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常识与法律 民法常考考点(重要地方红色标记,方便大家记忆)今天先奉上知识点,明天添加练习题及其解析在此帖!1、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中,商品经济关系是其主要的调整对象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由人格和身份所产生。人身关系中的人格关系,是指主题基于姓名、名称、生命、健康、肖像、名誉、荣誉等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是基于家庭、血缘、婚姻、亲属等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如父子关系、配偶关系。4、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为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5、失踪: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死亡:因一般原因失踪和在战争中失踪的人,厉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死亡,须失踪人失踪达四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申请宣告死亡须失踪人失踪达两年,从意外事故发生之日起算。6、民事行为能力分三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或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2)限制行为能力人:年满十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满十周岁的儿童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还包括痴呆症患者。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实施民事行为,只能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注意一点: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接受奖励、赠与及报酬的行为。7、关于委托监护的:在委托监护的情形,除有特别约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8、自然人住所地:公民的住所地为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经常居然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做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治病的除外。9、民事行为的效力(1)无效的民事行为主要包括: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内容违反公共利益,损害公共秩序的民事行为。(2)可变更、撤销的民事行为因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实施的民事行为;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内容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等。(3)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在未经起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行为能力范围的民事行为。无权处分行为(没有处分权而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无权代理行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范围或代理权终止以后实施的“代理行为”)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行为。10、代理根据代理权产生的不同方式,代理可以分为法定代理、指定代理与委托代理不适用民事代理的民事行为:(1)具有人身性质的民事行为(2)履行与特定人的身份相联系的债务(3)当事人约定只能由义务人亲自履行的债务11、民法通则规定:民事诉讼,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但下列情形诉讼时效为一年(常考考点)(1)身体受到伤害需要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的财务被丢失或损毁的;12我国专利法规定:1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 2 、实用新型专利权为10年 3、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中国文学常识 (一)名家及其作品一、古代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二、先秦作家作品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2)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3)墨子,名翟(d ),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4)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 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5)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6)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7)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8)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 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9)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10)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 篇。 (11)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第二部分数算 坛子上经常出现一类题:“甲乙两班同学到XX地,只有一辆车,甲先坐车。”今天特地总结了类似的5个题目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好好的学习下!都是些比较经典的题目!首先说说我的解法“三段图法”我一般都是根据速度比,用比例法算出三段距离的比ABC.D即先坐车的人在C点下车,然后步行到终点D车回头再B点接先步行的人。只要算出三段的比例,此类题就迎刃而解了1、甲班和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个公园,甲班不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两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比是多少?-最短时间到达,只需要甲乘坐汽车与乙走路同时到达某公园设,乙先坐车,甲走路,当汽车把乙班送到C点,乙班学生下车走路,汽车返回在B点处接甲班的学生,根据时间一定,路程的比就等于速度的比:简单化下图ABC.D其实就是比例解法:AB(AC+BC)=4;48=1:12AB:2BC=1:11-在C点乙班下车走路,汽车返回接甲,然后汽车与乙班同时到达某公园(BC+BD):CD=48:3=16:12BC:CD=15:1-将、做比AB:CD=15:112、甲、乙两班学生到离学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但只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到达飞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途中某次下车后再步行去飞机场,汽车则从某地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如果两班学生步行的速度相同,汽车速度是他们步行速度的7倍,那么汽车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飞机场?( )A.1.5 B.2.4 C.3.6 D.4.8-甲先坐车,乙走路,当汽车把甲班送到C点,甲班学生下车走路,汽车返回在B点处接乙班的学生,根据时间一定,路程的比就等于速度的比:简单化下图ABC.D因为速度比是7:1很容易推导出AB:BC=3:1(因为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比。所以乙走的路程AB比上车走的路程AB+2BC(因为是到了C点再回到B点,所以是2BC)即AB:AB+2BC=1:7AB:2BC=1:6AB:BC=1:3同理BC:CD=3:1所以AB:BC:CD=1:3:1题目问的是“那么汽车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飞机场”很明显是求CD段的长度,全程是5份,CD占1份所以CD=24/5*1=4.83、某团体从甲地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 100千米,团体中一部分人乘车先行,余下的人步行,先坐车的人到途中某处下车步行,汽车返回接先步行的那部分人,已经步行速度为8千米/小时,汽车速度为40千米/小时。问使团体全部成员同时到达乙地需要多少时间? A.5.5小时 B.5小时 C.4.5小时 D.4小时-因为二队是同时出发又同时到达,所以二队步行的距离相等,乘车的距离也相等。 设第一队乘车的距离是X,则步行的距离是100-X 那么第二队步行的距离也是100-X, 汽车从第一队人下车到回来与第二队相遇所行驶的距离(即空车行使的距离)是:100-2(100-X)=2X-100 根据汽车从出发到与第二队相遇 所用时间与第二队步行的时间相同。所以列方程: 【X(2x100)】40(100x)8 解得 x75 则以第一队为例 所用总时间为乘车时间步行时间(7540)(10075)85小时!我的习惯做法,“三段图法”A-B-C-D根据速度比是40:8=5:1算出AB:BC=1:2总的就是1+1+2=4份观察车,车走了1+2*3+1=8份=2S所以T=2S/40=200/40=5小时4、甲乙两班同学同时去离学校12.1千米的陵园,甲班先乘车后步行,乙班先步行,当送甲班同学的车回来时乙立即乘车前去。两班步行速度都是每小时5千米,车速度都是每小时40千米,已知两班同时到达陵园,那么甲在离陵园多远的地方下车? A 2千米 B2.2千米 C2.5千米 D3 千米-解析:设甲在C点下车,乙在B点上车A-B-C-D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比速度比是8:1路程比是AB+2BC:AB=8:1所以2BC:AB=7:1BC:AB=7:2三段的比是2:7:212.1*2/11=2.25、有两个班的小学生要到少年宫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班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班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少年宫。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每小时50公里。那么,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第一班学生步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学生上下车时间不计)( )A. 1/7 B. 1/6 C. 3/4 D. 2/5盘丝大仙解析:因为他们最后要同时到达终点,而且人的速度又是一样的,所以跟以前我们做到那道最后是五小时的一样,人走的距离始终都是一样的,所以有以下等式1/4=x/50+(x+1)/40 x解出来等于5,那么全程就是7,所以第一班学生走了1/7先送几个公式给大家: 1一根绳连续对折N次,从中减M刀,则被剪成了(2N*M+1)段2圆分割平面:N个圆,最多能分N2-N+2 个部分3直线分平面:N条直线,最多能分N(N+1)/2+1个部分4直线画三角形:直线数3 4 5 6 7 三角形数1 2 5 7 115、传球是无敌公式!M个小朋友传N次球,最后回到第一个人手中,共X种方法!X+(M-1)(X+1)=(M-1)N N为奇数X+(M-1)(X-1)=(M-1)N N为偶数进入正题,今天说说数算一: 剩余定理的特殊情况核心基础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同余问题核心口诀:“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公倍数作周期” 余同: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因为余数都是1,则取1,公倍数作周期,则表示为:60N+1 和同:例:“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因为4+3=5+2=6+1=7,则取7,公倍数做周期:则表示为60N+7 差同: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因为4-1=5-2=6-3=3,则取3,公倍数做周期:则表示为60N-3例题1: 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数是几?A、4 B、5 C、6 D、7(当然可以用特殊值法)因为3+2=4+1=5所以取12+5=1717/12=1 余5例题2:(2006.山东)有四个自然数A、B、C、D,他们的和不超过400,并且A除以B商5余5,A除以C商6余6余6,A除D商7余7.那么,这四个自然数的和为多少( )A216 B108 C314 D348解析:利用余数基本恒等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A=B*5+5=5*(B+1) A是5的倍数A=C*6+6=6*(C+1) A是6的倍数A=D*6+6=6*(D+1) A是7的倍数A是5,6,7的倍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为210,所以A是210的倍数,而A不超过400,所以A=210,带入算出B=41,C=34,D=29,A+B+C+D=314选C二:浅谈星期、日期问题1 基础知识平年:年份不能被4整除 365天闰年:念书能被4整除 366天大月:1 3 5 7 8 10 12(腊月)31天小月:2 4 6 9 11 30天 2月除外 例题:2005年.中央2003年7月1日是星期二,那么2005年7月1日是星期( )。解析:方法一:“平年加1”,“闰年加2”从2003年到2005年是两年,一个平年(2003)一个闰年(2004),所以是1+2=3.理解为“2003年7月1日到2005年7月1日差3天,在星期2的基础上加3天,故为星期五方法二:(常用方法)2003年7月1日-2005年7月1日,总共365+366=731天731/7.余3在星期2的基础上加3天,故为星期5.三 方阵问题1、方阵外一层总人数比内一层的总人数多8 2、每边人数与该层人数关系是:最外层总人数(边人数1)43、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 4、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 四 时针问题时针与分针 方法一:格数算法分针每分钟走1格,时针每60分钟5格,则时针每分钟走1/12格,每分钟时针比分针少走11/12格。方法二:度数算法(个人比较喜欢度数的算法)分针每分钟走6度,时针每分钟走0.5度,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6-0.5)=5.5度QZZN难题26日整理1、某人从A到B按预定时间和速度行了AB两地路程的2/3,余下的路程他的速度增加了1/9行走的时间每天减少1/4,结果从A到B一共行了16天,那么原定从A到B要多少天A10 B12 C15 D18-方法一:2/3S-9V 4TM天1/3S-10V 3T N天36M=2*30NM:N=5:3M+N=16N=102/3:10=1:TT=15方法二:(10/9)*(3/4)=5/62x+6/5x=16x=53*5=152、猎犬发现在离它9米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立刻追赶,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要跑9步,但兔子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猎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A. 67 B. 54 C. 49 D. 34-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要跑9步,那么,猎犬跑10步的路程,兔要跑18步才不会被撵上,而事实上,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即,猎犬跑10步的时间,兔子跑15步。猎犬与兔子的速度之比为18:15,速度比等于距离比18:15=54:45,而54-45=93、210,60,20,8 ,()-内蒙09真题A 1 B2 C4 D 6-210/3.5=6060/3=2020/2.5=88/2=44、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分别爬行5.5厘米和3.5厘米。它们每爬行1秒,3秒,5秒(连续的奇数),就调头爬行。那么,它们相遇时巳爬行的时间是多少秒?( )。- A.46B.47C.48D.491.26/(5.5+3.5)=71-3+5-7+9-11+13=71+3+5+7+9+11+13=495、在同一环形跑道上小陈比小王跑得慢,两人都同一方向跑步时,每隔12分钟遇一次;若两人速度不变,其中一人按相反方向跑步,则隔4分钟相遇一次。问两人跑完圈花费的时间小陈比小王多( )分钟 A . 5 B .6 C . 7 D . 8-V1+V2=1/4 V1-V2=1/12 V1=1/6V2=1/12 所以对花费12-6=66、从1.2.3.412,12个自然数中,至少任选几个,就可以保证其中一定包括两个数,他们的差是4()A.7 B.8 C. 9 D. 10-1-12一共12个数字先取:1, 2, 3,4, 12,11 , 10,9再取一个就满足差是4了所以是9个第三部分:数字推理部分 进入正题,今天想谈谈自己对数字推理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只要你认真看了,绝对有收获!其实数字推理重点是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怎么做。说到低,一是对数字的敏感,二是方法。数字推理基础篇特别建议大家记忆自然数平方数列:4,1,0,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自然数立方数列:-64,-27,-8,-1,0,1,8,27,64,125,216,343减一 :-65,-28,-9,-2,-1,0,7,26,63,124,215,342加一 :-63,-26,-7,0,1,2,9,28,65,126,217,344加减一 :-65,-26,-9,0,-1,2,7,28,63,126,215,344减加一 :-63,-28,-7,-2,1,0,9,26,65,124,217,342自然数立方数列:8,1,0,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 质数数列: 2,3,5,7,11,13,17(注意倒序,如17,13,11,7,5,3,2) 合数数列: 4,6,8,9,10,12,14.(注意倒序) 2,3,4,5,6,7的多次方2的1-10次:2,4,8,16,32,64,028,256,512,10243的1-6次 :3,9,27,81,243,7294的1-5次 :4,16,64,256,10245的1-5次 :5,25,125,625,31256的1-4次 :6,36,216,12967的1-3次 :7,49,343 关于几个常见数字的分解16=24=4264=26=43=8281=34=9226=52+1=33-1512=29=83729=93=272常见的几种题型1数字从小到大到小,与指数有关 1,32,81,64,25,6,1,1/80,12,24,14,120,16(737) 2连续出现两个0 0的情况处理方法:1)+1 2 3 4 5 。2)全部+1看是不是阶乘数列例题1:0,0,1,4,()A9B10C11D12分别+12345变成1,2,4,8,( )+5这样就好做了一、三位数的数字推理的思路(1)数和数之间的差不是很大的时候考虑做差(2)很多三位数的数字推理题都用“自残法”如:252,261,270,279,297,( )252+2+5+2=261261+2+6+1=270270+2+7+0=279。二:题目中有分数和整数的思路(1)将分数看成是负次方,其实就是负次方的问题(最常见)如:1,32,81,64,25,6,1,1/8 -.435261708-1 此题如果熟悉了,1/8=8-1 6=61此题就迎刃而解!又如288 10 0 -1/8 -1/18 ( )A、-3/64 B.-3/32 C.-3/25 D.-3/162*122=2881*101=100*90=0-1*8-1=-1/8-2*6-2=-2/36=-1/18-3*4-3=-3/64-先从分数和10入手,题目就好解了(2)考虑是A+B)/N或者A+C)/2。 N最常见的是取值2如: 34, -6, 14, 4, 9, 13/2,( )A、22/3B、25/3C、27/4D、31/4(A+B)/2=C三、要学会观察变化趋势(1)数变化很大,一般和乘法和次方有关。如:2, 5, 13,35, 97 ( )-A*2+13927 81=B又如:1,1,3,15,323,( ) -数跳很大,考虑是次方和乘法。此题-(A+B)2-1=c再如:1 , 2,3 ,35 ()-(a*b)2-1=c0.4 1.6 8 56 560 ( )A、2240 B、3136 C、4480 D、7840(2)数差(数跳不大,考虑是做差)(3)数项多考虑1分组2隔项3 和数列(4)要对次方附近的数字特别敏感盘丝大仙补充:1.两项和为质数或者合数如:0 2 1 4 3 8 (5)2.不同数列组合等差与等比数列的结合(相加):153179 227321533 (1079)150+3170+9200+27240+81290+243350+729=1079质数列与合数列的结合(相加)如:6 9 13 16 21 (25) 2 3 5 7 11 13+ 4 6 8 9 10 12质数列与合数列做差:如:2 3 3 2 -1 (-1) 4 6 8 9 10 12- 2 3 5 7 11 133.N次方的问题基本的N次方如:1 4 27 256 (3125)分别是12345的12345次方N次方的稍微变形:如:2 4 13 88 (1035)01 12 23 34 45+2 3 5 7 11如:95 86 59 54 31 (30)第四部分:逻辑部分 今天和大家一起复习逻辑里面的某类题型:“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是:因为矛盾命题必定有一真一假,其他的命题肯定是假。只要能抓住矛盾命题,此类题目就可迎刃而解!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复习下: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