是 工人 和 worker 属于相同的范畴 不 同的是范畴等级不一样 而 同事 与 colleague 则属于两个 完全不同的范畴 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之间出现认知范畴不一致现象的 另一表现形式就是范畴空位现象 即一种文化中的范畴在另 一种文化中缺少相对应的范畴 以英汉两种语言表示 黄 色 这个颜色范畴的词为例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yellow 与 黄色 作为表达基本层次的范畴是一致的 但两种语言表达 黄色 的下属范畴词差异颇大 有的范畴在汉语中空缺 有 的则在英语中空缺 英语 范畴属性 汉语 yellow基本范畴黄色 gold下属范畴金黄 amber下属范畴琥珀色 tawny lion s hair 下属范畴 84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sandy hair 下属范畴 buff leather 下属范畴 creamy下属范畴 fallow下属范畴 deer which turn yellow lemon下属范畴 primrose下属范畴 jasmine下属范畴 chartreuse下属范畴 champagne下属范畴 canary下属范畴 sulfur下属范畴硫磺色 mustard下属范畴 sallow下属范畴 unhealthy skin 下属范畴蜡黄 面色 下属范畴苍黄 竹林 下属范畴昏黄 月色 下属范畴焦黄 下属范畴枯黄 下属范畴鹅黄 下属范畴石黄 下属范畴藤黄 下属范畴杏黄 下属范畴米黄 下属范畴缃色 通过隐喻方式形成的认知范畴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 中往往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差异 语言除了要表达各种具体 的事物之外 还要表达许多抽象的概念 由于抽象概念 例 如时间 既没有占据空间的物体 也没有可见的形状 因此在 认知过程中无法像对具体事物那样进行范畴化 但这类概 念既然是客观的存在 也是人类能够感觉得到的东西 毫无 疑问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 于是人类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认 知策略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策略之一就是对基本范畴进行隐 喻扩展 metaphorical extension 抽象的概念结构来自基本 等级结构和意象图式结构 其方式有两种 一是 从基本等级 范畴到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的投射 二是 从物质认知域 cognitive domain 到抽象认知域的隐喻投射 抽象概念结 构所具有的意义是间接的 它们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它 们与具有直接意义的结构存在系统性的关系 Lakoff 1987 268 因此 要理解抽象概念 我们就要借助于具体概念 如英语中有waste time save time和相应的waste money save money的表达形式 其中 money是具体概念 time是 抽象概念 waste time和save time两个语言表达形式中 money与time之间的隐喻投射关系表现得很明显 其中 money属于物质认知域 表达具体的概念 而time属于非物 质认知域 表达抽象概念 在人们的观念里 金钱是贵重的 时间也是贵重的 因此金钱就有了向时间投射的隐喻基础 在这个隐喻投射过程中 money叫 始源范畴 source catego2 ry time叫做 目标范畴 target category 这种通过隐喻 方式表达出来的范畴叫做概念隐喻 conceptual metaphor 或 隐喻概念 metaphorical concept 在不同文化背景中 通过 不同的认知策略如对基本范畴进行隐喻扩展而得到的扩展 范畴有时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也体现在认知范畴相应的语 言表达形式上 如上面的例子中体现的通过money与time 之间的隐喻投射关系而获得的认知范畴在英语文化和汉语 文化中是一致的 英汉两种语言也有对应的表达形式 但是 由于隐喻扩展还伴随着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价值观念 生活习 惯 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 不同语言里的隐喻式表达往往 存在较大的差别 以汉语成语 掌上明珠 为例 珍贵 贵 重 这一抽象概念范畴是由 明珠 经过投射表达的 而相应 的英语表达是 the apple in someone s eye 同一概念范畴却 是由 瞳孔 经过投射而得的 前者是对贵重之物的范畴进 行的隐喻扩展 而后者是对人体宝贵器官范畴进行的隐喻扩 展 这些差异给词的翻译造成了障碍 译者需要根据译语文 化的范畴扩展特点处理原语中的扩展范畴 如果把the ap2 ple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