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建设的五个要素.doc_第1页
和谐校园建设的五个要素.doc_第2页
和谐校园建设的五个要素.doc_第3页
和谐校园建设的五个要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谐校园建设的五个要素新华网浙江频道(2006-04-13 15:13:38) 来源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要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前列,必须在继续大力建设平安浙江的同时,着力打造法治浙江,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全面提高全省人民的文明素质,尤其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始终把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内容。 古今中外,诸子百家都把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的美好模式并孜孜以求。左传襄有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之说;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打破礼不下庶人的贵族化教育,开创一代私学,提出和为贵,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形象,主张公正即和谐;爱因斯坦对和谐的广义解释则具有宇宙的意义。在诸多的和谐理论中我们可以抽象出和而不同的共同特征,即在遵循事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强调和谐统一,才能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和谐校园,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学校。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整合多元文化,优化教书育人氛围,创设学生、教师发展空间最优化、最大化机制,协调运转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整体教育系统。建设和谐校园,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充分体现,是极富时代意义的目标构想,也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诠释。如果说建立和谐社会表明了当代政治家正视现实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那么,在和谐社会体系下创建和谐校园则为我们选择一种主流文化引领,多种文化并存的学校发展模式。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和谐校园建设好了,无形之中就能形成一股十分强大推动力,继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谐校园也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充分激发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好局面。 综合起来看,随着当前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人事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综合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兼顾的压力日渐增大;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的瓶颈制约开始显现;生源素质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学校体制、机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将会逐步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管理面临新问题;教职员工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民主办学的进程需要加快等等。只有大力推动校园和谐建设,才能理顺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校园建设对学校事业发展不但十分必要,而且至关重要。解剖和谐校园的实质性内涵,笔者认为主要有五大基本要素: 第一,和谐的外部教育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 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体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和谐离不开社会、家庭教育的到位和大力支持。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和彼此的融通功能,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现今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其次,家庭教育环境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也是成功教育的必备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 并对家长在教育孩子出现困惑时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帮助。 第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 文化是任何一个组织或团队建设的深层次动力,也是最终实现其内在发展的根本依托。校园文化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份重要力量。一个学校如果缺乏深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内涵,很难真正迈向卓越。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规划、建设格调、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和环境卫生、校园音乐、美术和文体活动等诸多软硬件设施共同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厚重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智慧,塑造人的心灵,愉悦人的身心,激发人追求上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美好未来的活力。环境育人,文化熏陶,潜移默化,无可替代。从某种程度上讲,非教学因素对人的直接影响力超越了教学因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第三,强势的发展空间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 和谐校园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学校提供更广阔、更美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学生个性是否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多样化人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扎实践行教育客观规律,自始至终把充分发挥每位学生潜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着眼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逐步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唯分数评价学生的误区。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校毕业生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各大名校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经过六年杭外教学模式的锤炼之后,具有十分强劲的发展后势,符合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也符合现代学校和人才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杭外教学模式的成功其实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一个真实写照。 第四,互动的教学模式、合作的学科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 学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始终以学科知识传递为主要手段,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工作,因此培育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科关系,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特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载体。要努力建立平等、互动的和谐师生关系,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习的导引者、组织者、建议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努力在知识和思想层面上达到师生间心灵的交融,实现教学相长。同时把学科和谐合作关系的培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消除学科间的隔阂和冲突,形成学科间相互兼容、相互支撑、融会贯通的良好局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这无疑给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巨大的契机。 第五,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理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谋求竞争与发展,增进团结与活力等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和注意把握一个度字,宽容、团结不等于丧失原则,公平、公正也不等同于没有差异。要把建设和谐的班子集体作为人际和谐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重大事项的集体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决策功能和工会组织的强梁纽带作用,把学校决策和民意有机统一起来,从机制和制度上确立、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其次,校园主流文化的引领和和谐舆论的创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教师职业相对独立的工作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党员活动、教研组年级组活动、工会活动等为载体,为每位教师放飞心灵、交流思想、增进友谊搭建平台,培育一种互相尊重、合作共享、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等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和教学思想,充分肯定每一位教师取得的成绩,了解教师的日常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沟通,把任何一点细小的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努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主流文化氛围,使其成为校园人际和谐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总之,和谐校园的建设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实现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